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协同路径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2023-02-19李德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院校

张 捷,李德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在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更好地契合当前双创环境,也能以此为带动,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产学研创深度融合,提升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率,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此外,还能以此为驱动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多元协同路径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

(一)多元协同路径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契合点

多元协同是基于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的开放系统中,在内部、外部的多方影响下共同产生的某种整体效应[1]。多元协同强调系统的复杂性、开放性,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与这种复杂开放性系统有机配合。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中可以进一步拆分为各个环节彼此联系、有机配合的子系统,结合不同的主体可以划分为教育管理系统、教育教学系统、社会支持系统以及保障支撑系统,各系统之间彼此扶持,各司其职,共同形成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链条[2]。开展和实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多方资源的流通交互,并在交流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试,自我优化和自我整合。在当前内部环境和外部因素融合互动的大背景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协同发展,能够更好地带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走向新阶段。

(二)多元协同路径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衔接价值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升级,是适应时代背景下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是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要求,能够更好地培育和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增强高职学子的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这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速推进职业结构转型具有重要的促进价值[3]。此外,基于多元协同路径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更好地带动高职专业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优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战略意义。

二、基于多元协同路径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困境

(一)校企合作在创新创业教育上配合度不足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的突出特点,也是突出优势。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中,更是将创新经济与职业教育密切衔接;然而,在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展开过程中,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环节的校企合作力度不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效果不佳[4]。在实际教学中,大多将创新创业教育,局限于培养学生创业技能,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储备等方面,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校企协同育人的合作体系之中,课程安排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且与学生的专业课程融合度不足。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多元协同发展要求不匹配

基于协同育人理念要求下进行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高职院校,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要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阶段引入具有实战经验的创业讲师,并且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教育特点,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既需要教师具备丰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教师本身具备一定的创业经验和实践经验。但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中,大部分任课教师都缺乏创业经验和从商经验,虽然有着丰富的创业知识,对创业理论体系较为熟悉,但在创业经验,从商经验方面较为匮乏。虽然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部分院校会邀请企业人员前来学校开展课程讲解,但大多以讲座的形式,实际的教育效果较为有限,且缺乏各环节的有机配合[5]。

(三)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错位

在当前创新创业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关于创新创业的认知,主要基于商业价值层面的审视。许多教师仅仅将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局限为学生就业的一条途径,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创新创业思维的教育意义,这也使其在专业教育中难以系统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更难以融入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体系中[6]。并且,当前学生群体也较为普遍的存在创新创业的功利价值取向,而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中潜在的综合素质教育和个性塑造,难以结合协同育人的层面进行探索思考,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教育效果。

三、基于多元协同路径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一)构建产学研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推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落实,需要做好机制优化,要构建产学协同育人机制。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前沿阵地,更是要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的理念,要结合科技与人才培养,与当地产业状况,经济发展状况有机结合。首先,在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正视这一趋势,充分认识到自身在高等教育产学研中的价值和地位,要有效衔接知识体系与行业人才培养需求。只有充分衔接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行业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全面的了解企业和市场需求,了解企业的组织环境,岗位环境。要结合高职院校技能教育技能创新,结合企业和市场的人才创新,使技能创新与人才创新有机互补,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和市场发展。

其次,要建设双创协调育人体系,打造双创人才培养基地,结合当前信息化、大数据的发展现状,不断推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互补。要以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市场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为基础,结合改革体制,更新内容,丰富形式等要求,进一步完善高职创新创业课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这也对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高职院校需要结合未来职业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不断完善双创协同育人体系更新,优化高职创新创业教材,使最新的产业需求和市场趋势纳入课程体系中,更好地衔接人才培养和产业结构转型。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要突出教育的引导性、服务性、前瞻性,进一步保障协同育人质量,完善合作评估方法,全面提升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7]。

(二)建设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极为广泛,这也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积累,并制定与学生发展要求相匹配的教学模式。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建设落实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发展计划。要以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发展计划为引领,带动高职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持续提高高职教师业务水平、业务能力,强化高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理念、实践应用能力,进一步满足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需要。结合教师的研究方向,鼓励教师提出适宜自身发展的职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从而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

第二,通过双向培养的强势工程计划,构建高素质创新型教学团队。结合当前大部分高职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着理论有余、实践不足的现实问题,推动协同育人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

第三,落实教师的企业实践。通过让教师直接参与到相关企业的顶岗实践中,加强院校与企业的关系,帮助教师更全面地掌握当前企业行业的发展需求,促进教师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融合,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更好的结合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教学引导。

