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中心2.0时代发展模式分析

2023-02-19仇兆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心内容

作者简介:仇兆燕(1980,4-),女,江苏盐城人,本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摘要:融媒体中心作为联通新闻、政务、服务与商务等基础板块的重要载体,在国家治理体系与媒体生态圈建设中发挥承上启下作用。为解决融媒体中心发展过程中在体制机制建设、经营发展方向、服务类型与价值、内容创新特质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通过基于融媒2.0时代新的媒体业态形成的背景,结合实际分析融媒体中心在体制机制、功能运营、人才技术与内容服务4个层面的发展模式;并围绕深化供给侧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双线式运营模式升级、培育创收型融媒项目产品、打造特色媒体融合生态圈4个层面,探索关于媒体深度融合形势下融媒体中心的未来发展路径,以期为同类融媒体中心运营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融媒2.0时代;融媒体中心;体制机制;技术赋能;创收项目;品牌传播

中图分类号:TN948.1;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4(b)-0059-05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Financial Media Center 2.0 Era

QIU Zhaoyan

(Bank of China Insurance Media Co., Ltd, Beijing, 100000,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ed Media Center,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basic sectors such as news, government affairs, services, and commerce, plays a connecting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media ecosystem.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exposed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integrated media center in terms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construction, business development direction, service types and values, and content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formation of new media formats in the era of integrated media 2.0,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models of the integrated media center at four levels: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functional operation, talent technology, and content services. And around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supply side system and mechanism, promoting the upgrade of the dual line operation model, cultivating income generating financial media project products, and creating a unique media integration ecosystem, we will explor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ath of financial media center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deep media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imilar financial media centers.

Key words: Media 2.0 era; Media center; System and mechanism; Technology empowerment; Income generation project; Brand communication

2020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媒体深入融合发展的历史阶段,对于中央、省、市、县4个层级融媒体中心的结构部署与发展模式提出新的要求。然而在融媒2.0时代背景下,融媒体中心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诸如体制机制匹配性差、改革加重经营负担、增值服务类型单一、同质化问题严重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融媒体中心的变革与发展。基于此,结合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分析其未来发展模式,对于融媒2.0时代新媒体业态的形成具有显著现实意义。

1 融媒2.0时代新的媒体业态形成

1.1 媒体智能化

融媒2.0时代的重要标志在于“智媒+”的破圈态势,诸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应用的“移动云采编+制作”系统、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推出的“C+真探”及AI合成主播“雅妮”等技术成果,不仅昭示出中央主流媒体的智能化发展趋势,也为其他各层级融媒体建设中心运营与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向。从媒体融合深度发展视角入手,当前媒体智能化已由初步探索期步入攻坚爬坡期,融媒体中心应始终树立前瞻性思维与主流价值导向,探索新闻内容采集、制作、分发、发布、反馈等生产流程中的改革创新点,并将5G、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采编播审存”等环节,捍卫融媒体中心在舆论引导方面占据的优势地位,助力传媒行业实现智慧转型与加速发展目标。

1.2 平台集成化

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形势下,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中央媒体率先引入大数据、AI等技术手段,依托“人工智能编辑部”引领新的传媒应用生态。例如,运用“智晓”使社会热点事件以可视化形式呈现,辅助采编人员精确定位选题;利用“智能剪辑”快速完成视频素材剪辑加工,符合媒体传播速度要求,并借助统一服务平台实现策划、采集、生产、运营、审核5项流程的智能化、集成化建设,满足受众及用户多场景服务需求。与此同时,以新华社为代表的官媒相继推出“MGC视频新闻”“媒体大脑”“MAGIC智能生产平台”等产品,综合运用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元素,对原有新闻稿件、资料实行优化处理,为新闻智能化生产提供借鉴思路;上海广播电视台(SMG)融媒体中心利用Mocap、AR技术创造出虚拟二次元主播“申■雅”,将动漫IP融入新闻融媒体中,实现增值目标,获得受众良好互动反馈;苏州广播电视总台通过自主研发推出“SBS媒体云”平台,为融媒体中心舆情感知、智能策划等提供智慧服务,促使传媒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1.3 盈利多元化

