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一年级上册语文作业的设计与使用

2023-02-19李丽潘茵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语文作业一年级双减

李丽 潘茵

[摘 要]在“双减”政策指导下,教师应当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以情境一体化、形式多样化、评价多元化为目标,统整设计一年级的“融学”作业。教师可以将作业分为课前预学作业、课中共学作业、课后延学作业,依据作业的不同指向与功能,优化作业内容,充分发挥作业导学助教的功能,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关键词]“双减”政策;语文作业;一年级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4-0055-03

根据国家“双减”政策要求,一年级第一学期实施“零起点”教学,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重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政策指导下,教师应当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以情境一体化、形式多样化、评价多元化为目标,统整设计一年级的“融学”作业,让作业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作业的导学助教功能,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

一、设计“融学”作业,科学推进幼小衔接

(一)建构“融学”作业基本框架

实施“零起点”教学,就要考虑学生从幼儿园升上小学,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因此,一年级的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按照学生的学习顺序和学习规律,可将“融学”作业分为课前预学作业、课中共学作业和课后延学作业。

1.课前预学作业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一学段的学业质量要求,课前预学作业主要为练习朗读课文、尝试自主识字、提出问题等非书面作业。这类作业旨在初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有所准备,促使学生带着预学的收获与问题走进课堂。通过预学作业,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并以此为参考确定课堂学习的起点。

2.课中共学作业

课中共学作业是在课堂上以问题或练习等形式呈现的作业,多为书面作业。教师根据单元语文要素、每课的教学重点以及课后练习中的书面或非书面作业进行设计,旨在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学习难点。课中共学作业在教的过程中嵌入学与练,同时伴随着过程性评价,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原则。

3.课后延学作业

课后延学作业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主要形式为阅读作业,以及一些拓展性、实践性的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积极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以形成能力、提升素养。

(二)确立“融学”作业设计原则

1.统整性和适度性原则

“融学”作业的设计首先要遵循统整性和适度性原则。一是根据相应的学业质量标准、一年级上册教材编排特点、学生学习特点和能力等整合单元和课时作业内容,使之紧密联系,明确目标。二是结合教材文本和练习题,突出人文主题,聚焦语文要素,综合多个维度的要求,旨在减轻学生的负担。作业量要适度,作业遵循由易到难原则,确保作业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

2.稳定性和持续性原则

在学生知识获取和能力提升过程中,良好的學习习惯至关重要,需要教师持续培养。基于此,每课作业可分为“预学热身——我要学”“共学探究——我会学”“延学成长——我乐学”三个板块,作业量相对稳定。延学作业重在儿歌或短文阅读,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巩固生字、扩大阅读量。

3.趣味性和多样性原则

一年级作业设计需兼顾学生年龄、心理和认知水平等方面,要体现多样化特点,内容涵盖识字、学词、读文、阅读等,避免重复机械的训练。作业形式要多样,做到涵盖听、说、读、写、唱、画等多种方式;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可以选择阅读、观察、游戏、表达等方式。

(三)优化“融学”作业设计路径

1.研读课标,确定学期作业重点

全方位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水平的提升。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在设计学期作业时,教师应侧重识字写字、指导朗读、阅读积累和习惯养成四个方面,确保作业贴近学习目标。在课内作业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际交流与生活情境中学习拼音、识字与写字;结合识字学习常用偏旁,加强书写指导,确保写字质量。在延学作业中,适当编排课外阅读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发展。

2.协同推进,设计单元作业内容

起步阶段的语文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选择适宜主题,创设趣味情境,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学习。因此,单元“融学”作业要综合情境、形式、评价等方面,与教学同步落实,使学习过程更富有趣味性和有效性。下面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1)情境一体化

本单元主题为“儿童生活”,包含《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三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展现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每篇课文有课前预学、课中共学、课后延学三部分作业,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连贯性的学习体验。

(2)形式多样化

本单元的作业设计以识字、学词、读文、阅读为落脚点,紧扣语文要素,着力体现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梳理学习任务群的特点,设计了多种形式的作业(见图1)。

