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院校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的探索与实践
--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华文教育为例

2023-02-19库利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黄冈双高华文

库利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部,湖北 黄冈 438002)

“双高计划”是指党和国家为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的重大决策建设工程,旨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在2019 年2 月介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新闻发布会上,曾将“双高计划”建设要求概括为“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1]。这是对双高院校在国际合作上的非常恰当的定位,是双高建设院校确定目标和任务的基本依据。

人文交流是国与国之间促进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重要途经,是国家开展对外交流的重要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双高实施意见》中指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中外人文交流。高校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基地,开展对外人文交流具有天然优势,也是自身发展需要。教育部每年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中,中外人文交流也占有相当比重。因此,中外人文交流也是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和提升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各“双高”院校也在制定建设任务中把中外人文交流放在重要位置。

当下,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毕竟时间较短,在对外交流上跟本科类院校还是有相当差距。此外,开展对外人文交流跟中外合作办学、招收留学生等相比,是一项无形投资,无法短期见效益,会给人一种花钱买噱头的感觉,很多校领导不会把注意力放在人文交流上面,加上没有专职人员,没有稳定渠道,也没有经费投入,因此很多高职院校中外人文交流并无多少特色亮点,学校在推进双高建设中,也很难在中外人文交流项目上出彩。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双高”专业群(A 类)建设院校,借助多年的华文教育工作经验,开展各类华文教育活动,推动中外人文交流,取得了一定效果,受到上级部门认可赞美,获得了媒体及同行的关注,也促进了自身对外交流工作。

一、国内华文教育现状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在世界影响力的提升,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国外民众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热情持续升温,海外华文教育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2]。

目前针对海外华裔青少年的华文教育,除了在所在国进行语言文化学习之外,中国政府及一些非政府组织也投入了人力财力,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回到国内进行沉浸式教育。各地侨务部门是华文教育的主要负责部门,对接海外华人华侨团体、组织和学校,组织开展面向海外华裔的培训班、春、夏、秋、冬令营等活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湖北省的一所地级市高职院校,受黄冈本地侨务部门委托已承办过一些华文教育活动,对于如何利用本地资源开展华文教育有了一些实践,积累了工作经验。作为学校,有师资、有场地、有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有着天然优势,而政府侨务部门对接海外华人华侨团体,代表中国政府,承担华文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双方合作能达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因此这种政校合作一直持续向前,稳步推进。

二、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华文教育的实践

(一)黄冈地区开展华文教育的基础条件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长江贯穿而过,江河湖泊众多,气候上四季分明,文化上既不同于北方,也不同于南方,有其独特的特点。黄冈位于湖北东部,北面背靠大别山,分别与河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其北面的红安、麻城、罗田、英山都是山地居多,跟湖北西部的宜昌、恩施地区的巴蜀文化不同,更不同于江汉平原的荆州、荆门等地。跟湖北其他地区相比,黄冈文化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红色文化。黄冈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苏区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诞生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3 位中共一大代表,组建了红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4 支红军主力,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渡江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走出了200 多位开国将帅[3]。二是黄冈的戏曲文化绚丽多彩,是黄梅戏的重要发源地,楚剧、汉剧和京剧均含有“黄冈元素”。黄冈的老百姓一向都有听戏看戏的传统,黄冈艺校专门设有黄梅戏专业,当地学习戏曲的氛围浓厚。三是禅宗文化久负盛名。佛教禅宗四祖、五祖、六祖在黄冈黄梅开山说法,为黄冈留下了四祖寺、五祖寺,每年接待大批国内外信徒前往烧香祭拜。四是中医药文化。麻城、罗田、英山、蕲春、武穴等地中草药种植、加工已形成规模产业,明代医圣李时珍,黄冈蕲春人,给后世留下了传世名著《本草纲目》,而如今在蕲春,以蕲艾为基础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五是东坡文化独领风骚。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被贬黄州,在此留下了《念奴娇²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也给黄州留下了黄州东坡赤壁,成就了安国寺、遗爱湖等景区。在黄州,以东坡为主题的景点环绕遗爱湖,东坡文化爱好者们还成立了东坡研究会,歌颂和弘扬东坡文化。

