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元五环”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应用
2023-02-20郭继荣
郭继荣
(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江苏 南通 226500)
所谓“四元五环”教学模式,包括“四元”和“五环”两个部分,“四元”是指“读、悟、述、写”学习方式,“五环”是指“导学、自学、研学、固学、展学”等环节。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渗透“四元五环”教学模式,其适合性更高,实践价值更为丰富,教师需要有借鉴、整合、吸纳、融合、归结、内化的意识,将“四元”和“五环”紧密对接,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组织更多实践性、探索性、互动性实践活动,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带来助力支持。
一、创设导学情境,启动“四元五环”教学程序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有诸多模式可以应用,教师需要做综合分析,筛选适合的教学程序,能够获得丰富的教学成效。“四元五环”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学生对这种模式也有较高认同感,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分析,适时引入“四元五环”教学模式,创设适合的导学情境,以成功激发学生研学主动性。“五环”的第一个环节是“导学环”,“四元”的第一元为“阅读”,教师从“阅读”和“导学”情境设计相结合,围绕导学形式展开教学设计,能够创造丰富学习动机,以满足学生学习诉求。
教师做好必要的学情调研,分析把握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的认知起点,多点切入导学情境创设,将课堂新知教学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对接融合到一起。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的意味》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采访自己的家庭成员“家是什么?”记录他们的回答,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你心目中的“家”是什么。充满生活气息的前置预习活动具有鲜明的真实性和实践性特点,有效调动了学生学科预习热情。学生采访的过程,可以更自然的与家庭成员围绕“家”这一主题展开交流,能够给学生更加深刻的情感感知体验,加深学生家庭意识和亲情观念,达到了预期的情境导学效果。
教学《揭开情绪的面纱》,教师导学环节,创设了一下画面,要求学生解读自己的情绪感受:“下课一段时间了,老师还在讲、讲、讲。”“每天妈妈都要问一句话‘作业完成了吗’”“过生日时收到好朋友的礼物。”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课堂学习气氛和谐起来,逐渐达成一些共识。如遇到老师拖堂,不管是谁都会感觉焦急和厌烦,但也是无可奈何,谁也不能改变这个情况。与其着急上火,不如冷静对待。而父母担心作业做不完,这是普遍心理,体现的是关怀,我们应该理解,而不是反感,需要心平气和地回答,甚至要带上热情,让妈妈对你有更高的信心。学生展示心态情绪都比较健康,教师展开专业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
教师设计生活场景,虽然没有媒体助学投放,但依然对学生心理形成触动,其调度效果非常显著。学生对这些生活场景都比较熟悉,教师及时做出设计和组织,为学生规划清晰的学习路径,学生都能够积极思考和交流,甚至建立一些共识,这当然是最为难得的。初中生已经处于心志成长关键期,心理和情绪往往不够稳定,很多师长会感受到学生的“叛逆”,教师设计这些生活场景问题,与学生情绪波动紧密相关,而学生反馈这样平静,说明学生对情绪的把握有了更多自信。
二、组织自学活动,提升“四元五环”教学效率
“自学”是“五环”中的第二环,初中学生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对学生学力基础做出准确判断,为学生准备适合的学习任务,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深度研学基础上达成“体悟”的目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内容有概念定义、有案例素材、有问题设计、有阅读链接等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这些内容,与“四元五环”教学模式高度一致,特别是“自学”与“体悟”的结合,形成崭新的学习体验。自主学习活动有不同呈现形式,教师要深度发掘教材做对应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活动参与机会,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元五环”教学模式有诸多要素和环境,教师需要做好对接设计,为学生创造适合的学习环境,以提升教学效率和品质。如,教学《悄悄变化的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的发现了自己生理、心理的变化,为了营造较为轻松、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减少对学生自学活动的不必要干预,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分享自己感受到的变化。学生在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下逐渐放下心理戒备,看到其他同学主动分享后能够积极响应,课堂自学氛围逐渐形成。各小组汇总交流成果,都能较为全面的涵盖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变化表现和心理矛盾,教师以此为抓手展开教学,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教学《品出情感的韵味》,学生对情感问题还是比较敏感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营造学习氛围,如升国旗仪式视频,询问学生面对这个场面,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或者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大多能够从爱国情感抒发角度展开思考和阐释。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教师设计生活对接性学习任务:我们的情感是丰富的,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情绪波动?在什么情感下有情感体验产生?不妨结合生活实例展开解读和分析。学生都有生活体验,情感和情绪波动是常有的事情,接受这个任务后,开始搜索适合的案例,展开深度思考,其解读更为深刻而全面。如这样的生活事件:数学老师很严厉,大家都比较畏惧他,但当同学出现困难时,数学老师第一个出现,给予最及时的帮助,我们的认识顿时发生了改变,由恐惧到敬佩了。