新一轮產业技术革命引领媒体行业发生新的变化,“智媒+垂直行业”现已呈现出高速融合态势,推动传媒领域生产运营模式的深度革新。融媒体中心开始引入AI技术创设人机交互的写作新模式,诸如AI结构化写作、自动化语音播报等模式的推广,进一步加快了内容生产效率,并推动传媒领域盈利模式由广告拓展至电商服务、付费内容等多个层面,塑造媒体盈利模式的多元化格局。与此同时,新媒体业态下暴露出一定风险隐患,例如,由于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增加了信息内容甄别与核查难度,利用算法建立信息推送机制可能为用户带来“信息窄化”问题。因此,仍需探索关于融媒体中心盈利模式创新的有效借鉴思路,推动媒体融合运作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2 融媒体中心发展模式解构

2.1 体制机制层面

通过梳理国内媒体融合经验可知,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要前提在于落实体制机制改革,立足行业成立“一个中心”,完成传统媒体向“全效媒体”的转变,同时围绕讲政治、内容制胜与渠道集约3个层面落实“三个基本点”,最终助力融媒体中心走上集约化新媒体发展道路,重新创造媒体行业的舆论场[1]。

2.2 功能运营层面

融媒体中心自搭建以来,牢固坚持合作共赢理念建设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平台,与全国范围内各市县电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根据不同平台自身特征与优势探索合作发展路线,增强内容生产与运营方面的竞争力,同时与政府建立良好对接关系,依托“新闻+政务+服务”模式实现对平台的协同管理,打造宣传新阵地[2]。

2.3 人才技术层面

人才是基层媒体发展的关键智力因素,当前融媒体中心普遍能够树立全媒体型人才的培养与建设理念,充分运用内外资源完善现有员工培养与人才引进机制,借鉴企业化运作模式实行量化考核,并深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建立“5G+AI”智能化信息平台,实现对新闻素材与内容的结构化拆分、智能化处理,提高内容产品生产效率[3]。

2.4 内容服务层面

融媒体中心在内容服务层面遵循“新闻+”模式,聚焦媒体融合、政务发布、群众路线、智慧服务、舆情引导等模块完善平台功能部署,引入后台联通、一键部署等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借此保证内容产品快速抢占媒体传播视域中的高地,提升内容产品服务质量及管控能力[4]。

3 面向媒体深度融合的未来发展路径探索

3.1 深化供给侧体制机制改革,筑牢顶层价值逻辑

3.1.1 重塑体制机制,精简层次结构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背景下,融媒体中心应面向媒体深度融合形式,主动推动现有体制机制实现革新,在整合媒介资源做“加法”的基础上实行层次架构、生产流程的精简化处理,在融媒体中心集成传统新闻业务与新媒体业务,依托部门整合建立统一运营机制、管理体系与生产流程,在顶层设计层面完善融媒体中心的管理层级与组织机构。与此同时,在深化运营方式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求融媒体中心牢固坚持新闻产品的真实性,基于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与影响力健全内容筛选与审核机制,保证新媒体内容产品在信息描述、情感表达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提高内容产品的“含金量”,赢得用户群体信任;另一方面,应强化内容产品的创新色彩,面向“70后”“80后”“90后”“00后”等不同用户层级塑造全新的内容产品策略,引入沉浸式新闻传递形式、“接地气”话语及网络流行词吸引用户入驻平台参与内容生产,例如,由人民日报发布的“军装照”H5产品便获得良好的关注度与反馈,有效增强融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与舆论声量。

