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整体教学下的主题文本问题设计策略

2023-02-23李帆

新课程·上旬 2023年20期
关键词:传记课文文章

作者简介:李帆(1976—),女,汉族,山东济南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单元】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主题】

人文主题:生活的记忆。

语文要素:掌握回忆性散文、传记的写作特征,概括典型事例,学会多种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体会多样化的语言风格,从人物和事件中汲取优秀品质。

【课型模式】单元整体教学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及作品,掌握回忆性散文、传记的写作特征。

2.学习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内容真实、典型等特征,会用多种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3.学习欲扬先抑、白描等创作艺术手法,并将其运用在写作练习中;品鉴多种风格的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赏析水平。

4.掌握传记特征,学写传记文章。

【教材分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共四篇课文,《藤野先生》和《回忆我的母亲》为回忆性散文,属于精讲课文;《列夫·托尔斯泰》和《美丽的颜色》为人物小传,属于自读课文。回忆性散文和传记有共同之处:皆以记人为主,所述之事真实、典型,同时又强调文章的整体艺术性。除此之外,本单元的两篇精讲课文与两篇自读课文分别对应各自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相应篇目,在单元整体学习中应引入作为拓展阅读材料。本单元对应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见表1。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任务为“学写传记”,单元课文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文章来了解作者、传主的经历,通过深入阅读感受有温度、有内涵的故事,领悟其中的思想,丰富个人人生智慧。结合写作任务与单元课文特征,最终将本单元的学习大主题定为“人物故事会”。

表1

【学法指导】

1.阅读法:通过初读、细读、深读实现对课文循序渐进的阅读,逐步深入地探讨与理解课文内容、写作特色及其思想内容。

2.分析法:对比分析传记与回忆性散文的特征,通过对核心内容的阅读,分析作者人物描写方法、创作艺术手法、人物形象特征、人物精神与文章思想内涵。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班级活动等形式激活学生思维,讨论阅读中的各种问题,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学习流程推进规划(见图1):

图1

【评价设计】

任务与问题:

单元整体教学需要学生从整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出发有序推进学习进程,基于此,本次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问题和任务的形式为学生的阅读与理解提供“线索”和“主轴”,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无头苍蝇”,而是能精准地找到学习重点,并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内容(见图2)。

图2

评价目标:完成各环节任务目标。

评价标准:

1.能准确回答教师问题。

2.能掌握本单元语文要素。

3.能流畅叙述、表达观点、完成写作。

【学习进程设计】

一、初读:梳理核心信息,了解主人公及作者生平、作品特征。

教师活动:

1.提示初读要点。

2.设计问题,布置任务,让学生在问题与任务的指引下完成对单元课文的初读。

问题1:《藤野先生》的作者是谁?本文选自作者的哪本书?我们还学过这本书中的哪些文章?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是什么?

问题2:《回忆我的母亲》属于什么题材?作者是谁?作者的身份是什么?

問题3:《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谁?我们还学过他的哪篇作品?他的代表作有哪些?

问题4:《美丽的颜色》是什么体裁?描写的是哪个人物?这个人物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任务1:在阅读的过程中识记这几篇文章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

任务2:对这几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梳理,并概括其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

1.阅读几篇课文,回答教师的问题,完成任务。通过圈画、记笔记、与同桌讨论等形式完成初读。

2.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小组内分享初读感受。

二、细读:总结文章语言特征,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活动:

1.以示例的形式教学生准确圈画文中核心信息,指导学生细读过程中的重点倾向及阅读技巧。

2.设计问题和任务,帮助学生找准方向,有目标地进行细读。

问题1:这几篇课文人物的形象或性格特征是什么?先概括说明,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问题2:这几篇课文中哪些语句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以及品格等方面?

问题3:本单元的几个人物你更喜欢或者说欣赏哪一个,为什么?

问题4:这几篇课文在情节发展、事物变化的描述中运用的是怎样的描写方式?

