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正确呼吸对双簧管演奏的重要性

2023-02-22杜威

参花(上) 2023年1期
关键词:双簧管腹式音准

◎杜威

一、引言

双簧管是一种常见的木管乐器,主要构成部分有按键系统、管身。双簧管的演奏难度较大,对演奏者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尤其是对呼吸技巧的掌握至关重要。正确地呼吸,有助于帮助演奏者克服技术层面的难点,更加生动、高质量地演奏作品。双簧管有20个大小不同的气孔,按键系统复杂,在演奏中通过开放和闭合来控制音调高低,将簧片含在两唇中间,吹起产生振动。但簧片的封口较为狭窄,需要保证一定量气压以及气流速度,才能产生理想的振动效果,在实际演奏中也将为演奏者的口腔、嘴唇肌肉带来一定压力,如果是长时间演奏且呼吸技巧运用不娴熟,将导致双簧管的音准和音色受到影响,演奏效果也大打折扣。由此看来,就双簧管演奏而言,掌握正确呼吸的技巧至关重要,也是保证双簧管演奏音准、音色的基础前提。

二、正确呼吸对双簧管演奏的重要性

在双簧管演奏中,合理准确的气息运用对保证双簧管演奏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演奏者未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气息控制水平不高,则无法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因此,正确呼吸是双簧管演奏的根基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双簧管演奏的准确性和优美性。[1]

呼吸是人的原始本能,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保障,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乐器演奏中,呼吸都可以为身体提供重要的能量支持。由于双簧管乐器的特性,演奏双簧管可以看作是一门呼吸的艺术,因为在演奏双簧管的过程中需要正常吸气与呼气,但有别于实际生活中的呼吸,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控制。双簧管演奏中的呼吸控制,是在日常呼吸基础上,经过后天反复训练形成的有技巧、有意识的呼吸控制方式,根据音乐作品韵律来调整呼吸频率,通过口腔、胸腹腔协调配合产生的一种有规律的功能行为,而此种呼吸方式具有快、深的特点。演奏者在演奏时要有意识地去控制所产生的气流大小,使气流均匀通过口腔,促使簧片振动共鸣,发出声音。在演奏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有足够气息支撑,避免出现气不够的情况,需要匀速输送气流,确保发音稳定,声音圆润有力,可以瞬间吸气,而持久呼气。气流流速慢,发出来的声音较虚,有气无力;气流速度过急,会导致声音生硬,没有感情。[2]正确的呼吸技巧,是双簧管演奏的重要条件之一,直接决定了音准、音色和演奏状态。另外,从演奏方法来看,演奏者口腔肌肉松弛度、气息控制平稳度相互影响、相互牵制,是影响双簧管演奏完整度的主要因素。口腔是输送能量的重要桥梁,气息则是动力源泉,熟练、灵活地运用演奏技巧,对音乐作品进行艺术处理,是高质量完成音乐作品的前提条件。演奏技巧包括口型、吐音、运指、呼吸和姿势等,而正确呼吸是演奏的基础环节,为了保证双簧管演奏效果,提升呼吸技巧水平是必然选择。[3]

三、双簧管演奏中的气息运用方法

(一)胸式呼吸法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声音特色,而气息则是声音的润滑剂。为了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采用胸式呼吸法进行训练,此种呼吸方法具有快、浅的特点。胸式呼吸法打开吸气,合起来呼气,注重通过胸腔来呼吸,也会涉及颈部肌肉,借助肋骨扩张收缩实现呼吸。胸式呼吸法同日常生活的呼吸方式相近,在吸气时候胸部略微抬高,气息浅显,发出来的声音较虚,如果是长时间的演奏则会导致气息供应不上,声音波动,导致音准降低。演奏中呼吸急促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演奏者的喉咙封闭,尽管气流可以快速通过,但是短促,胸腔所储存的气体总量无法满足演奏所需,致使演奏时经常出现气息不足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双簧管演奏中,胸式呼吸法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呼吸方法,但长期使用会对演奏者身体健康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在当前的双簧管演奏中非必要情况,很少会使用此种方法。[4]

