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尚书》“九德官人”说看为官立德

2023-02-23

民主与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行事尚书标准

据《周礼》记载,我国在周代就有了“以吏为师”的传统。师什么?师其德。“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指修身成圣贤之德,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内圣外王”之道,是安身立命之道,也是历代为官之道,强调德行是治国的前提。为官从政只有注重修身立德,才有正确的方向,“治人”必先“修己”。因此,中国古代一向重视官德。一是“为政以德”,即执政者要以德施政,善待民眾,以赢得百姓的拥护;二是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德行去教育和感化百姓。《周礼·地官》列出六德:知、仁、圣、义、中、和。《道德经》列出三德:礼、义、仁。儒家列出五常:仁、义、礼、智、信。《尚书》中则有“九德官人”说,请看下面这段记载: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禹曰:“何?”

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皋陶说:啊!考察一个人的德行可以依据“九德”。也就是说如果举荐某个人有德行,往往要举证其人所行的事情作为根据。

禹问:什么叫“九德”呢?

皋陶说:性行宽弘而又庄栗,柔和而又坚定,敦厚而又干练,有为而又谦敬,和顺而又果敢,正直而又温良,简率而又严谨,刚劲而又笃实,强直而又行义。君王用人取士如能明确“九德”标准并长期坚持,则是为政之善!若每天都能践行其中三种德行,早晚思之,身体力行,这样的人具备做卿大夫的资格。若每天都能严敬其身,敬行其中六种德行,这样的人可以做诸侯辅佐天子处理政务。君王要汇集具有三德、六德之人的优点,并把“九德”标准全面地推行,知人善任,让有“九德”的人都担任一定职务,那么在职官员都是才德出众的人了。各级官员们都相互学习仿效,见贤思齐,尽职尽责严格按照“五辰四时”事物发展本身的规律行事,则众多的功业就可以建成了。

这段话出自《尚书·虞书·皋陶谟》。“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中国汉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其中“谟”是谋划的意思,就是舜帝、禹和皋陶商讨谋划政事的会议记录,其中主要记叙皋陶对治国安邦的宏论,故取名为《皋陶谟》。该文虽经过了后人的加工润色,但仍保持了极高的史料价值。皋陶的发言内容就是希望舜继承尧的治国传统,推行德政,君臣同心,以民为本,天下大治,并提出修身、知人、安民三条具体建议。这里的“知人”的人,在上古语境里特指各级官员,以“九德”作为考察干部的详细标准。继而,皋陶列出上天所规定的“五典”“五礼”“五服”及“五刑”,进谏君主用礼仪制度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用刑罚来惩治罪犯。他指出天意与民意是相通的,上天考察政治得失要以老百姓的意见为标准。

由此来看,“九德”指的就是九种品德,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前后每两字组成一“德”,实际包含着“允执其中”调和适度的中庸思想。

“宽而栗”其中的“宽”指宽宏,为人大度,接地气,有亲和力,群众基础好。但过于宽宏,不及时指出和纠正下属的失误或错误,丧失原则,就会没有庄严感,就会导致管理偏松偏软,下属没有强烈的规则意识,制度就会流于形式,官员本人也会失去应有的威严。适度的距离和威严是权威重要条件,但如果过于强调威严,管理过于严厉,不考虑情节轻重和过失的原因,逢错必罚,就会疏远群众。现实生活中的优秀领导者,都具有宽厚而又拥有威仪的特点,宽厚而又能让下属对自己恭敬谨慎,才是拥有居官的美德。

“柔而立”指的是性情温和而又坚定立场。性情温和能在做决策时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吸收好的想法,有助于集思广益,实现科学决策的目标。但是一味强调这一点,也容易人云亦云,优柔寡断,或失去自己的价值判断立场,脱离事实的真相。有坚定立场的人,原则性强,有主见,但过于强调主见,就容易刚愎自用,很难吸取别人的有益意见,陷入闭目塞听,妨碍工作开展。如果既能乐于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又能做到坚持原则,把握大的方向不动摇,就是一德。

“愿而恭”意思是敦厚质朴于内而又恭谨庄严于外。但过于强调内在为人厚道朴实,在外在表现上有时可能反应显得有些迟钝,不够敏捷,显得不够干练,威严和影响力就不足;而过于强调外在的威严和震慑力,不注重内在品行的涵养,就难以让人信服,亲和力就不足。因此,如果既能做到内心淳厚、与人为善,外在又能干练有威仪,就是一德。

