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2023-02-19荆吉峰马也金宇恒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2期
关键词:孔镜椎板椎间盘

荆吉峰 马也 金宇恒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指腰椎间盘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向后突出而压迫神经,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1]。患者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后通常采用保守治疗,通过卧硬板床、服用止痛药物、注射类固醇激素药物以及物理疗法等减轻患者的痛感,但是保守治疗的时间较长,见效较慢,限制了临床应用范围[2]。随着外科手术水平的提升,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效果较好,但是不同手术带来的效果存在差异。鉴于此,本文将4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探析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2 年7 月本院收治的4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利用红绿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3 例。对照组患者男10 例(43.48%),女13 例(56.52%);年龄30~78 岁,平均年龄(49.63±10.58)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3.14±1.03)年。研究组患者男11例(47.83%),女12 例(52.17%);年龄31~78 岁,平均年龄(49.28±10.45)岁;病程5 个月~5 年,平均病程(3.16±1.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经CT 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无效,同意开展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流程,主动配合开展研究;本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患者合并腰椎不稳、椎管狭窄或腰椎退变性畸形等腰椎疾病;患者心、肝、肾脏存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存在感染性疾病或代谢性疾病;患者精神异常,不能配合完成治疗。

1.3方法

1.3.1对照组 开展传统椎板开窗手术治疗,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麻醉效果满意后C 型臂机克氏针常规定位。以患者责任椎间盘为中心切开皮肤长约4~5 cm 切口,切开皮下组织,逐层分离腰背部筋膜,紧贴棘突剥离棘突旁肌肉,充分显露椎板间隙,小椎板拉勾置于上下关节突的关节外牵开椎旁肌群,充分暴露上下椎板及椎间隙,然后用椎板咬骨钳咬除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部分椎板骨质,形成手术窗口。之后用尖头手术刀切除硬膜外的部分黄韧带,显露神经根,用圆滑的神经剥离子缓慢剥离神经根,并将其牵向安全的一侧暴露更深层次病变突出的椎间盘。尖刀逐渐切开后纵韧带及纤维环后,将病变突出的腰椎间盘髓核用髓核钳摘除,探查神经根及硬膜囊,确认彻底松解后冲洗创面,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关闭切口。等到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展康复训练。

1.3.2研究组 开展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手术流程:指导患者维持仰卧姿势,在C 型臂机透视下标记患者的病变腰椎体,确定穿刺点后利用碘伏进行消毒处理,并铺上无菌巾。利用1.0%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利用22 号穿刺针刺入术前标记线,一直穿刺到相应的椎间隙,随后利用0.5%的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关节突关节周围组织,在C 型臂机下确定椎间盘位置后,向椎间盘注射碘海醇造影剂与美蓝混合液,进行造影处理。根据穿刺针的路径置入导丝,并取出穿刺针,利用扩张导管缓慢进行扩张,随后取出扩张导管,再次使用0.5%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关节突关节周围组织。随后插入导棒,利用扩孔钻缓慢扩张孔,在C 型臂机下观察扩孔钻尖端位置,位置满意后取出扩张钻,置入椎间孔镜工作导管,取出导棒和穿刺针,连接好椎间孔镜,并在椎间孔镜下观察椎管内的结构,仔细摘除染色的髓核组织,观察并解除受到压迫的神经根,等到神经根活动良好后利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进行止血后置入明胶海绵,缝合手术切口。术后第2 天佩戴护腰具开始下床活动,随后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手术情况 主要包括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

1.4.2腰腿疼痛程度 术后1 个月,参照M-JOA 评估患者腰腿疼痛程度,总分为30 分,分数越高表示痛感越重[3]。

1.4.3腰椎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1 个月,利用ODI 评估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量表从疼痛强度、坐位、步行、站立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评估,总计50 分,分数越高表示腰椎功能越差[4]。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切口长度与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两组患者腰腿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ODI、M-JOA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腰腿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腰腿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损伤、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等所致,是导致患者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也是诱发神经根症状的重要原因[5]。目前,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约为8%~25%,其中青少年占总患病率的80%左右[6]。

现阶段,手术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案,既往多采用传统椎板开窗手术进行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手术切口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恢复时间长等局限性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逐渐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切口长度与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ODI、M-JOA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相较于传统手术,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在椎间孔镜下进行手术操作,直接切除突出物,进行减压,从而解除神经压迫,缓解腰腿疼痛和麻木等症状,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7-9]。同时,在椎间孔镜辅助下进行操作,有效拓宽了操刀医师的手术视野,能够清楚找到病变腰椎,防止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有效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10,11]。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患者腰腿疼痛程度轻,腰椎功能恢复良好,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孔镜椎板椎间盘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