(二)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法也可以称之为横膈膜呼吸法,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呼吸方法,具有深、沉的特点。腹式呼吸法是在腹部和腰部支撑下,横膈膜上下浮动,借助腰腹力量令气息下沉。吸气时腰腹收紧,腰腹肌肉前后扩张,呼气时横膈膜适当升高,将腹部残留的气息尽可能呼出。采用腹式呼吸法进行呼吸训练,有助于扩大横膈膜肌肉动作范围,改善演奏者的心肺功能,逐渐增加吸气量。[5]在双簧管演奏中采用腹式呼吸法,尽管呼吸方法科学,但吸气深、沉,所以低音区、中音区的音色不响亮,有些沉重,声音饱满性和圆润度有所不足。

(三)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将上述两种方法优势特点有机整合,也是目前公认的管乐最适宜的呼吸方法,受到了广大双簧管演奏者的喜爱和支持。就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特点来看,呼吸活动范围大,具有较强的收缩性,是胸腔与腹腔同时呼吸,调动胸腔、横膈膜以及腰腹肌肉来控制呼吸,呼吸会更加平稳。在吸气时,气体进入横膈膜肌肉周围,带动肋骨朝着外侧扩张,腹部也随之顶起来。呼气时腰腹肌肉和肋骨肌肉起到支撑气息的作用,随着气息逐渐呼出,肌肉逐渐回到原始状态。在双簧管演奏中,呼吸是可以被人为控制的,不断吸气和呼气,结合音乐作品的艺术加工处理需要,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呼吸频率、深浅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充分借助胸腔前后左右的力量,可以让肺部充满气,随着深呼吸,肺部周围力量也处于均衡状态,是扎实朝着四周扩展,吸进来的气吹出去发出声音,这种气息是稳定且持久的,满足双簧管音色和音准控制的需要。[6]由此看来,双簧管演奏中科学合理地控制气息,最终所发出来的声音是明亮、饱满且醇厚的。但如果气息控制不当,则会导致演奏时气息发虚,音准和音色有所变化,并且口腔肌肉是比较紧张的,无法满足长时间的演奏需要。

(四)循环呼吸法

循环呼吸法是一种非常规的呼吸法,却可以有效满足音乐作品连续演奏的需要,在提升作品完整性方面效果显著。音乐演奏时吸气会有所停顿,致使演奏完整性会受到极大影响。而采用循环呼吸法,是指口腔内部肌肉挤压存储的空气,产生强气流令哨片振动发出声音,并借助鼻腔为输送纽带来快速吸气,循环使用。换气是否顺利,主要取决于口腔运动机能配合度。此种呼吸方式诞生历史较久,也称之为内换气,最初是在民族乐器唢呐演奏中使用,可以长时间连续吹奏很长的音乐旋律,随后引用到其他民族乐器演奏中。[7]20世纪60年代,循环呼吸法被法国双簧管演奏家莫瑞斯·布格掌握,随后应用到双簧管演奏中,成功地演奏了安东尼奥·帕斯库利的作品《蜜蜂》。该乐曲选择四分半钟的循环换气法,极大地增强了演奏的整体性,令音乐作品魅力更加生动地展现。需要注意的是,循环换气并非演奏期间不换气,而是在保证音乐旋律演奏连续性的同时,基于口腔储存气体连续输送,哨片振动发出声音时,鼻孔可以快速吸气,然后吹出气流,保证气流连续不断。而这种吸气和呼气同步进行的呼吸法,即循环呼吸法。

四、双簧管演奏中常见的呼吸问题

在双簧管演奏中,常见的呼吸问题主要有三点:其一,气息不足。在双簧管演奏时缺乏持久的气息支撑,会导致无法连续不断地送气,进而无法令哨片共鸣发出声响,导致演奏不连贯,或原本不该停顿的位置停顿,演奏断断续续,作品完整性受到影响。其二,声音发散、发虚。此种情况较为普遍,部分演奏者在呼吸时较为笨重,演奏出来的声音分散、发虚,不够集中,缺乏色彩和亮点,尤其是一些较长的旋律演奏时候经常出现缺氧无法完成演奏任务的情况。其三,吸气浅。部分演奏者吸气位置高,气息不足,对一些时间稍长或是音符密集的乐句演奏会感到力不从心,气息波动大,不仅会影响演奏音准,还会出现缺氧的问题。

五、双簧管演奏中正确呼吸的技巧

正确呼吸,是成功演奏双簧管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的气息运用技巧有助于夯实双簧管演奏基础,提升演奏音准、音色。但由于双簧管演奏时的气息控制和实际生活有所不同,而是需要有意识地去控制,保证气息源源不断,以此来提升演奏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所以,很多双簧管演奏者对气息训练重视程度较高,并注重呼吸肌肉锻炼,增加自身的肺活量,以此来支撑双簧管的高水平演奏。具体的气息运用方法如下。