(三)搭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教学平台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教学组织中,要建立与之有效匹配的实践平台,借助顶岗实践,能够帮助教师积累实践经验,也能在后续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更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引领[8]。在构建创新创业平台时,需要搭建校企双向协调的发展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正确地认识创新创业,鼓励学生专注于创新型企业项目,积极创办企业。学校可以结合项目立项的教学方法,发挥场地优势,资源优势,鼓励学生创建团队,并从中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此外,学院还需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创办企业,通过师生的实践,能够使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更好的与实践相融合,也能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的相关认识,有利于丰富创新创业实践,拓展创新创业的应用空间。

此外,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与企业或政府的合作,构建起创业孵化平台,进一步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撑软件支持。借助校外创业孵化平台,能够有机整合社会资源,学校资源,企业资源,有利于拓宽学生发展路径,助力学生创业素质的持续提升,能够使学生更充分具体的了解创业流程,了解公司运作流程,了解行业规则,这对于提升创业质量,增强创新技能,提升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基于多元协同路径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方向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从功利到素质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时间较晚,且多是国家和政府主导下进行的,相较于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多是基于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形成的,具有较为明显的就业导向性,从这一角度来看具有较强的功利色彩。早在2010 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其中直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相联系,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但是也突出了相应的政策功利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双创教育与素质教育以及人才培养之间的协调性,使得双创教育在高等院校推进实施中存在一定的认知和实践偏差。一些院校狭隘的将双创教育理解为第二课堂,这种功能定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双创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所注重的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对此,基于多元协同路径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者需要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对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进行的教育,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发展综合性素质,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其根本指向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意识、思维精神和能力。对此,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突破公立式思维深刻把握和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和内涵,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转变教育观念,并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价值定位,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从原有的单一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变为复合型、发展型、创业型人才。

(二)衔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

目前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上并未完全融入育人体系中,且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大多处于边缘化的地位,难以实现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教育之间的有机融合,难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中,这也意味着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整体教学系统中存在被边缘化的问题,时常被学校教学中心工作排斥,被迫处于从属地位,更难以实现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课程设置角度来看,创新创业课程的模块化,碎片化问题较为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整合度不佳,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配套教材不完善;甚至一些院校直接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选修课程,或业余课程,在教育设置上缺乏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仅仅停留在就业指导环节。基于这一现实问题,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提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要将其从原有的边缘位置逐渐引向中心位置。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强化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对于学生来说,能否成功创业及重要条件和基础条件在于是否能将创新创业素质与专业方向有效对接。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专业教育作为支撑和保障。此外,还要突出高职院校实践技能培养的作用与价值,要使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彼此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在进行高职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时,可以结合具体的专业特点,还要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性课程,例如经济学课程、市场营销学课程、企业经营组织课程等引导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再将其与专业发展相契合,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关联性和学生实际需求,设计若干选修内容。同时。要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开发设计,适应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动态调整的体制机制,引导高职创新创业课程能够真正融入高职育人体系和教学体系中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

(三)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从单一到综合

在当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来看,仍然存在较为突出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更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创新创业的课堂教学,需要与实践练习有机配合,彼此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切实推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发展,实现知识传授与技能应用的良好结合,结合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和教学优势,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必须坚持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对此,可以从以下几大方面着手。

第一,要推动模拟教学建设,对此可以参考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经验,在教学组织中除基础理论知识以外要发挥实践项目的培养优势,应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市场调研,整理整合专业领域的信息数据,做好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进一步设计商业模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梳理出能够体现专业发展背景、体现市场发展需求以及自身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方向。

第二,要发挥合作教学的突出价值,以产业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并为学生组建起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队伍。此外,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师资优势,为学生构建起多元化导师队伍,在队伍构成方面,可以结合企业专家、创业人士、专业教师等进行共同参与,在导师和团队的配合下,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培育学生的协作意识。

第三,要推进实训基地建设,结合专业设置要求产业发展方向以及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构建起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相符合与创新创业教育规律相一致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和实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实训室,真正走入行业,走入企业,在实训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此外,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教师要加强过程指导,学校要强化平台建设,通过打造宣传服务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市场运作平台、创业组织平台等多元平台,引导学生能够在专业服务平台的支持下,在职业技能大赛的引导下,在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的扶持下,更好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收获经验,提升本领。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时代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强化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协同,能够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有利于构建知识积累技能实践应用创新的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要通过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高素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学平台建设,为高职创新创业教学路径的优化,提供发展助力。在学校内部,需要建设创新创业文化,使校园中形成勇于创新,敢于质疑,接受失败,适宜创新创业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