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共享式“五位一体”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
2023-02-23张颜涛
张 颜 涛
(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是衡量地区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随着课程与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研工作的领域在不断拓展,其发展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亟待转变教研方式,开展有效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探索新型教研模式,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内在要求。
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学科教研活动中存在着形式化、低效化、肤浅化等诸多问题。良好的教研模式能够确保教研实效性的发挥,能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平台,在激发教师的潜力、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教研工作的长效运行和良性发展。
为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让教师在教研中得到成长,素养得到提升,使教师真正感觉到教研是一件快乐且有意义的事。我们以申请立项的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研专项重点课题《构建“五位一体”教研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抓手,基于问题解决,在课题引领下进行了教研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研究。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初步构建了“区域共享式“五位一体””教研模式。
一、区域共享式“五位一体”教研模式的内涵
“区域共享”是以学校为依托,整合市、区、县、乡区域内的教学资源,以名校牵动、校际合作,实现区域范围内教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五位”即课题研究引领、深化校本教研、构建教研共同体、加强区域协同教研、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一体”即专家、教研员、骨干校长、骨干教师和教研组组成的教研共同体,通过理论指导和教学实践、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教育决策。
区域共享式“五位一体”教研模式的实施路径为“五步渐进”法,即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聚焦课堂诊断问题-校本教研梳理问题-“小课题”研究突破教学壁垒-课题引领破解教学难题。
区域共享式“五位一体”教研模式遵循“三个原则”为:问题在实践中出、方法在实践中找、成果在实践中用。
二、区域共享式“五位一体”教研模式的实施
“五体一体”教研模式的研究旨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研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突出了教研活动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一)课题引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教研包含两个层面:第一,“教”指教育教学,“研”指研究。第二,根据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教研就是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找到解决对策,以此促进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教学,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二者的完美结合才是真正的教研。所以,教研活动要从问题出发,解决参与者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疑惑。
但教研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经验层面,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政策推进越来越具体化,针对性增强,更加贴近学校和教师实际,也更加注重整体规划和系统化改革,自然需要在经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增进科学素养,掌握科研能力,率先实现教研科研的一体化。科研工作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有些高大上,也可以说不太接地气,但却是教研工作不可缺少的,教研内容是教学中的实际的、具体的、真实的问题;科研的内容是教育教学领域的规律性、发展性问题。简单地说,教育科研主要是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教学研究主要是应用规律,即一个是属于理论的范畴,一个是属于实践的范畴。但二者共同作用于教育却是密不可分的,科研是先导,教研是基础,教研与科研不仅是教育管理的两个抓手,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从“经验型”走向“专家型”“学者型”的最佳途径。更是促进教研工作从遵循规律走向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
“没有潜心的研究,就没有精致的教育”。以科研为先导,以教研为核心,以学科团队为基础,引导教师持续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即追踪问题),并精心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日常的教学问题即可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问题意识才上升为课题意识,而且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经过深思熟虑,不断深入,不断创新,不断提高。通过课题研究,解决课程改革的教学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重大弊端,将新课程理念融入教师的教学之中,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教研重心下移,倡导以校为本的教研,更好地发挥教研部门,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
以“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将课题研究“融入”学校常规教研,用小课题研究的思路开展常规教研活动,在常规教研中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让二者融为一体。这样,课题研究将不再是学校教研活动之外的一个工作,而是围绕学校当前的常规教研活动,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引发教研需求,用课题研究的手段分析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付诸教学实践,提升常规教研的实效,进而提升教师自身的发展。
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使教研重心下移,通过自下而上,由一线教师自觉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通过教研指导破解教学中的瓶颈。课堂的趣味性和创新性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也提升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师生的教学相长。
(三)聚集课堂,提升教学研究品质
