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主题拓展教学
2023-02-23范高萍
作者简介:范高萍(1987—),女,汉族,甘肃陇南人,本科,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需经历“基础理解→实际运用→总结归纳→巩固深化”的过程。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带领学生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深度学习。笔者将基于深度学习的认知过程,以“小数的初步认识”为分析对象,阐述如何在深度学习理念下有效开展小学数学主题拓展教学,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一、教材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由“认识小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两部分内容组成。从对“数”的认知角度来看,“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认识关于数的知识的一次重要拓展,相较于整数,二者除了在意义、书写形式、计数单位、技术法则等方面存在相同外,小数也具有一些个性化的特征。人教版教材充分利用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内容,将小数以情境的形式进行呈现,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小数内容的认知、理解,从而做到掌握小数知识,熟练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表1 “小数的初步认识”章节单元内容
■
二、教学目标
(一)认识小数
第一,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小数,做到会读、会写;掌握以米或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知晓十分之一可用小数表示。
第二,借助分母是10、100的分数分别表示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
第三,掌握以米、元等为单位的小数之间的比较,准确识别带有单位的小数的大小。
第四,思考小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与价值,体会小数范围的扩张。
(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第一,依据情境掌握小数加、减的算理,做到准确运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第二,根据小数加、减法知识,有效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让学生树立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的初步认识,正确读、写小数。掌握用竖式对小数进行加、减法计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算理,掌握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的计算技巧。
四、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小学数学主题拓展教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一)基础理解
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可以采取引入旧知识与创设情境的方式,开启学生对小数知识的学习。
首先,在引入旧知识环节,教师可以简单呈现关于整数加、减法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整数加、减法应注意的事项。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完成,并分享自己的答案。
■
在思考整数竖式计算过程中的计算题目时,学生可以发现有借位和进位的标注,这是整数加、减法计算的注意事项之一。在学生的回忆中,整数加、减法的注意事项有三点:(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相加时,满十进一,相减时,不够减向前借一。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简单小数加、减法知识的学习。
其次,教师需要采取打造情境的手段,组织学生感知简单小数的可加性与可减性。对此,教师在教学例3时,引导学生观察,可以从图中获得哪些基本信息。在学生给出的回答中,可知晓一个文具盒6.8元、带橡皮的铅笔一支1.2元、不带橡皮的铅笔一支0.6元等内容。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根据现有的信息,同学们可以提出怎样的计算问题?”学生A回答:可以计算两支带有橡皮的铅笔多少元?学生B回答:“可以计算文具盒比横开笔记本贵多少元?”学生C回答:“可以计算一盒水彩笔和一本竖开笔记本共多少元?”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有学生认为可以通过转变价格形式的方式计算,如计算文具盒比横开笔记本贵多少元时,可以采取6元8角减掉9角的方式,根据元角分的进率,1元等于10角,学生可以借位,用68-9=59角,可知文具盒比横开笔记本贵5元9角。但在小数教学中,教师应使用小数的计算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计算。至此,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了初步认知小数加、减的内容,让学生建立小数计算的意识。
(二)实际运用
首先,教师列举需要计算的内容,还是以教材例3为主,根据图片中出现的信息,教师可以随机设置加、减法的计算内容。如计算以下算式:6.8-2.5=( )0.8+0.6=( )1.2-0.6=( )在自主计算时,教师让学生尝试按照自己的方法计算,以此了解学生学会了几种方法。在学生A给出的答案中,他是按照元和角的方式,计算6.8-2.5=( )这一算式,计算过程为6元8角-2元5角=4元3角。在该学生的计算中,需要将元的部分与角的部分进行分别相减计算,这虽然是一种方法,但计算过程繁复,不具有普遍性。在学生B给出的答案中,他直接将价格转换为以角为单位的形式,即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6角=14角,再将其转换为1元4角的形式,这也是一种计算方法,但存在的问题与前一种方法一样,具有一定的烦琐性,且不具备普遍适用性。最后,有学生给出一种新的计算方式,即直接对小数进行加减,然后给结果清晰标注单位即可,用1.2-0.6=0.6(元)。在学生给出的计算方法中,教师需要适当点评,然后再组织学生重点学习最后一种计算方法。