教师设计学习情境,成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特别是以问题形式布设分析解读任务,学生能够对接生活展开自主学习,联系生活经历介绍情感转变过程体验,其感知更为直观而深刻。学生对生活经历最有感觉,教师设计自主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主动研学互动,创造丰富学习契机。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展开学习探索,不仅形成思维梳理,还培养了主动交流的意识,其学习效率大大提升。自主学习与体悟解读相结合,与“四元五环”教学模式高度契合,教师科学组织和调动为学生带来自主学习机会。
三、创新研学设计,促进“四元五环”教学进程
“研学”带有研究探索意味,是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研究,教师需要做具体设计,推出一些研学任务,传授一些研学方法,组织学生展开研学行动。案例分析、素材搜集、信息整合、数据处理、生活观察、社会调研、实地参观、景点访问等,都带有研学属性,教师从“四元五环”教学目标追求角度出发展开设计,针对学生研学水平投放具体任务,能够为不同群体学生带来不同研学体验。教师对学生研学能力展开深度分析,根据学情做任务分配,体现分层教学意识。
“四元五环”教学模式有自身特点,教师深入研究模式操作方法,做出必要的调整和设计,无疑能够创造一些学习契机,对培养学生研学精神有重要帮助。如,《网上交友新时空》章节教学中,教师创意设计研学环节,组织学生思考课题“信息网络的使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根据学生答案将学生分为正方、反方,展开辩论比赛活动。初中生有较强的好胜心,带有竞争意味的辩论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课堂学习思维活力,学生为了赢得辩论主动投入研学当中,整合了大量的案例素材,有条理的梳理信息网络应用的利弊所在,对信息网络形成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顺利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知识。
教学《美好集体有我在》,教师先期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然后推出一些研学任务,要求学生自主成立研学团队,选择其中一个研学课题,在集体交流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对集体研学行动比较有感觉,自然能够积极响应,教师设计研学课题,并提出具体要求。如:我们心中的班级集体是什么样子?美好的班级集体需要每一个成员的积极努力,作为班级个体,我们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努力?班级管理离不开班干部的参与,你愿意当班干部吗?如果你当班干部,打算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呢?学生进入学习团队之后,主动参与课题选择和研学计划讨论活动,教师跟进观察学生学习表现,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要求学生在广泛讨论基础上完成认知内化。在成果展评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评价研学成果,教师给予更多正面评价。
教师设计集体研学任务,为学生带来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学生对自主成立研学团队、自由选择研学课题、自行展示研学成果都比较欢迎,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和组织,成功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创造丰富的学习动机。学生主动研学、积极讨论,其感知体验更为丰富,认知内化进入更高境界。道德与法治学科学法众多,教师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展开设计,及时为学生传递一些思路和方法,对学生带来更多更直接的帮助,其助学效果就会更为显著。
四、丰富固学形式,打造“四元五环”教学品牌
所谓固学,是一种复习巩固的学习形式,与“四元”中的“反思”相对接,教师要有创新设计和组织的意识,针对学生研学情况做好任务配设,甚至要为学生展开研学规划提供具体的学习方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科学推演,确保固学学习顺利展开。道德与法治学科训练内容具有学科特点,案例列举、场景创设、生活观察、社会写生、参观访问、反思读写、学法交流等,都属于固学形式范畴,教师需要做筛选设计,为学生带来更多深入学习内化机会,促进其学科核心能力的成长。
温故而知新,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虽然学科概念、知识并不太多,但也同样需要有固学环节的支持,教师设计一些固学训练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展开深度梳理,促进学科认知的构建和内化,同样能够赢得学习主动权。如,《认识自己》小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指导学生用理性、积极的态度认识自己和处理他人的评价。教师在课堂固学环节,围绕这些知识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教师认真聆听学生的学习收获,在学生理解薄弱处进行专业指导,巩固学生课堂学习成效,完善学生课堂学习认知体系。
