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山系大江东

2023-02-23王立

民主与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巴东恩施宜昌

王立

1970年代中期,我进入当时有“全国最大办公室”之称的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头三年在秘书处工作。每年汛期的中午,我们科室都要派人值班,负责印发长江干流主要站点的《水情公报》,午后2点,广播电台准时播报沿江站点的水位、流量及涨落。由是,我开始在长江沿线寻找那些我耳熟的地名。外婆常说起的长江两岸的城镇乡村,有记忆以来,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那些风雨、那些苦难、那些欢喜、那些憧憬,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骨子里,我也是喝长江水长大的。

1954年武汉大汛,外婆抱着不到半岁的我,跟随中南局家属上庐山避汛。真是难为了那些安置我们这些老老小小的工作人员,为着我和另一名尚在襁褓中的婴孩儿,他们想方设法买来一只山羊,每天挤羊奶喂养我俩。在我喝着羊奶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武汉百万军民奋力搏斗,战胜了当年的特大洪水。大武汉就是大武汉,有汉口一元路滨江公园的防汛抗洪纪念碑为证。下得庐山,我即随奉调北京的父母北上。在北方生活了十来年,我又回到了大武汉。这一次,我还真真地在滚滚东逝的大江中喝了几口原汁原味原生态的长江水。

1970年7月横渡长江的大军中,女学生的方队格外引人注目,没想到我们这群十五六岁的女初中生也能在长江中搏击风浪。三次试渡,有时大雨打入江中,浊浪滔滔;有时细雨蒙蒙,江面水天一色。7月16日正式渡江那天,倒是艳阳高照,万里无云,我们的方队始终保持着完美的队形。四次从武昌汉阳门码头下水,到汉口一元路江滩上岸,是我一生中与长江最亲密的接触。半年后,一列行驶在汉丹线上的绿皮火车,将我送到了汉江之滨的一个山村。喝了几年的汉江水后,我再一次如愿回到大武汉。退休后定居北京,规模浩大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又让我后半辈子喝到了汉江水。

我这辈子注定与长江有缘,自当承袭了祖上与长江结下的不解之缘。

清末,生活在举水河畔的祖父,在长江北岸的团风码头登船启程,至上海转乘海轮到天津,再乘火车抵达北京,就读顺天中学堂,毕业后考入国立北京工业专门学校,习应用化学科,为该校第一期(民国四年,即1915年)毕业生,分发至江苏省实业厅工作。次年,祖父参加北京政府首次文官高等考试,获荐任一级。至此,祖父全家迁居南京新街口。我父亲生于南京,在南京幼稚园发蒙,1935年小学毕业即来到武昌上中学。至1937年南京沦陷前,祖父全家陆续回到武汉。

1938年初,回到武昌不久的四伯父和他的几个从南京来的同学相约,过江到设在汉口市立一女中的“苏浙皖京沪沦陷区省市立中小学教职员及公私立中等学校学生登记处”,报名登记前往设在铜仁的国立贵州中学(后为国立三中)就读。他们在汉登记的384名师生编为第三大队,3月下旬从汉口出发,乘火车到岳阳,转乘汽轮渡过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到达湘西重镇常德,再换乘木船溯沅江过桃源、沅陵,到达辰溪。学校原计划由辰水乘船前往铜仁,但因遇阻,师生们只得弃舟改走陆路绕道而行,辗转奔波抵达铜仁。为唤起沿途民众的抗战意识,一路上,师生员工运用各种形式开展抗日救亡宣传。

而此时,武汉的学生们还坐在课堂上。6月,武汉会战开始,形势日渐严峻。8月初,湖北省政府决定将全省47所公私立学校合组成“湖北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下设22所分校,全部实行公费,迁往鄂西鄂北各县继续办学。于是,全省各县市的学生们奔走相告,迅速前往设在汉口、宜昌、襄阳的湖北联中登记处登记,并分别赶赴设在汉口、沙市、宜昌、襄阳等地的湖北联中接待站集结。

一时间,从吴头楚尾的大江东到巴子故里的武陵山,长江沿岸大大小小的码头上,江中航行的各种各样的船只上,涌动着湖北联中学生。我那当年还是中学生的父亲母亲、堂表兄弟姐妹等一众亲友,就奔走在这支负笈西迁的学生大军中。

