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以敦煌壁画题材在掐丝珐琅工艺中的运用为例

2023-02-23杜伊帆兰州工业学院

天工 2023年23期
关键词:珐琅工艺品寓意

杜伊帆 兰州工业学院

掐丝珐琅画脱胎于古老的景泰蓝工艺品,是一种瓷铜结合的工艺品,具有工艺美术和绘画艺术的双重艺术成分加持。从掐丝珐琅的艺术品性上审视其美学特征可以发现,它色彩艳丽,刻画题材丰富,器型姿态各异,艺术表现风格浓烈。但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停地改变,掐丝珐琅工艺品在创作主题、创作形式上目前已经难以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现阶段人们的审美需求。因而,采取“老题材,新做法”的方式,保留其传承延袭的文化元素,采用现代审美观念和现代艺术形式丰富其表现手法,才能使其焕发新的艺术活力。鉴于此,特以敦煌壁画题材作为文化创作主题,探讨掐丝珐琅工艺的创新制作手法与表现形式,以供参考。

一、掐丝珐琅工艺研究

(一)材料与制作工艺

按照装饰工艺的不同,珐琅器可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透明珐琅、锤胎珐琅、画珐琅五种。珐琅器形象华丽、色彩鲜艳、工序步骤繁多、造价昂贵。其第一步是制胎,做法是“锤揲锻造”,现代则由机器辅助造型,这一步骤需要将几百块铜片按照设计图纸和用户造型要求逐一敲打平滑后再焊接。第二步是掐丝,由制丝机抽出的铜丝经过掐、掰、弯、折等工艺编制成图案,然后再使用白芨药粉胶黏于铜胎之上。第三步是烧焊,黏在铜胎上的铜丝筛上银焊药粉之后需要经过1 000 摄氏度的高温焙烧,从而将铜丝纹样严丝合缝地固定在铜胎表面。第四步是点蓝,或称染色,以研磨成粉的石英、长石、硼砂、氟化物在调和为液体釉料之后,用金属铲子或毛笔仔细将釉料填充进金属空隙中,整个过程需要反复进行才能成型。第五步是烧蓝,将做好的胎体置于窑洞之中高温焙烧(800~1 000 摄氏度),让填充的釉彩进行物理和化学反应,这一过程需要进行多次,才能使珐琅釉彩层与铜丝高度一致。第六步是磨光和镀金,一是将器物表面凹凸不平处进行打磨抛光处理,二是使珐琅的色彩镀金之后显得富丽华贵。[1]

(二)工艺发展历程

掐丝珐琅在元朝时兴起,彼时还保留着波斯国的艺术风格。其繁荣时期是在清代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康乾盛世的繁荣经济基础使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迅速提升,题材造型也空前丰富,而且珐琅釉的色彩更加纯粹,更加艳丽夺目。其繁缛富丽的装饰性特征广受皇室成员和达官贵人追捧。掐丝珐琅工艺品的制作目的在此时期主要是供上流社会人士礼仪交际与收藏赏玩,并不在普通百姓之中流通。[2]随着清王朝的覆灭,掐丝珐琅工艺在中华民国时期亦随之没落,这时它已经不再是上流社会官僚阶层的专属,而是走入民间,供更多的人群享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掐丝珐琅在制作流程上得到了合理优化与机器辅助,同时其创作群体也由民间艺人转为工艺美术学校的美术工作人员,走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艺术审美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由于掐丝珐琅本为皇家和达官贵族特用器物,所以其有着华丽、昂贵、稳重等特征。从造型上看,其主要以器具为主,如花瓶、烛台、钟表、杯、碟、碗、盏、壶、镜子等实用品。在花纹图案的题材选择方面,本着追求“福、禄、寿、喜、财”等美好愿望,以及标榜个人高贵品格的诉求,植物类多使用梅、兰、竹、菊、牡丹、灵芝等纹样,动物类则多用鹤、狮、象、猴、鸡等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3]

(四)现阶段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困境

在工艺制作方面,掐丝珐琅工艺由于制作工艺烦琐,手工操作内容较多,其机械化程度并不高,所以其生产效率低下。另外,掐丝珐琅工艺在用小部分机械来进行工艺改良的过程中,一直存在“技术与艺术”“效率与工艺”的矛盾。而且由于其生产成本较高,制作周期相对较长,很难赢得广阔的消费市场。而且其纹样图案多采用传统的题材,并未在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也难以满足现代年轻人的审美要求。由此,掐丝珐琅工艺进入工艺制作、成本把控、审美创新相互掣肘的恶性循环之中,不仅难以发展,而且面临传承危机。[4]