在教学《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个章节内容时,教师先期组织学生做知识梳理、概念解读、问题讨论,最后推出知识竞答活动:这节内容涉及法律概念解读、法律内容理解、法律生活应用等诸多方面,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概念,做好相关准备,我们将举行知识竞答活动,看谁在竞答中有精彩表现。竞答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法?哪些行为为不良行为?什么样的行为为轻度不良行为?什么样的行为为中度不良行为?什么样的行为为重度不良行为?法律有哪些特征?我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我们应该如何学习法律?如何养成依法办事的好习惯?……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展开详细梳理,逐渐形成认知体系,在知识竞答中不断强化记忆,其感知体验也会丰富起来。教师对学生竞答情况做专业分析,对学生竞答存在偏差进行纠正指导,促使学生顺利理清知识结构。学生主动参与竞答活动,培养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其助学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教师设计知识竞答活动任务,为学生知识梳理和巩固创造条件。从学生主动参与情况能够看出,教师竞答活动设计是比较适合的,成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道德与法治学科有自身特点,教师从学科角度展开知识巩固学习,其针对性更高,助学效果更强,学生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其复习效果更加突出。丰富固学形式,教师围绕打造“四元五环”教学模式品牌展开教学组织,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研学机会,课堂教学渐入佳境,其教学组织非常成功。
五、延伸展学训练,创新“四元五环”教学实践
“展学”是一种模拟性实践活动形式,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有广泛应用,教师要借助案例分析推出展学活动方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模拟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对接中建立学科认知。展学是一种展示性学习,带有演绎展览的意味,教师有意识地推出一些演绎方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活动,能够让学生多种感官得到历练,其学习体验会更为深刻而鲜活。学生大多喜欢参与这类活动,教师不妨展开深入设计,为学生创造更多体验机会,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展示性学习活动有多种呈现形式,教师以开放的态度展开设计,在综合考虑学生学情基础上展开组织,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其助学效果同样值得期待。如《活出生命的精彩》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延伸展学训练设计,在课堂最后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如果你现在是一位濒临去世的百岁老人,回顾你走过的一生时,你会觉得怎样的一生是丰富充盈的?怎样的人生又是虚无黯淡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渐渐代入角色,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从更多角度思考和作答如何活出充盈的人生,课堂学习思维广度得到充分延展,学科知识的认知层次更加深入。
教学《法律伴我成长》,教师利用生活案例为主线,引导学生进入特定事件现场,深入研究案情,解读角色特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生与教师展开广泛交流和互动,研学行动高效运行。为激发学生深度思考,教师设计主题演讲任务:我们是未成年人,国家专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了这部法律的保护,我们便不会遭到其他人的侵害了。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你是如何理解的,不妨写出演讲稿,准备参与到小组演讲活动之中。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关注,也有话要说,撰写演讲稿不存在什么问题。在小组演讲拉开序幕时,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倾听学生的见解,适时做出指导,确保演讲活动顺利推进。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各个小组的演讲活动都获得圆满成功,学生在演讲过程中获得丰富学习体验,其思想认知也有了一定成长。
教师设计演讲学习活动,为每一个学生都带来展学机会,学生回馈积极,参与热情很高。在这个学习活动中,教师充分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设计观点、自主构建结构、自由参与演讲展示,学生从中获得的感知更为深刻和多元。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生参与研学训练创造条件,如果教师能够展开延伸设计,要求学生借助网络进行相关训练和探究,利用更多鲜活生活案例进行展学行动,其助学效果会更为突出,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积极帮助。
六、结语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有自身特点,“四元五环”教学模式有较高适应性,教师有意识地引入“四元五环”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阅读、思考、讨论、反思的学习机会,促使学生在主动研学中建立学科核心素养。“四元五环”教学模式与道德与法治学科高度契合,教学应用价值很高,教师对教学制约因素进行整合处理,优化教学环境,丰富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