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爱国针刺治疗痤疮经验总结
2023-02-23姚俊宇陈劼李红儿指导薛爱国
姚俊宇,陈劼,李红儿(指导:薛爱国)
(1.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广东东莞 523808)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的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以丘疹、脓疱、囊肿及结节为主要临床表现[1]。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痤”“皶刺”等[2]。本病发病率高,且具有一定的损容性。有研究指出,95%以上的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痤疮,3%~7%的痤疮患者会遗留瘢痕,因此,门诊求治者众多[3]。
现代医学认为,痤疮是皮脂腺分泌过度旺盛所导致的慢性炎症。轻症患者可通过夜间使用阿达帕林凝胶[4]、白天使用必麦森凝胶(红霉素-过氧化苯甲酰凝胶)[5]消炎杀菌、软化角质。重症患者可在外涂软膏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维A酸类药物[6]抑制皮脂腺过度分泌、改善毛囊厌氧环境,从而减轻毛囊皮脂腺口的堵塞、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但这类药物具有“致畸”的副作用[7],在孕早期(妊娠的前3个月内)应禁止使用。对于不能使用维A酸类药物的重度痤疮患者,则通常给予四环素类抗生素[8]治疗。在外用软膏、口服药物、抗生素均无效的情况下,常使用抗雄激素药物[9]调节内分泌失调、阻断皮脂腺油脂的大量分泌,以此来减少毛囊堵塞、祛除痤疮。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肺胃蕴热,上熏颜面,血热郁滞所致。通过内服汤剂、针刺拔罐等方法,内外兼治,可促进脏腑经络功能的恢复,帮助机体维持阴平阳秘的状态,进而达到“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首要目的。
薛爱国,东莞市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从事临床针灸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痤疮有一套成熟完整的辨证论治方案。薛爱国教授认为,除了口服和外用中药治疗外,通过针刺、拔罐的方法刺激特定的腧穴,同样能疏通气血、改善微循环,从而发挥消除结节囊肿、减轻毛细血管扩张的功效。针刺治疗痤疮可选取的穴位比较广泛,但重点集中在循行经过面部、主治所及的手阳明大肠经,多气多血、调养全身气血的足阳明胃经,以及统领一身阳气、可调节脏腑功能的督脉上。现将薛爱国教授针刺治疗痤疮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痤疮中医名为“粉刺”,《外科正宗》中记载:“肺风、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渣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古人认为,粉刺的病因病机主要为平素进食过多辛辣油腻之品,致脾胃郁热,热毒循经上蒸,壅于胸面,则见痤疮内生;或机体阳热偏盛,复感风邪,壅于肌表,郁而化热,使颜面腠理开合失司而发病[10]。
薛爱国教授认为: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当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学习、工作压力大,易导致肝气升发不及。根据中医五行相克理论,肝归属于木,脾胃归属于土,若肝气郁结,便会克土太过,直接损伤脾胃功能。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停,郁久化热,炼液成痰,痰湿阻滞脉络,机体毛窍闭塞、气血不通,最终痰瘀互结、积于面部,便会形成结节、瘢痕,并且迁延难愈。因此,临床上常见的证型除了肺经风热、脾胃湿热外,还有血瘀痰凝。
2 常用主穴
2.1 合谷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玉龙歌》中记载:“头面纵有诸般证,一针合谷效通神”,《四总穴歌》有云:“面口合谷收。”故面部的疾病均可通过针刺合谷治疗[11]。
2.2 曲池
