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阶》之后还是“台阶”

2023-02-19杨怡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束缚进阶

杨怡

摘要:《台阶》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父亲修台阶为主线进行叙事,揭示了上个世纪农民渴望被人尊重的朴实愿景。本研究将《台阶》一文的解读思维、行文结构以“台阶”形式呈现:缺憾的结局带来的思想启发——把文章的终端化为读者深思的开端作为第一阶;明晰父亲悲剧的根因——思想束缚和欲望与空虚的无尽轮回作为第二阶;个体引申到群体——父亲的思想束缚背后更深更广的阶级观念为第三阶;助读者登上最后一阶——在悲剧中摄取个体的启示录。帮助读者沿着文章步步深入,在《台阶》之后看到更高的台阶,登上更高的台阶。

关键词:《台阶》 文本解读 进阶 束缚 启示录

一直以来,对于《台阶》的解读侧重于对《台阶》主题探究——台阶代表着地位,父亲想要通过修台阶突破宿命的桎梏,实现温饱之后的精神追求。[1]或是以隐喻为切入口,研析《台阶》空白处的乡土文化,引导读者在思辨中、在破立中实现文化理解与传承的使命。[2]再者是对父亲人格的解读——父亲存在着一定的人格障碍,丰富父亲的形象的同时,深化文章主题。[3]本研究试图着眼于结尾处的台阶作用以助读者思想进阶,通过对文中字词和意象的解读,厘清父亲修台阶悲剧的根因在于个人思想的束缚、欲望和空虚的无尽轮回,再以此为新阶,在走不尽的思想束缚、欲望和空虚的轮回中登上更高阶,帮助读者延着文本拾阶而上,从文字走到思想,逐步走向《台阶》之后。

一、意余于象,结尾进阶:是终点亦是起点

一直以来,对《台阶》文中结尾的解读多从行文结构出发,譬如杨凤辉老师从对话的交际流畅度、叙述主体的一致性和文章内蕴的丰富性三条线论证结尾删去更加贴合文章整体,使文章更加凝聚。[4]而王君老师则认为结尾处并非败笔而是升华,结尾处的“怎么了呢,父亲老了”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农民质朴、坚毅和谦卑等美好品质的密钥。[5]本文紧抓结尾的思想进阶、父辈思想的束缚、台阶中隐含的欲望和空虚的无尽轮回所导致的个体悲剧以及悲剧中摄取的个体启示录,以台阶的形式,帮助读者拾阶而上,层层递进地解读。

