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视阈下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困境和进路

2023-02-22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真知意志力爱国主义

郑 锦 阳

(川北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新要求、新方法、新目标,吹响了大学生立最大之德和践行强国之鸿志的集结号。大学生处于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要对祖国有全面深刻真知,并将真知指导具体的社会实践,为筑梦圆梦贡献大智慧和磅礴之力。大学生将爱国主义内在的真知外化于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受到自身主观因素和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知行不一的现象。这是因为爱国主义教育所形成的认知并不一定是真知,而且真知只是行动的起始点,具体行动还受到感情深浅、信仰有无、意志力强弱的影响。因此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做到知行合一,就要让他们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并提升学习能力,在对祖国有全面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深厚感情,并升华为坚定信仰,主动锻造坚韧意志,自觉地调节、纠正偏离社会主流的言行,与祖国发展同向共振,促成奉献祖国与实现自身价值的高度统一。

一、知行合一视阈下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一)社会意义

实现伟大梦想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奋力拼搏、代代传承才取得胜利的长期接力赛。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带领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化爱国主义为强大前进动力,冲破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重阻力,取得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的伟大成就。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接过新时代的重棒,全面领导各族人民,将爱国主义放置到道德最高位置和宪法对个人义务规定的核心要求,自觉融化为主体进行伟大斗争的磅礴力量,圆满完成了各项规划任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越靠近伟大梦想,越接近世界中心,国内外阻力越大,风险越高,矛盾越多,挑战越强。大学生作为青年中最重要的人才资源,唯有有效地对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对祖国有真知动真情,坚守信仰,锻造坚韧意志,做一个知行合一的接班人,才能强有力地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将鲜明的爱国主义之志化为永不止步的报国之行,接过未来时代之重棒,加速跑赢接力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个体意义

大学生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带有一定的目的参与社会活动的现实的人,为了满足自身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必须充分认识社会环境、发展方向、发展规律等,同时与处于社会中的人和谐交往互动,才能实现个体价值,这一切都离不开爱国主义教育。首先,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分清复杂社会现象真伪善恶,认清西方多元思潮的危害,提升思想自觉,树立坚定的信仰,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这样才有能力化解社会风险、有底气应对社会挑战,做一个敢担当、负责任、讲正气、有自信的新时代人才。其次,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认清个体生存与发展对祖国的高度依赖,日益强大的祖国给予个体充足安全感、荣誉感、归属感、尊严感,为个体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个体能正确定位与认同其在社会中的身份角色,树立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同向的远大理想,以德立身,健全人格,发挥自身优势,增长才干,提升综合能力,激发奋斗力,激活创造力,在建功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最后,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认清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性,主动调节自身的行为,在人与人交往互动中彼此包容,相互尊重与学习,促进思想交融、情感共鸣、心灵互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达到个体全面发展。

二、知行合一视阈下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存在将熟知等同于真知,停留于感性认识;传授碎片化知识,知识间逻辑性差,学习方法缺乏,难以活学活用;教育过程中未能讲清楚个体价值,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良构问题与裂构问题差异大,个体意志力不坚强,外化经常变样等问题,产生知行不一的困境。

(一)认知存误区,传授有偏颇

1.熟知不等于真知,尚未深入理解其本质

“一般说来,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1]22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大部分人都觉得这方面知识从小到大都接受灌输,已经非常熟悉,这就陷入了认识上的误区,影响爱国主义行动。事物直接、具体、形象的现象最先被个体所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被个体所认知数量积少成多,容易形成其已经彻底认知的假象。这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个体的认知能力、识别时间、社会经验等有限,容易形成片面性认识,即产生偏见;另一方面,个体容易受第一印象的影响,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其感官逐渐麻木钝化,抑制事物的其他现象进入自己的视野范围,难以接收新信息,产生成见。个体的偏见与成见就是停留于感性认识阶段,没有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事物的众多现象进一步筛选、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难以产生真知,这正是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势必影响爱国主义行为。

2.传授知识碎片化,忽略方法论

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知识碎片化,难以被彻底理解,再次从大脑中读取很困难。从纵向上看,小学、中学、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重合或空缺问题,缺乏一体化。从横向上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多门课程之中,各自单独考试考核,知识被人为分割,缺乏系统整合。无论纵向还是横向知识都是碎片化,缺乏逻辑性,难以被内化,基本上处于临时性记忆阶段,成为死知识,一段时间后就难以被个体从大脑读取。

