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超前消费的成因与对策
2023-02-19蔡明玉
蔡明玉
(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西宁 810000)
截至2022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 亿人,较之2021 年12 月增长3549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5.6%,[1]大学生在其中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虽然提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知识的效率,但也导致各种超前消费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泛滥。[2]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3]。因此,系统梳理大学生超前消费的成因及不良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推动绿色消费环境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一、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形成原因
(一)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心智
大学生在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虽然已经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但是很多学生对经济和金融的知识了解并不深入。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往往会把物品的价格和自身的实际财务状况割裂开来,过度消费。部分大学生存在虚荣心理,很多人都希望通过消费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他们认为通过购买昂贵的商品可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进而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在这种虚荣心理的驱动下,很容易导致超前消费的行为。由于大学生的年龄小、经历较少,他们对未来的规划和理解相对较肤浅,缺乏对未来的投资意识和长期规划,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当懵懂青涩的大学生身处复杂的网络与现实境地,很容易被诱导做出超前消费的行为。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首先,一些家庭可能没有对孩子进行足够的理财和消费方面的培养教育,未能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榜样,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知识,容易产生超前消费的行为。其次,一些家庭可能对孩子存在过度的物质满足行为和观念,无限度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让孩子形成过度消费的习惯。这种情况下,孩子在独立生活后,也很容易导致超前消费的行为。最后,一些家庭缺乏对孩子的情感陪伴和支持,父母可能忙于工作或其他事务,无法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情感陪伴和支持,导致孩子难以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这可能会导致孩子情感上的空虚和不安全感,从而促使孩子用消费来填补这种情感上的空缺,产生超前消费的行为。
(三)人际交往的不节制消费
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在大学中社交需求引发的人情消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在一些情况下,为了迎合社交需求或者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一些大学生可能会进行不节制的消费,从而导致超前消费的行为。首先,社交压力是导致大学生进行超前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大学生的社交圈子中,经常有一些消费场合,例如朋友的生日聚会、同学的婚礼、社团活动等等,为了不失面子或者迎合别人的期望,一些大学生可能会选择不节制消费。其次,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一种从众心理,即大家都在某个方面进行了消费,自己也会跟随他人进行同样的消费行为。这种从众心理会导致一些大学生跟风消费,而忽视了自己的消费能力和需求,从而导致超前消费的行为。最后,攀比心理也是导致大学生进行不节制消费的原因之一。部分大学生希望自己比他人更加出众,拥有更多的财富和物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些大学生可能会选择购买更多物品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一些大学生不顾自己的经济能力和需求,做出超前消费的行为。
(四)互联网物质环境的影响
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了获取知识的便利手段,但也促使他们有了更大的消费欲望。首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虚拟支付成为了大学生进行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虚拟支付具有方便快捷、无须携带现金等优点,然而,这也给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虚拟支付的便利性可能会让大学生忽略了自己的经济能力和消费需求,从而导致超前消费的行为。其次,直播带货也是导致大学生进行超前消费的原因之一。在互联网时代,直播带货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大学生可以通过直播购物平台了解和购买最新的商品。然而,一些大学生可能是被营销手段所吸引,从而导致超前消费的行为。最后,在互联网时代,信贷金融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借贷方式。一些大学生可能会通过信贷金融手段获取额外的资金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从而导致超前消费的行为,甚至导致债务危机。[4]
二、大学生超前消费的不良影响
(一)增加大学生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经济支持和个人兼职收入。当大学生过度消费时,他们通常会花费比他们实际承受能力更多的金钱,而导致他们面临更加严重的经济压力,包括债务风险、无法承担日常生活费用、无法购买必要的学习材料等。大学生过度消费还会带来心理压力。一方面,大学生常常会通过消费来寻求短期的满足感,但这种满足感是短暂的,之后就会转化为更多的不安和焦虑,大学生可能会开始感到内疚,因为他们知道消费超过了自己所能承受的财务能力,但他们仍然无法停止消费进而导致大学生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即花费-内疚-消费,不断地增加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过度消费也可能导致大学生的自尊心受损。当大学生过度依赖消费来获取快乐时,他们可能开始感到自己没有足够的价值或能力来创造自己的幸福感,这会导致他们自信心受到打击,对未来感到无望,这又会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