文中的父亲勤劳,一年中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卵石,半个月编草鞋;父亲坚韧,鸡鸣时动身,落日时归家,本应凭着自身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一步步走向富足的生活,但由于父亲的思想被物化的“地位”所束缚,最后徒留怅然。地位包含了台阶,而台阶并不是地位。父亲直接将经济水平低与地位低画上了等号,导致父亲在迷茫里追寻了一生。文中写道:“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6]在这里,“脚”是一种意象手法,农民的脚是泥土的颜色,是洗不干净的,泥土是身份的象征,以地为生的农民今日洗净脚上的泥土,明日亦会再次沾上,而父亲眼中有地位的人的脚应是干净的,因为他们无需穿着草鞋去山里捡柴,在雾里踏泥,他们就在高高的,不沾泥泞的台阶上,被人仰望。“脚”的隐喻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一种农民身份的跨越与地位的提升并非是几级台阶就能达成的,这之间有着望不尽的沟壑。因此父亲洗过的干净的脚踏在台阶上,如同踏棉花,轻飘飘的,没着落。当代表地位的台阶愈来愈高,高到父亲可以不用再看别人家台阶上高高的柳树,高到邻里经过或许也会戏称一句:“你们家的台阶高!”,好似一切生活都在按照父亲曾经所期望的在发展,但父亲却不自在,依旧低眉顺眼,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将布满花白头发的头颅埋进膝盖。面对如此不合情理的状况,作者以“一问一答”作出解释:“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怎么了呢,父亲老了。”[7]简短的一句“父亲老了”便再无下文,作者并未顺水推舟地讲结局背后隐含的意义,而是智慧地予以读者大片空白随意地去描绘、去想象——一面是父亲蹉跎几十年的岁月,得台阶而不得地位,且身体的衰老令其无力再做任何努力去改变这等现状,看似圆满实则缺憾的结尾让所有读者惋惜,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又能够触发读者深入地去挖掘结尾背后的意义,表面是父亲在生理上的衰老,实则和光阴一齐逝去的是父亲的人生价值——父亲的价值在于修建台阶,努力让自己的家庭向上攀爬,但台阶落成后,父亲的价值跟随水泥变实而逐渐埋于地下。另一面,“我”作为整个故事的旁观者,对“台阶”的重视程度也并不亚于父亲。“我”对于父亲修台阶这件事,秉持着一种不可言状的期盼与激动,以致于睡得极浅,时刻关注着修台阶的进程。中国自古亦有“子承父业”一说,“我”既是旁观者,又是儿子,看到父亲一生的忙碌与艰辛,也看到了父親的失意与落寞,加之对于“台阶”也有着期盼与渴望,“我”是否会在“台阶”之后再修“高楼”,还是另行他举,追求父亲的追求,把父亲的终点作为“我”的起点,把父亲的禁锢又栓在“我”的心头。父亲一生耕耘却又颗粒无收,读者扼腕之余更会深思,造成这样悲剧的根因何在,这便是结尾所起到的台阶作用——利用“父亲老了”这样充满遗憾的结尾作为文本的最后一阶,也作为思想新生的第一阶,帮助读者从父辈狭窄、表层的眼界中跳出来,站在文本之外攀登得更高。每一位读者都能够为“父亲老了”续一段,再续一段,而面对“父亲老了”且“若有所失”的结局,每一位读者又能通过结尾这个跳板,上一层,再上一层,引导读者深入地思考结局之后的走向并体会其更深更广的思想意蕴,在计白当黑中衍生出更丰盈的黑与白。

二、青石易搬,思想难卸:台阶之后还是台阶

沉重的青石父亲能够一口气搬三趟,而加载于青石上的思想束缚父亲一生都未曾卸下。台阶从物理意义上来说只是屋基的高低,起到防水的作用,但是乡亲们却赋予台阶等同于社会地位的内涵。“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8]一个“总”字带出父亲对修台阶的在意时间之长,程度之深。而每一阶台阶都如一道枷锁捆绑在父亲的身上,这位朴实的农民被压抑、被束缚、被挖空血肉,只为铸就这九阶之路。在青石之上的第四、第五、第六……直至第九阶台阶依次代表着:父亲健康的身体、一辈子的青春年华、全家人的所有积蓄、父亲的自卑与尊严、无法改变的农民的低地位、欲望的沟壑。在台阶将要建成时,玉米面似的黄泥在晨光中,“亮亮的,红得很耀眼”,色彩上的夺目暗含着父亲以及“我”对台阶的期盼值已经达到了顶峰,父亲渴望这样耀眼的台阶,或者说渴望台阶背后耀眼的地位。当黄泥的“红”在视觉上转换为鞭炮纸棍的“红”,被炸得粉碎,落在父亲肩头时,父亲那个关于地位的梦也在这零碎的红纸棍中掉落、湮灭。作者以虚无的假象透析出内心的真相,父亲所求不是台阶,是地位,只是地位。所以当隐喻地位的物象不是台阶,而是高屋,抑或是大院,父亲依旧会东奔西走地为其准备大半辈子。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当欲望积极向上那便是理想,当欲望蒙蔽双眼那便是束缚。庄子曾在《齐物论》中以“南郭子綦隐机而坐”的寓言暗讽世人常“与接为构,日以心斗”[9],即世人与他们所接触的一切相互打结,终不能摆脱外境而逍遥自在,或喜或怒,或虑或叹,皆陷溺于他们自己所营造出的万千不堪之中,摇曳启态,心无所寄。父亲便是芸芸众生的缩影,在新台阶前他不敢点燃鞭炮,双手无处安放,他也不习惯坐在最高一级——这些都是欲望太重失掉本心而患得患失的表现,父亲在欲海中沉浮挣扎,越是向上,越是深渊。正如《致云雀》中云雀几近完美的自由形象加剧了诗人自我幻灭的失落感,越是努力向上,越是照亮现实的悲鸣;又如《峨日朵雪峰之侧》中“我”的“前额”向上攀爬,所见落日余晖、喧嚣海浪愈是壮美,“我”那“流血的脚掌”所映射的现实苦难便愈是悲壮。裹挟着欲望的向上挣扎,何尝不是一场奔赴深渊的“朝圣之路”?欲望鞭笞着父亲碌碌向前难以停歇,他捡砖添瓦塞角票,种田砍柴编草鞋,他一生都在役使自己的身心去赴爱、恶、欲的劳役,然“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10],修阶之路的终点却也并不圆满,他的茫然无措给了读者最好的答复,欲望的背后只余无尽空虚。父亲的自卑已经融进血液,青石压驼了父亲的脊背,思想的束缚绊住了他的脚,父亲走上台阶的每一步,都能看见多一步的台阶。所以台阶之后是什么?答案仍是台阶。

