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品牌打造的赣鄱非遗生产性保护

2023-02-23胡丽婷南昌大学艺术学院

天工 2023年23期
关键词:生产性技艺传统

胡丽婷 南昌大学艺术学院

一、赣鄱非遗保护面临的问题

赣鄱非遗丰富多样,涵盖了传统技艺、传统戏剧、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美术、民俗等多个领域 。截至目前,赣鄱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0 多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70 余项。近年来,赣鄱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非遗保护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作, 在经济和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下,赣鄱非遗保护仍然面临一些现实问题。

(一)非遗项目传承后继无人

一些传统技艺和文化习俗需要长时间积累和传承,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些行业,导致传承人才匮乏。

(二)非遗项目传承和创新存在矛盾

一些传统技艺和文化习俗在传承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但是一些传承人过于强调传统 ,不愿意接受新元素和新技艺,导致传承和发展存在矛盾。

(三)非遗项目宣传和推广不够充分

一些非遗项目在宣传和推广方面还存在不足,无法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导致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高。

(四)市场竞争力下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传统文化逐渐失去其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导致一些非遗项目面临技艺流失和市场竞争力下降的问题 。 同时,外来文化的冲击也使一些传统技艺和文化的权重和影响力受到威胁。

(五)非遗项目与现代化产业融合度不足

目前,一些非遗项目与现代化产业的融合度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这既体现在非遗项目与现代科技、旅游等产业的结合不够紧密 ,也表现在非遗项目的创新和发展缺乏与现代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六)非遗项目群众基础较薄弱

非遗形式、内容与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消费、娱乐等缺乏紧密联系,导致非遗保护工作群体基础薄弱,难以通过更大规模的基层推广提升传承与保护成效。针对赣鄱非遗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展开对赣鄱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二、非遗生产性保护的重要性

非遗生产性保护是以有效传承非遗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 ,将非遗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非遗生产性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保持非遗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

通过非遗生产性保护 ,可以确保非遗项目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失去其原有的特点和价值,保持其历史和文化底蕴。

(二)促进当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通过将非遗项目转化为文化产品,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和增加传承人的地位和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 ,非遗项目也可以成为当地的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和形象。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非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生产性保护,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

(四)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通过结合现代科技和市场需求,可以对非遗项目进行现代化转型和创新,开发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非遗是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载体。通过生产性保护,可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了解,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三、文化品牌对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影响

其一,文化品牌是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和象征,是非遗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体现。文化品牌可以提升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帮助非遗项目赢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和智力、人力、财力支持,促进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其二 ,文化品牌可以促进非遗传承人和相关机构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形成非遗共同体,合力推进非遗事业的发展。同时,有助于调动广大非遗传承人、相关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生产更多文化内涵丰富、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非遗相关产品。

其三,非遗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财富,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打造非遗品牌 ,将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生态,丰富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

其四,发挥手工劳动的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是经过时间打磨、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特别是一些传统工艺,常常代表着特定时空条件下手工技艺的最高水平。打造非遗品牌,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手工劳动的创造力,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四、赣鄱非遗生产性保护、打造文化品牌的路径

(一)挖掘和传承非遗技艺

对赣鄱地区的非遗项目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保护和传承其中的技艺和文化,是实现赣鄱非遗生产性保护、打造文化品牌的首要任务。这一任务目标,可以通过开展非遗项目培训班、建立传承人制度、加强学术研究、建立非遗数据库、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以及加强非遗项目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来实现。

(二)创新设计和市场推广

创新设计和市场推广,是打造非遗品牌的必经之途。通过引入新材料和新技术、发掘新题材、举办展览和节会、开展宣传和推广活动、参加国际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建立线上销售平台等方式,将传统的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具有现代感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同时,通过市场推广和宣传,提高赣鄱非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人关注和购买,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都是实现赣鄱非遗生产性保护、打造文化品牌的有效路径。

(三)扩大非遗产品影响力

提高非遗产品的市场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是赣鄱非遗生产性保护、打造文化品牌的重点。扩大非遗产品的影响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展开。

1.举办“非遗购物节”

“非遗购物节”是一个集销售、推广、传承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其内容与形式可以包罗万象。如,可以通过非遗互动式手工制作体验和非遗工坊,让游客亲身参与非遗手工制作、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有机会购买到正宗的非遗产品;可以通过邀请专业演员或传承人进行非遗项目的现场展演,在吸引观者的同时,加深和激发受众与传承人对非遗的理解和热爱;通过举办非遗作品展,展示当地非遗创作成果,让游客可以欣赏到精美的非遗艺术品等。

