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影响下稳定生猪生产措施及常态化防控策略
2023-02-19陈永莲
陈永莲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钦州 535099
非洲猪瘟是一种接触性、高传染性病毒病。自2018 年以来,非洲猪瘟给中国养猪业带来了严重冲击,生猪产能持续下降。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采取多项综合措施,有效防范了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与流行,确保了生猪生产稳定和市场供应。
1 钦州市钦南区生猪复产成效
自非洲猪瘟疫情传入中国以来,钦州市钦南区同其他地方一样因疫情、生猪调运受阻、养殖场(户)恐慌性抛售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生猪存栏量锐减。钦南区生猪存栏量由2018 年20.538 2 万头减少到2019 年11.272 2 万头。为稳定生猪生产,保障肉类市场供应,钦州市钦南区采取强化部门联防联控职责、加强检测监测、强化规模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对生猪非法调运的监管等综合措施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20 年末,生猪存栏21.53 万头,生猪存栏数量已得到完全恢复;2021 年末,生猪存栏30.81 万头;2022 年末,生猪存栏33.49 万头,已远超2018 年存栏数。
2 采取的主要措施
非洲猪瘟严重危害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给农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控非洲猪瘟,尽快稳定和恢复生猪生产,把非洲猪瘟对生猪产业所带来的冲击降到最低。
2.1 强化组织指导,夯实防控责任
按照农业农村部及自治区的部署要求,钦州市钦南区高度重视,把非洲猪瘟防控作为重大工作任务来抓。特别是相邻的北海市发生疫情后,结合地方实际,本着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的原则,精心策划、统筹推进,压紧压实责任,加强监测研判,掌握疫情动态,强化处置防控措施,全力稳控疫情,严防疫情扩散蔓延,竭尽全力、竭尽所能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2.2 加强非洲猪瘟疫情排查和监测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村防治员及网格人员对生猪养殖场、屠宰场、生猪产品贮藏冷冻库等重点场所开展拉网式全面排查,确保全覆盖、无死角、无隐患。开展对生猪养殖场、屠宰厂、农贸市场、冷库冻库、运猪车辆等重要环节开展病原学检测。
2.3 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宣讲活动
3 年来共组织开展16 次非洲猪瘟宣讲、培训等活动,培训人数1 300 多人,就非洲猪瘟流行情况、诊断技术、采样要求、生猪及其产品检疫、调运规定、防控技术和消毒作业要求等多方面对如何科学应对非洲猪瘟进行了科普和培训,加强了对非洲猪瘟防疫和防控政策的宣传。
2.4 全面提升非洲猪瘟检测能力
一是钦州市钦南区兽医实验室购买荧光PCR、核酸检测等仪器并培训了实验室人员非洲猪瘟检测技术,大大提升兽医实验室检测效率;二是规模以上养猪企业及生猪屠宰场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获自治区审批通过,大大提升了钦南区企业非洲猪瘟实验室自检能力。
2.5 实施消毒拔点灭源除污染专项行动
为加强养殖场、屠宰场等重点环境消毒,防范病毒扩散传播,发扬攻坚战、持久战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推进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制定了《钦南区防控非洲猪瘟拔点灭源除污染行动实施方案》并下发到各镇、村及成员单位,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专项行动达到预期目标。
2.6 严厉打击生猪非法调运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不仅会通过猪只直接接触传播,也可能通过运输车辆和人员等媒介传染。因此,农业农村部门联合交通运输部门加强了交通管控工作。在高速公路出入口、省际交汇处等重要流通处设立检疫点,对运输生猪及其产品的车辆、人员等进行严格检查和管控,对未经检疫的生猪及其产品进行严厉查处,有效遏制了非法调运生猪行为的发生。
2.7 严格实施生物安全制度
目前,尚无有效可靠的商业化疫苗可以用来预防非洲猪瘟,也无有效的药物用来治疗非洲猪瘟。因此,控制传染源、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是防控非洲猪瘟的最有效措施[1]。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是目前防控非洲猪瘟最有效、最根本的手段。尽可能减少猪场人员、车辆、物品等与外界的交流,并对所有进出猪场的人员、车辆、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及隔离。严格阻断养殖场内外的犬、猫、鼠、蜱、蚊蝇等风险动物及生物媒介之间的交流。