(3)评价多元化

在教学评价中,作业扮演着关键角色。在对作业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差异性。教师应采用阶段性评价、即时性评价和自评、师评、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的多样化。每课作业需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要简明易懂、易操作,重点关注学习效果和养成的习惯。以《项链》一课为例进行说明(见表1)。

评价是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自评能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明确努力方向。师评能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他评包括家长评价和学生互评。家长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和父母的情感交流,让家长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学生互评有助于培养学生欣赏他人,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4)作业设计和教学设计同步落实

优秀的作业应当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多样性,能够经得起课堂实践的考验。以《项链》一课为例,经过集体备课和反复实践,笔者设计了一份贯穿学习全过程的作业,包括课前预学、课堂共学和课后延学,助力学生有效学习。

首先,情境导入。“小朋友们好!你们去过大海吗?我是你们的助学小伙伴——欢欢。大海可美啦!让我们一起去海边远足吧!”以此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启学习之旅。其次,“预学热身——我要学”。通过“听录音、学朗读”“拼一拼,认一认”“读一读,我能读准轻声”三个听、读的非书面作业进行预学,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三,“共学探究——我会学”,重点练习“的”字词语的搭配,通过“连一连”“说一说”等活动,引领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习词语搭配,为今后学习句子做准备。其四,“延学成长——我乐学”,设计“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儿歌”活动,激励学生拓展阅读,诵读积累,提高朗读能力。最后,设计两道选做题:“和爸爸妈妈回忆在海边的情景”“观看视频,和爸爸妈妈分享你看到的大海”,旨在唤醒学生的记忆,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热爱语文、热爱生活的情感,落实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二、使用“融学”作业,凸显导学助教功能

(一)课前预学作业:了解学习内容,把握教学起点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兴趣点和疑难点出发,自主探究課文。教师应根据预习效果了解学生的情况,以学定教。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秋天》一课为例,本课的学习目标为:在语境中学习识字;学习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两道预学作业(见图2)。

这一预学作业聚焦边读课文边圈画生字词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练习读好轻声音节,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预学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字词学习难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二)课中共学作业:搭建学习支架,落实语文要素

“融学”作业是学习的支架,旨在帮助学生学习汉字,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下面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影子》的作业设计为例进行说明。教材要求学生识记“前”“后”“左”“右”四个生字,并在生活情境中运用。基于此,笔者设计有梯度的共学作业,突出本课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

首先,通过编儿歌(“左右两字长得像,左工右口要分清”)的方式,帮助学生先识记“左”“右”两个字,再指导书写“后”字。其次,在课后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并运用“前”“后”“左”“右”等方位词。再次,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都是谁。笔者将本题分解为4个教学步骤:1.观察课后练习中的插图,明确“怎么说”;2.让学生按教室座位,用“我的前(后、左、右)边是……”的句式练习说话;3.让学生换位置,再说一说;4.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如“……在我的前(后、左、右)边”。最后,拓展阅读(见图3),让学生再次感受影子的变化,复现“前”“后”两个字,强化识记能力。

通过上述基础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实现“学”与“练”的结合,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学习氛围中识记了生字,切实提高了辨别、表达方位的能力。

(三)课后延学作业:运用习得方法,拓展学习时空

延学作业安排在学生完成预学和共学作业之后,是重要的拓展性、实践性环节。在设计延学作业时,教师要将课程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影子》一课中,笔者设计了两道延学作业:一是阅读《影子的颜色》,探索影子奥秘;二是和父母一起玩手影游戏,为手影游戏创编一个小故事。这样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提升学习成效。通过延学作业,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与巩固。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科学推进幼小衔接,教师应优化作业与教学设计,用少量而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推动一年级语文课堂变革,减轻学生负担、消除学生学习焦虑,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语文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编 韦於坊 韦 雄)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双减政策背景下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作业设计与使用的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22ZJY76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语文作业一年级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农村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设计
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研究
浅析小学语文作业(2)
谈学生语文作业纠错评价的有效策略*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