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奏——城市风景与文化景观的互照
——以重庆油画艺术的发展为例

2023-02-21黄凌

河北画报 2023年24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油画重庆

黄凌

(四川美术学院)

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在两河流域就出现了城市,而中国城市的出现稍晚,大约是公元前1500年,也就是殷商时期。尽管中国城市的出现稍晚,但无论是人种还是文化,都从文明发端早期一脉延续至今。城市的兴起和建设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聚居方式。城市是一个典型的功能文化区,城市文化又由城市各方面的建设所体现,各自保有独特性,而又凝结成城市灵魂的共性。从文化体系而言,城市的存在构建了文化发展中一种特殊场所,也因为城市的区位特征而构建了不同形态的交融、共生,彼此汇聚,不同城市间也注重依据地缘、地理位置而发展不同的文化,以此形成城市的身份属性。在今天,城市不仅是人用石头和钢筋水泥构造的第二自然;其本身也已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文化空间,一种新的文化类型。

今天我们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再来讨论关于“文化景观”的话题,可以从不同层面对此做出描述。“文化景观”作为城市文化的物化表现,其形成和发展也受到城市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既是文化景观孕育的场所,也是其广泛传播的协调一致性的存在。景观一词来自德语Landschaft,原指风景、景物。后被引入地理学后,就被赋予了特殊含义,特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象的综合体。所以从词语描述的角度来看,城市风景与文化景观从一开始就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

德国地理学家施吕特尔(Otto Schluiter)于1906年提出了“文化景观论”,其主要观点是:文化景观包括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两方面的内容,综合这两种景观的特征即文化景观的特征;深入探讨、挖掘自然风景到人文景观的历史发展过程,则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文化景观。因此,文化在城市景观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但城市文化并非一个单独的内涵,而是包含生产、传播、区域特征、城市理念等在内的综合体,各个部分相互影响,而又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自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城市开始现代转型,出现了上海、广州、天津等新兴城市,并与北京、南京、苏州等传统城市越来越不同的城市面貌。新型的现代城市公共空间逐渐塑造出具有现代性的城市文化。在此与中国“仕农工商”传统社会形成的文化形态不同,城市文化中包含着不同的阶层的身份标榜和趣味导向,因此文化的类型、功能以及演进的逻辑各不相同,不同阶层各有其文化诉求和文化脉络。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积累、人口的聚集、知识的构成与传播,都不断以此向“中心汇聚”,使得城市的公共属性、中心与边缘的差异成为显性的现象。传统文化精英们所处的生存空间发生了转向:文化精英开始从乡村进入都市,城市成为知识分子生存的主要空间。显然,快速增长的体量将城市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追求牢牢地结合在一起,不难看出技术的进步、城市统筹和服务能力的提升、物质生产水平所带来的深刻促进以及对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颇具现代意味的城市图景,成为促进艺术表现和视觉表征的重要对象。它宣告了一个新的审美时代的到来,城市与文化出现前所未有的紧密状态。

中国艺术家的生存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中也从乡村转移到了城市,艺术家的文化环境与传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也正是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文化环境中,艺术创作的焦点、症结、反思与批判构成了现代美术的内核,并在其中找寻中国现代美术的本土特质和现代精神。现代美术在“新兴城市”文化构建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尤其是伴随着中国社会自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的急剧扩大,中国社会的生存现实与文化环境同样遭遇了重大转型,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景观。

重庆的活动和驱动价值,源自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因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陪都”身份,近二十多年来在经济、城市影响力、城市魅力中都越发显著,是西南地区很有辨识的“网红”城市。正是因为其开放、包容和新兴产业结构的助力,预示着未来发展的多元趋向。实际上,重庆自身文化的包容量是丰富且多元的。但遗憾的是,我们缺少对自身城市文化系统的挖掘、研究,以及对比研究基础上,对某些有特点、有特色的文化集中推广并建立城市文化的核心内容。

实际上,重庆城市文化形象的形成离不开人文氛围滋养,文化艺术形象成为城市文化景观塑造最核心的内容。所以,如何深入营造人文艺术氛围对城市文化景观尤为重要。虽然,地处西南一隅的重庆并不是城市文化的前沿。但重庆的油画艺术曾造就了中国美术史上一次次的艺术热潮,培养了数以百计的活跃在中国美术界乃至国际艺术界的艺术大师,生成了它独有的地域风貌。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具有号召力的文化符号,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伤痕”“乡土”艺术到85新潮美术时期的“生命流”“新具象”绘画,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图像绘画”,以及新世纪里的“新卡通绘画”等,构成了重庆在中国现当代美术中的区位影响,在全国美术界乃至国际上都有着良好的声誉。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早已经写入中国文化史和艺术史的区域却一直被城市忽略了,这不能不说是重庆文化的一个遗憾。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在我们周边的成都,政府却对文化艺术投入了极高的热情,在不断打造艺术创造生态社区的同时,也通过以“成都双年展”为代表的艺术主题项目循序渐进地推介,并由此建构了西部最为活跃的文化艺术城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很多艺术资源都与重庆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

重庆油画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标志之一,本身就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不应将它单纯视为一种辅助性行为,而应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的驱动力,是应该与城市发生关系并推动文化景观塑造的。因此,立足于重庆的文化现状,如何在塑造城市文化景观中继续激发其巨大能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将文化景观在城市文化的关系中以一个开放的角度来研究已成为突破传统,切入当下的关键所在。

