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容、生成逻辑、主要特征与重大意义

2023-02-19陈静宜黄小彤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新形态现代化文明

陈静宜,黄小彤

(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世界共享文化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文明百花园。”[1]这一重要论述阐释了人类文明演进的总体趋势并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伟大的创造,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融入人类文明史提供了理论前提。关于如何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容、生成逻辑、主要特征与重大意义,有待学术界的进一步深入论析。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呈现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演进的最新阶段与状态,其基本内蕴表现为在中国语境下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科学社会主义守正创新”的理论内涵、“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术语革命。

(一)在中国语境下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际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成的丰硕果实。马克思主义运用文明中“抽象形态到具体形态”的特征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勾勒演进模版,人类文明新形态则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文明的特征,在中国语境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世界发展趋势并驾齐驱,不断呈现与时俱进的风貌,而非囿于固有模式的局限。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百年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方式冲破一切教条主义束缚的新生文明成果。以五四运动为开端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根本走向,马克思主义逐渐受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青睐,同中华文明初步关联。革命初期,由于教条主义者在党内取得主导地位,革命的意识形态实际仍受家长制的困扰,“城市中心论”的战略部署致使党内损失严重。但革命斗争并非一蹴而就,教条主义者的失败,也在一定意义上为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本土试错。在经历多次历史考验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洽无间,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入”与“浅出”,真正意义上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取得实际指导地位。“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引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第一次飞跃,实现社会主义文明属性的基本定性。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构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极大解放与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历史视域中迎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的新型价值旨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经济快速增长、生态环境全局性变化、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等崭新的时代成果科学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始终紧跟中国本土发展的步伐,在不断吸收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的成果中,科学回答了文明发展中内在要求的现代化范式。在历史与现实的交互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历程中诞生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不仅是对中华文明“超越历史的成果”的进一步激活,也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生成的文明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衍生。也正因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不断产生鲜活的理论成果,在人类文明中赋予长期性的文明意义。

(二)在中国语境下解读“科学社会主义守正创新”的理论内涵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直面所处时代困境、理清旧哲学体系、解构资本主义社会文明错误理念,促使空想社会主义自天国回归人间的高阶思想成果。在马克思看来,科学社会主义并非天才想象物,它具有强劲的可行性,为人类文明的演进提供重大的思想洞见。中国共产党在进一步认识科学社会主义时,通常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演进的关键指引,而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中生成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则是科学社会主义扎根中国谱写人类文明的创新篇章。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径中创造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最好的现实回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依据当代需求创新符合时代化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内涵的守正与创新的显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不能丢的,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2]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压舱石,人类文明新形态应始终坚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相互交融的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毋庸置疑,在当代全球经济化与世界矛盾相互交错的背景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仍具有真理性,而在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早已经超越经典作家的预估。综上,在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中,科学社会主义早已根深蒂固,“新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重大理念皆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守正创新。

(三)在中国语境下解读“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术语革命

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术语革命的“瑰宝”,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也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升华。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种文明新形态的诞生都是具象化的,而非超越现实之物。在《资本论》英语版序言中,恩格斯谈到:“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个新见解都包含着这门学科的术语的革命”[3]513,这一论断具体揭示了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规律性演进中术语革命势不可挡,资本主义社会所呈现的现代化文明也只可能是某一阶段的暂时性产物。同世界其他文明新形态相比较,在中国语境中生成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绝非一个单独的名词,而是一种概念的革新,即术语革命。这一术语革命具有深厚的学理依据,是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中获得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因而理应也被认作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革新。当今世界范围内,针对中国冲刺现代化建设之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历史冲突论衍生而出“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造成对中国不利的国际舆情,这既是对人类文明形态的否定,也遮蔽了中华文明的高光。作为党的创新理论和开辟人类文明术语革命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则以有理有节的思想理念辩驳,在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道路中彰显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的正确性。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全面深化革新党的价值理念助推道路、理论、文化、制度的创新性发展,展现天下情怀,担当世界大任,服务全人类,构筑而成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厚文明逻辑。质言之,诞生于中国语境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了崭新的术语成果。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的生成逻辑

