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策略研究

2023-02-21李鸿明胡林辉

河北画报 2023年24期
关键词:活化线性文化遗产

李鸿明 胡林辉

(1.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2.广东工业大学设计学院)

一、研究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优化城乡之间的交通与物资流通。与此同时,对于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保护意识也随之重视起来。而文化遗产是乡村的一种有效价值,有助于乡村实现振兴,符合现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要求。因此有关文化遗产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正在发展。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实践上已经有了一些较为突出的创新和变化。而线性文化遗产就是从传统文化遗产的概念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概念,这是人们对文化遗产进行研究所得出来的定义之一。人们对这一新概念也逐渐接受并将以运用。但是相比于国外,我国对线性文化遗产的内涵以及本质特征的认识还需待补充。和其他的文化遗产相关的内容不同,在西方的学术理论中有关文化遗产学或者有关文化、人类学的学科知识比较早地创立了这些学科,并被我们翻译和引入到中国。为此,做好文化遗产的研究能够更好的帮助我国认知社会,了解在社会中不同的文化存在的意义,不断地去探索不同文化所展现的、深入的内核,了解文化的本质,并且结合社会情况去构建属于自己的学术内容,并对相关的知识进行阐释,有利于与国际理论界达成共识性的交流和对话。总的来说,“线性文化遗产”在当前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文化遗产,或者是某种类型的文化遗产,而是一种全新的具有概括性的文化内容,是对文化进行提炼、分析进而了解文化的特征得到的名字。线性文化遗产并不代表某一种特定的文化遗产或者是文化内涵,也有可能是社会进程中某些水上的航线或陆上的道路,也可以是两者之间的有效解决,呈现了线性文化遗产的状态,这是一种空间状态。线性文化遗产也可以指在线形或带状区域内拥有丰富文化遗产资源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族群的集合。从线性文化遗产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它实际上是各种文化遗产的聚合体,具有很高的内容丰富性和复杂程度。

二、活化线性文化遗产是实现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的根本

近年来,广东省启动了“南粤古驿道”保护与利用工作,为文化线路遗产的创造性保护、创新性利用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岭南地区在我国的历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对外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这也使得岭南地区成为我国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在分析岭南地区的线性文化遗产时可以发现,南粤古驿道是指1913年以前我国广东境内人们用来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路,其中不仅仅包括了水路以及陆路,还包括了官道以及民间古道。在岭南地区中探索南粤线性古驿道文化遗产时,能发现该地区周围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独具人文魅力的线性文化遗产,线性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独特的文化价值。当前随着我国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的迅猛发展导致岭南地区的线性文化遗产被破坏,在南粤古驿道中有很多原始风貌逐渐消失,甚至很多建筑都会在这一阶段遭到破坏,或者是建筑所展现的功能与时代需求不相匹配,会逐步地、渐淡出历史舞台。

(一)文化传承的活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

文化传承的活化是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化传承指的是凝聚乡村社会生活、维持乡村正常运行的文化传统,如家规家训、村规民约、民俗艺术等。为了使乡村文化传承得以活化,必须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积极创新,使乡村文化传承在保持历史和人文关怀的同时,具有时代适应性,发挥作为乡村振兴内在动力的作用。

尽管这些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然而,乡村文化生活的贫乏令人不满,这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必须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在未来的乡村振兴中,文化建设及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乡村传统文化的消失、文化设施的缺乏和新文化的缺失是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难点之一。虽然乡村的物质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文化设施的缺乏使人们更愿意待在城市,享受城市提供的丰富文化活动。与城市相比,乡村的文化生活相对单调,这使得乡村居民更愿意接受城市的不太理想的物质生活环境,而不愿回到乡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乡村文化传承的活化。只有聚焦于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传承的活化,才能实现乡村人民整体面貌的提升,培养乡村文明新风、良好家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邻里互助、尊老爱幼、至善至美等,保留每个居民真正体验自己文化“根”的机会。因此实现乡村战略必须将文脉活化作为工作的重心。对乡村存在的线性文化遗产进行挖掘,重新认识其中的内涵和价值。

(二)线性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符合“三农”要求

活化线性文化遗产的理念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建设出符合“三农”要求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任务。对线性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时采用的方法,可以从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法中进行筛选并进行创新。除此以外先进文化遗产由于其具备广泛的空域性特征,要求相关人员在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时,根据每个地域的不同要求和个别的具体情况来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是在管理上需要对每个地方进行协同管理,增强不同地区之间的协作效益。但是尽管各方面都做到位也很难将庞大的线性文化遗产一次性保护和利用好。因此,在保护利用线性文化遗产的措施上,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对关键环节以及关键地,利用和保护节点进行针对性的保护和利用。一旦这个节点的保护和利用结果和效能较为优秀,就可以通过这节点带动其他节点,共同进步。此外由于当下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远距离通信和观测已经成为人们保护和实时观察文化遗产的措施。这种方法可以进行远距离调动,一旦存在什么问题和情况就可以做出及时的反应。极大地优化了保护的流程。扩展了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途径。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的策略

