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
2023-02-22赵排风
赵 排 风
(河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到高校视察工作、与高校师生座谈、对大学生来信回复等多场合、多途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从价值维度、内容维度、方法维度对新时代要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方式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明确的阐述,明晰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完整系统地理解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容、精神实质和重要意义,有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更好地达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
一、价值维度: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1]。习近平之所以把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生命线”的高度,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四个重大问题:一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领导地位的巩固问题。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2]。历史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指导我们党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思想政治领域的斗争依然十分严峻复杂,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巩固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习近平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要明晰的首要问题[3],要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高度,把培养一代又一代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繁荣富强不懈奋斗的有用人才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促使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可靠接班人。三是关系到党对高校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是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高校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又是坚持党对高校领导的重要体现。四是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的贯彻落实。习近平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三个坚持”明确回答了“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把握,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聚魂育人。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二、内容维度: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当前,国际局势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思想正经历着激烈的交锋和碰撞。习近平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多角度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5]33因此高校必须抓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教室、进学生头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真信、真懂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始终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要教育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分析社会问题,明晰新发展阶段中国所面临的时代课题。让学生通过系统地理论学习和在现实中的运用,深刻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魅力和真理的力量,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是指个人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民族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准则,是社会的重要稳定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6]196。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决定着国家的整体价值取向,决定着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未来。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许多重要会议和重要谈话中多次强调,青年正确价值观的养成非常重要,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人生的扣子从第一粒就要扣好。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所在。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人格、学识、人生经历、经验和感悟去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健康成长。
(三)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内因,是激励中华儿女踔厉奋发,为民族繁荣富强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7]因此,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主题,贯穿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增强教育效果。一是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二是用好网络阵地,通过爱国主义题材的动漫、专题片、电视剧、电影的网络传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三是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场所;四是通过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咏会、诗朗诵等,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总之,通过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立志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建功立业,奉献青春。
(四)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在人生目标上的体现。理想指引着人生的方向和追求。习近平特别重视青年一代理想信念的培育,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8]。因此,高校应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启示学生,用伟大的目标感召学生,用光明的未来激励学生,促使他们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开拓进取、勇于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为祖国、民族、人民、人类的奋斗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9]。
(五)国情和历史传统教育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对外开放条件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厚植他们的爱国情怀,必须加强国情和历史传统教育。对于如何做好国情和历史传统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讲清楚”:一是要向学生讲清楚各国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在发展道路上必然有自己的特色;二是讲清楚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三是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四是讲清楚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全体人民的意志和愿望,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的进步与要求,历史渊源深厚,实践基础广阔。要通过国情和历史传统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10]。
三、方法维度:新时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变化、环境变化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从方法维度上指明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11]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及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探索和遵循教育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遵循教育的“三大规律”。一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想的引领、价值观的培育、道德的教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遵循教育一般规律的同时,还有自身特殊的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探索和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还要不断探索和遵循思政工作的特殊规律,提高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为学生点亮人生的灯,照亮前行的路。二是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古人云,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当今社会,教师所授的“道”和所解的“惑”,不仅仅指专业知识道理的阐释和问题的解答,还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学生做人、做事中感到困惑问题的解答,满足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需求和期待。三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大学生在认知特点、学习方式、思想行为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探索和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特别是新时代青年成长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把握好思政教育的时、度、效,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1]。
(三)不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5]378。因事而化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化解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积极回应学生的关切,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切实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因时而进是指紧跟时代发展进程,反映时代发展要求,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捕捉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机,坚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厚植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因势而新就是要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发展和新时代大学生生活学习上的新特征,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一是因势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思政课要抓住学生的心,需要根据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发展趋向不断进行内容的调整和更新,真正解决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二是因势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必须根据青年一代的成长特点和心理、行为特征,采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和隐性教育八个方面的统一,注重其他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挖掘,实现全员和全方位育人。三是因势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线学习、网络购物、网络互动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基本样态。网络生活多姿多彩,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的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对涉世未深、辨别力不强的大学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不断推进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感和亲和力,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盼。
(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4]建设一支人员充足、素质优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人才保障。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要标准,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自身建设,对于政治信仰和道德品质方面存在问题的教师,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对于教师中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依法依纪予以惩处。要不断改善教师待遇,在教育投资上更多向教师倾斜,以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工作积极性。
(五)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构建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高水平的教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材料,也为相关教辅材料的编写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重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警惕出现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失语”、在教材中“失踪”、在学术论坛上“失声”问题,根据中国传统、中国实践和新时代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著作,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体系。
(六)多种教育活动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多种教育形式的有机配合,形成合力。在注重网络教育、课堂教育的同时,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水平。注重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革命纪念地、博物馆等参观学习,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刻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力,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接力探索的伟大成就,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在新的奋斗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七)各参与主体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重要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参与主体共同努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教师、学生、党组织、学生家长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他们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教师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使命崇高,职责重大,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对于青年学子,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2021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要求青年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9]。对于党组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11]。党的各级领导要清晰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对思想政治领域重大问题的研判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精心组织和培养一批热爱思想政治教育、踏实能干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扎实,切实解决教师和学生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对于家庭和社会,习近平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12]18,家庭教育涉及到孩子成长的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家长应从小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美好品德的培育,帮助他们扣好人生成长的第一粒纽扣,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教育、妇联等部门在支持学校教育的同时,也要支持和服务家庭教育,统筹协调教育资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明晰责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其他课程的教师也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向而行、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