手阳明大肠经合穴,由于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而肺主皮毛,故针刺曲池可治疗各种皮肤疾病。此外,曲池、合谷为原合配穴。针刺原穴能够调节五脏,针刺合穴能够治疗六腑,选穴时原合相配,即可使经气充盛、合于脏腑,从而共奏维护正气、抗御病邪之功。
2.3 大椎
督脉腧穴,督脉位于背部正中,在其循行过程中多次与手足三阳经、阳维脉相交会,故针刺大椎能泻心肝之火,清肺胃之热,解阳经之热毒,配合拔罐使瘀血和有毒有害物质排出,可增强清热解毒、化瘀通脉的功效。
2.4 足三里
足阳明胃经合穴,也是人体最重要的养生保健穴位,针刺和艾灸此穴不仅能调理脾胃功能,加强其运化水湿的能力,还能补气养血、扶正祛邪,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2.5 四白
足阳明胃经腧穴,位于面部,当以瞳孔直下,眶骨下缘凹陷处,是临床上常用的美容养颜穴,针刺此穴可加速面部血液循环,气血充盈,皮肤自然红润光泽[12]。
3 辨证配穴
3.1 肺经风热
辨证要点:颜面部潮红,皮疹以针头至芝麻大小的红色丘疹为主,有瘙痒和疼痛感,丘疹顶端可有黑头粉刺或白色脓头,常伴咳嗽,痰少而黄,口渴喜冷饮。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薛爱国教授认为,本证相当于西医的丘疹型痤疮,配穴应选风池、肺俞、尺泽、列缺。风池,足少阳胆经腧穴,是临床上祛风散邪最常用的穴位,《针灸大成》有云:“凡患风痛疾,灸风池、百会。”故针刺风池可疏风祛邪、清热解表[13]。肺俞,肺之背俞穴,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类经图翼》中记载其“主泻五脏之热。”故针刺肺俞可泻肺经风热,恢复肺主皮毛的功能[14]。尺泽,手太阴肺经合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有云:“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故针刺尺泽可清泻肺热、疏风宣肺[15]。列缺,手太阴肺经络穴,肺经经气由此输布于外,故针刺列缺可宣肺利气、疏风解毒。
3.2 脾胃湿热
辨证要点:皮肤油腻,皮损以黄白色丘疹和谷粒至绿豆大小的脓疱为主,患处红肿疼痛,用手挤破脓壁有脓血流出,破损面愈合后形成凹陷性疤痕,常伴有脘腹胀满,肢体困倦,纳少厌食,口干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患者多有嗜食辛辣刺激及膏粱厚味之品的习惯。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薛爱国教授认为,本证相当于西医的脓疱型痤疮,配穴应选脾俞、胃俞、天枢、丰隆。脾俞、胃俞,五脏背俞穴,《脾胃论》有云:“六淫客邪有余之病,皆泻在背之腑俞。”[16]故针刺脾俞、胃俞可清泄脾胃湿热,恢复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的功能,肌肤得到气血的温煦濡养,便会由内而外焕发光彩。天枢,足阳明胃经腧穴,又为大肠募穴,故针刺天枢不仅能健脾和胃、治疗本经病,还能疏通大肠腑气、治疗便秘。丰隆,足阳明胃经络穴,别走于足太阴脾经,具有连接胃经和脾经的作用,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故针刺丰隆能健脾和胃、利湿祛痰。
3.3 血瘀痰凝
辨证要点:皮肤凹凸不平,面色晦暗无光泽,皮损以暗红色丘疹和黄豆至蚕豆大小的硬结囊肿为主,反复发作,经久难愈,常伴有急躁易怒,胸闷痞满,恶心欲吐,身重肢倦;女性患者可伴有月经量少,痛经,经期痤疮加重等症状。患者平素多心事繁重,忧思过度,睡眠欠佳。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涩或弦滑。
薛爱国教授认为,本证相当于西医的囊肿型痤疮,配穴应选血海、膈俞、肝俞、丰隆、阴陵泉、三阴交、太冲。血海,足太阴脾经腧穴,《十四经要穴主治歌》有云:“血海主治诸血疾,兼治诸疮病自轻。”[17]故针刺血海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气血津液正常输布运行,皮肤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温煦,便可以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膈俞,八会穴中的血会,与血液循环关系密切,陈修圆云:“诸经之血,皆从膈膜上下。”[18]故针刺膈俞可协同血海活血化瘀,防止血瘀积热、泛溢肌肤而生痤疮。丰隆,足阳明胃经络穴,《针灸玉龙经·玉龙歌》有云:“痰多须向丰隆泻。”[19]故针刺丰隆可健脾和胃、利气化痰。阴陵泉,足太阴脾经合穴,又因“合治内腑”[15],故针刺阴陵泉可健脾化痰。三阴交,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这三条阴经与任脉在中极、关元交会,而任脉又为“阴脉之海”,统领全身阴经的气血,故针刺三阴交不仅能疏肝理气、健脾化痰、益肾调经,还能活血化瘀、调和气血。太冲,足厥阴肝经原穴,情志由心所主,亦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20],故针刺太冲可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气血平和、心情舒畅,则诸病不生。