战事瞬息万变,原定迁往宜昌及鄂北几县的上十所湖北联中分校旋即改迁鄂西,霎时,大批联中学生涌进宜昌集结。

此时的宜昌因日机狂轰滥炸,岌岌可危,到处是逃难的人群和待运的货物,已无溯江西上的船只可寻。集结在宜昌的大批联中学生处境危急,必须尽快将学生们带离宜昌。于是,各分校学生由军事教官或教员带队,分批奔赴各自分校。有分校从宜昌乘木船过江,沿施宜官道步行;有分校坐火轮到巴东起坡,走巴咸公路行进。改迁巴东的分校,干脆直接从宜昌步行前往。

10月初,湖北省立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以及大部分师生已抵达长阳西流溪新校址,校名为“湖北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长阳高级工业职业分校”,定于11月1日开学。10月底,武汉沦陷,学校即奉命改迁巴东,更名湖北联中巴东高级工业职业分校。时局陡转,舟车难觅,学校只得令军事教官带领学生从宜昌江边出发,沿纤夫拉纤的纤道艰难攀行至巴东。

长江从宜昌南津关开始进入雄伟壮丽的三峡,尽管风景优美,然而江面滩多流急,江中暗礁无数,两岸则是绵延不断的悬崖峭壁。每天,高工分校的这支学生队伍,赶在日落前从悬崖下的纤道攀爬到镇上的客栈过夜。第二天早上打好绑腿,再下到江边的纤道上继续攀行。终于,纤夫的小道将这群十六七岁的学生带到了长江北岸的东瀼口。校舍是当地乡绅腾出的大宅院。白天,师生们在厅堂改做的教室里上课,夜晚,学生们在两边厢房的楼上席地而卧。尽管艰苦,连天烽火中,能有这样一所管吃管住管制服管读书的学校,流亡学生已经知足了。

东瀼口上行一二十里的西瀼口,是沿渡河入江口。沿渡河发源于神农架,因而得美名神农溪,今乃国家5A级旅游景区,著名的纤夫文化走廊。1938年秋,湖北联中4所分校驻足神农溪旁。

自西瀼口上行,神农溪的第一个码頭龙船河,接纳了原拟迁秭归的联中巴东女子职业分校。再往上,过叶子坝,行至罗坪,留下了联中巴东初级农业职业分校,该校由原拟迁鄂北的联中郧县初农分校改迁至此。原拟迁兴山的联中巴东初中分校落脚在火峰的庙宇和民宅中。

原拟迁鄂北的联中均县女子高中分校迁至罗溪坝沈家大屋,更名联中巴东女子高中分校。沈家大屋门前流淌着一条清澈的罗溪河,当年只有十三四岁读初中的母亲,想家的时候,常常坐在罗溪河边,乡思随河水流到故乡:罗溪河流到小河口进入神农溪,再沿神农溪流到东瀼口汇入长江,然后顺流东下就到了故乡黄州。

2011年7月,我循着母亲当年的漫漫求学路来到罗溪坝。沈家大屋的原址上,时为巴东县沿渡河镇罗溪坝初级中学。看着主教学楼墙上镌刻的“罗溪坝中学,自1938年湖北省立女子高中迁徙而至始建校至今……悠悠校史里有他们各自闪光的一页”的铭文,如同看到母亲和她的同学们穿越历史的烟尘扑面而来。

湖北联中巴东高级商业职业分校继续溯江西行至楠木园。这个扼川鄂咽喉的依山傍水古镇,位于巴东老县城以西二十多公里的长江南岸。学校征用当地住民的几十间传统民居木屋作校舍,学生们每天清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沿着几百步石阶下到江边,掬一捧湍急的江水洗脸漱口,然后转身拾级而上,在石梯两旁的山谷中高声朗读英文。

原定的湖北联中均县初级工业职业分校改迁鄂西,在地势险峻的野三关安顿下来,更名联中巴东初工分校。这里是进入鄂西的交通要津,如今宜万铁路野三关站坐落于此,清江上的水布垭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与之毗邻。1938年11月中旬,湖北联中均县武当山高中分校因临时改迁鄂西,一时难觅校址,在此滞留月余。一筹莫展之际,幸得客居此地的石瑛先生相助,选定在建始三里坝建校。12月下旬,父亲他们这支由武昌省高、省一中、省二中千余师生组成的队伍,在鹅毛大雪中告别野三关,徒步经高店子走到三里坝,在那条冬日里蒸腾着轻纱般水雾的东洛河两旁搭建起茅屋草舍,笳吹弦诵。1939年春,该分校在东洛河北边山上的周家堡建起了干打垒的教室和图书馆,四周砌起一道高大的院墙,并在大门旁的围墙上嵌入一块校碑。7月,该校更名为湖北联中建始高中分校。是年秋,父亲转学到设在重庆长寿的国立十二中,毕业后,赴昆明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我曾两次造访三里坝湖北联中建始高中分校旧址,见到了当年的校园和校碑。然而我心中更矗立着另外两座丰碑,联中建始分校的两位红岩英烈——陈以文和张国维。