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坚守这块阵地,高效地完成教学和育人目标是教师的终极追求。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坚守课堂这块阵地,抓住教材这个有效的武器是每位教师都应做到的。通过校内和校际间同课同构、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校内交流有效拓展教材知识,整合课程资源,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风格产生的不同的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在备课、磨课、研课中拓展课程研究的深度,提升了校本教研的质量,同时也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教学研讨、经验交流、校际交流、深化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示范引领、培训讲座、经验交流、教学研讨、听课、评课等提升名优教师研究的高度。
(四)构建教研共同体,整合项目团队,实现共享共赢
通过构建区域共享式教研模式,组建教研联盟,构建学习共同体,再通过校内互动、同伴互助、校际联动,区域联动等措施,推进教学研究,实施共享式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1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出台,《意见》中明确提出“教研机构要重心下移,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之中,紧密联系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加强校本教研,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格局”。教研部门站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需重新定位,转变教研方式,重建教研文化,从而实现高效高质教研。针对牡丹江地区教育发展实际情况,我们在教研工作中遵循“自下而上” 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管理与引领相结合、服务与合作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促进教研方式转变和教研模式创新,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区域教研发展。转变教研方式,构建以教研基地校为主体的教研新格局;教研基地是教学研究的试验田,教研基地的教研组是教研的先锋队,通过教研基地引领教研高质高效地开展教研工作。学科教研基地以课程资源开始与研究成果转化为主线,开发优质学科教学资源。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教材、教学视频、课件、习题等课程资源,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论文、研究报告等。
1.聚焦学科关键问题,依靠项目团队突破
建立教研基地校学科攻坚小组,形成学科专家与本校教师的研究团队,针对校本教研中发现的问题设立小课题,将小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直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比如实验改进与创新、学生家庭小实验视频、纠错视频的研究,如何上好化学实验活动课、实践活动课、试卷讲评课、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微课的制作等等。聚焦学科关键问题,研究初中化学不同课型的教学范式,对教学过程中的某些要素进行规范,使教师上课有规可循,有范可依,为落实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2.以课程、课堂为载体,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市、区、县、乡四级教研网络。教研基地校的职责一方面聚焦课堂教学研究,深入研究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建立课程研发团队,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发展需求,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重点建设满足学生兴趣和特长发展的化学特色课程。
3.注重优质资源建设,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学科教研基地校以新课标落实与实施为主线,开发建设优质学科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教材、教学视频、课件、习题等课程资源,并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论文、研究报告等,以此发挥学科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
(五)区域联动,研训一体,助推教学成果辐射
教育不均衡是目前的热点问题,城乡教育差别还很大,通过区域联动促进学科教育均衡发展。教研活动一定要全面发挥区域课程的领导力,即对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全领域,以及为实施教育教学的全体教师、所覆盖范围的全部学校,提供专业化服务。我们通过“四研”模式助推教研成果的辐射和推广,“四研”即研展、研评、研课和研讨,通过展示课示范引领,通过点评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研课,进行问题分析,通过研讨,进行交流共享。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促进市区间的教师交流,也可以带领参与展课和研课教师到外县(市)开展教研活动,外县市教师可以参与点评和讨论。立足于学校和区域两个活动层面,以“实践、研讨、培训一体化”的教研方式,促进各校课堂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
四、“五位一体”教研模式的研究意义和成效
1.通过课题引领的研究与实践,使广大学科教师不断更新和提升课改理念,不断加深对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和理解,逐渐树立起为核心素养而教的理念和目标。促使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在规范课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实现由“知识导向”向“素养导向”的转变,真正培养出具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2.通过校本教研的研究与实践,聚焦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围绕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形成案例的过程中,加深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点亮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消除职业倦怠,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完善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3.通过教研基地校的示范和引领,利用教研基地校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团队教研引领校本教研发展,让教研工作实现真正转型,真正参与到学校课程建设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中,形成教研基地校研究成果资源包,实现教研和学校、市县乡一体的共享共赢。
4.通过搭建区域之间教学教研交流平台,加强区域之间的学校交流互动,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区域之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可见,教研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校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本课题在实践中研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梳理、概括总结有效教研模式的方法和策略,在集思广益、思维碰撞出智慧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学研究这一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真正诠释了教研的本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