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2023-02-23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学生党员

费 腾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沈阳 110023)

近年来,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使学生党员数量迅速增加。虽然,大学生党员普遍为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但由于接受党性教育与锻炼的时间较短,容易出现党性观念与组织意识薄弱问题。因此,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十分必要,立足“大思政”格局深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是各大高校必须完成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与内容

高校的学生党员属于大学生群体中的进步对象与优秀标杆,也是现代社会青年中的先进人群。作为党的后备力量,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不仅深刻影响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更对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生命力有着深刻影响。因此,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是高校党建的重中之重,这一工作必须有组织、有质量、有效率地展开。

(一)工作特点

高校学生党员群体中,理论学习懈怠、党员参与党建活动热情不高情况十分常见,导致许多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不足且政治理论素养不高,无法保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仅对党建工作开展造成严重阻碍,也对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造成了负面影响[1]。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所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具有紧迫性特点,做好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实践模式提质增效迫在眉睫。同时,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有着主体规模扩大化、工作形式多样化特点。党员教育管理主体规模正随着高校扩招而逐渐增大,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持续增加,如何做好大规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是每一所高校都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而且,在党建工作模式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持续丰富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也走上了多渠道、多手段、多形式之路。除此之外,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还体现出时代性特征,与时俱进地调整、更新教育管理内容,立足学生党员特殊性选用恰当合理的教育管理方法,借助时代性观念、技术、手段促进党性教育与党员管理体系优化升级是“大思政”格局下高质量推进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应有之义。

(二)主要内容

有效开展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重要抓手,为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高质量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奠定坚实基础。所以,在开展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时,基层党组织必须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为核心目标,以提高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为导向,从培养基本素质俱全的合格党员方面着手,做好党性教育,深化思想行为管理。围绕上述目标,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应该以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与素质教育、学生党员行为与党员组织关系管理为主,还应当做好学生党支部建设发展管理。

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

目前,高等教育实施强调“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此期间,逐步形成了“大思政”格局,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提供了良好环境。对于高校而言,“大思政”格局下做好党员教育管理是关键,而对学生党员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有效教育与管理更是重中之重。从当前情况来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深受以下因素影响:

第一,环境因素。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以及家庭环境都会直观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是决定学生党员发展可能性以及生长性的关键原因。所以,“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深受环境因素影响。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文化交流频率大增,各类价值观相互碰撞让学生开阔眼界,也面临着思想层面的巨大冲击。不良思想泛滥、社会转型期间的利益冲突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难度,而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也会对学生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当然,学生党员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中也蕴含着大量健康、正确的思想,可以为他们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认识因素。未能正确认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许多高校无法立足“大思政”格局高质量推进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根本原因。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了解深度不足,高校没有为有序有效开展该项工作配备相应基础,所以实践工作出现了流于表面、质量不高的情况。在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发展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未被纳入重点工作计划,基层党组织也没能以战略性眼光看待这一问题,所以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活力不强,有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

第三,方法因素。实践中,方法适用性直接决定着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质量。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领域,实践工作理念、手段、技术、制度都需要保持先进性,不然无法确保教育管理方法科学性与实用性[2]。从当前情况来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内容空泛、方法传统、形式单一且力度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工作机制不健全以及完整性、针对性不足的问题已经严重威胁高校党建工作质量。对于高校而言,找对方向、选对方法、用对手段无疑是保障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有效性的核心奥义。

第四,主体因素。高校学生党员虽然是同龄人中的先进代表,但在学生党员队伍中仍然存在党员素质良莠不齐、党性意识与党性修养有待提升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学生党员主观成长意识不到位有关,许多学生都出于功利目的入党,虽然成为正式党员但却并未真正从思想上“入党”,所以在党建活动中缺乏主动参与热情和意识,在党员教育管理中缺少自主性,难以增强党性意识、严格要求自己。

三、“大思政”格局下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路径

立足“大思政”格局推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可真正做到在学生党员发展培养中全面整合思政教育资源,在学生党员成长进步中持续革新工作方法,在学生党员引导管理中科学调整工作思路。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需求,以深度把控实践目标与影响因素为抓手,立足实际创新实践工作路径。基于此,高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深化“大思政”格局下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

