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C-STEAM教育的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路径*
2023-02-20福建省厦门市第九幼儿园
福建省厦门市第九幼儿园 赵 菁
为了传承本土文化,让幼儿在喜欢本土文化的同时又能发展创新能力,笔者所在园——厦门市第九幼儿园,将STEAM教育与本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笔者和教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生成系列有本土文化特色的STEAM探究项目。
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决定了课程生命力。要优化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课程领导力,才能够真正在STEAM教育与本土文化教育的融合中,发挥出教师的核心作用,引领幼儿实现全面成长。
一、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概念及重要性
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领导和引导能力。它包括对课程的价值和意义的洞察和理解,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关注,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以及对课程实施和评价的指导和激励等。
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对于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性在于:第一,促进课程创新和优化。教师课程领导力可以促进教师对课程的深入理解和思考,从而推动课程的创新和优化,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第二,增强教师教学能力和信心。教师课程领导力可以提高教师对课程的掌握和应对能力,增强教师的教学信心,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第三,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动力。拥有课程领导力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需求和兴趣,设计和开发有趣和实用的课程,从而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动力,提高活动的效果。第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拥有课程领导力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和特点,设计和开发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课程,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第五,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师课程领导力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声誉。
二、C-STEAM教育模式及实施C-STEAM教育中教师课程领导力的不足
(一)C-STEAM教育模式
C-STEAM教育模式是STEAM教育模式的一种扩展,旨在将“文化”作为一个新的因素纳入STEAM教育中。其中,“C”代表“culture(文化)”,强调了文化传承和创新在STEAM教育中的重要性。C-STEAM教育模式,要求将文化因素与STEAM学科融合在一起,使幼儿能够在学习STEAM的同时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以及它与其他文化的差异,以促进幼儿文化自我认知和交流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将文化因素融入STEAM活动中,或在文化主题背景下选择一个适合探究的STEAM项目,合理融合跨学科知识,引导幼儿欣赏、理解和研究本土文化。C-STEAM教育模式能提高幼儿的文化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二)实施C-STEAM教育的教师必备的课程领导力
实施C-STEAM教育的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能够将文化与科学、工程、艺术和数学等有机结合,为幼儿提供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学习体验。教师课程领导力是实施C-STEAM教育中的重要能力之一,涵盖了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多个方面。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具备以下能力:第一,课程价值洞察力。了解C-STEAM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和本土文化的特点,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第二,课程愿景预见能力。具备洞察和预测未来趋势的能力,为幼儿提供符合时代特点的本土文化课程。第三,课程资源整合力。能够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整合多学科资源,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本土文化课程。第四,课程实施指导力。能够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实践和创新。第五,课程评价激励力。能够通过评价和反馈,增强幼儿的探究兴趣和动力,促进幼儿积极参与本土文化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这些能力的掌握,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引导和指导幼儿,实现C-STEAM教育模式的有效实施。
(三)实施C-STEAM教育中教师课程领导力的不足
笔者所任职的幼儿园在实施C-STEAM教育的初期,教师对于C-STEAM课程的理解和实践仍存在不足,其中部分教师缺乏课程构建和开发意识,未能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中可综合探究的STEAM项目,也未深入调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缺乏开展有启发性的STEAM探究活动的课程敏感性,导致课程质量不高;部分教师缺乏设计和实施C-STEAM教育的能力,难以将C-STEAM教育有效融入课程中。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缺乏对于幼儿学习效果的及时评价和反馈,未能有效调整课程,以满足幼儿的需求。同时,园管理层缺乏对C-STEAM教育的有效管理和支持,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平台,因而制约了C-STEAM教育的发展。