任何文明形态都是人类文明演进中的产物,其内在演进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与道路问题。马克思认为:“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3]256当代文明形态也必须自觉地满足人类文明发展的需求,生成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则是这一重要论述的真实例证。

(一)理论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理论自觉

马克思谈到:“人们自己创造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4]的确任何文明成果的生成都是在现实与历史的交互中形成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则是在历史与现实时空联系中锻造而成的。近代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势力在世界的快速扩张迫使世界文明逐渐西化。面对中华文明蒙尘的困境,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皆提出改革中华文明的方案。有人主张中体西用的理念,实际却固守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有人主张彻底摒弃中华文明,应用全新的自由主义思想解放社会;有人主张将中华国粹与西式理念相融,致使中华文明呈现四不象之态。历史与实践证明,无论是主张文化恪守、革新或是共通皆反映的是中华文明演进中的一个混沌阶段。

基于先进知识分子失败的经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与中华民族的大同理想融合,既保留了民族文化根基”[5],又解决了彼时中华文明遭遇的困境。新时代,伴随着中国现代化道路建设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亟需再次焕发历史底蕴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通过革新思想价值体系以启迪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6]199的基础工程,使其充当“压舱石”的角色稳固国内意识形态的健康。党的二十大后,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面提上日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的需求愈发凸显。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在人类文明新形态中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7]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成果中生成的人类文明精髓。倘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要持续性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视域中与当代中国文明、世界文明久久为功。事实上,在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演进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中“民为邦本”“和合共生”“达济天下”的价值追求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中“以人为本”“天下包容”“天下情怀”的价值理念相契合。概言之,中华文明自混沌状态到革命、建设与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结晶,再到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生成人类文明新形态,都是理论自觉的表现。

(二)实践逻辑:贯穿于建设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自觉

一个国家需要全方位、多领域共同推进现代化建设,其中现代化将要实现的目标、开展的布局、运行的机制、强调的价值追求皆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现代文明形态作为指引。中国关于现代化建设与文明新形态起步的探析诠释着一种历史概念。早在革命与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以“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解放”为前提奠定现代化建设的政治基础,此中离不开摆脱保守迂腐的旧教义与近代西方思想的冲击。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国家经济复苏的困境,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自“工业现代化”转向“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理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物质积累的同时,开创了“百花齐放”的独特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改革开放后,历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在经历确定、创新与坚持、发展与完善的历程后,人类文明新形态逐渐显化: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以“文化制度改革全面推进”[8]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施现代化建设的辅助,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现代化的演进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全新阐释,正确引导人们树立文化观、提高文化“软实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任务,需要“紧紧围绕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9]。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指导下,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与生态全方位发展,产生出让世界有目共睹的历史性成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方向逐渐清晰。若要不断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诉求,仍需持续性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三)现实逻辑:为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的使命自觉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样性的。近代以来,西方国家通过掠夺、殖民的手段塑造资本主义文明,率先达成现代化后,资本主义文明将自身放置于世界文明的绝佳位置。在认定其它文明附属地位的前提下,“文明冲突论”“西方中心论”“零和博弈论”诞生并在世界的各个国家与民族中强势输出。事实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一系列错误的思想与价值观念强加于人类文明之上,致使人类文明的发展出现危机,世界文明的发展格局需要一次全新的改写。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诞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上呈现着与世界文明交融的特点,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长期主导人类文明的固化局面。针对文明冲突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立足于中华文明发展的理论逻辑,牢牢把握世界文明发展的核心规律,提出以“文明对话”克服“文明冲突”的体面理念。针对“西方中心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出“独立自主”的理念,成功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道路自外力驱动转向内生发展,摆脱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的束缚。针对西方国家遵循的弱肉强食的“零和博弈论”,人类文明新形态则以和平包容的理念取代霸权主义。在百年不懈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构建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在现代化语境中诠释人类文明演进的新篇章,也是别出心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的当代话语显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努力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6]571这一论断充分说明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主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尺标,为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难题提供中国方案。综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不利于中国在世界发展的舆情作出了有力应答,成功构建新型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未来也将在实践中助推自身革故鼎新。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凸显的主要特征