在计算1.2-0.6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单独列出该小数减法,并列出竖式。学生需要观察教师列出的竖式,并思考“小数计算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列竖式计算小数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思考中,学生可以验算,以实际计算结果说明不对齐小数点会出现怎样的计算问题,同时在思考第二个问题時,可以联系整数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进行知识的迁移思考。在解决第一个问题“小数计算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学生计算的数字是具体商品的价格,即有不同的单位。基于此,学生需要知晓在计算中,只有相同单位的数字才可以进行加、减,而小数点的对齐便是让相同单位具备计算的要求。在分析第二个问题“列竖式计算小数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除了刚刚提及的小数点对齐外,学生还应注意“借位减”与“进位加”的问题。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会出现小数位相加满十的情况,同整数相加一样,需要向小数点前面的个位进一,而后再完成剩下的计算过程;在计算小数减法时,会出现小数位不够减的情况,同理,需要向前一位借一,再进行后续减法计算。
(三)总结归纳
在完成课程内容的讲述后,教师需要注意总结归纳这一环节。在学习新知识时,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接触时间过短,尚未形成牢固记忆,教师需要借助总结的方式,引导学生再次梳理课程内容,以此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印象,为后续巩固深化环节的练习做好准备。
在教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时,教师通过自主思考与例题讲解的方式,组织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竖式计算以及计算的注意事项。
■
图1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知识思维导图
根据图1,学生可以快速回顾课堂学习的知识,并掌握重点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结构思维、问题思维有重要意义。
(四)巩固深化
教师以例题的方式,带领学生进一步掌握关于“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知识,在加深学生知识记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教材中的练习十九为例。
第一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学生可以选择口算,也可以按照竖式计算的方式获取结果。在计算中,学生需要牢记“注意事项”,并在心中默默回忆小数竖式计算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如计算4.5+2.3时,先对齐小数点,再进行相同单位计算,结果为6.8。同理,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其他算式的计算。在第二道题中,根据给出的信息可知,《童话故事选》10.8元一本,《动脑筋》8.4元一本,在第一小问中,需要计算的是《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钱?学生可以列出算式:10.8-8.4=( )根据小数减法的计算要求,学生可以列出竖式:
■
这样便可以计算得出《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2.4元。接着,解决第二小问“两种书各买一本,20元钱够不够?”这是考查学生对小数加法计算知识的掌握。根据课堂所学,学生应列出算式10.8+8.4=?再按照对齐小数点的要求完成计算,最后结果为19.2元,小于20元,故而用20元可以购买两本书。解决第八道题目时,题目本身的难度系数有所提升,但学生在思考时,应先抓住题目本质,再计算。基于此,教师指导学生先理清题目中信息的基本关系,这有助于后续计算。根据第一小问中的信息来看,学生可以知晓一根竹竿2.4米,另一根竹竿3.2米,但衔接在一起时,两根竹竿重叠的长度是0.8米。这时,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处理这三个信息间的关系。根据教材给出的图示可知,两根竹竿重叠的部分只需要计算一次即可,即如果将重叠部分的长度算在第一根竹竿中,学生便用后一根竹竿的长度去掉0.8米后,再与前一根竹竿的总长度相加,可列出计算过程:3.2-0.8=2.4(米),2.4+2.4=4.8(米),最后计算得到衔接后竹竿的总长度为4.8米。同理,学生可以将重叠部分的长度算在第二根竹竿中,学生便需要从前一根竹竿中去掉0.8米,再与后一根竹竿相加进行总长度的计算。
五、教学反思
(一)突出学生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尤为重要,特別是在以深度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才是深度学习有效性的保证。
(二)立足计算题目,层层深化知识思考
在学习计算知识时,计算题目是学生有效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在本次以深度学习为主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中,教师便以具体的计算题目,逐步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渐进式地形成对一位数小数竖式计算内容的掌握。在引导中,教师以计算题目为例,让学生观察、思考,并渐进引导,从而让学生对题目全面理解。同时采取层层深入的引导方式,符合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帮助学生做到对知识的牢固记忆。
在小学数学主题拓展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对数学内容的深度讲解,需要从“基础理解”这一环节入手,再通过问题的引导,带领学生完成“实际运用”“总结归纳”“巩固深化”的学习过程,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便经历了完整的深化过程,做到对数学知识的扎实掌握。所以,在运用深度学习理念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有明确的深度学习路径,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计子川小学)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