相比这些临时改迁鄂西的联中分校,本就拟迁鄂西几县的湖北联中其他分校则要幸运许多。长江南岸的清江与其众多支流,奔腾着迎接全省学子的到来。

武昌两所著名的省立师范学校迁至建始。都说八百里清江美如画,最美的江段在景阳,蜿蜒穿过建始县城的广润河,不甘寂寞地赶到景阳为清江画廊增色添彩。湖北省立武昌师范学校迁至建始城西七里坪刘家台大屋,是为湖北联中建始师范分校。湖北省立武昌女子师范学校迁至建始城北松树坪罗家老屋,是为湖北联中建始女子师范分校。

建始境内的野三河、马水河、东洛河、广润河、伍家河等多条河流,不仅哺育着本省学子,还以其广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接纳着外省沦陷区的流亡学子。1939年2月,立足仅仅四五个月的湖北联中建始女师分校,接纳的多名外省籍学生中,便有潘茜、潘琰、张效英、王德珍等四名江苏徐州籍学生,其中一位即是昆明“一二·一”烈士潘琰。

1942年9月,离开湖北联中建始女师分校三年后,亦即考入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的前一年,潘琰在四川合江写下了散文诗《怀念》,抒发对松树坪的深深眷恋。在这发自肺腑的思念中,隐藏着潘琰内心深处的一个秘密——她的共产党员人生从这里起步。

恩施市现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驻地。民国时期,恩施州的建置几经变更:1928年设为湖北省鄂西行政区,1932年改为第十行政督察区,1936年改为第七行政督察区,辖8县,行署驻恩施县。1938年秋,湖北省政府和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驻恩施,恩施成为湖北战时省会和全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汇聚了各类机构和人员。即便如此艰难,清江环抱的山城恩施,仍将湖北联中5所分校拥入怀抱。

湖北联中恩施农业专科分校设在五峰山小垭口周家大屋。农专分校是湖北联中22所分校中唯一一所大学专科分校,由湖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并入。因着这样一所大学专科学校,湖北联中才被称作“湖北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联中恩施高级农业职业分校与之紧邻,只因高农分校原本就是湖北省立农专附属中学。

抗战之前鄂西仅有一所省立初中,这便是位于恩施城内梓桐巷道台衙门的湖北省立恩施初级中学。1938年秋,该校与汉口市立一中、省立江陵中学高中部、省立宜昌中学高中部、私立中华大学附中高中部合组为湖北联中恩施高级中学分校。为安置这1200余名学生,联中恩施高中分校迁至恩施城北金子坝,租用几处民宅做校舍。校本部设在金凤山的一座庙里,高中分为三部,分别安置在相距不算太远的高家大屋、李家大屋和杜家大屋。初中部另设于清江边的小龙潭。

联中恩施女子高中分校迁往的恩施屯堡新街,是当地乡绅许家刚刚新建尚未开张的一条商业街。穿街而过的石板路的尽头是清江与龙桥河二水环绕的一片开阔河滩,这里承载过母亲她们的青春年华。如今,整条新街沉睡江底,我只能在母亲和她高中同学们的忆往中憧憬这里曾经的岸柳堤杨,朝阳落日。这里走出了不少杰出的联中女校友,其中有著名的敦煌艺术家万庚育,美籍华人作家聂华苓,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武汉市第三医院院长吴佩湖,以及多位大学教授。

与这4所联中分校一同到达恩施的,还有一所湖北联中恩施职业分校,该分校原拟迁秭归,后改迁至位于屯堡老街与恩施大峡谷之间的向家坝。

从恩施大峡谷沿清江上溯几十公里的利川腾龙洞,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腾龙洞景区演出的土家族情景歌舞《夷水丽川》,再现了廪君与盐水女神的动人传说以及土家人的白虎图腾崇拜。