4 护理预防
4.1 饮食方面
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玉米、荞麦、燕麦、芹菜、菠菜、南瓜、苹果、梨,并多饮温开水,使大便保持通畅。少吃高糖类食物,如蜂蜜、蛋糕、巧克力、冰淇淋;少吃高脂类食物,如奶油、油炸食品、肥肉;少吃腥发类食物,如水产海鲜、羊肉、狗肉;忌食辛辣燥热食物,如辣椒、大蒜、胡椒、韭菜、小茴香。平日应戒烟戒酒,可适当喝一些菊花茶或金银花茶,能起到排毒养颜的作用,尽量少喝咖啡、奶茶和碳酸饮料。
4.2 面部卫生方面
用硫磺皂和温水清洗面部,每天2~3次,可有效去除皮肤表面过多的油脂,清理毛孔内堵塞物,使皮脂正常排出。女性患者在治疗时勿用唇膏、胭脂、眼影、粉底霜等化妆品,以免毛囊孔堵塞、病情加重;如确有化妆需要,可在上妆之前涂一层隔离霜保护皮肤。不要用手挤捏粉刺,以免引起感染,遗留瘢痕。不要自行购买外用软膏,以免误用含皮质类固醇激素的药物,使痤疮发展为激素依赖性皮炎。
4.3 日常生活方面
现代社会人们学习、工作压力较大,且长时间处于室内空调环境下,户外锻炼时间较少,机体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便容易长出痤疮。建议每天太阳落山后,在户外慢跑10~20 min,以背部微微出汗为宜。长期坚持慢跑,既能缓解精神压力、提高睡眠质量,又可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心肺功能,预防各种疾病。
5 验案举隅
王某,男,21岁,大学生。2021年5月13日初诊。主诉:面部痤疮反复发作2月余,加重1周。现病史:面部痤疮2月余,前额、两颊反复出现粟粒状红色小丘疹,有轻度刺痛和瘙痒感,伴多个白色脓头,用手挤压有乳白色分泌物排出,皮肤油腻,口干喜冷饮,曾自行在药店购买维生素B6、外用药膏(具体不详)治疗,疗效欠佳。近1周出现排便困难,二日一行,同时面部痤疮加重,遂来就诊。平素嗜食肥甘厚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查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脓疱型痤疮;中医诊断:粉刺(脾胃湿热)。
辨证取穴:大椎、肺俞、脾俞、胃俞、合谷、曲池、足三里、丰隆、阴陵泉。操作方法:采用三棱针点刺大椎、肺俞、脾俞、胃俞,挤出3~4滴血液,然后加拔火罐,留罐10 min;合谷、曲池、足三里、丰隆、阴陵泉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 min。隔天治疗1次,每周3次。治疗1周后,丘疹颜色变淡、范围明显缩小,白色脓头大部分消退,便秘好转。治疗30 d后,红疹、脓头全部消退,仅残留少许淡褐色斑块,皮肤光滑,未见暗红色结节囊肿或凹陷性疤痕。
按语:《素问·生气通篇论》有云:“膏粱之变,足生大丁。”[21]患者素体血热,加之过食肥甘厚腻和辛辣之品致使脾胃功能受损,脾胃失其健运,水湿不得运化,积而化热,湿热上蒸,阻滞颜面毛窍,则发为痤疮;湿热下注,灼烧津液,则致肠燥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脾胃湿热之征象。因此,调和脾胃、清热化湿是治疗本病的重点[22-24]。大椎是督脉与六阳经的交会穴,擅清泄阳邪实热,背俞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可调节五脏六腑功能,在大椎及背俞穴上拔罐放血可加强清热泻火,祛风除湿之功效;合谷、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手阳明经支脉从胃经缺盆穴上行至颈部,然后进入下齿之中,再返回面颊、绕过口唇,左右交会于人中,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取穴原则,故针此二穴可治疗任何头面部疾病;患者脾胃运化失职,湿从内生,故加刺胃经合穴足三里、胃经络穴丰隆、脾经合穴阴陵泉以健脾和胃、益气化湿。薛爱国教授特别强调,“如何忌口”“多久能好”是患者最关心的两个问题,因此,在诊疗过程中,医者应耐心向患者解释痤疮的发病原因、预防护理方法,通过对话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战胜顽疾的信心。只有身心同治,方能取得最好的疗效。
6 讨论
6.1 薛爱国辨证经验总结