3.1.2 内嵌基层治理,提升媒体公信力

在社会“媒介化”形势下,以情感共振、关系认同为代表的非理性因素逐步成为解决基层治理问题的有效助燃剂。融媒体中心作为连接基层治理与社会资源的重要阶梯,应积极承担媒体行业的社会责任,主动参与基层治理,发挥主体性作用。例如,由融媒体中心联合社区共同创设“融媒体+网格化”运营模式,根据基层政府发布的各项政策性文件与指令,及时提供内容传递、文案编辑、内容发布、现场连线反馈等多种服务模式,打造搭建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微信公众号、客户端、户外广告7种媒介平台的媒体矩阵,有效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消防安全演练、社区治安管理等提供资源支持[5]。在此基础上,基于精简、精办两大主题参与基层政府服务层面,辅助基层组织完善阶段性、长期性治理目标的编制,并依托多方联动提高政务服务水平,赋予融媒体中心一定的公信力与良好社会形象,推动基层治理与媒体融合的智慧化发展。

3.1.3 夯实基础功能,提供优质服务

融媒体中心作为主流媒体顺应“互联网+”时代培育出的新型载体,在传承传统新闻媒体职能与地位的基础上,还需围绕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创作内容产品,满足当地用户群体等信息获取及其他服务需求,筑牢基层舆论阵地与沟通交互桥梁。基于此,为提高融媒体中心发展质量,应积极探索增量改革计划及其实施路径,在引进“中央厨房”运营生产模式的基础上持续完善组织架构、调整人才队伍,在完善基础服务、传播文化、联系情感、参与社会治理等多个层面提升服务质量,履行融媒体平台的基本服务职能。

3.2 推动双线式运营模式升级,实现技术赋能转型

3.2.1 强化运营能力,完善考核制度

在媒体深度融合时代,对于传统新闻编辑、记者等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提出新的要求,融媒体中心应将人才培养目标由传统采、编、写扩展至媒介素养、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媒体运营能力等多个层面,培养出适应融媒体建设运营、内容生产、资源配置、平台经营等工作技能要求的全能型人才,为融媒体中心运营与发展提供长效智力支持。在激活人才内生性驱动力的基础上,需完善外部监督与保障机制建设,要求融媒体中心面向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建立匹配性考核制度,明确考核主体、责任领导、项目内容、工作目标、完成进展,以及与预定目标完成节点的进度差等考核信息,并将阶段性人才考核结果依托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实行严格公示,完善配套奖惩措施,为融媒体中心运营水平的提升提供制度保障。

3.2.2 推行UGC生产,提高用户数量

UGC模式是一种以用户为核心的内容生产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将用户原创内容向不同渠道分众化展示,借此满足其他用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提高社交活跃度与内容传播影响力。融媒體中心应积极推行UGC生产模式,根据自身风格特色、联系时事热点新闻、聚焦本土文化特色创建不同话题,吸引用户群体调动自身闲置资源完成内容产品创造,并依托社群经济拓宽内容传播范围,逐步突破圈层限制,在原生用户的带动下培育更大规模的衍生用户,更好地丰富融媒体中心的资源储备量。在此基础上,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为节点建立通讯员制度,与通讯员建立密切沟通关系,保证融媒体中心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线索,在区域社会环境内部形成完整的传播生态链,并依据内容产品传播效果产生附加价值等作为通讯员绩效激励的参考依据,借此广泛调动通讯员积极性,动员周围群体共同参与到融媒体传播价值链中,实现活动兴媒目标。

3.2.3 建设智慧融媒体,强化技术支持

一方面,融媒体中心应将5G技术与云端技术融合应用于网络结构创新中,建立智慧融媒体发展框架,引入“5G+8K+AI”等先进技术手段,依托技术交叉应用推动内容生产、呈现与传播方式发生深度变革,并深入挖掘各类技术服务于内容产品增值的性能优势,更好地满足潜在用户群体的内容获取需求[6]。例如,融媒体中心可借鉴央视2021年春晚推出的8K超高清电视试验频道,拓展原有现场直播类新闻节目的视角,赋予观众不同视角的“全知全能”式观看体验,深化融媒体内容产品的传播价值。另一方面,融媒体中心还应在媒资、融媒体平台、内容库等现有内容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推动互联方式的多角度创新。例如,运用文件扫描入库方式在内容库中抓取增量素材,借助AI识别功能登录相应门户网站完成内容的检索与下载,提高融媒体中心前端内容采集效率[7]。