2.推动“非遗进景区”

“非遗进景区”,即将非遗融入旅游景区,丰富游客的游览体验。“非遗进景区”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如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项目进景区、非遗技艺展示进景区、非遗产品销售进景区,以及非遗主题展览进景区等。众多“非遗进景区”的方式,旨在通过游客亲身参与和体验非遗项目,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增强游客的文化参与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推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3.开展“非遗在社区”活动

“非遗在社区”作为非遗保护的有效方式 ,可以强调非遗在社区中的价值和作用。通过让居民亲身参与和体验非遗项目,让居民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增强居民的文化参与感和获得感,让非遗在社区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如,广州市开展的“非遗在社区”主题孵化活动,推动非遗由扶持性保护向系统性保护转型。厦门市启动的“非遗在社区·百社计划”,则促进了非遗扎根社区。“非遗在社区”也是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赣鄱非遗在社区活动也丰富多彩。如,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2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西“非遗购物节”,创新非遗传承传播模式,为非遗传承人与大众文化消费搭建平台,全方位展现江西非遗产品特色,让广大群众欣赏非遗、体验非遗,共享非遗保护成果。由江西省赣州蓉江新区和谐家园社区开展的“品客家擂茶叙邻里之情”客家非遗美食文化体验活动,邀请了非遗传承人讲授客家擂茶的制作技巧,居民通过现场体验擂茶制作过程,了解和体验了客家传统文化和国家级非遗的魅力。

4.建设“非遗工坊”

以传统工艺为重点,依托各级代表性传承人设立的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工坊,对帮助当地群众学习传统技艺、促进就业、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助力打造文化品牌有着重要的作用。南昌市“青山湖区百年封缸米酒非遗工坊 ”以其卓越的非遗传统技艺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22 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该工坊在实现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积极回馈社会。不仅为社区的贫困人员提供就业岗位,还积极赞助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如,出资赞助了“南昌警察马拉松俱乐活动”,为社区的体育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连续多年为胡家小学捐赠文具用品,资助生活困难的学生,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通过这些行动,展示了一个成功的非遗工坊应具备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扩大了“百年封缸米酒 ”非遗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5.打造非遗综合性文化街区

集非遗展示、传承、体验、销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集中展示、保护和传承非遗,弘扬民族文化,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还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非遗综合性文化街区在非遗生产性保护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位于江西赣州经开区的“世界客家非遗文化主题历史街区”,是江西省投资约20 亿元倾力打造的“内古外绿”、以客家文化为中心载体的客家百种非遗展示体验的街区。游客在这里可以深入了解客家的历史文化和非遗技艺,感受浓厚的客家文化氛围。同时,街区通过打造独特的客家非遗文化体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强宣传和推广、引入交流与合作、培育专业人才和加强街区管理等措施,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6.建设非遗综合展示馆和传习所

建设非遗综合展示馆和传习所,是打造文化品牌、扩大非遗产品影响力的有效措施。通过非遗综合展示馆的展览和活动,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到非遗,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和关注度。非遗传习所的教学和实践可以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培养更多的后备力量。

目前,江西省已建设了一批非遗综合展示馆、专题馆和传习所,用于展示和传播、传承赣鄱非遗。如,作为江西首家省级非遗展示馆的樟树林非遗综合展示馆,以活态体验、贴近生活、活动传播为特色,全面展现赣江流域的非遗魅力,激发民众文化自觉。同时,通过将非遗与教育、体验、旅游及艺术鉴赏创新对接,真正实现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实现非遗的传承、传世。江西上饶市的万年县非遗展示馆,以万年县的非遗项目和传统文化为主题,展示了当地的传统技艺、民俗风情;赣州市的赣州非遗博物馆,以赣州市的非遗项目和传统文化为主题,展示了当地的传统技艺、民俗风情等 。而以南昌市青山湖区的非遗展示中心、九江市武宁县的非遗传习所等为代表的传习所,则为当地群众、游客提供了学习、了解、体验、传承非遗的平台。

7.加强非遗项目之间的合作

通过组织国内外非遗项目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活动、共同参加展览和节会等方式,促进不同非遗项目的合作,共同开发和推广文化产品 ,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非遗项目的整体竞争力。

综上所述,基于文化品牌打造的赣鄱非遗生产性保护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多项措施的实施,可以实现赣鄱非遗的可持续发展和传承,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生产性技艺传统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老传统当传承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