3 非洲猪瘟防控的难点
随着非洲猪瘟的暴发和流行,出现了病毒污染面广、病毒变异及疫苗研发困难等情况,其防控难度也逐渐加大,存在着许多难点和挑战。
3.1 非洲猪瘟具有高度传染性和顽固性
非洲猪瘟病毒对pH 值的耐受范围非常广泛,在pH 值3.9~11.5 的环境中都可以存活,不易被杀死。在常温条件下存活长达15 周,60 ℃条件下存活30 min;在猪肉中能较长时间存活,4 ℃条件下存活150 d,-18 ℃条件下存活超过1 000 d[2]。传播媒介和携带者也不易察觉,因此容易出现隐匿感染和交叉污染等情况。此外,非洲猪瘟具有庞大的基因组结构,且在免疫学上有较为复杂的免疫逃逸机制,这些特点使得研制有效的疫苗困难重重。因此,只能采取传统的隔离和扑杀措施,难以彻底控制疫情。
3.2 非洲猪瘟的防控面临着复杂性和多样性
养猪业存在多种模式和规模,涉及不同级别的猪场、农户和流通市场等。这些单位之间养殖环境和管理模式的差异较大,使得非洲猪瘟的防控难度增加。另外,一些地区和国家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状况也不同,这也会影响非洲猪瘟的传播和防控。
3.3 非洲猪瘟的防控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方合作
一是政府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除了制定全面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加强监测和疫情报告外,还应加强宣传和教育,建立完善的疫情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发布信息。二是企业需要积极发挥防疫主体责任。制定非洲猪瘟疫情预警机制、加强生产动物的安全保障、提高员工的生物安全意识等一系列的措施加强非洲猪瘟的防控。三是社会也需要参与到非洲猪瘟的防控中。社区可以举办宣传活动,加强宣传和教育,并呼吁人们积极参与防控行动。公众积极配合政府的防控措施,加强自我防护,不随意丢弃病死猪等动物,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向当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 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的策略
非洲猪瘟病毒主要以病猪、病死猪、污染的肉制品等直接传播、间接传播或虫媒传播。感染猪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组织等均含有病毒,是危险的传染源。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很大,因此非洲猪瘟的常态化防控至关重要。
4.1 强化疫情监测和报告
非洲猪瘟疫情监测和报告是防控工作的基础。要按照规定做好猪只健康证明、疫情报告等工作,并加强兽医体系建设,提高兽医技术水平以及加强与农业、海关等相关部门的合作。
4.2 加强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
加强养殖场防疫管理,一旦发现患病猪只要及时隔离或无害化处理,确保不会传播和扩散病情。同时,要加强消毒、通风等工作,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此外,养猪场需要不断强化生物安全防疫工作的责任落实,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确保生物安全制度的有效执行。
4.3 加强猪群遗传改良及饲养管理
加强猪的遗传育种,增加猪的非洲猪瘟抗病性,减少死亡率。建立完善生猪的血统管理、基础设施和设备以及疾病预防和治疗措施,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和生命圈跟踪系统,确保猪的健康和安全。
4.4 加强国际相关机构合作交流
非洲猪瘟疫情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流行,必须加强国际相关组织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共同探讨防控策略,分享有效的防控经验、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
5 结语
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难点主要包括高度传染性、顽固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政府、养猪企业和农民等多方合作。解决这些难点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和宣传,养猪企业加强管理和协作,农民加强技术和科学管理。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需要各部门的协作和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源头上抓好预防措施,提高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疫情的暴发和流行,确保生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