马克思曾谈到:“未来社会是将以个人发展为前提推进全面发展的联合体。”[3]53这一论断超越了以物的依赖、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旧文明形态,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借鉴蓝图。当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为世界谋福利的政治勇气与担当,在总结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中凝聚人类文明新形态,真正意义上描绘了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统一,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人民幸福与人类解放的统一。

(一)基于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统一

五大文明“并非人类文明直接的映现,而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一个尺度,以及塑造人的文明的环境和条件。”[10]因而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统一,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的鲜明特征,彰显着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二十一世纪的时代全貌。这一鲜明的特征具体表现在:物质与精神文明到政治、社会、生态文明间的共时态联系以及永恒发展的关系。事实上,党带领人民百年来追求现代化的历程,为开辟五大文明间的普遍联系提供了一定的实践路径。在物质文明的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将经济建设置于首位,在创新经济理念与实践上积极作为。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认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格局,明析我国经济已自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提出以新发展理念指引经济发展,着力解决因经济周期不稳定导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代表。在政治文明的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一条人民当家作主的道路,矢志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的仁政理念。在文明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社会力量之中”[11]150。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保障民生发展,以满足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党中央充分认识到平衡生态与人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中必须要面对与处理的首要问题,积极开展封山育林、长江大保护等,以一种坚定的决心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个也不能少”的普遍联系思维,促进五大文明在独立发展的同时彼此滋养。当代,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很大程度上仍受到资本主义制度与理念的制约,五大文明建设更应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中汲取世界经验而不断创新理念,以此向世界上想要独立自主发展的国家提供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新提要,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全新样貌。

(二)基于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统一

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诠释了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核心理念,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诠释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模式,为人类社会进入高治理境界作出科学指导。“现代人能否全面发展是判断真正文明与否的重要标准”[10]。追溯过去的历史不难发现,人作为自然界中的重要一环而诞生,又为生存与发展汇聚一堂构成社会。随着人口的激增,人类开始学会运用工具开采自然界中各类资源从而塑造理想的社会,文明便在此中呈现。因而,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人、自然、社会展现承上启下的“景观”。但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化中,三者间任意一方的进化滞怠都将造成对立困境,如何推进它们的和谐共生成为了每一段文明需要解决的难题。以西方建设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为例,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将财富汇聚到少部分人手中,致使社会深陷贫富差距悬殊的阶级矛盾中,同时畸形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又导致各类极端生态现象频发。因而现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看似正常运作,实则摇摇欲坠。中国共产党通过研判资本主义社会“人、社会、自然”三者不平衡所招致的后果,基于本国国情提出了“人在社会中全面发展,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新形态文明。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生态的和谐,还要追求精神生态;不仅追求效率公平,还要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精神生活的充实,追求生命的意义。”[11]150为此,人类文明新形态贯穿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在科学利用规律的前提下,坚持追求现实的人向往的美好生活,为人类文明永续发展提供现代化动力。

(三)基于人类解放与世界情怀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作为有责任与使命担当的大型政党,有着为全世界人类谋解放的情怀,其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始终坚持中国立场为前提,着眼于国际力量的此消彼长与全球性挑战的背景下,为世界人民谋进步、世界谋大同的理念。事实上,中国始终一以贯之以和平发展的世界主题与他国共同担当责任,先后参加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太空、网络、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国际规则编绘,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与方案。在中国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将世界各国与各地区人民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每个民族与国家都是主体,世界情怀则是各个国家与民族在参与世界治理时不可忘却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应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朝着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6]545这一重要论述是在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与世界未有之大变局”视域下,以达济天下的胸怀,准确把握世界未来发展方向,秉持着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而生的全球治理观:一方面,这是基于世界发展难以预料的风险与挑战下,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对世界治理的重大贡献;另一方面,中国真实亲诚的理念为推动世界治理新格局的变革作出了全新的诠释。质言之,人类文明与世界情怀的统一,展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博大胸怀。

