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统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有效运用

2023-02-19王田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12期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教学价值课后练习

王田

[摘 要]课后练习是统编语文教材助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部分教师或是只关注课文的教学,或是单纯地把课后练习当成作业来布置,忽视了课后练习的教学价值,这是对教学资源的一大浪费。为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发掘课后练习的教学价值;要通过课后练习的教学,落实语文要素;要延伸课后练习功能,帮助学生有效巩固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样教学,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4-0067-03

课后练习是统编语文教材助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教学价值。统编语文教材十分注重课后练习的设计,在每篇精读课文后都编排有相应的课后练习。这些课后练习与课文相得益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保障。但是,部分教师只重视课文的教学,而忽视了课后练习的作用;部分教师只是把课后练习当成作业,让学生自己完成。这是对教学资源的一大浪费。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用心揣摩编者意图,深入研读课后练习,对其进行梳理,并合理运用,以凸显课后练习的教学价值,真正发挥课后练习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方面的助力作用。

一、深入研读教材,发掘教学价值

统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隐含着编者的教学指向和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课后练习的潜在意义与价值,以优化语文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后练习与课文内容的关系,根据课后练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例如,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剃头大师》一课的课后练习第二题第一小题:“‘剃頭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教学时,教师把这个问题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感受作者的表达意图。又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琥珀》一课的课后练习第二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文,通过挖掘课文内容获得答案。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掘课后练习的教学价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

(二)展现学习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文内容与课后练习的特点,对课文内容进行细化,把学生学的过程展现出来,这样能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课后练习第一题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在你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这道题是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而设置的。教学时,教师以此来引领学生阅读课文,能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后练习第二题也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见图1)。

依照课后练习的要求,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画出描写“我”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细细品味,体会“我”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以及变化的原因。这样,把课后练习与学生的阅读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阅读指明了方向,细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发展高阶思维

统编语文教材编排了许多“说说”“想想”“和同学交流”之类的课后练习。这些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课后练习为抓手,启发学生思考,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后练习第二题:“‘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结合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这就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高阶思维就会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停留在理解、记忆等浅层状态,要注重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教师以课后练习为依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综合、分析等,能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二、巧借课后练习,落实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是统编语文教材编排的一大亮点。课后练习与单元语文要素相互呼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统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指向明确,不仅着眼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注重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依托课后练习,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学习,能实现语文要素在课堂的精准落实。

(一)积累语言

统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根据不同的课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充分彰显出编者对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重视。教师要借助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朗读,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等,使语文要素得到有效落实。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这一单元《燕子》一课的课后三道练习题,都是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进行编排的:第一题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第1~3自然段”;第二题要求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第三题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教学时,教师按照课后练习的要求,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想象画面、积累优美的语句,能促进单元语文要素的精准落实。统编语文教材在许多课文的课后练习中都提出了“背诵”的要求。教学时,教师要巧借这一类课后练习,引导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品味语言、积累运用,以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二)明确阅读方向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篇幅较长,在课堂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课后练习与课文之间的联系,找准切入点,帮助学生厘清文本线索,抓住教学重点,从而落实语文要素。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其中的《普罗米修斯》一课的课后练习第二题要求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以这道练习题为切入点,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梳理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这样,依托课后练习,抓住教学重点,把一篇长课文化为短课文,不仅使学生的阅读方向更加明确,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有效地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习得阅读方法

统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进行编排的,与单元语文要素相互呼应,旨在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习得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要注重课后练习与阅读教学的融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习得阅读方法。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牛和鹅》一课,课后练习第一题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批注,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和同学交流”,第二题要求学生“一边默读一边画出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读一读旁批,想想旁批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对自己有哪些启发等,并试着给课文做批注;再重点引导学生交流“我”见到鹅和被鵝袭击时的心情。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让学生把习得的阅读方法内化为阅读能力。统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隐含了许多这样的阅读方法。教师要紧扣课后练习,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习得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单元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

三、延伸习题功能,助力实践拓展

统编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还能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教师要注重对课后练习的开发和利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一)关注人文主题,引领深度阅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教学时,教师可选择与课文内容和课后练习相契合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实践,将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搭建一条探索知识的通道,帮助学生把碎片化的认知构建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真正发生。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围绕“民间故事”这一主题编排的。《牛郎织女》一课编排了一道选做练习题:“课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如老牛突然会说话了,它知道织女何时会下凡。在其他民间故事中找出你觉得不可思议的情节,和同学交流。”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展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深度阅读活动:先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民间故事,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交流自己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再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略写的情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复述故事;最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故事,进一步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这样,通过课内与课外阅读的联结,学生体会到民间故事的现实意义,产生了阅读更多民间故事的兴趣,形成了将碎片化的阅读经验逐步内化为结构化的认知的能力。教师从单元人文主题出发,依托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能丰富学生对相同主题的认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注重学科融合,布置实践作业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相对独立,又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联系。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以课后练习为联结点,打通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科融合,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西门豹治邺》一课的课后选做练习要求学生“根据‘阅读链接中的剧本开头改编课文,并演一演这个故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流程如下:1.组建剧组,明确分工,如编剧、道具师等;2.教师结合“阅读链接”相机向学生介绍剧本改编的基本知识,如对白、独白、旁白等;3.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给人物加上适当的语言、动作等,撰写剧本;4.制作道具、选择音乐……进行彩排、登台表演。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先运用逻辑思维理解课文内容,再借助形象思维还原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最后结合道具、音乐、肢体语言等传递思想。教师围绕课后练习,开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活动,能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对接语文生活,促进学生成长

统编语文教材编排了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许多内容,这对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出发,依据课后练习特点,设计多维作业,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如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后练习第三题:“读下面的句子时,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两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先把这个句子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需要人们引起注意,最后围绕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主题设计宣传标语。在设计标语的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域,使学生不是死读书,而是能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感受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凸显语文课程的教育价值。

综上所述,统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每道题都是编者精心设计与编排的,隐含着编者的教学意图与丰富的教学价值。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发掘课后练习的教学价值,落实语文要素,引导学生阅读学习,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杰南.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编排特点与教学运用[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6):80-83.

[2] 连忠友.牵手课后练习,培养阅读能力: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系统为例[J].中小学班主任,2021(12):16-20.

[3] 连爱华.用好课后练习,落实语文要素:例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有效使用[J].学苑教育,2021(25):71-72.

[4] 卢玉华,陈萍.基于课标和课后练习系统的小学语文试题命制[J].广西教育,2022(7):91-93.

[5] 尹蕾.浅谈小学语文课后练习的有效运用[J].天津教育,2022(15):114-116.

(责编 蔡宇璇 韦 雄)

猜你喜欢

统编语文教材教学价值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借助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口语交际内容之新变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统编语文教材之新闻体裁作品编写探究
统编语文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