三、父父子子,夫为妻纲:根深蒂固的台阶观

从父亲的角度,填不满的欲望,思想的束缚令台阶之后还是台阶,从整个家庭的角度,落后的等级观念顺着《台阶》中的文字,编织成绳,捆住了中国几代人。即便文中对于家庭的描写着墨甚少,但读者仍旧能够从星星点点中摸索出一些脉络。譬如文中描述日渐年迈的父亲挑水变得吃力,而儿子却可以轻松地挑起,水还是那个水,但父亲通过担水所展现的父权伴着年月逐渐淡去。伟岸形象坍塌的危机感成为一种桎梏,让父亲企图用粗暴的言行掩盖他年迈体弱的事实,对于父亲的固执,“我”和母亲不多言一语,极力的压制惊异,以免再次惹怒父亲,说明在日常的生活中,父亲威严极高,尤其是在“我”面前,父亲的权威不容置疑。儒家所提倡的“父为子纲”“子顺于父”的观念笼罩着中国每一个家庭,即便是几个朝代更迭后农村的小小一隅也未能逃过。除却父子观念,夫妻观也在文中言及一二。文中对母亲描写的篇幅占比极少,作者笔下的母亲,职责是照顾幼子,处理丈夫修台阶时落下的病症。母亲的角色似乎是不重要的,她也并未参与修建台阶这件事,然而事实肯定并非如此,究其根因,可以追溯到古代严格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夫妻等级观念:妇女的公共权力被压缩、囿于生儿育女、相夫教子、从事家务以及一些辅助性的琐事之中,家庭主要的生产劳动和经济来源都来自男子。因此,在修建台阶这样的家庭大事中,母亲是不能抛头露面的,文中对父亲修建台阶的描写愈多,愈表明母亲的作用弱。此外,文中的男尊女卑思想也能够窥见一斑:“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11]《台阶》写成于1992年,往前追溯,“我”幼时约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此时新中国成立已三十余年,但对夫妻地位的观念却依旧停留在千百年前。男尊女卑的思想随历史长河浸润在当下生活里的各个角落——在谋求岗位时,男子选中的几率总是大于女子;顶尖领导团队中的女性占比明显少于男性;家庭关系里彰显的大男子主义,女性在网络上戏称的要嫁川渝男性,只因川渝家庭中女性话语权更大等现象都映射出男女关系的不平等现象依然残存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台阶》用九成的笔墨写出以父亲为代表的中国农民的思想的局限性与束缚,也用一成笔墨投射出以母亲为代表的中国妇女所受束缚压抑之苦。匍伏在台阶之下的父亲,又凌驾于儿子和妻子之上,家庭的阶级观通过血脉捆绑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挣不脱也逃不掉。