(二)增加大学生信息泄露的风险
大学生在超前消费时,会增加信息泄露的风险。首先,为了增加消费,大学生会购买一些价格过低的商品或服务。这些商品或服务有可能来自一些不良商家,他们会利用这些交易来窃取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例如信用卡信息、手机号码、住址等。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就会暴露在风险之中,可能会被用于欺诈和其他不良行为。其次,大学生可能会在一些不安全的网站上进行购物和支付,这些网站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使得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容易被黑客攻击和窃取,例如密码、银行卡信息、身份证号码等。这些信息一旦被黑客获取,大学生可能会面临严重的财务损失和其他风险。
(三)易养成大学生拜金攀比的消费观
由于超前消费在短期内不受自身经济收入实力的限制,部分大学生往往忽略了自身对贷款的最大承受能力,在消费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拜金攀比的消费观。伴随超前消费次数的增多,部分学生会丢开消费的初衷,他们所购买的物品甚至与自身的学习、生活毫无关联,其目的往往是和同学、舍友的攀比。部分学生单一追求价格昂贵的消费产品,他们对于购买高消费产品的同学往往存在嫉妒、艳羡等多种情感,由于超前消费给予了学生在短时间内超越自身经济收入实力的购买力,使他们在购买物品的过程中,单一看重其在同学间的影响力,久而久之他们便彻底忽视了对产品的理性分析,逐渐养成拜金攀比的消费观。
三、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应对策略
(一)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
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有利于大学生严格自律,对自身的生活费用进行合理规划、科学支出。大学生应提升对各类信息的辨别能力,切忌盲目跟风,防止虚荣与攀比,要始终追求健康、多元的消费观念,不断在日常消费过程中提升对自身的控制能力。在网购时,大学生应保持严谨、正确的消费观,在购买产品前应首先理性分析该产品是否适合自己的需求,以及自身在生活、学习中是否会真正用到,同时应注重对网购质量的分析,同不良的网购风气划清界限。在校期间,应对每月生活费进行合理规划,要保证生活费可以供给自身的日常生活花销与必要开支,要严格约束自身在娱乐方面的花费,杜绝攀比、冲动以及非理性消费。大学生应在新媒体运营与短视频主题的冲击下保持对待网络消费的理性态度,既要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又需要不断借鉴最新的技术与手段,提升对各类电商产品的判断鉴别能力。要认清电商平台的宣传与营销手段,理性看待电商直播中的各种推销行为,在购买电商产品前要认真分析该产品对自身学习与生活的实用性。此外,大学生还需要增强对消费风险的研判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尤其是在应对新媒体消费时,应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注重通过正规渠道实现线上消费。在手机中安装反诈中心软件,同时要谨慎对待网贷、校园贷,非必要则远离。
(二)巩固家庭榜样的基础教育作用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受到家庭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步入大学校园前,学生家长的消费习惯与消费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未来消费习惯。学生家长在家中,衣食住行的消费方面应做到适度消费,切忌盲目追求名牌,出行时尽可能地乘坐绿色交通工具,尽可能购物时自备纸袋,减少塑料袋等白色污染品的使用频率,以身作则地倡导勤俭节约的良好消费习惯。为引导大学生尽量减少或避免超前消费,学生家长应通过故事案例等告诫学生超前消费的害处,并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其财务状况,督促学生养成绿色消费的习惯。家长通过行为教化与思想引导助推学生养成绿色消费的习惯,同时在情感与行为方面同学生保持高度共鸣。
(三)发挥高校思政课的关键引导作用
高校思政课程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包括消费观念的主要阵地,在思政课程中应增加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教育引导内容,通过具体案例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意识进行引导教育,从知识教育层面倡导理性消费。还可以通过主题教育形式,组织学生面向消费观念的讨论、征文比赛、宣讲会等。同时,借助微信公众号、qq 群聊等转发消费诈骗事件、不良消费行为案例,引起学生关注和重视。另外,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通过观念引导创造良好的校园内消费主导氛围,可通过张贴海报、宣传语、发放宣传手册的方式,宣传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理性消费的重要性,提醒超前消费可能带来的危害性与潜在风险性。[5]此外,高校思政课程应协同相关理财课程教师联合开展融合式教学内容,以提升大学生自主理财、理性消费的能力,从而有效抑制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
(四)积极构建互联网绿色消费环境
对于网络电商而言,应承担他们作为产品售卖方应尽的社会责任,在产品的线上宣传过程中避免过度宣传,引导年轻消费群体理性、适度消费。在一些电商直播中,部分带货主播为提升产品销量只对产品的优点进行宣传,一味诱导购买其产品,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其消费能力往往较差,但却保持着极强的消费冲动,对于消费诱惑缺乏抵抗力,因此基于社会责任,在出售线上产品时,主播应首先讲明产品的适用群体,以及预期的消费金额,避免过度诱导宣传、虚假宣传。对于互联网借贷公司而言,多数借贷公司的贷款门槛极低,往往缺乏对贷款者基础信誉与资金能力的考量,尤其是花呗、借呗等被普遍适用的借款软件。这类软件应不断优化借款机制,全方位提升对借款人信用的评估维度,当借款人身份为大学生时,应首先向其以视频的方式普及借贷知识,并相应降低可贷款额度,同时可以限制贷款的花费范围,如可禁止消费手表、高档手机等花费较高的电子产品,并在其贷款额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对其开展消费记录监控提醒。
四、结束语
本文在剖析大学生超前消费成因的基础上,将其带来的危害从增加大学生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增加大学生信息泄露的风险、养成大学生拜金攀比的消费观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证,基于成因与危害进一步提出了树立大学生正确科学的消费观、巩固家庭榜样的基础教育作用、发挥高校思政课的关键引导作用、积极构建互联网绿色消费环境的应对策略。只有协同发挥家庭、高校思政课程以及互联网大环境三者的作用,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才能真正抑制和减少大学生的超前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