利川地处湖北最西端,与重庆万州、石柱、彭水等地接壤,境內万山重叠,沟壑纵横,山高且险却有连接川鄂的小道可行。当年湖北联中不少学生去往重庆,便是翻过齐岳山抵达万县,再经水路赴渝。

利川西边的都亭山是八百里清江的发源地,清江蜿蜿蜒蜒流经利川、恩施、建始,巴东、长阳,在宜都汇入长江。由湖北省立实验学校与省立黃冈初级中学合组的联中利川初中分校,被安置在利川城内的文庙、圣庙、禹王宫、南华宫、万寿宫等庙宇中。岩洞寺则容纳了由武昌乡师等5所省立乡村师范学校合组的联中利川乡村师范分校,该分校即是原拟迁鄂北的联中房县乡村师范分校。

贡水文澜是宣恩八景之一,清同治二年《宣恩县志》载:“水自治西七里龙洞中涌出,汩汩其来,四时不竭。其水清且涟漪,绕邑城而东注,至忠建河、长沙河,与清江合流。”2011年9月,站在贡水河上的文澜桥——一座侗族风情的风雨桥边,著名的建筑学家、当年就读湖北联中宣恩初中分校的张良皋先生告诉我,1938年11月,当他们这些来自长江边的省立汉阳初中和省立江陵中学初中部的师生,从宜昌、长阳、巴东、建始、恩施一路风尘仆仆地走到宣恩时,县政府已为他们准备好校舍。主校区设在气势恢宏的宣恩文庙中,文庙西边的火神庙、东边的宋家祠堂和街对面的城隍庙,辟为学生和单身教员宿舍。城隍庙、宋家祠堂与主校区隔街隔巷,县政府特地建起天橋,使四处院落连成一体,俨然一座像模像样的校园,几千学子于斯弦诵八载。

咸丰是湖北的西大门,素有楚蜀屏翰之称。发源于利川的阿蓬江,因其流经咸丰境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人称唐崖河。唐崖河在咸丰县境内穿洞穴、过峡谷,由东北流向西南,在武陵山中倒流3800里,至重庆酉阳龚滩汇入乌江,为乌江第一大支流。

1938年11月,原拟迁鹤峰的省立武昌初级中学的师生,因鹤峰未通公路,便在咸丰安顿下来。他们将几处分散且破旧的庙宇中的房屋稍加修整,改作黉舍。校本部设在租用的民宅中,学生分成两个分部:东分部设于文昌宫、孔庙,西分部设于火神庙、禹王宫,校名遂变更为湖北联中咸丰初级中学分校,终于在12月底正式开学。

来凤与湖南龙山隔酉水相望。酉水河源出湖北宣恩酉源山,流经宣恩、龙山、来凤、至重庆酉阳、秀山,再入湖南保靖,在沅陵汇入沅水,为沅水最大支流。

湖北联中来凤初中分校由省立宜昌中学初中部与省立荆门初级中学合组而成。1938年11月,两校学生分三批先后到达来凤,租用城边三光坪何氏宗祠及肖氏族人的二十多间民宅作校舍。1939年8月,为躲避日机轰炸,学校迁至离县城15里的黄毛嘴向家大屋。湖北联中来凤初中分校的到来,让这个湘鄂交界处多民族聚居的偏远之地始诵弦歌,来凤县第一中学的校史即上溯至此,该校被誉为民族教育的一颗明珠。

1938年(农历戊寅年)中秋的那轮明月,深深印刻在西迁途中的联中学子心中。10月25日,武汉沦陷,此时大部分联中学子正行进在武陵山区的深山峡谷之中。正值秋山红叶时,碧嶂开合,青溪潺湲,背井离乡的学子虽人在画中,却心驰画外。时处民族危难之际,前方将士浴血奋战,抗战建国重任在肩的他们自当赓续弦歌。1940年6月,宜昌沦陷,巴东危临前线,驻足巴东的联中各分校再度走向楚云深处。这些当为后话了。

(作者为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尚国敏

猜你喜欢

巴东恩施宜昌
王银成 情系三峡 心念巴东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恩施石油:党建为经营赋能
湖北宜昌卷
恩施方言中的“倒”和“起”
巴东,巴东
往事
恩施年俗——点路烛
动真招下苦功创建平安恩施
巴东亮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