3.3 培育创收型融媒项目产品,增强区域“造血”能力

3.3.1 适应本土市场,打造优质内容

在技术手段推动媒介形式高频更新背景下,“内容为王”仍然成为引领融媒体中心脱颖而出的重要守则,对于传媒领域实现增收目标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要求融媒体中心将营收着力点定位于本土市场,在日常运营过程中持续搜集、挖掘本土化素材与社会热点事件,与当地受众建立良好互动关系,并联合本土旅游业、餐饮业开发一系列本土化商业宣传活动,借助媒体力量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多种创收项目。同时,融媒体中心应以服务人民群众作为运营与服务的第一宗旨,基于“互联网+”技术推广背景,广泛应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工具,建立受众群体画像、落实用户需求调研,并将创收视角扩大至教育、文创、会展等领域,引入“服务+孵化+创投”于一体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不同主题园区的经营水平,将产业惠及群体延伸至中小企业及个体经营者,进一步提升融媒体中心的“造血”能力。

3.3.2 资源整合利用,打造爆款产品

我国新闻学教授喻国明指出,当前在互联网浪潮冲击下主流媒体要想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务必实现对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融媒体中心作为媒体融合时代的产物,如何实现价值变现成为其可持续发展所需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对此需借鉴互联网电商平台的经营模式,以内容产品作为核心编制“三次售卖”方案,基于内容传播、产品引流与价值变现的技术思路,实现预期目标。例如,融媒体中心可借鉴《舌尖上的中国》这种文化美食类节目的成功创作经验,聚焦本土特色早餐,制定一系列推文策略,运用饮食特写、动图与文字等形式展示推文内容,并向用户开放留言区,广泛征集本地居民、务工人员及外地游客等群体的想法与意见,借此形成自然引流渠道,成功点燃受众探究欲与表达欲,打造爆款与现象级内容产品,最终将其转化为媒介自身价值。

3.3.3 介入当地经济,拓展营收范围

在打造优质内容与爆款产品的基础上,融媒体中心还应探索运营能力长效提升的有效渠道,深度介入区域经济体系与社会环境中,面向商业服务维度发挥融媒体中心的服务价值,消除生存隐患。融媒体中心应充分利用现有平台矩阵的建构经验,借鉴商业领域的“大卖场”经营模式,运用现有“两微一端”与企业线上商城之间建立连接端口,引入B2C模式,建构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渠道,优先选择本土特色农产品、商品与文创产品入驻线上平台端,发挥融媒体平台的宣传作用。同时与商家共享后台消费数据完成用户喜好分析,提高相应宣传策略与产品投放的精确度。待商业化运营模式已初步成型后,融媒体中心还需尝试拓宽现有运营范围,吸引周围省市商圈及上下游供应商共同建立区域经济发展联合体,并承接相应参与主体提出的日常宣传策划、远程航拍等不同类型业务,借此有效拓展营收范围、提高运营实力。

3.4 打造特色媒体融合生态圈,强化品牌传播价值

3.4.1 根植城市文化,打造特色品牌

融媒体中心在塑造、传播城市文化品牌中承担重要作用,传统幻灯片式商业宣传模式已不具备破圈层传递效果。为有效摆脱内容同质化困境,融媒体中心可立足于城市特色文化深挖可利用的素材与资源,将城市现有旅游景点、博物馆等资源打造成为特色文化符号,融合当代群众生活的文化价值与精神特质,重新塑造融媒体平台上的城市新形象。例如,借鉴县级融媒体的“邳州模式”,根据邳州素有银杏之乡的美称创新提出“一棵树”的融媒体品牌经营理念,横向融合本地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平台,纵向对接江苏广电“荔枝云”,依托多元合作模式提高品牌声量,增强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发展活力[8]。

