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要素配置引致碳排放效率损益的逻辑探究

2023-02-19刘天森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工业部门碳排放

刘天森

摘 要:鉴于工业部门面临较高的准入门槛、较严格的政策规制及特殊的要素需求,一定程度易于出现要素配置不当现象。当前,学者开始关注工业要素配置如何引发环境效率波动。“双碳”目标下,需进一步测度要素配置处于怎样的边界区间内时,会分别引致碳排放效率出现增益、损失与稳态现象,这将有助于从调控要素配置视角提升工业碳排放效率,进而设计促进不同工业部门碳排放稳步提升的策略体系,为重点产业低碳发展提供要素供需层面的实践思路。

关键词:要素配置;碳排放;效率损益;工业部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4.028

0 引言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当前阶段,我国工业部门用能结构与用能效率实现了逐步优化,区域及产业部门间的差异呈现整体收敛趋势,这使得用能优势地区及产业在减碳绩效层面出现“标杆协同效应”。然而,我国碳排放的反弹效应仍存在区域性差异,且工业部门的结构性减碳空间相对有限。总体来看,我国工业部门的低碳发展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其驱动力的识别需要不断扩展。虽然关于要素配置的理论分析已趋于成熟,但既有研究尚未系统地建立要素配置与环境绩效指标之间的传导关系。

一方面,虽然既有文献构建了传统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等)配置对产出效率的理论影响机制模型,但对于新兴要素(包括技术、数据、制度等)配置所产生影响的理论探索仍需深入扩展。

另一方面,既有文献构建了要素配置与环境效率的数量关系模型,但对于各类要素在何种边界内能够引致产业碳排放效率损益(包括效率增益情形、效率损失情形和效率稳态情形)的相关问题还需进一步思考。因此,如何破解工业碳排放效率波动困境及产能过剩问题,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综合上述背景及“双碳”目标下工业部门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将分析工业要素配置引致碳排放效率损益的实现机制及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旨在为设计降低要素配置对碳排放效率负面影响的优化策略、促进工业实体经济更好地融入“双碳”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1 工业要素配置引致碳排放效率损益过程的关键问题

1.1 明晰工业要素配置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

由于现阶段工业部门仍存在市场信息不对称、技术路径依赖、制度惯性等情景化问题,明晰要素配置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是推进工业低碳转型的关键环节。为此,可从要素配置视角出发,在明晰工业部门情境化特征基础上,构建“基准模型-技术内生情形-外部性情形”的三阶段扩展模型。前期研究已建立了传统要素配置对产出效率的影响机制模型,但如何将新兴要素配置融入当前理论模型并实现其内生化,是刻画工业要素配置对碳排放效率理论影响机制的难点。为此,可尝试针对新兴要素,以要素“影子价格扭曲税”衡量其配置合理性,建立要素影子价格扭曲与碳排放效率之间的联系。基于当前基准模型封闭性与静态性的假设设定,可通过额外的两阶段扩展引入所有新兴要素。一方面,通过放开产业技术内生性假定引入技术变动对產出的影响,将技术要素配置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内生化。另一方面,进一步放开封闭经济假设,引入企业“进入-退出”情形并加入外部性对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通过数据、制度等外部性要素基于影响价格的内生化建立其与工业碳排放效率的数量关系。综上分析,通过“基准模型-技术内生情形-外部性情形”的三阶段模型扩展,将新兴要素配置状态进行内生化,明晰技术可变与动态环境下工业要素配置通过其影子价格扭曲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

1.2 明晰碳排放效率损益目标下工业要素错配所容许的边界区间

工业部门低碳转型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对产业经济前景的科学规划与调控,基于要素配置与碳排放效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依靠调整要素配置实现碳排放效率稳步提升,将为精准调控工业低碳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其中,明晰碳排放效率损益目标下各要素错配的边界区间是实现精准减碳精准规划的核心环节。为此,可尝试运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将碳排放效率划分为“增益/损失/稳态”三档目标,运用系统优化方法求解在碳排放效率增益/损失/稳态时,各类要素错配程度所处的边界区间。通过对边界区间进行稳健性检验,验证现阶段工业碳排放效率调控措施的有效性,为调整工业部门整体碳排放规划提供路径指导。此过程需要关注的是,在测定各类要素配置状态的约束边界时,需充分考虑工业部门要素投入偏向、市场化程度、绿色技术前沿、制度保障等方面的现状,以确保要素配置状态符合我国工业部门低碳发展目标与“双碳”政策指导方向,避免出现要素配置结构偏离实际需求的情况,这也将扩展资源配置理论关于特定情境下外生要素内生化的阐述。

1.3 优化面向工业要素配置与碳排放效率耦合协同的政策措施

在明晰工业碳排放效率损益目标下的要素错配边界区间基础上,选取合适的政策工具以调控要素配置结构与水平是促进工业碳排放效率的稳定发展的关键举措。依据前期研究对政策工具类型的划分,可将现有政策工具划分为命令控制型政策、经济刺激型政策、市场调控型政策,并通过双重差分模型描述不同政策工具作用下对工业要素配置及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效果。进一步,根据脉冲响应分析的模拟分析识别最优的政策效果,并围绕该政策工具设计稳步提升工业碳排放效率的优化政策措施,为实践视角下的工业低碳政策设计提供详实有效的优化方案。通过牢牢把握“双碳”目标下的新发展契机,并基于我国工业经济稳态与低碳发展耦合协同的双重目标,制定工业要素配置对碳排放效率的推进策略,从重点产业和实体经济层面助力低碳经济系统与“双碳”目标内涵相融合。

2 要素配置視角下调控工业碳排放效率损益的重要意义

2.1 理论意义

对于工业部门,建立要素配置与碳排放损益之间的联系具有以下重要理论意义:

其一,从产业视角揭示要素配置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将要素配置的边界由传统要素扩展至新兴要素。

与企业层面追求效率最优化不同,产业层面对碳排放效率的调控目标在于维持碳排放效率的稳态。前期研究针对要素配置对环境效率指标的影响机制进行了一定探索,但所关注的要素类别大多限定在资本、劳动力等传统要素。为此,未来研究有必要探索技术、数据、制度等新兴要素如何影响产业碳排放效率。同时,在构建理论机制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情境化因素。对新兴要素的考虑将扩展“扭曲理论”在特定产业情境下要素价格扭曲及外部性扭曲内生化的学理阐述。

其二,将要素配置、要素影子价格、碳排放效率纳入同一个理论框架,这扩展了要素配置对碳排放效率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

前期关于要素配置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理论研究构建了以生产函数为核心的产出核算框架,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可考虑以新兴要素“影子价格”为楔子构建产业层面的生产模型。具体来说,将采用“影子价格法”并借助“价格扭曲税”来测量各类要素配置的合理程度,在资本、劳动力等传统要素基础上,逐步将技术、数据、制度等新兴要素加入配置效率的核算框架,以扩展开放型经济模型的假设边界。扩展后的产出模型有助于刻画新兴要素投入如何动态地影响工业碳排放效率,也为从要素配置视角调整碳排放效率提供学理依据。

其三,从产业视角揭示各类要素错配程度处于何种边界区间内,会引致工业碳排放效率出现损益现象。

鉴于要素配置结构的多样化以及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情境化特征,理清各类要素错配在何种边界区间内能够正向或负向影响碳排放效率,将为要素配置视角下的工业碳排放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2.2 实践意义

总体来说,从要素配置视角调控工业碳排放效率,将为我国工业部门提供一种调整要素配置结构、应对要素错配现象,进而在生产阶段控制碳排放效率的优化路径。具体实践意义包括:

其一,为要素配置视角下调整工业碳排放效率提供实践思路。

当要素错配程度过高时,工业企业碳排放效率差异较大,这将不利于工业整体碳排放效率的控制。因此优化要素配置水平,将其控制在合理边界区间内,能够保障工业碳排放效率水平的稳定控制。据此,在维持工业经济稳态、控制碳排放效率目标下,需根据对碳排放效率损益的目标规划求解各类要素配置程度的边界区间。在这一区间内,要素配置形态能够精准影响产业碳排放效率的损益,为控制工业碳排放效率提供实践思路。

其二,为工业部门降低要素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负面影响提供实践指导。

前期研究构建了传统要素配置对产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但较少关注技术、数据、制度等新兴要素错配如何在产业生产框架中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这导致产业层面缺乏从新兴要素视角优化要素配置进而调控碳排放效率的实践思路,进而也可能引致从传统要素入手试图调控产业环境效率的实践举措不能发挥完整效果。通过明晰新兴要素配置如何通过其影子价格的楔子作用传导至碳排放效率,将引导工业部门更加关注各类要素配置对其碳排放指标的影响,进而为我国实体经济低碳发展战略提供更加充分的实践指导。

其三,从要素配置视角丰富我国工业低碳运营路径,这将强化要素配置在重点产业和实体经济低碳发展进程中的驱动价值,并推进政策引导工业部门内部绿色管理制度相融合。

3 结语

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下,实现工业碳排放效率的稳步提升是推动其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举措。要素配置作为工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环节,潜在影响了碳排放效率。前期研究证实了资本、劳动等传统要素配置会影响环境效率指标,但尚未系统考虑新兴要素错配情形如何作用于碳排放效率。面向未来研究,有必要在识别我国工业情境特征、要素配置与碳排放效率现状基础上,构建一个考虑“碳排放”的“基准模型-技术内生情形-外部性情形”三阶段扩展模型,以探索传统要素和新兴要素如何影响工业碳排放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来检验不同碳排放效率损益目标下,各类要素错配所容许的边界区间。最后,基于对不同类型政策规制(命令控制型、经济刺激型、市场调控型政策等)实施效果的模拟,从调整要素配置视角设计促进工业碳排放效率稳步发展的优化政策,为调控工业碳排放效率、促进其低碳发展提供一种要素配置视角下的实践思路。

参考文献

[1]Allcott H,Mullainathan S,Taubinsky M.Energy policy with externalities and internalitie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14,(112):7288.

[2]Asker J,CollardWexler A,Loecker DJ.Dynamic inputs and resource (mis)alloc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14,122(5):10131063.

[3]Banerjee A,Duflo E.Growth Theory through the lens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M].Handbook of Economic Growth,Elsevier,2005.

[4]Banerjee A V,Moll B.Why does misallocation persist?[J].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Macroeconomics,2010,2(1):189206.

[5]郭克莎.中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趋势与“十四五”时期政策思路[J].中国工业经济,2019,(7):2441.

[6]史丹,李鹏.“双碳”目标下工业碳排放结构模拟与政策冲击[J].改革,2021,(12):3044.

[7]Hsieh C T,Klenow P J.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China and India[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9,124(4):14031448.

[8]Aoki S.A simple accounting framework for the effect of resource misallocation on aggregate productivity[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2012,26(4):473494.

[9]Kogan L,Papanikolaou D,Seru A,et al.Technological innovation,resource allocation,and growth[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17,132(2):665712.

猜你喜欢

工业部门碳排放
美国太空部队与工业部门分享内部数字模型
碳排放约束下甘肃工业部门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济南市公共交通低碳发展路径探索
中国产业生态化转型的IOOE模型分析
中国碳市场免费配额发放政策的行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