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养殖动物外来疫病入侵风险与对策
2023-02-19林春友韩进刚
林春友,韩进刚,戈 成
天津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040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国外疫病入侵现象依然存在[1-3]。由于水产养殖动物入境检疫名录尚不能涵盖原产地疫病、有关入境后隔离监管法规有待建立或完善等,致使入境水产养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疏漏,导致国外疫病入侵现象时有发生,给我国水产养殖业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失。
1 水产养殖动物几种外来疫病入侵后造成的危害
据报道,鲫造血器官坏死病1992 年首次发生于日本,2007 年我国江苏盐城开始传播[1]。其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Ⅱ型。患病鱼体表广泛性充血或出血,鳃丝肿胀、充血或出血,剖检发现患病鲫内脏器官严重充血。该病病程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达90%~100%,给我国鲫、金鱼养殖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锦鲤疱疹病毒病1997 年首次发生于德国,后遍布欧洲、北美洲、亚洲、非洲[2]。我国大陆自2002年在进口锦鲤中检测到锦鲤疱疹病毒(KHV)以来,已有多个地区的鲤和锦鲤养殖场感染KHV,造成了养殖鲤、锦鲤严重经济损失。该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Ⅲ型。患病鱼停止游泳;鱼皮肤上出现苍白的块斑与水泡;鳃出血,产生大量的粘黏或组织坏死;鳞片有血丝;两眼凹陷,出现症状后24~48 h死亡。
鲤浮肿病1974 年首次发生于日本潟县,2014年我国首次发生[3],现在已经扩散至我国一半的省份。该病病原为鲤浮肿病毒。患病鱼出现烂鳃、凹眼、昏睡等症状,是一种高度传染性流行病,可造成养殖鲤、锦鲤严重经济损失。
以上几例外来疫病入侵的危害表明,严格做好外来疫病防控工作,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2 水产养殖动物外来疫病侵入的途径
水产养殖外来动物疫病的传入多由国外动物(包括水生、两栖动物)引种(包括亲本、苗种、受精卵、运输用介质等)、境外观赏动物(包括水生、两栖动物)引入以及上述动物走私等人为活动引发。根据入境时运输工具的不同,水产养殖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途径可分为陆路口岸传入、航空口岸传入、海(江)港口岸(包括渔港)传入、国际邮件中心传入。
2.1 陆路口岸传入
我国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接壤,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共有14 个国家与我国接壤;陆地边界线长度2.28 万km。与我国陆路接壤的国家,水产养殖品种、水生两栖观赏品种的引入均可通过陆路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等)运输完成。而外来疫病可因入境检疫及入境隔离等环节存在疏漏,引发从陆路口岸侵入风险。
2.2 航空口岸传入
目前,通过正常的水产养殖动物引种进入航空口岸的检疫及隔离工作基本可控;但通过空港入境的国际游旅客,可能存在将水生动物、两栖动物及产品或其生物制品携带入境的危险;近年来口岸截获的非法携带情况呈增多趋势,潜在国外疫病传入风险,令人堪忧。
2.3 海(江)港口岸传入
水生动物及产品或其生物制品还可以通过海(江)运载入境。正常通过开放口岸入境的,通过正常的检验检疫,染病的水生动物及其产品入境的几率较低。我国海岸线辽阔,海港口众多,除开放口岸外,还有不同层次的码头可停靠,一些沿海存在着走私现象,这些交易导致了较高的外来疫病传播风险。另外,从国际邮轮入境的旅客,旅客携带的日用品繁多,难以一一排查到位,这就增大了旅客携带未经检验检疫的水生或两栖动物及其产品入境的几率,增加了疫病由海(江)口岸传入的风险。
2.4 国际邮件中心传入
近年来,由境外邮寄两栖类、水生类观赏动物(如观赏龟、观赏鱼虾等)入境的邮件呈增长趋势,邮寄的观赏动物有入境检疫瞒报、漏报现象,存在外来疫病通过国际邮件中心传入的风险。
3 外来疫病入侵风险分析
外来疫病的侵入,往往对本土品种构成严重威胁,究其原因是本土水产品种体内缺乏针对外来病原的抗体所致。
