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段锦的追溯与演变

2023-02-20师正严

武术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钟离坐式歌诀

师正严

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1 八段锦的溯源

1.1 八段锦起源争与辩

曾有学者提出八段锦起源于晋代,葛洪《神仙传》《卷五》的“栾巴”中所记载:“士大夫学道者多矣,然所谓八段锦六子气……世岂复知此哉?”提到“八段锦”一词,该书所述最古且可信,所以推断此阶段已有八段锦的存在;[1]再由晋代许逊所著《灵剑子》导引术中“左右射雕”“大坐斜身”等动作描述与后世八段锦动作极为相似;关于《灵剑子》不是许逊所著的观点,学者认为现有资料不足以证明,在未考证之前许逊所述值得重视,所以以上几点证明八段锦起源于晋代。[1]但上述观点被即刻驳回,参看《神仙传》得知,关于八段锦的描述比较突兀且《四库全书》与其他版本相比,仅“士大夫……然所谓八段锦六字气”节段不同外,其他叙述几乎没有差别[2],说明很可能是后人改编增补的。纪昀等指出该书某些传记不必核其真伪,表示内容上存在虚假情况。曾有学者对《灵剑子》是否出自晋代许逊之手存在质疑[2]。

据以上不同观点,发现关于八段锦的起源问题,大家的辩论比较激烈。探究八段锦源流的学者观点都不同,有学者认为是晋代葛洪《神仙传》首次提出;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最早见于南宋洪迈《夷坚志》中。[3]归总这些观点得知,若根据字面“八段锦”探讨该导引术,我们可以追溯到晋代时期;若根据歌诀描述探讨,我们可以追溯到宋朝八段锦在南宋时期发展到鼎盛;若根据动作形态探讨,我们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八段锦随着时间变化也在逐渐完善、动作定型、歌诀化;这些功法完善离不来人们的探索,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医学和自身的认识不断加深,逐渐探索出有利于延长寿命、强身健体的活动。

1.2 八段锦源于生活

古人没有锋利的爪牙和皮毛,力量和速度远比不上其他动物,难免患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摸索各种可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强身健体。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原始健身气功的雏形出现,文物考古学发现人类50 万年前使用火的遗迹,火的应用促进了养生保健的发展。初期,火有照明、取暖、恒温的作用,人们有意识地利用火缓解风寒、祛湿,降低患病的概率,也慢慢形成烟熏、热敷等火疗养生法。在旧石器时代,人们会把石头作为器具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砭石的运用和发现不亚于旧石器时期。这时期人们将石头磨制成针或薄片状,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所发现砭石即后期的针石。据《说文解字》节段:“砭,以石刺病也。”说明砭石可以作为工具用于医疗领域辅助治疗。《庄子》中记载:“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记载有关健身气功气运丹田的腹式呼吸形式,“鼓腹”一次表现出习练者的娴熟功法并非一日之功,这应该是对古人锻炼身体习练气功时练习气息的描写。

宋代时期,气功导引术开始慢慢面向大众,精简套路、删去复杂繁琐的功法动作。八段锦源于人们实践经验的累积,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随着时代潮流而变。根据相关文献总结,认为八段锦主要形成于宋代且坐式八段锦占据主流。宋元时期,中国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将健身气功传出中国,进一步推进气功事业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八段锦的发展空前繁荣,达到峰值。立式八段锦在南宋时期逐渐与其他健身气功区分化定型,形成健身气功歌诀。大部分学者认为八段锦的起源应该从一些不同的导引术中借鉴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慢慢形成了八段锦。由于近代历史上列强入侵打破了国内稳定的环境,对国内社会环境造成影响,人们通过武装自己保卫家园思想高涨,使武术与健身气功融合,武术家改造八段锦形成南北两派。

2 八段锦的演变

历朝历代养生家都有对导引术进行不同程度的继承和改造,同样八段锦也不例外。我们以“八段锦”名词和动作技法的方式挖掘坐式和立式八段锦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回顾文献,古代人所谓八段锦主要是坐式、呼吸吐纳、入静冥想的静功;至光绪年间,梁世昌将无名氏功法编写为《易筋经八段锦》首次提到“八段锦”一词,与之前相似的动作功法称为歌诀、导引诀、安乐法或其他名称,在这样的前提下形成当时所说的“坐式八段锦”和“立式八段锦”。清末,在社会的影响下,立式八段锦有了新的发展,分为南北两派,被称为“文八段锦”和“武八段锦”,随后,经国家体育总局修改整理成如今的健身气功八段锦。“坐式八段锦”和“站式八段锦”绝不可同日而语。