另一方面,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重叙事轻推理,学生没有掌握一定方法,自学能力很有限,自觉更新知识体系受到限制。爱国主义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具有鲜明阶段性、时代性特征,但是大学只是人生一个重要阶段,如何确保个体的爱国主义知识体系与结构及时更新优化呢?唯有教会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批判性地传承创新。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无论是主渠道或主阵地都是侧重知识性灌输,较少开展推理性学习活动,在进行逻辑推理中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方式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更是少之又少,这容易导致个体爱国主义理论知识滞后于新时代新要求,难以高效地践爱国之行。

(二)内化常被动,外化易变形

1.强调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内化常被动

“当某些个体的价值选择与社会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离时,二者互相冲突、形成牵制,延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实现进程。”[2]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高大上”教育,个体只是被动接受,经常出现“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现象。这是因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个体价值长期被遮蔽,使得个体参与活动缺乏鲜明利益驱动,接受教育显得被动,教育效果较差。实际上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长期以来都包含显性的社会价值和隐性的个体价值,忽视个体价值,个性难以彰显,教育失去活力,个体心理难以认同,情感难以接受,思想难以共鸣,产生疏离感,难以被理解,无法完全内化为自我意识,这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困境。

2.良构问题与裂构问题差异大,个体意志力不坚定,外化易变形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分为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外化于个体行为时,都是假设在一定条件下或者特殊环境之中,各种问题基本上处于人为事先预设或者人为可控制的范围之内,这是在理想状态下按照设想解决特殊问题产生完美的行为结果。这种问题特殊在于可预测、可控制、可改变,是属于良构问题。现实社会生活实际中,大学生将爱国主义教育所内化的知识外化时,所处的整个社会是开放程度高、个体交往互动频繁、中西方意识形态差异大而矛盾多的新时代,经常面临的问题呈现出不稳定性、难以预测和控制,带有错综交织、复杂多样、变化多端等特征,解决实际问题难度很大,这是裂构问题。爱国主义教育由内化到外化过程中,理论上良构问题与社会上裂构问题差异很大,再加上社会诱惑特别大,影响因素特别多,特别考验个体的能力和意志力,结果容易变样而导致知行不一,这也是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

三、知行合一视阈下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进路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知、情、信、意、行的过程集合体,在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中获得真知,在爱国主义榜样文化环境熏陶下触动真情,汲取“四史”正能量树立信仰,在集体实践活动中锻炼意志力,真正做好从知到行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为行保驾护航,做到知行合一。

(一)在教育和环境熏陶中获取真知,触动真情,坚定信仰

1.立足新时代方位格局,引导大学生明大德、履义务、辨是非,获取真知

叶圣陶明确指出,必须教育“学生目前处在怎么样的社会里,这个社会将过渡到什么样的社会,他们在这里将起怎么样作用”[3]184。讲清楚新时代所处的方位格局及发展目标,大学生在接受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获得真知,在肩负起社会责任和勇挑历史使命中大有作为,在服务人民和奉献祖国中实现个人价值。

首先,要讲清楚我国所处的世界整体发展形势。新时代我国已经从国际舞台边沿走到中央,将直接面对种种复杂多变的挑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政治上多极化与美国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相对立,经济全球化主流遇到美国逆全球化支流的对抗,中西方意识形态斗争隐蔽化、激烈化,国际制度的修改和完善跟不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速度,全球治理缺口变大等,但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化,我国尚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国际环境。

其次,要深入讲解新时代以来我国国内发展形势的变与不变。新时代特别是十九大以来我国新发展阶段、新社会主要矛盾、新发展理念等变化,但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都没有变化,总体上仍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学生理解变与不变,掌握国家新实际情况,深知自己的使命与职责,明确人生奋斗大方向,以蓬勃的正向力量来加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要讲透彻全面领导一切工作的党,正值“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以高度自觉的自我革命强有力地推动整个社会革命。大学生要了解党情,主动为党分忧,从自我做起,提高应对考验的能力,增强化危险为机遇的本领。

第四,将世情、国情、党情等方面交叉综合分析,从正反两方面对爱国主义教育与个体价值进行逻辑推理与论证,形成一定科学思维并掌握正确分析方法,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从最深层次理解爱国主义是个体在道德上的最高要求和在法律上最核心义务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对个体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激发其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大学生应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能自主运用一定科学方法来思考分析新时代各种问题,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中国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彻底掌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真谛,获得真知。

