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一皮损蕈样肉芽肿一例

2023-02-20宋海林曲岩磊曲才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斑片重排肉芽肿

宋海林 曲岩磊 曲才杰

1青岛市市立医院皮肤科,山东青岛,266000;2日照市皮肤病防治所皮肤科,山东日照,2768001

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皮损常泛发。单发皮损的MF(unilesional mycosis fungoides,UMF)临床少见,容易误诊,现将我科诊治的一例UMF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因右胸部红斑20余年就诊于我院,患者20余年前于右胸部出现红斑,偶痒,缓慢增大,未予诊治。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可,二便及体重未见明显改变。既往体健,否认系统性疾病史、传染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及家族中其他成员类似病史。

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胸部可见20 cm×22 cm淡灰褐色斑片,表面干燥,轻度萎缩,可见鳞屑,边界较清(图1a)。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未见明显异常。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棘层轻度增生、皮突延长,表皮内可见异型淋巴细胞,真皮浅层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局灶乳头层可见轻度胶原化(图2)。免疫组化结果:CD3(+),CD4(+),CD5(+),CD8(+),CD7(+,丢失不明显),CD20(-),Ki67(表皮内个别淋巴细胞+)(图3、4)。T淋巴瘤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结果:阳性。

图1 1a:右胸部可见20 cm×22 cm淡灰褐色斑片;1b:治疗4周后皮疹明显好转 图2 2a: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轻度增厚,单一核细胞移入,浅层血管周围单一核细胞浸润(HE,×100);2b:单一核细胞移入表皮,部分细胞核大深染、不规则(HE,×400)

图3 3a:CD3阳性(IHC,×100);3b:CD4阳性(IHC,×100);3c:CD20阴性(IHC,×100);3d:Ki67 个别阳性(IHC,×100)

诊断:蕈样肉芽肿(斑片期)。治疗给予0.05%地奈德乳膏外用,每日2次,4周后皮疹明显好转(图1b),目前仍在随访中。

讨论UMF由Jones等[1]于1981年首先报道,至今国际上已报道100余例[2],我国仅报道过一例间质性MF[3]。UMF表现为单一的皮肤损害,一般不超过体表面积的 5%。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银屑病样、浸润性斑块、湿疹样、鲍温病样、色素沉着斑和色素缺失斑等,其好发部位与经典MF相同,多见于躯干、臀部、四肢近端等非暴露部位[2,4]。亲毛囊性MF[5]亦可单发,表现为单一的脱发性红斑。UMF通常预后良好,只有少数病例进展为肿瘤期MF[6]。UMF具有典型MF的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面,多数病例表达CD4,而CD5、7等分子的缺失不明显,提示UMF中T淋巴细胞分化程度较高,与其良好的预后一致,TCR基因重排检测发现部分病例存在单克隆T细胞,显示TCRβTCRγ重排阳性,但并未发现TCR基因重排阳性与预后有明显关联[2,7]。

本病需要与以下皮肤病相鉴别:(1)结核样型麻风:临床上一般为境界清楚的暗红色斑疹或斑块,常伴明显的感觉障碍,患者耳大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等常肿大。组织学主要表现为真皮全层可见结核样肉芽肿,组织细胞沿血管走行方向呈椭圆形结节,神经束内及周围常有组织细胞浸润。(2)体癣:表现为边界清楚,边缘不断向外扩展的红色斑片,真菌镜检可见菌丝和(或)孢子。(3)白血病累及皮肤:有白血病史,有特殊的血液细胞学、骨髓象,组织病理浸润细胞免疫组化有显著不同。而本例病史、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免疫组化特点与上述疾病显著不同。

近来研究者发现,miR与UMF发病具有相关性,且miR的表达谱在UMF及早期MF中不同,UMF中miR-17~92高表达,且存在Th1相关细胞因子的高表达。这一发现表明,在UMF中存在强烈的T细胞反应,这可能是UMF皮损局限的原因。miR-17~92的抗肿瘤活性在之前的研究中已被证实,可否以其为靶点诱导其高表达来进行MF的治疗,这也给MF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思路和方向[8,9]。

治疗上UMF目前可选用药物治疗(如外用糖皮质激素、阿维A、干扰素、咪奎莫特等)、放疗(电子束)、光化学疗法(如PUVA)、光动力治疗及手术切除等[7,10]。本例给予0.05%地奈德乳膏外用,每日2次,4周后皮损明显好转,目前仍在随访中。

猜你喜欢

斑片重排肉芽肿
环己酮肟重排反应酸肟比联锁方案评析
重排滤波器的实现结构*
EGFR突变和EML4-ALK重排双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
韦格纳肉芽肿以慢性中耳炎首发1例
早期多发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局限性掌跖角化减少症三例
硬化性脂膜炎1例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1例
基于像素重排比对的灰度图彩色化算法研究
5100 阳性不典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一例随访观察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