四、反刍深思,个体启示:台阶之后须再见台阶

作者用大段的笔墨去描写父亲修建台阶过程之长,难度之大,又以“父亲老了”四个字为故事画上了并不圆满的句号。在这样不对称的叙述占比之间,能够将读者更加推入父亲耗尽一生而无所得的悲剧里,九阶台阶静静地躺在那里,缄默地诉说着上代人的悲情。宏观来看,父亲所处的年代,由于经济的落后,贫富差距极大,贫困人民所受的不公待遇虽在文中没有言明,但从父亲对高台阶的执着,邻里对台阶高的态度可以看出,有太多的“邻里”逼出了太多的“父亲”,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鞭笞着他们不得不向上走,用一生的奔忙换来了片刻的喘息。岁月似轻风,把父亲少时的繁华梦,和着旱烟的烟雾一齐吹散了,他只能在门槛边独自咀嚼着半生的蹉跎。蹉跎之过,不在父亲的品性,而在思想的束缚,在无尽的欲望和空虚的轮回之中,台阶推着父亲向前走,当父亲停下,空虚又孕育出新的“台阶”,好似一切都未开始,又好似开始的一切永远都不会结束。蓦然回首来时的路,那水泥修建的台阶长不出一朵花。

台阶在视觉效果上所具有的延续性能够跳出物质本身,将思想观念揽入其中,引导读者在《台阶》之后再见台阶,看到台阶本身,看破台阶本质,看透台阶之后的思想衍生。父亲修建台阶之后的苦闷其实在文中已有所解。在台阶只有三阶青石板时,父亲是自在舒服的,青石板紧紧贴着大地,贴着父亲的生存之根,他可以坐在最高的一阶,将脚放在最低的一阶,三阶台阶能够经得住父亲用硬硬的竹丝洒扫,经得住父亲磕烟灰,而九阶台阶用水泥抹面,隔断了父亲和大地,他失去了安全感。对于父亲来说,三阶台阶就是最舒适的区域和高度,而九阶台阶太高,惹人不自在。作者在父亲自在与不自在的缝隙中,穿插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在合适自身经济和精神层级的领域中有所追求,且要知足而常乐。现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大人类视野,不同层级的人得以通过网络窥见更高层的生活,从而滋生出太多如“父亲”一般的人,花费一年积蓄购入的名牌包,在大雨滂沱时还要为它遮蔽,那时,名牌包所带来的不是荣耀而是累赘与烦忧;消耗毕生精力追求某一件奢侈品,成为没有枷锁的劳奴。可叹桃花源只能处在不复得路的山间秘林,若是在那时,若是在现下,桃源里便只能剩下桃花,不见怡然。太多人忘却了身边的芳草鲜美与落英缤纷,当他们只顾抬头看着过高的欲望时,脚下攀阶的路便会踩空。邻里的烟柳轻波动人心弦,自家桃树芳菲亦有风姿。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勿观他人,勿求过满,无须站在自身的烦恼中去仰望他人的幸福,只需丈量出合适自己的“域”。若努力是因,成就是果,那么人应当在因上进取,在果上知足,因为上苍并不会将圆满只予一人,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钱权,金钱满屋权势滔天未必拥有健康,而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在合适的“域”中,降低“足”的标准,“乐”的阀值才会越来越宽。

这便是《台阶》为读者再建的台阶,父亲在时代的逼促下,思想的禁锢中,寻到的是一条歧途,读者在父亲的错误里,登上的是新阶。或许学会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思想束缚与精神追求之间走几个来回,在《台阶》所修建的“台阶”中,站的更高,终会以眼界突破束缚,画出领域,在领域里寻到自己的桃源,在桃源里遇见自己的“常乐”,在“父亲老了”的书卷中,续上我们的这一段。

参考文献:

[1]印江苏.突破宿命的桎梏——《台阶》主题探究[J].中学语文教学,2019(12):59-61.

[2]杨凤辉.隐喻:《台阶》空白处的乡土文化密码[J].中学语文教学,2022(01):56-59.

[3]向浩,童庆杰.《台阶》中“父亲”人格障碍分析[J].中学语文教学,2019(11):51-54.

[4]杨凤辉.真的是父亲老了吗——《台阶》的结尾段宜删[J].中学语文教学,2021(05):55-58.

[5]王君.《台阶》的结尾是败笔吗?——兼談《台阶》的价值定位[J].中学语文教学,2007(10):58-59.

[6][7][8][11]温儒敏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67-73.

[9]张晓芝,王慧颖.中国传统文化十六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33.

[10]吴怡著.逍遥的庄子[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19:107.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束缚进阶
拴牢
自由博弈
传祺GM6:家用MPV新进阶
领克进阶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进阶中的北汽新能源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