(二)黄冈开展的华文教育

国家创造各种条件和平台推动华文教育,大批海外华裔回到祖籍国亲身体验中华文化和国家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黄冈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本地特有的传统文化遗产,开展各类华文教育活动,经常性承办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春、秋、夏、冬、令营,承办过湖南师范大学留学生社会实践团、新西兰孔子课堂学生来华参访、海外华文教师培训班、澳大利亚游学团等短期游学活动,课程内容包括传统文化课程、职业技能、文化景点参观、工业企业考察、新农村发展体验等,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国情、社会发展等特色,在长期的工作实践摸索中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华文教育模式。

(三)短期华文教育课程及效果

选择优秀传统文化,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包括有:东坡文化讲座、茶文化表演及体验,黄梅戏学习,中华剪纸,中式面点制作等,让长期生活在海外的这些学习者近距离学习、体验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根据黄冈现有的文化资源,我们组织过景点参观,如:东坡赤壁、遗爱湖公园、黄冈历史博物馆、李四光纪念馆、黄梅五祖寺、罗田燕儿谷、大别山地质公园等,让来自海外的华人华侨很好地感受黄冈的历史、文化、地理方面的社会发展;选择典型工业企业,组织学员们参观考察,让他们直观地感受中国工业自动化程度、环保措施、可持续发展理念等;选择示范性农业基地,组织参观体验活动,让他们感受农耕文化、新农村建设成就;选择简单实用职业技能,让学员短时间内学习插花、更换备胎、裱糊墙纸等生活小技能;此外还通过举办晚会、体育比赛等活动促进两方互动交流。充分考虑时间短、教育对象文化背景,年龄结构等,结合本地独有的文化、地理环境、教育资源,灵活设计课程和活动,受到广大学员、海外华人华侨团体的赞赏,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

(四)疫情常态化下华文教育

从2020 年开始,疫情席卷全球,常规性的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工作受到影响,亲身来到中国“寻根”已经无法实现。中国侨联并没有暂停这项工作,而是要求各省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开展网上夏令营,并提供了一批中华传统故事,如姓氏起源、成语寓言、人文地理、风景名胜等,引导海外华裔青少年收听收看,鼓励青少年撰写观后感。在实际活动中,这种单纯的听故事效果并不好,一是没有体验性,二是营员语言能力参差不齐,对故事叙述理解不足,三是听完故事没有答疑没有互动,致使很多营员不愿坚持。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及时作出调整,一是选择通俗易懂的故事,二是派老师及时跟营员进行互动,对学生作业作品进行点评指导,三是设计有互动性、体验性的课程,如“中华剪纸”“毛笔书法”“五步拳”等课程,线上办营效果得到了改善,也结识了一批海外华人华侨组织和团体。期间还进行了中外华文教师交流,举办文化交流晚会等活动,丰富了交流方式。

三、华文课程设计原则及评价体系的完善

(一)充分考虑华文教育对象的认知能力和兴趣

因材施教永远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跟普通国内学生及来华留学生不同的是,华文教育对象具有自身的特点。华文教育的对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旅居或定居国外的海外华裔,另一种是热爱中国文化在国内外学习中文的外国学生。海外华裔是指侨居国外的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华裔,父母很注重保持孩子的中国人民族性,会送孩子去中文学校上课,因此,这样的孩子有中文基础和文化背景,交流相对比较方便,但是国别不同、父母教育不同,也是有一定的差异。如:东南亚地区华裔较多,华语传承较好,但是由于国别、历史、地方政策等原因,华裔群体相互之间也有较大差异[4];而外国学生学习中文时间短,没有太多中华文化积累,但是对中文及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兴趣,语言交流相对比较困难一些。但是差异中也有一定共性,如:欧美地区成长的孩子往往热情大方,但是纪律意识不强,需要引导;而亚洲地区的孩子更加内敛,注意力会更集中,跟中国孩子比较相似。再比如,不管是什么背景,同年龄结构的孩子认知能力和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不管来自哪里及出生如何,青少年的天性都是一样的,就是爱玩,好奇心强,喜欢实践性、体验性的学习方式。正襟危坐地听讲座不受欢迎。因此,接到任务时,应尽可能把教育对象的情况摸清楚,充分了解他们的特点,才能设计恰当的课程内容。

