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按语]

2023-02-22邓联合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齐物双向共生

本期刊发的赖锡三、郭美华两位教授的长文,实为两篇殊虑而致一之作。赖教授以《老子》为中心,通过诠释和推衍其所谓“非常道”“象帝之先”“得一”“天之道”“人之道”“损”“柔”“反”“玄德”“下”“不得已用兵”诸义,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画了《老子》乃至道家“共生”哲学的貌相。郭教授则聚焦《庄子·齐物论》篇的前五段文本,“因其固然”而析其文理,以细腻深透、发微洞幽之手眼,别出心裁而又不违其实地阐发了《齐物论》之“齐”的“生存论”。

两文宗旨显然皆落在一个“生”字。赖教授关注的是不同事物、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乃至不同的观念、价值、尺度、路径等的“共生”,他认为必须否弃对自我一偏之知的固持,破除所谓的“常道”“常名”,以“无知”谦抑的态度理解和处置事物之间的差异、界限、关联以及事物衍化相生的多种可能性,对自我、他者、歧见都宽和待之,方能构建“一座最平坦、最厚实的共生平台”。郭教授认为,《齐物论》开篇的“吾丧我”和“天籁”实质上是对僵固的自我实体的消解,其结果一方面是使自我绽放为“无主体性”的存在,另一方面则是由此彰显了一个无限的整体境域:它不是任何个体主观上的私有物,因此可以向具有无限差异性的无限个体开放,使其皆可自由自在地共生于其中。

我完全赞同两位教授的看法:惟有克除中心化的偏狭自我,方可接纳异样的他者,并使自我与他者在开放的世界中各自开显其无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若干年前,我写过一篇阐发老子的“双向度”技术理念的文章,大意是说:任何仅从自我出发而枉顾他者的单向度行为都是进攻性的,这不仅构成对他物他人的伤害,而且主体的行为亦必定失败;无论待物还是待人,兼顾自我和他者的双向度的慈弱为用,却可以在使对象得以自在自然的同时,使主体亦可自得自成。其中蕴涵的“对等偿还”原则,套用王夫之的话说便是:“不予物以逍遥者,未有能逍遥者也。……任物各得,安往而不适其游哉!”(《庄子解·逍遥游》)郭象也有类似观点:“己与天下,相因而成者也。”(《庄子注·在宥》)在强调自我与他者应当共生这一点上,赖、郭两位教授与此达成了古今共识。

猜你喜欢

齐物双向共生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LIFE, ENTANGLED
Life, Entangled
降低寄递成本需双向发力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齐物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