(一)保持正确、合理的演奏姿势

双簧管演奏中,姿势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演奏基础是否牢固、稳定,良好的演奏姿势可以使长时间演奏不会产生疲劳感,更加轻松自主地驾驭演奏任务,保证最终的演奏效果。双簧管演奏的姿势有坐姿和立姿两种,但无论是哪一种姿势都要保证身体挺直,双肩放松,手臂自然垂直,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演奏时的呼吸。通常情况下,双簧管演奏是采用立姿,演奏者的两腿和肩部保持同宽,适当岔开为小八字形,身体适当前倾,保持重心在两条腿中间,自然抬起手臂,身体和乐器之间保持45°角,身体整体自然、松弛。正确的演奏姿势,要求演奏者没有肩膀后退或外力挺胸问题。在日常的双簧管演奏练习中,如果站姿不稳定,会导致喉咙发紧,身体会产生不适感,导致输出气流量少,弹奏不灵活,最终的演奏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二)保证科学合理的气息训练

气息运用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音准和音色,为了完整演奏音乐作品,科学合理地控制气息至关重要,熟练掌握气息运用技巧可以有效规避音不准的问题。但气息训练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科学合理地训练,这样才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为双簧管演奏打下坚实基础。一般情况下,双簧管演奏的气息控制训练中,最有效的一种呼吸方式即采用腹式呼吸法进行长音训练。在训练前,要调整好双簧管摆放位置,演奏者身体姿势保持放松、自然的状态,打开喉咙,吸气时令腹部处于最大张开限度,吸满气。腹式呼吸法训练中,遵循一深、二久、三慢、四均、五畅的原则,呼吸深入,吐气均匀、缓慢,力求实现气息通畅、连续、稳定。另外,保证气息通畅均匀,有助于演奏者的情绪保持稳定,降低紧张感,在演奏时呼吸频率就会变得正常,发出的音是精准的、优美的。即便初期练习时演奏持续时间短,但要端正态度,不要灰心,只要掌握更适合自己的呼吸方法,持之以恒地训练积累,演奏技术水平将逐步提升。

(三)加强呼吸肌肉训练

为了帮助双簧管演奏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应该注重呼吸肌肉训练。深吸气,保持几秒钟,然后闭上嘴,按照演奏口型将少量气体吹出去,稍停后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将气体完全吹出去为止。也可以选择四拍子吸气,停止呼吸二拍子,然后四拍子吹出去,停顿两拍子重复上述动作,逐渐增加拍子。通过此种训练方式,可以有效锻炼演奏者的呼吸肌肉功能,但要注重训练科学、健康,不要过分拘泥于时间长短,而是重点考虑效率高低。如果感到疲惫要注意休息,训练时感到缺氧头晕、不舒服,则要及时补充氧气,深呼吸,肌肉放松,尽可能将体内废气排出去。同时,在呼气训练中,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挤牙膏动作进行训练。先在底部挤起,挤干净后逐步向上扩张,最后将气流完全呼出,完成呼吸全过程。呼吸练习过程中,以长音为主进行训练,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因为长音是一切演奏技巧训练的基础,呼吸技巧训练中同样以长音训练为起点,感受气息具体运用,感受嘴唇肌肉演奏长音时的强弱变化,对提升演奏者的呼吸控制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强呼吸灵活性,帮助演奏者熟练掌握声音强弱变化。也可以选择协奏曲、奏鸣曲或是组曲进行双簧管演奏训练,同步锻炼演奏者的口型、呼吸和声音,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演奏能力高水平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精准有效的气息控制,是成功演奏的基础前提,优美动听的声音是强而不燥、弱而不虚的。对于职业的双簧管演奏者而言,气息控制是基本功,如果没有足够的气息支撑自然无法发出连续、饱满的声音,而气息的顺畅均匀也会影响到音的高低强弱,影响到音色和作品呈现效果,所以选择合适的呼吸方法,有效气息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猜你喜欢

双簧管腹式音准
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20 m 跨径直腹式小箱梁的开发应用
浅谈双簧管表演的音色特点与演奏特色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试论交响乐队中双簧管演奏的位置与重要性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谈如何在二胡教学中掌握好音准
小学低段学生歌唱音准的实践研究
非脱垂子宫阴式与改良腹式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