(二)课程不能偏离短期华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短期华文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其目的在于在有限时间里让受教育者获得文化上的认同感,一切形式的教育活动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展开。老祖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中华美食、书法、武术、传统中医等,流传百世而不衰,这些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可作为华文教育的主要载体,但是主流的传统文化形式不能体现真正的中国。很多中外媒体中呈现的国外对中国的认知可能是:中国人都会功夫,中国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中国人骑自行车上下班等有偏差的认识。这不是真正的中国,事实是大多数中国人并不会功夫,也不写毛笔字,经济社会发展也已日新月异,不再是过去的中国,要改变世界对中国的这种刻板印象,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武术、书法、中医这些已经被世界认识的符号上,华文教育也一样,需要结合地方风土人情、地理风貌、语言习俗、社会发展等,让受教育者能感受到真实的中国。

(三)华文教育评价体系尚需完善

通过多年的华文教育工作实践,参考其他地区及组织承办的各类华文教育活动,发现:作为一种短期针对海外华裔的教育形式,大多数华文教育活动似乎更加注重过程,在评价体系上缺少思考和实践,仅仅让教育对象留下意见建议是过去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手段,没有量化评价,没有追踪评价,没有外部评价等,对于教学效果只有感官上的感受,没有客观的评价结论。在评价体系上的缺失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不像学校教育,可以通过作业、考试等方式来评价,获得直接的结果,华文教育时间短,教育对象差异性大,不好设计统一的评价标准;2.文化教育不是文化知识教育,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文化认同,因此很难量化,且是一个从浅到深的过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3.国内华文教育主管机构及承办单位少有对评价体系的研究和文件出台,以至于大家都忽略了这一点;4.这种形式的教育发展时间不长,不仅是评价体系,在很多方面都有待完善。

但是,没有科学实用的评价体系,就无法真正确定华文教育活动的效果,也很难从活动中吸取教训,从而改进提高,并促进华文教育向前发展。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国更加开放包容,会有更多的海外华裔回到国内来“寻根”,华文教育将获得更大发展,建立一套科学、稳定的评价体系是教育主管部门及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结束语

中外人文交流的目的是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文明互鉴,自党的十八大“人文交流”首次被提及以来,党和国家层面顶层规划设计,分别同美国等10 多个国家建立了十大中外人文交流机制,有力地推动了中外人文交流。高校推动中外人文交流优势明显,应成为国家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的主阵地,也是实现高校职能-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

高职院校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的建议:1.紧跟国家层面政策导向。紧跟“一带一路”战略等国家大政方针,服务外交大局,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开展人文交流。2.拓宽人文交流渠道。开展人文交流不能完全依靠政府送上门,而是应主动走出去,打开思路,多渠道并举。国家层面可依托国与国之间交流机制、政府间合作;政府层面可依托当地友好城市经贸、文化交流;学校层面,可依托合作院校;也可通过行业企业,携手企业走出去开展交流。3.立足本地,发挥自身优势。中外人文交流要做出影响,形成机制,项目要落地生根,还得立足自身,立足本地,高职院校有更多资源、财力、人力去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必须认清自身优势和劣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扎实推进中外人文交流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

猜你喜欢

黄冈双高华文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写生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书法作品选登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