2.营造爱国主义榜样文化环境,触动大学生真情,同频共振,具有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以情感浸润人心,以理性启迪智慧的教育活动,包含着“情”和“理”的因素。”[4]大学生处于“三观”形成与定型的关键时期,其社会经历、认识水平、判断力等有限,经常在与周围的人、环境交往互动之中获得一定的信息,因害怕自身与身边群体的言行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形成从众的心理,接受群体的规则,改变原有认知或者原有行为。正是因为环境变量对大学生知行合一有重要的影响,更应综合利用各种先进传播载体,广泛地宣传伟人、革命烈士、先进模范等典型人物的成长成才经历、感人事迹、优秀品格等爱国主义榜样文化,塑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紧密衔接,协同合作,挖掘爱国主义的价值元素,在主渠道讲好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引发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促进情感认同,滋润心灵的沃土。不同课程育人的侧重点存在差异,但是从总体上看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不同课程之间协调一致、衔接紧密,挖掘专业课潜在的价值取向,将中国精神融合在专业知识授课之中,课堂上浓厚的爱国主义榜样文化氛围熏陶下,激活学习内在动力并明确专业技术服务大方向,同时又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本领奉献祖国。

其次,构建高校爱国主义榜样文化融媒体宣传平台,以媒体矩阵破除圈层,在主阵地有效引领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爱国主义榜样文化转化为借助大数据集视频、音频、文本为一体的融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同时功能齐全、服务周到、渗透力超强的融媒体矩阵能够突破大学生日常网络交流沟通日益隐蔽的小圈层,吸引更多大学生关注与学习榜样文化。多样化、个性化、多功能的融媒体传播方式赋予榜样文化立体、鲜活、具体等特点,更易进入大学生视野,能够给大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力、听觉感召力、心灵震撼力,以强有力的思想辐射力引领网络舆论,净化虚拟空间,促成环境育人效应。

最后,高校与革命、建设、改革中英雄或者伟人的故居、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文化基地合作,定期组织大学生参观,使大学生在红色榜样文化熏陶和感染中敬仰与效仿伟人。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借助红色文化基地,使大学生零距离地接触典型人物或英雄人物的遗迹,能够帮助他们领悟到英雄人物背后的思想闪光点、优秀品质成因,以榜样人物为标杆,自觉反思身上的不足,鞭策自我完善与超越。

课堂、日常生活、社会实践基地等三大场域各自以独特的方式教育影响大学生,同时高度协调配合构建起强大的立体爱国榜样文化育人环境空间的合力效应,触动其内心真情,引起共鸣,同频共振,减少他们爱国主义情感从初级的自发提升到高度的自觉所带来焦虑,自然而然形成家国情怀。

3.引导大学生学习“四史”,坚定“四个自信”,坚守信仰

“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教育,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5]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讲好“四史”,引导大学生理解中国近现代史正是基于中国国情和遵循“三大规律”而作出的“四个选择”,中华民族找到独立、富强的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之路,取得一个又一个奇迹,促进他们从新的高度认同历史的抉择。大学生学习“四史”更深层次地理解爱国不仅仅是爱大好河山、同胞人民、文化等,还应该拥护党的全面领导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首先,完整、客观的历史事实足以让大学生树立中华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从认同历史上升为认同国家,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大学生学习“四史”了解历史发展大脉络,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以科学的历史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从整体上撕下历史虚无主义的面纱,揭开其本质危害性,自觉并带动其他人抵制其影响,主动与其坚决斗争。

其次,大学生学习“四史”,继承人民至上、人民主体、人民立场等优良传统,永葆初心以清醒头脑,同时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营养剂,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主线,提升历史使命感、强化社会责任感,增强心中正能量,以强大的定力应对行动中的诱惑与挑战。大学生认真研读“四史”,从大量的历史事实中感受到革命先辈在爱国主义力量的驱动下,在创业最艰难的时刻,始终保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初心,始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而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奋斗,自觉地保持初心和扛起前人为未完成的任务而砥砺前行。

最后,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四史”融汇贯通,更高层次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认清国内外两个大局,理解“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两个布局的科学性,获得观察现实的“显微镜”和洞察未来的“望远镜”。大学生学习“四史”,理解“四个选择”绝非偶然,被前所未有之历史成就所震撼,在历史认同的基础上坚定“四个自信”,坚守信仰,有精确的思想导航的方向引领和充足的精神之钙动力支撑,定能形成强大的历史正合力,加速中华民族筑梦圆梦的进程。