3.4.2 推出创新产品,迎合市场潮流

在融媒2.0时代,传统媒体平台逐渐被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分解,以AR、VR、H5为载体的多元内容呈现方式,进一步丰富受众的信息获取体验,有效增强内容产品的传播效果。基于此,融媒体中心应持续树立品牌经营理念,聚焦城市文化特色,培育一批本土化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具有典型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文化活动,增强城市文化品牌的网络传播声量,配合相应包装、营销策略的编制,筑牢媒体融合生态圈,吸引上下游参与者共同致力于优质融媒体产品的设计与传播,依托内容产品传播助力城市形象转型升级。在内容产品传播形式创新上,可借鉴国外You Tube平台推出的Vlog视频与国内主流媒体发布的Vlog新闻等内容产品,邀请传统新闻电台主播担任Vlog出镜者角色,落实后台一系列内容选题策划、文案撰写及视频剪辑等生产流程,培育良好的个人品牌形象,进而将个人品牌形象转化为融媒体中心的重要象征与标志符号,提高融媒中心的品牌影响力[9]。

3.4.3 丰富传播媒介,拓宽分发渠道

当前融媒体传播格局下信息碎片化已成为内容传播的主要特征之一,融媒体中心应辩证看待信息碎片化的利弊条件,拓宽融媒体传播与内容分发渠道,充分运用“两微一端”与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优势,将融媒体中心的品牌形象予以再包装,贴合不同社交平台风格与用户偏好,调整内容产品设计方案,保证提升传播的实用价值。例如,“米脂融媒”于2021年8月在抖音平台官方账号中发布以“抗旱保粮”为主题的作品,该作品一经发布在1周时间内获得10万余浏览量,用户点赞、互动数据均位于同类账号首位,充分证明作品迎合群众普遍关注热点,符合受众信息获取需求,有助于培育忠诚用户群体,创造良性传播闭环[10]。

4 结语

通过梳理媒体融合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基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背景重新理清目前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模式,聚焦重塑体制机制、内嵌基层治理、夯实基础功能3个维度,确定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思路,围绕强化运营能力、推行UGC生产、建设智慧融媒体3个层面推动运营模式系统升级,依托适应本土市场、资源整合利用与介入当地经济等手段培育创收型融媒项目产品,借助根植城市文化、推出創新产品、丰富传播媒介等渠道打造特色媒体融合生态圈,助力融媒体中心实现转型升级目标。未来还需聚焦扶持政策、人才引进、技术升级、模式创新等层面,持续探索关于融媒体中心的转型升级路径,为媒体深度融合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示范经验。

参考文献

[1] 徐峰.行业媒体转型突围的基本方略及路径探析[J].新闻前哨,2021(6):62-63.

[2] 陈雪菡.全媒体视域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研究——以长株潭五区县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14):58-61.

[3] 姚宏宇,孙威.谈技术发展推动融合媒体2.0时代演变[J].数字通信世界,2021(9):40-41.

[4] 段绚,黄静蕾.论县级融媒体“湖北模式”的炼成——湖北广电长江云融媒体中心发展路径探析[J].传媒论坛,2021(2):28-29.

[5] 任卓琳.长治市上党区融媒体建设“12175”模式研究[J].今传媒,2022(8):32-35.

[6] 刘显荣,卢易.5G+4K+AI技术在智慧广电融媒体建设中的运用实践探究[J].电视技术,2021(9):17-20.

[7] 李咏华.智媒时代广电融媒体AI智能化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21(8):208-212.

[8] 徐婕妤.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模式研究——以邳州融媒体中心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13):81-82.

[9] 吴迪.主流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对Vlog的应用[J].中国地市报人,2022(10):95-97.

[10]刘于嘉,马龙.从“米脂融媒”模式论陕北地区县级融媒体建设[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2(7):74-76.

猜你喜欢

中心内容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围绕中心,详略得当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主要内容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