3.1 现行法律法规潜在的外来疫病入侵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05 年12 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1 年10 月30 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1996 年12 月2 日)[6]、《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使用监督管理办法》(2018 年11 月修订版)[7]、《进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2002.10.18)[8]、《进境水生动物检验检疫管理办法》(2016 年8 月1 日)[9]中,关于进境动物隔离检疫期的规定,可见《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第七条“进境种用大中动物隔离检疫期为45 d,其他动物隔离检疫期为30 d”;《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输入种用大中家畜的,应当在国家动植物检疫局设立的动物隔离检疫场所隔离检疫45 d;输入其他动物的,应当在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动物隔离检疫场所隔离检疫30 d”;《进境水生动物检验检疫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进境种用、养殖和观赏水生动物应当在指定隔离场进行至少14 d 的隔离检疫”。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2020 年7 月3 日)[10]尚不能全面涵盖原产地疫病,且水产养殖动物疫病发生与养殖水温密切相关。14、30、45 d 的隔离期时间较短;短期隔离养殖水温尚未达到外来疫病发病温度时,不足以监测到进境水产品种检疫疫病名录之外的原产地疫病的发生;因此,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使用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和《进境水生动物检验检疫管理办法》等上述法律法规对进境水产动物隔离检疫,会潜在水产品种外来疫病入境传播的风险。新的外来病原一旦流入本土,必将给养殖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3.2 由走私或旅客携带水产养殖动物入境等行为引起的外来疫病入侵风险
走私水产品种及两栖动物品种多在未开放的港口发生,因走私品种未进行检疫,致外来疫病的传入风险极大。另外,我国出境游的旅客逐年增多,无论从陆地、航空还是港口,均存在旅客行李夹带水生或两栖观赏动物等入境且逃避检疫现象,导致外来疫病传入风险升高。
4 降低外来疫病入侵风险的对策
4.1 加强口岸进口水产及两栖动物品种的监管
禁止从疫区国家进口水产(或两栖)动物品种及产品。加大打击陆路口岸、海运口岸水产和两栖动物品种的走私力度,加大对旅客携带物及寄邮件的监管,防止外来疫病通过物品夹带、假冒、走私等非法途径入境。
4.2 指定进口检疫口岸
按国际惯例,对于外来水产养殖(或观赏)动物品种,仅允许在指定的具有检疫设施和检疫能力的口岸入境,以便加强检疫管理,将外来疫病入境风险降到最低。
4.3 强化检疫准入
根据引入品种原产地疫病的危害程度,及时更新补充进境动物检疫名录,并加强对外来疫病的检疫,力争将外来疫病封堵在国门之外。
4.4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加强对科研单位使用进口病原微生物、转基因等生物材料的监管,加大对从业人员及养殖场主的宣传。
4.5 加强对入关后水产品种的监测和管控
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对已引入品种可能引发的疫情进行严格监控,严格管控疫情可能在局部扩散。
1)建立国外水产引种动物进场试养隔离期制度。为降低外来疫病的传入风险,建议国家渔业管理部门邀请养殖专家、病害防控专家、生产单位等各方面代表召开研讨会,研讨“建立国外引种(水产品种)进场试养隔离期制度”的可行性、必要性,旨在进场试养隔离期内,针对原产地疫病名录对引种动物进行隔离检疫和监测,将外来疫病的境内传播风险扼杀在萌芽中。建议:水产国外引种进场试养隔离期为1~2 年。
2)建设符合以下防疫条件的外来引种(水产品种)试养隔离场。①与其他养殖场所之间有物理隔离设施;②具有独立的进排水和废水无害化处理设施以及专用渔具;③符合农业农村部规定的其他防疫条件。
3)对试养隔离期内的国外引入品种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和监测。计划由国外引入某品种前,首先要全面查清该品种原产地的疫病名录;在该品种经入境口岸检疫后的进场试养期间,依据该品种原产地疫病名录,对其展开严格的隔离检疫和监测,并对运输该品种的入境用水及包装材料等进行全面消杀,以防外来疫病病原扩散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