“乱而敬”说的是有能力有作为又能为人谦逊有敬畏之心。一些人很有干事创业的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敢闯敢试,富有治理效能,但容易恃才傲物,刚愎自用,脱离群众,目无法纪,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如果为人过于谦逊,做事畏手畏脚,前怕狼后怕虎,就容易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很难有所作为。如果既有治理的干才,又能为人涵容,在对法规法纪保持敬畏之心的前提下勇于创新,就为一德。

“扰而毅”就是做事条理按部就班而又行事果断性情刚毅。做事讲究程序,习惯于按部就班办事,在处理纷乱复杂的事物时往往能做到条理有序。但如果过于讲究程序,就不善于变通,容易错失发展的良机。行事果断性情刚毅,在危机面前能处变不惊,当机立断迅速决策,不延误战机。但如果过于注重决策的时效性,忽视基本的程序要求,违背事物发展规律,主观臆断,果断就变成了武断,就容易事与愿违铸成大错。如果既能尊重事物发展规律,又能不拘泥于条条框框,果断决策,就是一德。

“直而温”指的是正直而友善。正直的人,不畏强势,不凌弱势,敢做敢为,能够坚持正道,主持正义。但如果过于强调这一点,看见不合理的事情就想强势干预,不给别人留面子,就很容易伤害别人。性情温和友善,对于别人的缺点不足能够委婉指出来,帮助别人进步,能得到大家的喜爱。但如果过于温厚,就容易失去原则,不愿得罪人,不会拒绝别人,缺乏原则性,成了老好人主义者,就会失去大家的信任。如果能是非观念强,坚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在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并能公开反对你坚信是错误的东西,再加上友善的态度,在论辩是非、区分曲直时注意方式方法,小心呵护对方的自尊心,就能让对方心服口服,推动工作,是为一德。

“简而廉”意思是施政简要不繁苛而不失原则。注重宏观大局、抓战略方向,抓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提纲挈领解决问题,有助于迅速推动工作。但過于强调宏观,粗枝大叶,大而化之,就有可能丢掉原则和规矩。注重原则和细节行事,不容易偏离路线,不会犯大的错误。但过于注重细节,追求细枝末节,就容易被繁琐事务缠身,做事没有大格局,捡芝麻丢西瓜,最后就成不了大事,得不偿失。如果既有宏观思维,注重把握大局和方向,又能在关键环节上把握住细节,就能治理有成效,成大事,就为一德。

“刚而塞”即行事刚劲而又笃实。性格刚强的人,一旦做出决定,坚决执行,不畏强权,冲破阻力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但过于强调刚,就容易无所避忌,刚愎自用,铸成大错,或外强中干,最后干不成什么大事。注重实务,踏实办事,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但过于强调这一点,就容易囿于繁琐,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如果既能行事刚劲,不畏阻力,又能脚踏实地,就为一德。

“强而义”指的是强直而又符合道义。性行坚强,能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克服困难,冲破外界阻挠,达到自己所定目标。如果过于强调目标导向,行事过于强硬,不论善恶,率性而为,就容易偏离正道。如果既能行事坚强,又能坚守道义,实行德政,就是一德。

皋陶的“九德官人”说从修身、用人的标准出发,提出了官人应具备的“九德”。治国先治吏,官而不德,社会不稳;德法兼治,社会和谐。官德,是官员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中国人评价他人,都是把道德作为一条重要的标准。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当今社会,人们主要用道德这一标准来衡量从政为官者,只不过不同的社会和时代对德的具体要求不同罢了。比如西周有“六行”,秦朝有“五善”,汉朝有“光禄四行”,晋朝有“中正六条”,唐朝有“四善”。

今天,我们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考核干部时,也要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内容。而《尚书·虞书·皋陶谟》提出的“九德”是目前所知中国历史上较早出现的考察、选拔公职人员的标准,是对官员整体素质的要求,直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作者为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政德与廉洁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系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转化及超越研究”[2021-ZXWS-34]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尚国敏

猜你喜欢

行事尚书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弱点
《尚书》中“迪”释为“由”新探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行事见于当时 是非公于后世
尚书·禹贡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标识语的间接言语行为行事功能探析
《明新兴雷石庵尚书遗集》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