三、实施C-STEAM教育中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的路径
针对幼儿园在实施C-STEAM教育中教师课程领导力的不足,笔者认为需要采取以下提升路径。
(一)通过专业研习,丰富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文化素养
幼儿园可以邀请专业机构人员或教育专家、文化名家等为教师提供专业的课程研训,帮助教师了解C-STEAM教育的理念和本土文化的特点,并提升他们的跨学科教学和创新教学能力。如组织教师聆听专家介绍STEAM的课程理念与实践,推荐教师阅读STEAM的相关书籍、参加陶艺培训,请漆线雕、提线偶、珠绣的“非遗”传人传授技能,甚至向木工师傅、泥水匠学习基础工具的使用等。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本土文化历史、民俗、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在C-STEAM教育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如语言、音乐、美术等,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和了解本土文化。
教师还可以通过直观的案例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例如开展“探秘土楼”主题活动时,教师在鼓励幼儿感受、体验土楼文化的基础上,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如用什么材料做土楼、如何做出圆形土楼、要搭建多厚的土楼墙等,支持幼儿开展工程技术探究活动。
(二)创设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和分享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幼儿园管理层还应该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支持教师共同探讨和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鼓励教师互相激发学习动力,通过绘制本土文化课程思维导图,实施在本土文化主题课程中适宜幼儿探究的STEAM项目。同时,幼儿园管理层要引导教师分工合作,快速分析某一项目中科学、技术、工程、人文艺术、数学等的不同核心要素。针对“探秘土楼”项目,在科学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研究建筑土楼的土壤类型,以及红糖、鸡蛋等材料与土壤黏性的关系;在工程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设计并选择合适的材料建造“土楼”;在技术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学习过滤、捣碎、搅拌等制作技法,以及围合、等距测量、堆砌捶打、打结捆绑等搭建技法;在数学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测量等知识;在人文艺术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感受土楼的独特造型与美感,了解聚族群居、抵御外敌的故事。通过多要素的融合和资源整合,教师可以设计出具有启发性和创新性的C-STEAM教育活动。
促进教师开展专业交流和成功案例分享,可以让教师看到STEAM与本土文化融合实践的可行性,增强教师实施C-STEAM课程的动力,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教师间的专业对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成长方式。通过分享实践中的问题、经验和成功案例,教师之间相互启发和借鉴,能不断提升和完善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成功案例的分享也可以激发教师的热情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加自信地尝试并实施C-STEAM课程。通过持续的专业对话和成功案例分享,教师可以不断地从中获得经验和启示,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有趣、实用的C-STEAM课程。
(三)建立课程资源库,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幼儿园应建立C-STEAM课程资源库。教师在开展C-STEAM教育实践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了许多具有实践意义的宝贵资源。幼儿园管理层应鼓励教师梳理这些资源,以课程资源包的形式添置到课程资源库中。管理层还要建立良性课程资源使用机制,要求教师在使用课程资源库的资源后添置新的教学资源。
管理层要引导教师从活动资源、人力资源、实物资源、信息资源等多角度思考并扩充课程资源库,同时鼓励教师在活动实践中探索、创新,将资源的教育意义、使用方法梳理成文字或录像等,为后续使用该主题资源的教师提供支持,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个性化。
如“探秘土楼”的资源库,文档类的资源包括有关土楼的图片、录像、课件、教学案例,预设主题思维导图,土楼文化与STEAM融合要素分析表等;人力资源包括社区家长资源、土楼导游、熟知土楼建筑的泥瓦匠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等;实物资源包括有关土楼的图书、土楼模型,以及“土楼特色区”内建土楼使用的铲子、抹刀、锤子等;活动资源有云水谣及南靖土楼研学基地、永定土楼知行研学营地等;信息资源包括土楼的公众号、视频号、小红书及与土楼相关的电子文献等。有了课程资源库的帮助,教师能快速整合资源,引导幼儿开展土楼STEAM教育活动。
(四)鼓励实践与反思,建立动态评价和反馈机制
为了推动C-STEAM教育的全面开展,幼儿园需要建立动态的教育评价和反馈机制,并鼓励教师反复实践和总结,如撰写观察分析、课程故事、案例、论文等。通过实践和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课程评价领导力。
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C-STEAM课程评价更应注重动态性、过程性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并以评价为手段,推进课程的实施。教师要注重持续性、批判性反思,形成“评价-改进-评价-改进……”的循环,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评价力和课程执行力。教师可以运用图表方式,梳理不同维度的评价指标和多元化评价方式,拓宽评价视角,更多关注幼儿在C-STEAM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幼儿的情况调整课程实施。
在幼儿园实施C-STEAM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课程执行者,更是课程领导者。教师通过C-STEAM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推动了课程系统、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