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既有开辟人类文明形态新境界的理论意义,又有绘制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意义,更有扭转人类文明格局新方案的世界意义。清晰地诠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有利于认清其内涵的真理与道义并存的历史意义,更好地发挥实践指导作用。

(一)理论意义:原创性开辟人类文明发展新境界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资本主义国家文明的发展趋势,运用唯物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规律,从社会学层面正确评判了一个国家文明形态每进入一个新境界都将对人类文明发展史产生巨大的作用力。而后又以俄国特殊国情为例,通过对比西方资本主义革命与东方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同,提出了在未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将直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12],从而实现共产主义的理论创新。这一重要论断是以人类社会演变的一般规律为依托,超越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束缚,对世界文明发展理论的进一步修缮。“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新的全新要求。”[5]纵观世界文明发展,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过程中不断实践检验马克思世界文明发展理论,于改革开放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这一过程中探寻出新的社会形态,构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接着又在推进文明新形态的演进中开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运用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创造与发展的五大文明现代化成果改写东方故事。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要以五大文明协调发展,构成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总体特征”。[1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发展的稳健提升、政治发展的日益成熟、文化发展的蒸蒸日上、社会发展的与时俱进、生态发展的显著成效等实践成果皆为人类文明新形态重要的组成因素。总之,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建设中独特的文明形态集合体,客观上助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二)实践意义:绘制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图景

文明形态存在的目的在于指导一个国家、民族的实践。中国语境中诞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则是在应答社会主义道路何去何从的需要中构建的,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检验。事实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是在比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背景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显著成效验证了“两个必然”(1)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参见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4页。的必然性表现。马克思通过对社会主义空想到科学的研究,认为社会主义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存在于现实社会改造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文明形态,科学地证明了“两个必然”。而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经典理论学说,带领人民群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蓬勃发展,在发展进程中诠释文明价值,真正地体现“两个必然”的价值意蕴。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通过稳固执政党本身的政治合法地位以及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原则,真正意义上释放“两个必然”的文明拓展力;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的人类文明形态新图景是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制度为轴心地位,依据中国独特的历史发展模式诠释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历数十年的发展积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文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也在实践中逐步绘制图景显化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坚持“民为邦本”的理念,在本国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世界呼吁人权普遍性;成功建成小康社会,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提出新发展理念,实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市场经济理念,与世界共享崭新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总之,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完整绘制出“世界社会主义道路何去何从”的新图景。

(三)现实意义:提出改写世界文明格局的新方案

人类文明新形态中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成功、实践中蕴含着何种智慧理念,从中都不难找到答案。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格局、方向与进程,中国语境中诠释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世界版图中东方格局的改写。关于如何改写世界文明格局,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扭转人类文明发展格局与矫正人类文明发展两方面作出了诠释:一方面,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大量的资源应用于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之中,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成功将人类社会推置紧密联系的阶段,人类文明通过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形态演化新境界。但资本主义向世界传输的文明形态是残酷血腥的,尤以世界传统文化的衰亡、近代中华文明岌岌可危为代表。当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时,中华文明形态再一次拥有焕发生机的权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不断构建现代化期间,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探索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秉持以人为本的政治立场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分配制度,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中人的异化、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种种缺陷的批判之上,吸收苏联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的经验而来的,这是一条根植于东方却适应于世界的“大同”文明形态。中国共产党百年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诞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矫正人类文明的发展偏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中国向世界分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打破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构建的不平等、不平衡的局面。事实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向世界各国、各民族传递“共通、综合、合作、可持续”[14]的新安全观;遵循双边合作的国际贸易往来,为本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中国力量;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积极搭建与世界各国相互交流的平台;强调清洁美丽的生态理念,坚持以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为世界生态治理作出中国贡献。总之,人类文明新形态参与世界治理获得了一系列斐然成就,有力保障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走向。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识,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自信的前提要义。立足历史发展的新起点,清晰理解与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容、生成逻辑、主要特征和重大意义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共产党人应高度重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持久性建设,不断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新形态现代化文明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边疆治理现代化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新形态西装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激活时装新形态
“走转改”活动在塑造新闻宣传新形态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