(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锻造坚韧意志,行动有方向,前进有动力

1.坚韧意志力是大学生爱国主义真知转化为具体行动的核心环节

大学生坚韧的爱国主义意志力在从认知到行动以及坚持不懈地执行的过程中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

一方面,在确立人生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大学生原有对祖国认知和情感可能会受到西方思潮、封建残余思想、社会不良风气、自身情绪等影响,头脑里面有多种不同的复杂思想动机在反复斗争,最终作出何种选择,其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个体的意志力。大学生如果拥有坚韧意志力,就能独立思考,坚持正确观点,果断作出判断和抉择,不随波逐流,将自身的目标融入祖国发展的大方向之中;如果意志力薄弱,可能最终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确定与原有认知不一致的目标,同国家发展趋势相对立。这正好解释少数大学生的一些不恰当言行与本来爱国认知不一致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大学生在为确定的目标而奋斗的时候,因为个体生理、心理因素或者社会、自然环境因素,会遇到一些干扰和困难,特别考验其意志。意志力坚强的人,便能主动抑制与确定目标相矛盾的行为,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系统、辩证、创新的科学思维支配个体的行为倾向,审时度势、越挫越勇、攻坚克难,直至实现符合新时代发展目标。而意志力弱的人,遇到挫折和困难,选择退缩,怯于斗争,甚至有可能改变原有的行为方向,目标最终无法实现。因此大学生意志力在爱国主义知到行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仍有待加强。

2.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教育、体育运动、志愿服务等集体活动,锻造坚韧意志

绝大多数大学生从小生活上都是依赖父母,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上面,参加体力劳动比较少,造成独立生活意识不高、应对困难与挑战能力不强、身体和心理素质也不够硬等问题。大学生这些问题实质上都是意志力不坚强的集中表现,如果不解决,良构问题与社会裂构问题的巨大差异将无法克服而影响爱国之心转化为报国行动,沦为空谈爱国。党和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些新问题,出台了加强劳动教育、体育运动、志愿服务等政策,从多个方面锻造大学生的坚强意志力。

首先,大学生要从单一的脑力劳动走出来,平衡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关系,多参加一些体力劳动,多流汗,强筋骨,获得直面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大学生在参与集体分工合作中体验到新时代劳动是为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从而激发起劳动积极性。大学生在直面问题和协同合作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调节行为对自身的定位,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增强构建新型人际关系本领,同时在共享劳动成果中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人生态度更积极乐观,自信心更充足,克服生活困难更有勇气和底气,意志力在无形之中快速提升。

其次,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项技能,而是在运动之中锻炼自身的意志力,提升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为实现某一目标长期坚持的精神驱动力。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在无数次克服自身局限和外在环境的不利影响中成长进步,身体素质更好、意志力更坚强,生命力更顽强,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坚定不移地践行爱国主义之志。

最后,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在长期的奉献中磨砺出坚强意志。新时代志愿服务活动在党的领导下具有自愿、无偿、亲力亲为等基本特征,是为了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服务于民。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虽然是公益的,但仍然有规章制度,不是随意敷衍的服务,必须在精细服务中解决问题,其更能充分彰显主体行动动机的纯洁性,是检验他们“三观”的试金石。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服务领域广泛化,服务对象多样化,服务内容个性化,服务要求标准化,服务考核具体化,这是对意志力的重大考验。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并不是仅靠掌握专业知识就可以顺利完成,更主要的是要有耐心、恒心,要用心,而这些都与意志力直接相关。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每完成一个小的服务任务都是一个磨砺意志的机会,日积月累终将锻造出一个坚不可摧的意志,塑造完美的人格力量,在哪个岗位都能有大作为,为国家贡献更多力量。

知行合一视阈下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质上是内化与外化高度统一过程的集合体。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爱国主义知识要素的堆积,还必须按照一定逻辑来整合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以更新与优化知识结构,上升到理性认知方可获得真知。此外,以榜样文化陶冶情操,触发爱国情感,汲取“四史”爱国正能量,坚守信仰,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坚韧意志,为行动保驾护航。同时在行动中深化真知、加深真情、坚定信仰、提升意志力,更好地做到报国之行。大学生在爱国主义知行合一正向循环、螺旋式上升过程中为实现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并进而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真知意志力爱国主义
实验出真知
Willpower 意志力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意志力也要用在“刀刃”上
辛巴狗海洋大冒险
熟知非真知——其庸先生周年祭
分类求难题 讨论得真知
你的意志力比你想象的要强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