2.1 坐式八段锦

南宋时期,洪迈《夷坚志》中记录“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为北宋李似矩所述,关于八段锦详细内容并未介绍,从表述可看出该功法主要以打坐、呼吸吐纳相结合的八段锦导引法。[4]

宋代曾慥所撰《临江仙》[5]总结前人钟离八段锦和六字气诀以及自身感悟改编而成,该文章还提到关于历史源流“钟离先生八段锦……添六字气于其中”。唐代《钟离八段锦》是钟离权所传,记载了八式坐姿动作与习练的步骤与要求,其中“诀曰:其法于甲子日,夜半子时起首,行时口中不得出气,唯鼻中微放清气。久而自知,蠲除疾疫,渐觉身轻。”[5]证明此时已有坐式八段锦导引术,且简要明确了习练要求和规定,若长期习练此功法,可以达到消除身体疾患、促使身体轻便,灵活有益身体的作用。

在明清时期,钟离八段锦最为盛行,坐式八段锦得到快速发展。明代高濂所著《遵生八笺》其中有一节《却病延年笺下卷》写到:“行功何必拘以子午,但一日之中,得有身闲心静处,便是下手所在,多寡随行。”[6]这是高濂对钟离八段锦导引的习练时间提出一些建议。此外,还有养生学者对坐式八段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之上衍生出“十二段锦”等功法。

2.2 立式八段锦

1972 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文物帛书(马王堆导引图)导引图大致分为姿态外形、运动模仿和针对疾病运动三类动作图形[7],其中部分动作与“立式八段锦”的运动姿态相似。例如,类似一个人站立向前下俯身,双手攀足的动作与八段锦当中第六式动作“两手攀足固肾腰”相似。[8]

南朝梁时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5]的个别动作描述如,“顿踵三”“右手挽弓”等与八段锦动作名称接近,所以有部分研究者根据外观形态、动作表述推测与其有关联,但没有更多证据证实。

宋代曾慥《道枢·众妙篇》曾记述“仰掌上举以至三焦者也……左右以攀其足,所以治腰矣”[9]与今后立式八段锦动作极其相似。同时期蒲虞贯所撰《保生要录·调肢体门》当中著文:“两臂欲左挽右挽如挽弓法,或双拳筑空,或头顶左右顾”与后世八段锦动作“左右开弓、攒拳怒目、往后瞧”较为接近。

后世流传许逊所述《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为南宋佚名所著作[5],导引歌诀中“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与健身气功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等动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许逊所述《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中“仰托”“单托”“手攀”等动名词说明动作的运动形式与当今功法动作极为相似,我们从歌诀词组中不难看出其功效作用也大体相同,如“理三焦”“理于腰”“七伤调”“通心脏”等。龚居中《福寿丹书》戒忌篇所撰吕真人《安乐歌》[10]“双关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西胃需单托,五劳七伤四顾摇。”与如今八段锦相似度较高,明代与此类情况相似的还有胡文焕《类修要诀》。

2.3 健身气功八段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大地上各个领域都有了新的活力,健身气功在也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建立相关的气功疗养机构,八段锦功法发展很快。1957 年,由唐豪等为主编,对八段锦进行整理出刊《八段锦》;[11]1990 年,由马凤阁等对八段锦进行重新编写并出刊,随即人民体育出版社召集人员对八段锦进行挖掘整理,让八段锦的影响愈来愈广,开始出现八段锦与各领域相结合,促进了对八段锦技术研究和理论的发展。《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在迅速发展期,许多不法分子而趁机谋取利益,影响八段锦的发展。“健身气功”一词在《关于加强社会气功管理的通知》文件中被提到。[12]2003 年,国家体育总局站在科学客观的角度对八段锦重新编排和阐释,并将其重新命名为《健身气功·八段锦》,一经推广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

3 结语

随着人们对自身认识更加深入,人们开始不断尝试和反复揣摩功法给身体带来的益处和感受,又因为当时多重因素影响,出现“身法”“心法”的差异现象,发展才能延续,正因为它不断发展并体现出对健康的价值,进入现代社会后,我们将前人对八段锦的研究做了整理和筛选,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让健身气功八段锦有了更长远的发展。

不管八段锦分化成站式、坐式还是《健身气功·八段锦》,人们始终以健康为目的。八段锦不断完善和发展,发挥着强身健体、保健养生的作用。

猜你喜欢

钟离坐式歌诀
坐式排球运动发展:轨迹追溯与价值探求
少林拳法二十讲
青春的荆棘也能开成蔷薇
青春的荆棘也能开成蔷薇
歌诀作伴助写字
“歌诀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楚汉笔记之钟离昧之死
浅谈中国坐式排球运动发展中的问题
坐式救生圈
巧编歌诀在皮肤科临床教学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