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成本管理
2023-02-23杨松韩雪峰
杨松 韩雪峰
摘要:我国近些年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装配式建筑作为房屋建设最普遍的一项工程,其建设要求和标准相对较高,因此,在具体施工中,应把握加强施工中成本管理。文章通过分析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在成本管理下存在的物资采买把控不足、施工过程中成本把控不严、隐蔽工程成本控制措施不合理及劳务分包成本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成本管理下选择最好的供应商并进行优化管理,在施工过程阶段进行三步控制法、“三检”制等来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问题,以利于提升施工成本水平。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作业成本法;成本控制;工程成本;管理制度;失控;措施
一、近年来我国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成本管理取得的成绩
(一)提高了经济与社会效益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成本管理在保证施工工程顺利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提高成本管理工作,达到了节省房屋建设物料的效果,使房屋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大幅度提升,在确保城市发展的同时提升了房建項目工程的整体水平。工程成本管理在房屋建设工程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任务也是首要工作主旨。如今都市的发展与居民生活的稳定都离不开房屋建设工程,成本管理是重中之重,房建项目施工中成本管理在保证施工工程顺利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提高成本管理工作,达到了节省房屋建设成本的效果,使房屋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大幅度提升,在确保城市发展的同时提升了房建项目工程的整体水平。房屋施工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施工成本管理水平的影响。管理者要坚持发展的眼光,保证房屋建设的成本,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延长房屋使用寿命。
(二)加快了施工进度
住宅居住量较大,且具有较高使用需求,通过装配式建筑可以标准化量产,加强施工成本管理保障了居民居住的安全,可以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总体趋势稳中向好,规模以上的建筑公司数量逐渐增多,建筑行业的利润总额也常年位居其他行业前列。但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说,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整体的管理能力较弱、创新能力不强,整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充满了机遇与挑战。随着人民生活成本的提高,对房屋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建筑行业体系,发展成为建筑大国。建筑行业一直在稳步向前发展,2019年,房屋建筑施工的整体面积在波动中保持增长态势。房建施工面积的稳定与房地产市场的韧劲足有很大关系,前三季度房地产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为10%。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发展得力于因城施策的进一步深化,各地政府坚持实施定向微调、保障合理住房需求,行业运行制度更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2019年前三个季度,房屋建筑业新开工面积增速为-7.5%,已连续两个季度为负增长。其中,地产类新开工面积增速为8.6%,表明除地产以外的其他房建新开工情况堪忧(如公共场馆、工业厂房建筑等)。
(三)降低了施工成本
减少现场农民工人数,节约劳动力。将建筑业转化为像工厂一样的制造业。管理者要坚持发展的眼光,保证房屋建设的成本,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延长房屋使用寿命。我国建筑行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谋取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力。因为只有企业成本管理能力增强,企业才会持续迸发生机与活力, 企业建房的成本才能降低,才能卖出更多的楼盘,获取更多的资金,职工才能获得丰厚的薪酬,企业在严峻的竞争环境中才能站稳脚跟。可见,成本管理能力的好坏直接关乎着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传统的成本管理能力分析方法有很多,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如文献研究法,项目管理法,因素分析法等,但这些分析方法比较单一和片面,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建筑行业的成本管理能力。因此,要想全面提升建筑行业的施工成本管理能力本文主要采用作业成本法来进行项目研究。
二、施工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成本管理是指确定成本的目标、职责以及成本方针,通过建立成本体系来策划保证、控制等,使其实现全部的活动内容。成本管理就是适用性、市场化管理,在成本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工作。工程成本管理是指包括使用功能、使用寿命和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等特性,这些特性满足越多,工程的成本管理就越好。施工中坚持的基本原则有:
(一)坚持成本第一为原则
工程在准备、施工、竣工阶段都要坚持成本第一原则,要坚持“百年大计,成本第一”作为对工程控制的首要基本原则。 成本是重要的衡量标尺,建立一套标准的施工成本体系,用科学的方法和经济手段对影响工程成本的相关因素进行跟踪调查,建成符合国家标准、业主满意、符合交付条件的满意工程项目。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工程施工阶段,要以人为核心,管理约束人的素质以及行为,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从管理者自身开始约束行为,在管理上最大程度地保障工程成本。