(1)首先,观察皮疹颜色,区分瘀证与热证:若皮损不红,颜色紫黯,则为血瘀痰凝;若皮损以红色的丘疹为主,则应考虑肺经风热或脾胃湿热。(2)其次,根据伴随症状判断是实热还是湿热:肺经风热证是风热外邪侵袭肺卫,致肺卫失宣而成,属实热,患者通常头面部皮肤焮红灼热,平素口渴喜饮,又因风邪善行而数变,故多伴有皮肤剧烈瘙痒的症状。而脾胃湿热证是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致脾胃运化失职,生湿化热而形成的证候,因此,除了有口苦、便秘等热证的表现外,通常还会出现脘腹痞满、纳呆厌食、面部和后背皮肤出油等湿证的典型症状。(3)最后,结合舌象验证诊断是否准确:肺经风热和脾胃湿热均属热证,因此,都可见红舌和黄苔;血瘀痰凝属瘀证,故舌质为青紫色、或有瘀斑。肺经风热证邪气在表,尚未入里,属表证,故苔黄却不厚;脾胃湿热证因饮食不慎直接损伤脏腑气血而发,属里证,故舌苔黄而厚腻。
6.2 针刺治疗优势
临床上,西医多使用维A酸、抗生素、抗雄激素治疗痤疮[22],虽见效迅速,但易产生耐药性,停药后容易反弹,可引起腹痛腹胀、恶心欲呕、食欲不振,面部干燥、脱屑,皮肤灼热、瘙痒等不良反应[23];某些药物如维A酸甚至可导致胎儿先天畸形[24]。针刺治疗痤疮,与西医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自身修复力和免疫力,因此,不仅能减轻皮损,还能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从而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2)痤疮患者多伴有口干口苦、便秘、腹胀、食欲不振、腰膝酸软等症状,又常因病情缠绵、久治不愈而出现精神焦虑、失眠、多汗等并发症。西医虽然可以迅速减少皮疹,却难以同时有效改善其它不适。针刺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将痤疮分为不同的证型,遵循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辨证选穴、同病异治,较西医的单一用药更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因此,灵活性更好、针对性更强。(3)针刺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小,且操作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合理,因此,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患者更容易坚持,依从性更好。
6.3 针刺治疗的局限性
(1)进行针刺、放血操作时会产生明显的疼痛,许多患者因恐惧心理望而却步或因不能忍受痛苦而放弃治疗。(2)刺络拔罐法对医者操作水平要求较高,手法不当可能会造成烫伤;留罐时间过长,可拔出水泡或血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皮肤感染。
6.4 不适合做针刺治疗的人群
(1)醉酒,过度饥饿或劳累时易出现晕针反应,应避免针刺;(2)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由于凝血功能障碍,易出现针口流血不止的状况,应禁止针刺;(3)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循环受阻,且易大量滋生细菌,因此,即使针眼极小伤口也难以愈合,需谨慎针刺;(4)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或习惯性流产史的患者,因体质虚弱不能承受针刺的强烈刺激,故不宜针刺;(5)由于治疗时针会刺入到人体皮肤、接触血液,因此,对于患有梅毒、手足癣、股癣、体癣、疥疮、水痘等传染病的患者,临床上一般不用针刺法治疗痤疮。
6.5 问题与展望
针刺治疗痤疮仍存在以下缺陷:(1)多根据古人总结的临床经验选穴,缺少对深层治疗机理的探讨与研究,使针刺疗法缺乏现代科学理论依据;(2)对补泻手法、刺激强度、出血量、留罐时间、治疗间隔时间、疗程周期设置没有具体、规范的标准,不利于临床推广;(3)没有关于“痤疮证型”以及“皮损严重程度”的统一评定标准,从而给临床选穴、辨证施治造成困难;(4)没有规范的疗效判定标准,医者凭主观经验判断患者的恢复程度,故无法科学评估临床疗效;(5)医者一般只重视对短期疗效的观察,缺少对患者的长期追踪和随访,不能明确针刺治疗痤疮的远期疗效。由此可见,明确痤疮的临床证型分类标准,结合现代西医知识探讨作用机制,制定规范、统一的操作流程和疗效评估标准,增加对痤疮复发率的调查是今后发展针刺疗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