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群体画像分析的高校精准思政研究
2023-02-19胡洁
胡 洁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关注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围绕学生设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与方法,以关照和服务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使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对学生群体画像分析为精准思政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精准思政教育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引导思政教育工作者分析学生群体画像,树立精准思维理念,创新传统思政教育工作新模式。
一、当代大学生群体画像特点
(一)个性特点鲜明,对灌输式教育认可度低
当代大学生是一群思想鲜明、有理想、有价值追求的群体,享受着泛娱乐化的生活,善于开展个性化学习。同时,当代大学生的主观意识强烈、思想特点鲜明、个性张扬、追求自由,不愿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这些特点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采取集中式课堂理论教授与灌输,情感教育的融入度较差,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略显滞后,难以获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和认可,不利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健全人格。
(二)沉迷网络媒体,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作为“00”后群体,是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而成长的新生代,许多大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中无法自拔。网络平台中海量信息爆炸式增长,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诸多便捷,但同时存在负面理论、消极思想、不良舆论等信息。这些不良信息会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干扰学生的判断力,甚至导致学生行为失范。大学生并未真正融入社会,学校生活环境使其缺少充足的阅历,无论是心智和身体,均处于不成熟发展阶段。受外界不良思想、价值观和舆论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或因沉迷网络而放弃学业,影响个体成长。
(三)竞争意识强烈,既理想远大亦客观务实
当代大学生的性格体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创新性、个人意识等特征。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自我展示、自我证明,表现的欲望和竞争意识较强。基于心理学视角分析,这是积极正向的行为,但凡事讲求一个度,过度争强好胜将会引发负面效应。许多学生由于长期在家长的保护下成长,面对挫折和困境,缺少应对和处理能力。所以,在争强好胜时会因困难与挫折形成自我否定、消沉迷茫的心理状态,容易对学生后续的成长和发展造成阻碍。
二、基于学生群体画像分析高校精准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学生群体画像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是通过数据信息的挖掘、整合与分析,精准预测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差异、生活状态、思想现状,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精准输送教育。
(一)思政教育规律为学生群体画像指明路径
唯物辩证法要求在认知事物和改造世界中抓住本质和规律。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过程中,应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将思想教育作为中心环节,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通常会受到外部环境、人际关系、家庭因素、教育因素的影响。在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校园文化活动等均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利用学生群体画像分析技术,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准确预测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变化,并结合学生群体画像分类展开分层次引导,使每个大学生均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目标。
(二)学生成长规律是学生群体画像的重要依据
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进行群体画像分析与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在学生群体画像分析中,通过采集日常行为痕迹数据,并与学生成长过程相关联,获取高校实施精准思政教育的核心数据信息。获取大学生考试成绩、学习时间、实习数据等,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获取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工作、党团建的数据,可以把握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塑造情况;获取学生网络社交、心理咨询、人际关系等数据,可以掌握学生群体的情感心理状况。以大学生成长规律为基础,准确了解大学生的成长动态信息,高校可以更加精准有效地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数据技术普及为学生群体画像提供可能
大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展开精准的图像分析。通过对用户展开调研,了解其思想、行为和观点的异同,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分层。从中选取定性的特征,并赋予相应的描述和标签,继而形成用户画像。当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肖像相对成熟且应用广泛,这为学生群体画像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我国高校致力于推进数字和智慧校园建设,广泛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技术,继而整合大量的数据信息。经过筛选与整合,形成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习惯、性格、行为等诸多信息,对用户精准画像提供技术支持。
三、基于学生群体画像分析高校精准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聚焦学生群体画像核心特征
一方面,把握核心要素。在描绘大学生群体画像时,应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素,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正确认知。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与国家的发展形势,理解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以及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另一方面,在学生群体画像分析的过程中,应做好分类分层,分析高校大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创业活动中个体呈现的较大差异性。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保证精准思政教育的成效。此外,面向高校大学生群体展开画像分析,了解群体的思想特征、学习方式和成长规律,继而提升精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二)完善学生群体画像分析技术
对高校学生群体的画像分析技术,主要包括聚类分析、离群分析和关联分析。首先,聚类分析。这是一种根据研究对象亲疏程度进行归类的教学方法。在聚类分析的过程中,数据类别并不包括分类信息,可以通过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在不展开提前预设分类的背景下,对各类数据信息展开群体划分,将高校大学生划分为不同类型。在进行聚类分析后,学生的群体类别和画像更清晰。在此基础上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并对细化分割的学生群体实施精准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次,离群分析。在数据结合中,挖掘与其他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的离散对象,并对其离群因素展开分析的一种方法。只要发现数据偏差,必须要找到其影响因素。运用离群分析方法,从大学生群体画像的数据资源库中挖掘隐藏的、内在的数据关系,继而精准研判高校学生群体思想的共性特点,了解每个大学生的思想差异。最后,关联分析。将关联规则作为群体画像分析的算法,对不同标签存在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并通过列表的形式呈现,列表排名靠前的标签则代表有更高的关联度。通过关联分析技术开展画像分析和精准思政教育,在变量状态评估时,可以将其与关联性较高的变量作为预测单元。
(三)构建学生群体画像数据共享
高校学生群体画像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需要做好系统数据库建设,通过广泛融合高校教学、学生管理等多元数据,进行学生群体成长与发展的综合分析与研判。在此基础上,完善数据信息的共享机制,实现各类数据信息的校内共享,形成完整的数据库。高校应加大系统建设的资源投入力度,广泛采集学生有关的各类数据信息,打通高校的数据壁垒现状。基于高校学生表现层面,其数据信息包含家庭背景、学习表现、选课、基本信息、图书馆借阅等数据。同时,必须将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形成覆盖学生所有信息的完善数据库。只有这样学生群体画像的分析才能更加清晰、直观,才能采取针对性、精准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四)营造学生群体画像制度环境
第一,创设全员育人工作的软环境。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组建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提供指导,帮助广大思政教师认知数据技术应用的优势和价值,将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师、辅导员、教学管理教师等诸多思政教育力量进行整合。共同围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目标、思政课程特点与思政教育场景,构建基于学生群体画像的精准思政教育模式。以群体画像了解大学生的个体特点与学习需求,展开精准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第二,构建全过程育人的制度环境。首先,高校应在校内普及大数据技术和应用理念,通过发挥制度的约束和督促作用,引导各部门养成数据共建共享的思想和习惯。其次,发挥精准评价的指导作用,了解高校精准思政教育的不足,不断强化学生群体画像分析,各部门协同配合改进精准思政教育模式,使学生群体画像成为精准思政教育的重要依据。再次,高校应组建一支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队伍,即充分了解并灵活运用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使其维护好数据库、系统平台,精准分析大学生的群体画像,为思政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依据。最后,做好大数据系统的安全监管。规范数据信息的使用,定期进行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及时排除风险隐患问题,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与完整性。第三,形成全方位的数据支撑。利用学生群体画像分析,高校思政教师与大学生之间无需面对面接触,即可落实精准思政教育,要求教师掌握学生群体的全方位信息。在构建学生群体画像数据库的基础上,完善数据采集、指标分析、分类目录、数据质量等标准,为高校落实精准思政教育提供一站式服务,以数据信息共享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联动,发挥群体画像的数据优势,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接班人、筑梦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对学生群体画像进行分析,可以结合学生特点、成长规律和需求,精准输送思政教育内容、选择思政教育方式方法,继而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