二、敦煌壁画元素研究

(一)敦煌壁画的文化寓意

敦煌壁画的题材多为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和神话传说,既带有神秘梦幻色彩,也具备深厚的宗教底蕴,如《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贸鸽》《九色鹿本生》《五百强盗成佛因缘》等图像。这些壁画所反映的故事情节,寓意多是兄弟情深、无私奉献、牺牲自我、知恩图报、实意悔改等导人向善的教化内容。

(二)敦煌壁画的美学特征

敦煌壁画的美学特征比较突出,在宗教壁画中独树一帜。其中人物类造型尤以敦煌飞天为代表,其中的男女飞天伎乐,高发髻、柳叶眉、面相清瘦、身材修长、丰肌丽质、眉宇含情、体态婀娜、衣饰飘逸洒脱;动物类造型以《九色鹿经图》为代表,场景构建稳重而不失气韵,线条具有回环之感,色彩对比差异极大,且多以石绿、朱砂、赭石等色彩穿插搭配;藻井类图案则以列阵齐整、复杂、繁缛的“多方连续”纹样见长,表现出极强的装饰感和精细的绘画技术。[5]

(三)敦煌壁画传统题材元素与掐丝珐琅工艺品的契合点

从纹样和图案的多样性上来讲,敦煌壁画比较满足珐琅器具繁缛细密的装饰特征。从色彩的饱满度与艳丽度上来讲,敦煌壁画的色彩不仅具有强烈的装饰性,还有极为大胆鲜活的色彩搭配,符合掐丝珐琅色泽艳丽的审美特征。从造型上来讲,敦煌壁画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其美感独树一帜,可谓审美意趣历久弥新、美轮美奂。从文化认可方面来讲,敦煌壁画蜚声国内外,广受各年龄段受众的欢迎,将之移植或改编于掐丝珐琅器具上具有相对广泛的市场认可度。

三、敦煌壁画题材在掐丝珐琅工艺中的设计实践

(一)敦煌壁画题材应用于掐丝珐琅中的设计原则

1.文化性原则

掐丝珐琅工艺与敦煌壁画文化元素进行结合,本质上是借鉴其文化背景和精神寓意。什么样的图像符号,对应什么样的文化寓意。敦煌壁画中具象的或抽象的图像符号,或导人向善,或具有美好寓意。如敦煌壁画中的“莲花”象征“圣洁”“纯净”,“太阳”象征原始的生命力和生生不息的精神,“九色鹿”寓意“善良”“诚信”“勇敢”,“飞天伎乐”象征欢乐,“大力士”形象寓意驱邪避灾……在移植或借鉴敦煌壁画元素融入掐丝珐琅工艺的过程中,应首先关注敦煌壁画中具有美好文化寓意的图案,对其精神价值进行分析和解读,以将其运用于掐丝珐琅创作中。

2.美观性原则

将敦煌壁画题材元素运用于珐琅工艺品创作中,美观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抽象性的“平面几何造型”要符合人们的视觉审美习惯,注重图案的大线条、大动势中体现的韵律,确保图案的整体性美观印象;二是具有装饰性的纹样,如二方连续的莲花台、三方连续的火焰纹、四方连续的云纹等,必须形成秩序感,要繁而不乱、细而不杂,与掐丝珐琅图案的繁缛细密风格相契合。

3.实用性原则

掐丝珐琅工艺品除了要具有美观性外,还必须具有实用性。在当代消费生活中,更多的人愿意为实用性工艺品买单。所以敦煌壁画题材元素应用于掐丝珐琅器设计不仅要具有华丽的外观,还要符合人们在衣、食、住、行中的实际需求。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更喜欢能够获得短暂精神愉悦与情绪放松的用具,掐丝珐琅工艺品在敦煌题材元素的选择上应挑选令人舒适的造型、颜色作为重要的参考元素,以既贴合产品主题又发挥其实用性。[6]