(一)更新对线性文化遗产的认识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思路及方法一直在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新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的出现而不断变化。在过去,由于财力有限、手段和方法落后等历史条件的限制,通常会将很多文化遗产作为文物进行保护,例如对文物进行采取博物馆式的典藏、展览等方式,实现对文化的封闭以及隔离。很多文化遗产被甄别出来并得到认定、建档等,原先不被允许和认可的保护、利用新模式也在探索中逐步出现。文化遗产重新融入社会生活领域,增强了与社会的黏合度,充分地展现了该地区的生机,同时也将文化的作用和价值重新展现在大众的面前。由于我国社会发展速度与越来越快,全新的技术手段以及思维认知也存在明显的区别,思维认知的变化导致人们开始重视线性文化遗产,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资源被鼓励活化利用。面对这种情况,应对该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对线性文化遗产的管理进行有效地推广和借鉴。

(二)建立活化利用保护机制

在推动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方面,协调省市政策并形成统一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避免不同地方的政策冲突和重复劳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近年来,各地都非常注重打造完善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机制。同时,整合专业力量也是至关重要的。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成立了古代驿道和古镇的研究中心或实践基地,这些机构可以深入开展古驿道考古、研究、科普宣传和活化利用工作,为保护和利用线性文化遗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外,各个城市的专业团队都在积极翻修和重建古镇和古驿道。通过东莞古驿道保护和再利用,串联散落的文化资源,成为更具有综合价值的历史遗产,促进东莞沿线传统村落、历史城镇的发展,结合文化产业而获得新的活力。这些努力有助于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线性文化遗产,同时为保护文化遗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线性文化遗产活化成效城乡共享

线性文化遗产的活化不仅可以促进乡村发展,还可以促进老城区的发展,使老城区焕发新的活力。以东莞地区线性文化遗产为例,想要在这种历史悠久的城市当中活化线性文化遗产并进行利用是十分具有挑战的。但是如果将其利用起来将有利于东莞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浏览。从而焕发城市活力。因此,东莞可以根据当地的各种线性文化遗产,通过设置专门的文化旅游线路,来直达或途经这些老字号文化的线性文化遗产。这些旅游路径通常交给各类旅行社或者有相关出游服务的机构来代理。这么做的好处是既可以老字号品牌文化的宣传力度,还可以提升老字号品牌旅游文化体验的热度。不仅如此旅游业的改善,带动了周边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使“老城市”焕发“新城市”的风采。线性文化遗产带动乡村振兴的同时,也带动着沿线城市的发展。这就形成了城乡之间有线性文化遗产带动两者之间相互赋能,相互振兴,相互成就的良性局面。除此以外,乡土产品,休闲,历史,科普,大众教育等结合了起来。让人们感受到线性文化遗产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加速乡村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讲,例如一些遍布在乡村与城镇之间的古道,古镇,对这些古道古镇进行翻新和再建设,为沿线的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带来了机会。古道的打开,为城乡之间的物资流通也提供了途径。将有助于城乡之间的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农产品销售等,构建了乡土文化宣传的新局面。这一新局面将有助于城乡经济的发展,为城乡经济赋能,构建城乡经济共同繁荣新局面。这样既实现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实现了缩小城乡之间经济差距,落实乡村振兴的政治目标。线性文化遗产活化带来的成效不仅体现在经济建设上,还体现在人才引用,技术资金引用方面。在进行线性文化遗产活化与保护时,将吸引大量的人才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例如举办定向越野,文创大赛等活化工作。在这样的活动推动下,城乡之间的经济将得到持续地发展。有关的线性文化遗产也将得到宣传,被人们广泛所知。

(四)线性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实现乡村振兴

在利用线性文化遗产构建乡村经济发展模式时不能只采用一种发展模式,要采用多种发展模式,来应对瞬息变化的市场环境。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扩展乡村的产业链,丰富产业类别。不能只依靠单一的经济产业来支撑乡镇的经济发展。具体来讲,可以借助当地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借助本土相关的资源来发展相关产业。这些本土资源有可能成为日后支撑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要多去挖掘有关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以利用,找出合适的有经济效益的产业着重发展,形成一条完善的产业链。这些产业可以是旅游业,也可以是畜牧业等等。对于旅游业来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的需求日渐扩大。这是旅游业大力发展的好时机。但是在进行旅游业发展时要考虑自己采用的旅游形式是否过于单一等问题。过于千篇一律的旅游场景。将导致游客失去兴趣,不利于线性文化遗产的利用,无法带来实质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利用线性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时,应当适当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突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使其能够体现文化的精髓。让游客能够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文化旅游内容。再将旅游业与社会的其他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并且在展现形式上不仅局限于旅游,可以与社会多方资源进行合作。例如,在旅游的特定时间融入地域文化音乐歌手的演唱活动,融入各类地域文化为元素的文创产品展示等。这种跨区域协同多行业合作的模式,既打破了传统旅游业固有的困境,也有助于社会各产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在游客体验上,游客在进行游玩时,就可以体会到当地独特的文化特色。不仅可以了解当地文化特色的精神内涵还可以增加游客游玩的体验。对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线性文化遗产来讲,这种方式可以让本土的遗产被更多人所知。从另一个角度宣传了本土文化遗产的特色。有利于本土文化遗产的传承。

猜你喜欢

活化线性文化遗产
渐近线性Klein-Gordon-Maxwell系统正解的存在性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与文化遗产相遇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