(三)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在工程施工阶段,要抓好“三步”原则,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其中事前、事中控制以预防为主,加强在过程中的成本检查以及控制,使成本管理在开始就落实下去,自成体系。
(四)坚持以合同为依据,把成本标准做好的原则
成本标准是衡量一个工程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一个产品的标尺,工程是否按合同进行,按图纸施工,都和工程成本息息相关,在施工中应通过成本标准对比以及成本的检验来看是否以合同为依据,成本是否得到了保障。
(五)以坚持公平、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为原则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应放在重中之重,成本管理的控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要守住成本底线,在工程施工中秉公处理,不留任何成本问题,尽最大能力把每道工序完善起来,积极沟通商量解决问题。
三、作业成本法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作业成本法,英文名为 Activity Based Costing 法(简称 ABC 法),是一种将资源分成层次,再将各个层次细分给各个成本对象,继而得到相对客观精确的成本核算方式。相较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更为切实可行,因为将原始的资源成本通过中间细分的层次跟最终的成品或服务相互关联,根据作业的细分归类,能得到更为准确的成本。下面介绍几个与作业成本法相关的概念。
1. 资源。它是企业活动中需要的料、工、费的总和,包括实际作业所消耗支出的各项费用。比如在项目中,资源包括员工薪资、药品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等。
2. 作业。它是指为了完成预定计划或任务所需要开展的特定活动,期间伴随着资源的消耗,并且具备可计量性。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为了解决某个问题, 需要经常重复执行的任务或者活动。
3. 成本动因。也就是产生成本的原因,必须具有可准确计量性。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4. 作業中心。可以理解为各项相同或相似的作业的集合。一个成本对象,可能需要多个作业中心共同协作完成。
5. 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项目是以能否为管理者带来价值作为区分标准,增值作业能够提高业主接受服务的成本是有价值的,非增值作业则相反,可以综合考虑是否有消除的必要。
6. 作业链。通俗来讲就是连续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工作流程。
(二)作业成本法的流程
首先,确定资源成本及成本动因。以建筑项目为例确定资源成本就是指统计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费用的各项明细,成本动因就是将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的依据。由于成本动因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我们在确定成本动因的时候要根据真实性和科学性的原则进行划分。
然后,划分出作业及作业动因。在不同的项目有着不同的工程特征,划分作业的动因也不尽相同,作业意味着每个服务项目的成本流动。所以要足够了解项目的作业过程并确保能收集到充分的有效数据,还要结合实际的例子进行不同的划分,因为每个服务项目可能都有自身的特殊性。
其次,将资源分配到作业。资源由作业消耗,通过这一步可以追溯每项资源的去处,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环节比较细致繁琐,需要大量耐心和准确的分析工作。
最后,精确地分配成本并根据项目进行汇总。将核算出的间接成本与直接成本加总算出总成本,之后除以例数就能得到单位服务项目成本了。
(三)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措施
1. 加强人员培训。由于核算人员不能熟悉运用各种成本核算方法,利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控需要工作人员对其有充分的认识,熟悉相关内容才能更为高效地对成本进行核算。这就要求财务核算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业务能力培养、巩固相关财务知识为实操打造坚实基础,善于运用信息与沟通系统,与项目人员能够进行及时的交流,避免出现业务不完整、不真实的情况。另外,建议与财务工作者共同学习有关作业成本法的知识,项目内的所有工作者都了解作业成本法有助于作业划分、优化流程等。开展作业成本法是一个全面成本核算的过程,要求全员加入其中,共同推动新的成本核算法的开展。
2. 完善基础数据采集。成本核算的成果是否具有参考价值离不开其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因此项目可以依靠大数据信息技术编写一个属于自己的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为作业成本法的有效落实夯实基础。程序设计人员在编写数据库的同时,项目可以组织相关人员着手开始对数据的统计,必须走进项目,按照内部控制中规定的信息数据采集条例认真统计,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和及时。
3. 健全项目相关考核制度,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成本管理关系到项目能否健康长远发展,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员工、团体的责任,而是全体人员都有责任。项目应组建各个部门的成本管控团队,领导者以身作则加大成本管控力量,杜绝“踢皮球”现象,深化改革成本核算制度,努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成本管理目标。在新的方法引入后肯定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另外健全相关考核制度,令其与绩效、工资相挂钩,使项目人员工作热情高涨;健全完善激励制度,调动项目人员积极性,促进项目平稳发展。