(一)提高重视程度,运用科学观念

正如前文所言,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受重视程度不高,党组织发展中对该项工作关注不足是导致“大思政”格局下党员教育管理创新难以有序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所以,从思想层面着手,以提高重视程度、运用科学观念为基础推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十分必要。在此期间,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成员积极转变工作观念,正确认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必要性。为达到这一目标,高校必须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基层党建战略体系,明确该项工作的基础性、关键性定位;并设计长效化、持续化工作计划,让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贯穿基层党建工作全过程[3]。

同时,高校基层党组织也要借助内部培训帮助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价值。此环节,必须通过有效引导与培训,帮助党员干部了解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在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先进性。提高学生党员培养质量以及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方面的作用;还应当带领党员干部以有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完善“大思政”育人格局的角度出发深入认识和理解该项工作。为了进一步夯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想基础,必须坚持工作理念先进性、实用性。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高校应当充分运用因地制宜原则,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民主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为真正实现学生党员科学发展和党员教育管理改革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教育形式,改进培养方法

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形式,持续改进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同样是促进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提质增效的可靠策略。在此环节,高校应当以科学高效育人为切入点,大力推动学生党员教育内容、方法、形式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党员教育吸引力与生命力。从教育内容改革方面来看,高校在进行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时需要以提高党员综合素质为目标,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成长为优秀的共产党人。所以,学生党员教育内容不仅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需要涵盖文化业务教育内容,基层党组织要立足学生党员思想素质状况,以学校资源、在线资源支撑学生党员的普遍性教育管理和针对性教育管理。比如,围绕党史校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性修养、理想信念教育、党员宗旨教育以及红色文化编制学生党员教育教材[4]。

在开展学生党员教育阶段,也应当强调理论与实践并行,借助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党员学以致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党性意识,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与服务意识。比如,组织学生党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以红色文化遗址、纪念馆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深化党史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唱红歌、看红影、演红剧活动,号召学生参与支教、党史传播、普法宣传、三下乡等志愿活动,借助实践锻炼学生党员的党性。除此之外,高校党员教育管理也必须立足新媒体,着力发展全媒体视域下的党员素质提升格局。比如,充分利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打造网络学习新阵地,借助“互联网+党建”教育平台支撑学生党员自主学习、集体培训;发挥新媒体优势,以新媒体平台为载体生产传播生活化、碎片化、多元化学生党员教育信息,增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连续性、创新性与灵活性。

(三)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工作质量

从机制健全的角度出发推动“大思政”格局下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十分可行,在此期间应当强调机制建设完善性。对于高校而言,健全工作机制应当从学生党员发展、培养以及管理等角度出发,更应当高度重视学生党员服务与组织领导机制建设。所以,实践工作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推进:首先,构建严格明确的学生党员发展机制;实践中,高校必须结合党员发展以及党员队伍建设要求,明确学生党员发展标准,制定清晰完整的学生党员发展程序以及严格的学生党员发展纪律。其次,构建科学适用的学生党员培养机制;以实现大学生党员长效化培养为目标,根据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这一成长路线构建入党前的党性教育计划与入党后的党性再教育计划,实施统一化“培养+考试+结业”的新党员教培机制,落实“理实结合”“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体化学生党员教育机制。最后,构建完善管理保障机制;利用民主评议制度优化学生党员管理,借助利益诉求保障机制建设、组织关系管理机制健全、党内生活制度化改革以及党建组织领导机制优化提高学生党员管理质效[5]。

(四)加强宏观指导,夯实工作基础

从当前情况来看,高校也应当以加强宏观指导,夯实工作基础的方式进一步推动“大思政”格局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创新。这一环节,高校要积极改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环境,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校园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来夯实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物质基础。同时,高校也要积极夯实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人才基础,高质量开展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建设。比如,构建复合型党务工作者队伍,大力培养党建教育管理专家,持续推动专兼结合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队伍结构优化;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提高思政课教师执教能力,全面提升师风师德建设水平,积极引导教师以身作则、促进教学相长。

结束语:综上所述,“大思政”工作格局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做好此项工作已然成为培养高素质学生党员,深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可靠方法。“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地推动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升级,立足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与成长特性,在合理把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优化思路、健全机制、创新方法、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学生党员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