任务1:对各篇课文中的典型事件进行概括,全面把握人物形象,总结各人物的主要特征。

任务2:分析这几篇课文的语言特征。

任务3:分享你认为人物描写比较好的句子,并说明为什么好。

学生活动:

1.用圈点、批注、总结、分析等方式完成对课文的细读,做好详细的记录。

2.回答教师的问题,完成教师的任务。

3.完成这几篇课文中人物的“人物星光卡”制作。

4.为身边的同学设计“人物星光卡”。

三、深讀:分析创作技巧,掌握白描、对比、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领悟人物精神,感受并概括作者思想传递和创作主题。

教师活动:

1.帮助学生搭建支架,介绍白描和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的内涵、表现形式及其作用等。

白描:用朴实简洁的文字、不加修饰与渲染的形式刻画真实、立体的形象。

欲扬先抑:想要赞扬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时,并不直接赞扬,而是从贬抑处着手切入。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并深入思考文本主题及其精神。

问题1:你了解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问题2:这几篇课文的创作主题分别是什么?

问题3:这几篇课文中的人物精神分别是什么?

问题4:这几篇课文中对人物的评价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任务1:找出几篇文章中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将其圈画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任务2:简要谈谈这几篇课文的情感内涵以及其文章的主旨。

任务3:寻找两处人物描写并品析妙处。

学生活动:

1.完成深度阅读。回答教师的问题,完成教师的任务。

2.总结人物描写方法,并尝试用两种以上描写手法来描写环节2所制作的“人物星光卡”中的典型事迹。

3.每组派一名学生,随机抽取学生制作的“人物星光卡”进行朗读,其他同学猜他写的是谁。

四、拓展——通过拓展阅读,对比讨论回忆性散文与传记创作模式,总结传记类作品的创作技巧。

教师活动:

1.针对这几篇拓展阅读文章进行引导阅读。

2.提出问题和任务帮助学生总结与分析。

问题1:《我的几位老师》中,作者虽然在写“忘却”,但实际却是在写“铭记”,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了吗?

问题2:《叶圣陶二三事》中,作者写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你从叶圣陶先生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问题3:《母亲与书》中,文章“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作者的思想情感是如何通过欲扬先抑的方式体现出来的?

问题4:《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中,你觉得大师的形象是怎样的?在文中勾画文字,思考作者是怎样体现大师风采的?

问题5:《飞鸟过后留印记——平静的第二次访华》,作者为了表达泰戈尔的特点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任务1:自由朗读《我的几位老师》,圈点批注,找出文中所述事件,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任务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轻放》中的典型事例,分析父亲形象。

任务3:勾画《母亲与书》中的特写语段,批注所写对象的主要特征。

任务4:通过阅读《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了解镜头式的对比在表现人物品格中的作用。

学生活动:

1.自主阅读几篇文章,以问题为导向,在文本中进行圈点勾画,对问题与任务相关的语句做好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分享研讨的成果。

3.由小组代表展示本小组的研讨成果,其他小组适当补充。

4.阅读书与课本的相关要求,掌握传记的特点。

五、写作:完成“学写传记”教学任务,利用细节描写的形式凸显人物情感,完成传记作文。

教师活动:

1.带学生回顾课文及拓展阅读中的写作技巧。

2.帮学生梳理传记写作的条理与顺序。

3.引导学生完成传记写作。

4.组织活动“星光故事会”。

问题1:传记的特点有哪些?

问题2:选定传记人物之后,要怎么挑选典型事例?

任务: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人物传记。

学生活动:

1.默读作文练习的相关材料,了解课本的要求,掌握传记特点。

2.速读丛书,学习传记的写作技巧。

3.锁定人物,听教师讲解,与同学交流,完成构思。

4.完成传记写作,学生互评。

5.在教师讲评的基础上修改,参加“星光故事会”的评选。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七贤中学)

编辑:陈鲜艳

猜你喜欢

传记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传记必须回归史学
传记书坊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