4. 提高人员成本管理意识。每个项目的成本管控模式都是必不可少的,是需要全体员工参与其中的。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发起呼吁,呼吁各个部门可以成立打破部门界限的管控成本小组, 将成本管控理念深入人心,鼓励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成本管控的进一步发展,努力构造成熟的成本管控体系。项目部门在日常业务中应用作业成本法时存在障碍,譬如对项目的成本展开核算,在核算过程中需要和成本动因有关的人员协助配合,但是项目的工作量相比其他部门,是极其庞大,没有条件可以全程有效地配合成本核算工作。同时关于作业成本法的分摊细则也是需要部门全体人员一起考量的。所以,项目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构建成本核算科,主要负责分派核算任务、审核任务执行情况。
5. 推进人员绩效考核透明化。
项目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励离不开完整的绩效考核机制,如果项目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那么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核算效果才能显著提升。因此,一个积极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对项目新的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完备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令其与员工薪酬挂钩,令其指标不再单一,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四、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下成本把控不严
很多施工现场未加强施工过程管理,不进行成本技术交底,没有因地制宜地制订专门的施工方案,导致施工人员不按图纸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作业人员资质和机具设备使用能力不足,未达到任务目标明确、程序过程清楚、施工范围确定、通信良好等现象。在施工前没进行事先控制,施工的成本基础管理没有完整的体系,施工成本措施的标准流程模板不清晰;施工过程中工人施工工序不明,自检力度不够,很多未验收工序直接进入到下一个工序,因施工工期缩短等原因以牺牲成本为前提加快施工进度;在施工收尾阶段开始弥补过失,拆东墙补西墙造成施工人员重复作业,施工成本提高,用后期施工成本来弥补前期施工成本,大量施工过程资料缺失,在交档阶段出现成本问题没有可查询的纸质资料。施工未实行红线管理,对撞线行为泛泛处理,给施工成本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成本管理下对预留部位的成本管理不到位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中,由于都是在外部定制生產,所以在设计阶段如果未提前预留好孔洞、管线等,导致点位预留位置不精确,管线敷设不能完成,会导致施工不能正常按图纸施工,各工程涉及的情况不同,要因地制宜,提早设置成本应急预案。在施工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施工过程中应有完善的标准及要求。但很多施工现场未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不进行成本技术交底,没有因地制宜地制订专门的施工方案,导致施工人员不按图纸施工,施工过程中出现作业人员资质和机具设备使用能力不足,施工人员未达到任务目标明确、程序过程清楚、施工范围确定、通信良好等现象。在施工工序上发生错乱,影响工程进度,严重可耽误工期,影响房屋正常交付等问题。
(三)成本管理下隐蔽工程成本控制措施不合理
在工程的施工中隐蔽工程是很重要的一环,而装配式建筑工程也不例外。因为隐蔽工程工序复杂、专业性强且覆盖面广的原因导致工程成本问题得不到保证,也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隐蔽工程不能正常进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等等,其中自然环境的雨天、夏季高温、冬季施工,在应对极端天气时,要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保证工期以及人员施工安全;经济环境如施工材料受价格波动变化影响很大;技术环境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有新的技术、新的工艺不但能提高工程质量还能降低工程成本。 时常出现因为隐蔽工程作业条件还未检查合格就开工,导致没有做好自检工作,成本检查不合规返工重新作业的现象,不但费时费力,也造成了资源浪费现象。
五、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下成本控制措施
1. 施工前控制。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工程开始的第一步,在项目开始前提前制定相关成本管理制度、成本管理标准,建立相关的成本管理方案及成本保障流程,对工程成本技术、施工相应流程等进行论述和整理,使整个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清楚地呈现出来。各级管理人员指挥按照图纸施工,对于现场的管控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又能避免成本漏洞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有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如国家对于建筑工程政策提出的新要求,及时修改成本管理制度,能最大程度地加强现场管控能力。在施工中采取自检、互检、交检等多种方式监督和管理现场,最大程度地保障由于人为、天气等其他难以控制的条件给工程正常施工造成损失。
