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以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

2023-02-23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天工 2023年23期
关键词:刺绣专业课程思政

钟 瑷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一、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模式

(一)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育人方式

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在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明确刺绣行业的岗位职责,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全面设计育人过程,包括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制定教材、提供基地设施、组建师资队伍,以发挥校企协作的育人功能。以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学生在前两年半的学习中,学校负责传授刺绣基础知识,而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则共同培训刺绣的工艺技能。在最后半年,学生可以进入企业进行实地学习,通过实际工作场景,运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学习技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这种双主体、融合实践的教育方式有助于产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校企合作和融合实践的实施还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提供更多具备实践技能的人才。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2020 年10 月17 日,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指出,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作[1]。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任务。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队伍由来自行业一线且技艺精湛的工匠和拥有丰富理论知识的专业教师组成。专业教师负责授课和校内实训,确保理论教育的质量;企业导师则承担实际技能的培训和指导学生到企业实习,以确保学生获得实践经验。

在古代,学徒制通常采用师傅言传身教的方式,师傅既是技能的垄断者,也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徒弟以师傅为楷模。而现代学徒制以大师引领、专兼结合、异质互补的理念为基础,因材施教,遵循师徒传承规律,逐级递进。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跟随不同师父,师徒关系相对平等。与传统教室教学不同,基于真实企业情境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取情境性知识,培养职业精神。

(三)专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融合的思政课程体系

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国务院于2019 年1 月24 日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职业教育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教学通常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外实训、寒暑期社会实践以及企业顶岗实习。这种方法源自实际岗位需求,以工学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直观的学习机会。学生在生产中学习,通过实践总结,不断培养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在于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学校和企业根据实际用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完善基于真实工作岗位的专业课程。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协作,共同制定教学内容,选择方法和媒介,融入思政元素,以推进思政工作。在专业技能实习与实训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要义

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通过整合多方教学资源,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从而对学生的行为举止、思想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思想政治理念与专业课程知识技能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内容主要由专业理论课程与技术实践课程两部分构成。不同的课程内容所体现的课程价值有所差异,其课程内容所蕴含的多样化思想政治元素也不同。以绣品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学生进行刺绣工艺操作一般从简单地认识材料和工具开始,其次学会选材配料、装备工具,再次进行基础针法的学习、操作和运用,最后尝试将不同针法灵活恰当地运用到具体产品的图案设计中。从理论到实践,在前期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将所学调研方法、设计方法、刺绣针法等应用到具体的刺绣产品实际操作中。从平面到立体,实现由刺绣手帕、刺绣贴布平面单一元素作品的初级基础训练,到刺绣扇面、刺绣装饰画等复合平面作品的巩固强化训练,最终进行刺绣玩具、刺绣箱包等复合立体作品的综合提升训练。

在做好非遗传承、弘扬工匠精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提高难度,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要充分挖掘不同刺绣项目的思政元素,并加以适度引导,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例如,在主题调研、图案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强调调研的严谨性,引导学生重视设计原则;在图案绣制、造型缝制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做好标准操作动作的示范,注重学生操作过程的规范性,根据学生情况总结各种针法的要点和绣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始终将质量控制贯穿始终。

三、现代学徒制课程思政实施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020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2],这十六个字生动地概括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同年12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成功举办,强调要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在刺绣过程中,教师应严格管理工具和材料的使用,让学生严谨地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刺绣操作,对绣品质量严格把关,刺绣完成后,学生应及时清理工位,整理工具材料,所有的工作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做到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另外,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跟岗实习,能实地了解企业的工作情况,并且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产中,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强化学习。在此过程中,能逐步培养学生对待工作严谨细致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二)培养学生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

刺绣专业一线工作岗位的特征是重复性工作较多、工作精细度要求很高,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和反复实操磨炼,这样就使部分学生产生逃避与拒绝的心理。这时,指导教师应耐心地讲解,“手把手”地教导,反复操作,以身作则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大师工作室、刺绣工坊等,实地采访绣娘,以绣娘的亲身经历、成长故事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从小事做起、从底层干起,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从而培养学生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

(三)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团结协作的工作态度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丝织品企业生产流水线等,通过实地考察结合理论教学指导学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多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做到精益求精。刺绣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工作,需要细心、耐心和恒心,刺绣功夫成于细、贵在精,“方寸间尽显乾坤”,多一针少一针都不行。学生在实操的过程中领会到任何工作都要精当准确、有的放矢、扎实细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强化精准意识,把精准当作工作理念和追求,思考问题时以精准为指导、谋划建设时以精准为目标、实施计划时以精准为标准,使追求精准成为行动自觉,摈弃不拘小节的思维陋习,在每一个细小处从严把关,进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现代学徒制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工作目标引导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思政必须依赖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课程思政实施计划,以集体智慧努力推进。在管理方面,学校要进行全面规划,以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扎实性和精细化,同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支持,以确保现代学徒制课程思政的持续推进。这不仅要明确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还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教学方面,教师应选择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教学内容,挖掘技术革新、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中的思政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引入典型个案和人物,将思政内容贯穿教学过程,例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刺绣工艺的文化特性、地域文化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一带一路”等内容融入教学环节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刺绣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培养学生传承与发展非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

(二)推进教学模式改革,重视教师培训

教师在课程思政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的言行对于推动课程思政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队伍的认同和支持是促进思想与创意融合的核心要素。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培训。为了增进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知,可以提供有关“课程思政”的理论培训。这将有助于教师清晰地了解“课程思政”在培养学生价值观方面的重要性,消除可能存在的误解,加深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这也将激励教师在理论上更自信,激发他们加强教学研究,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其次,要建立激励性的师资管理机制。这包括实施思政教育考核制度,鼓励教师主动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深入研究思想与创意融合的模式,以提高“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

(三)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制度

实施课程思政要求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中,不仅要考核专业课程的教学成果,还要评估思政教育的成效。因此,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估体系。

在教师方面,要为专业课程教师提供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同时在教学和科研领域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以激发专业课程教师积极推动教育改革、主动实施专业课程思政的意愿。在学生方面,必须强调学生的实际体验。学生的感受是评估学校教育的关键指标,课程思政的效果最终应该以学生的实际体验以及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为检验标准。评估和检测学生思政教育的获得感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而培养思想政治素养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淀。专业课程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评估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包括课堂表现、课外实践活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等。

五、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实施课程思政的成效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 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企业实践操作技能[3],还要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具备用人单位所认可的职业精神,真正解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是课程思政育人的关键。

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 我校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中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工匠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内容。这一融合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学校的教师通过课堂授课,将道德教育巧妙地融入刺绣专业的理论教学中,引导学生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企业导师和产业教师通过实际的企业实践示范,以言传身教的方式验证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与核心价值观的实际应用。

因此,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传统工艺的同时,自觉形成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构建文化自信、筑牢爱国情怀 。

猜你喜欢

刺绣专业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清新唯美的刺绣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