(二)敦煌壁画题材应用于掐丝珐琅中的设计方法

1.移植法

移植法是指将敦煌壁画中的图案直接拼贴于掐丝珐琅器具上,配以少量的装饰图案和搭配性图案即可。这一设计方法在工艺上效率较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敦煌壁画题材元素的特有美感。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种设计方法适宜选择完整性强、辨识度高、具有符号代表性的图案,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求全求美”,这也符合人们对十全十美美好愿望的追求;第二,辨识度高代表着其审美受众广泛,有较高的文化认可度;第三,具有符号代表性象征着其文化传承性强,具有较强的文化生命力。

2.元素提取法

元素提取法实际上是对现有的敦煌壁画题材元素进行筛选、解构,只截取其中具有美感或文化寓意的内容,融入传统的掐丝珐琅题材中。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通常是选取对象图案的一个符号化的局部,然后将这个局部元素进行复制、排列、放大、缩小、旋转等操作,以使其在形式上具有美感。

3.抽象化与意象化处理法

抽象化与意象化处理法是对敦煌壁画题材的图案进行形体造型的简化或者复杂化。有所区别的是,抽象化处理手法通常是对元素图案进行几何归纳,以“平面几何取型”或“立体几何取型”的方式塑造大块面的形体,或者塑造具有高度形式感的点、线、面空间。意象化处理手法也是对元素图案进行几何归纳,与抽象化处理手法不同的是,意象化处理手法偏重“异趣”,审美遵循“少即是多、无即是有”的逻辑,会在内容上留白,以给人遐想的空间。总体上说,抽象化的处理手法源于西方,审美观是对画面构成进行“形式解构”,只留取最本质的内容作为艺术表现的对象。而意象化的处理手法源于中国,这一审美观是对画面构成进行“异趣提纯”,只保留最有异趣、最能体现物象特征的内容,而且注重留白,让人对“异趣形象”进行不断的回味、赏玩。

(三)不同功用掐丝珐琅工艺品设计引入敦煌壁画题材元素的区分

不同功用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审美逻辑,因此在设计原则和设计手法上必须有所区分,如此才能满足人们对功能美的专业化需求。以下将对不同功用珐琅工艺品运用的敦煌壁画题材元素进行区分。

1.器皿设计

必须注重器皿的整体性,在确定好器皿的基本形态之后,要保证器皿在受力上稳重、坚实,其后才能进入器皿表面的装饰图案和搭配色彩的选择。敦煌壁画题材元素应用于器皿设计,本质上是将二维的形象刻画于三维的器皿表面,这一过程中由于“平面图像”与“曲面图像”有视觉差异,必须对二维的敦煌壁画元素做部分的构图、比例等改动,以符合人们在器皿这个三维形体上欣赏二维敦煌壁画的视觉观察习惯。

2.耳饰、项饰、戒指、手环类首饰设计

运用敦煌壁画韵律美的构成特点所形成的审美意趣,对敦煌图案“取其形,延其意”。因为耳饰、项饰、戒指、手环在功用上比较贴身,一定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特点,不能有刺、扎的形态设计出现。另外要对敦煌题材的代表性内容做“符号提取”,只有符号的象征意义具备“取其形,延其意”的作用,才能具有较高的审美辨识度。

3.案摆件设计

案头小摆件强调谐趣,因为它的作用是给人们在工作之余以情绪放松和审美愉悦,因此它可以在形态上有各种各样的变化,强调谐趣通常的做法是对敦煌壁画题材做动画形式的童趣改造,给人以“萌、新、搞笑”的视觉审美体验和文化趣味。[7]

四、结束语

以敦煌壁画视觉元素为题材,对现代掐丝珐琅工艺品的创作思路进行探索,必须注重其思想意义的积极作用,选取具有美好寓意的内容进行创作延伸。而针对其表现形式做创新,必须融合中西方审美的优势,以移植法、元素提取法、抽象化处理手法、意象化处理手法等多元设计方式体现掐丝珐琅工艺品的功用性、审美性、趣味性,这样才能使敦煌文化和掐丝珐琅工艺都有“新生”的可能。

猜你喜欢

珐琅工艺品寓意
艺术工艺品欣赏
美好寓意品芝麻
盛放的寓意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在工艺品开发中的应用
华安玉工艺品雕刻
无铅珐琅釉料制备与画珐琅工艺试验研究
签约42家 中国珐琅盛典首站告捷,成功起航!
模仿老鹰的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