目前看来,重庆发展中注重艺术和城市间的联动、共生以及城市文化景观的塑造,完全可以借助重庆本土艺术,也是油画艺术积极的表达和语言探索,呈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的丰富社会现实。油画创作与中国美术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从其底色而言不仅是在于现代精神的提倡、思想的传播,更在于关注现实、体现现实、反思现实的能动价值和自觉意识。在几代艺术家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下,油画的本土性、语言的纯正性和民族特征早已得到实现,并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置身于重庆的艺术脉络中,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初重庆油画创作的主线是围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乡土文化”展开的话,那么20世纪90年代的创作开始转向现代都市、都市情感以及借用城市风景加强对语言本体的探索和拓展。特别是近十年来关于油画语言的本体探索,转向个体研究,艺术家也开始主动入当下的社会,用多元实践去探讨具体的社会现象问题;使得艺术表现的社会功能得以彰显,艺术创作直观地表达了生活图景、精神面貌,并从消费和物质中叩问生活本质与个体真实。这也表明重庆油画逐渐脱离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地域性,开始关注城市文化和全球化进程中的“在地性”问题。可以说,敏感于今天的社会现实,引发了重庆油画艺术家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讨论与反思:他们致力于探索新的绘画语言,通过释放自己画面突出重围,积极融入了当下社会图景之中。因此重庆油画艺术以城市题材为主轴的绘画所代替,艺术家要从个体经验和社会经历中获取更直接的感受,从文化立场与民族身份中追问更为本质的价值,从社会传播与影响中建立更准确的表达系统,以及由此加强其文化属性、拓宽思想维度。

另一方面,从我们身处的城市出发,从本土的社会现实出发,以油画艺术为媒介展开“艺术—城市”的对话。近年来,随着政策层面的支持以及聚焦城市更新的具体要求,新的艺术社团、美术馆、机构不断增加,重庆艺术氛围的兴起成为新一轮的城市景观。比如近几年间,重庆涌现了多家民营美术馆,诸如龙美术馆重庆馆(2016年)、长江当代美术馆(2014年)、星汇当代美术馆(2015年)、原·美术馆(2016年)、悦来美术馆(2019年)等;民营资本的介入显现出重庆这座城市对艺术的刚性需求。同时新的艺术团体也开始在这座城市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比如,从2017年4月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第一届油画艺术委员会成立,张杰任主任;同月,四川美术学院成立“重大题材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成立,陈树中任中心负责人;同年11月,“重庆油画学会”成立,首任会长翁凯旋表示:将积极推动重庆油画艺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并设立“重庆油画双年展”品牌项目助推城市影响力。2018年,在重庆市文联、重庆市美协、四川美术学院等单位持续的对地方油画创作的资助,重庆油画界涌现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反映时代特征的精品佳作;并通过持续举办系列“油画写生”活动助力乡村振兴,用多样的油画形式展示重庆形象、讲述重庆故事,从而推动重庆油画在全国的关注度、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提升。

直至2019年9月,是全国美展诞生七十年来首次走进重庆,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2020年11月,重庆油画家领军人物庞茂琨出任中国美协第五届油画艺委会主任,张杰、钟飙任委员。2021年6月,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庞茂琨再次当选市美协主席。在其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用艺术的方式服务地方建设。2021年9月,“时代之光——第五届中国油画展”在重庆开展;这是中国油画领域影响广、规模大、权威性强的美术展览。2022年4月,“大路西行—第二届中国油画作品展(2022)”重庆站开展;2022年7月,重庆市美术家协会正式入驻九龙美术半岛,并设立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创作中心。总而言之,近五年来重庆美术界这一系列重要举措表明油画艺术在重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重庆油画努力营造城市风景的特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新一轮城市文化更新的过程中,关于油画艺术的讨论却呈现个体化、圈子化、微观化趋势,这对于油画艺术家与机构的实践也提出了新的理解和要求。

因此,从重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现状,尤其是从重庆油画深厚的传统优势而言,重庆这座城市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同时,油画媒介的开放性和开拓性,有利于承续城市文化的脉络。并且,这种研究当代审美要求对于提高国民审美及文化素质,陶冶人们情操,净化情感,以及促进文明建设都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不难想象,当我们重拾油画艺术的方式与这个城市发生关系,不仅会为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觉感知方式,同时在重庆文化生态图版上的让城市与艺术共时性地交融、铸造重庆最有生动、鲜活的文化名片。

城市风景、城市文化与文化景观,三者之间存在着由表及里,由现实场景到精神意涵的关系,但艺术与文化之间不仅是表现和被表现的浅层对应,也在于将风景视为表征的方式,以此呈现区域或景观的独特内涵。同样面对城市进程中的困境和“不适应”问题,艺术从自身特性出发,加以反思、观照并从上层意识中积极参与建构,追问方法所在。在路径不断深化、艺术语言不断丰富的当下,从有效的线索中不断延展、追问城市风景与文化景观的动态联系,促进演进价值的生成。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油画重庆
一张油画
重庆客APP
油画《塬下》
油画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在这里看重庆
《岁月长又长》(油画)
对首尔梨泰院伊斯兰街道的文化景观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