2. 施工中控制。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也是围绕自检、互检、交检展开。项目成本管理制度清晰的前提下把各道工序进行完善控制,把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都考虑在内,自检就成了很重要的保障工程成本的程序,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完成后都应先让技术总工先进行自检,随时发现成本漏洞进行检查并妥善处理,方可找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验收,严格把好每道工序,把自检落实到每个工序,对不符合成本要求的工序不能放任不管,应及时处理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才符合成本管理制度规范。互检是在施工过程中多个分项工程交叉作业时,施工班组应提前进行成本技术交底,交代好过程中做好互相监督成本的目的,如发现不合规的施工操作应及时反映,及时沟通处理,施工员、质检员、技术员、班组长互相监督检查。交检是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挑出几道工序进行抽检,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也是保障工程成本的最后工序,如果出现不合规的工序不能办理相关的交接手续。
3. 施工后控制。装配式建筑在工程施工后对工程成本进行查缺补漏,对已完成的施工工程按照相关的成本管理验收制度及方案来验收检查。把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资料由工程资料员进行分类收集整理,最后移交档案馆。在工程保修期内,提供维修服务给业主带来最满意的服务。施工现场涉及大量危重设备,例如塔吊、吊车等,在大型设备进场时,要做好登记以及资格审查,确保设备资质齐全,保证安全因素;同时要做好临检、周检、月检,把设备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重点抓成本,才能交出令人满意的工程。
(二)成本管理下对预留部位成本管理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要提前联系好预制人员按照图纸依据现场情况,对各个预制板、预制墙、管线等进行精准的定位,在预制墙上需要安装的开关、设备、插座等在设计阶段提前预留好孔洞,保障施工过程中预制构件进场就可以安装,不需要重复整改,这样可以在保障施工成本的同时加快施工进度,使装配式建筑可以大量减少施工现场工人的施工强度,从而缩短整体工期。材料的选择以及保管归类是重点。在项目施工阶段,材料采购方面提前预判好问题,把部分供应商的资质补全,材料在采购过程中出现采购的材料要全部合格,例如材料的合格证、生产厂家资质等;采购的材料、设备要经过监理验收方才投入使用,同时,施工现场出现的材料不得随意堆放,易发生火灾造成安全隐患。采购的材料存放标识要清晰,建立台账,避免出现重复购买现象。
(三)成本管理下隐蔽工程成本控制措施
隐蔽工程部分是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量最大、多专业交叉、涵盖面众多的复杂施工工序,隐蔽工程的成本要求显而易见是重中之重,因为施工进入下道工序就完全隐藏了上道工序可能存在的成本问题,而如果因为成本问题二次返工就显得会费时费力,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所以对隐蔽工程的三检就要严格执行。隐蔽工程开始前质检员、施工员等要检查现场施工环境是否具备隐蔽条件,当施工工程具备了隐蔽条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可以进行下道隐蔽工序施工,如不具备隐蔽条件,坚决不能进行隐蔽。
六、结语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制度是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工程的施工成本直接关系到业主、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容忽视。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产物,作业成本法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它把相对完整的体系和实际项目结合,勾勒出了一个相对全面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本文主要利用成本管理法以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其整体的成本管理进行了横纵对比分析,找到了公司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相信用好作业成本法,建筑行业在房建项目施工中成本管理会保证施工工程顺利建设,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提高成本管理工作,达到了节省房屋建设成本的效果,使房屋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大幅度提升,在确保城市发展的同时提升了房建项目工程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苏杨月等.“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成本问题与改进研究”.建筑经济,2016(11):43-48.
[2]刘晋美.浅析我国建筑隐蔽工程验收[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2(02):148-149.
[3]饶家瑞.建设项目施工采购模型研究——基于博弈理论[J].四川建材,2020,46(01):203-204.
[4]林楚天.精细化管理在房建工程施工过程管理中的分析[J].江西建材,2015(14):282+289.
[5]赵海盈.浅谈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现状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25):63-64.
[6]齐德峰.分析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集体经济,2016(19):29-30.
[7]马晓慧.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J].中国集体经济,2016(34):136-137.
[8]陈丹,胡春阳.成本控制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08(01):140-141.
[9]尹利福.论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核算[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03):104-105.
[10]李君琳.关于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探索[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1-4.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韩雪峰为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