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复苏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2023-02-19王一如
王一如
(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新冠疫情给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冲击,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党和政府反应迅速,我国抗击疫情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一切经营活动开展依赖“出行”和“流动”的旅游业遭受了巨大冲击。旅游业在提升区域就业水平、促进消费及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对旅游等就业容量大、受新冠疫情影响重的行业予以帮扶政策倾斜。因此,本文基于旅游经济的现状,对旅游经济复苏的价值展开分析,针对复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合理化建议。
1 文献综述
旅游经济是指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间的经济联系及这种联系引起并采用商品交换形式所形成的,旅游者、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提供者、旅游地政府、旅游地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基于已有文献,本文从中梳理出相关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点:
一是对旅游危机的研究。旅游危机是指影响旅游者信心、妨碍旅游业正常运转的各种不曾预见的事件。旅游危机系统的参与主体包括旅游者、旅游经营产品者、旅游媒体、旅游组织(管理机构和行业协会)及旅游环境。旅游业自身的强敏感性导致其极易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经济危机、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减税和增加补贴是快速恢复旅游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二是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王倩等(2020)指出,旅游经济水平、市场化程度、生态环境、科技水平、经济增长速度、旅游产业创新能力等因素对旅游经济系统总体韧性水平影响显著。目的地旅游资源供给、旅游客源市场需求、交通可达性是影响旅游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王新越等(2020)以中国35座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且比较了影响因素的地区差异。
2 旅游经济复苏的价值意蕴
旅游经济发展的内涵是综合性的,它不仅指旅游产业的发展,还体现在由旅游引起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多方面的提高。旅游经济产生的效益直接体现在由旅游业带动的相关产业部门的经济效益及社会事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国民经济发展等综合效益。因此,旅游业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旅游经济的复苏更具有战略性价值。
2.1 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可带动地方经济
新冠疫情给本可以成为经济新增长点的旅游业按下了暂停键,旅游业的低迷不是偶然,服务行业的本质属性使得服务业成为本次新冠疫情的重灾区。2020年初,全国上下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各大景点相继停止营业,住宿、交通、餐饮等参与主体也积极响应疫情防控的号召,采取限定接待规模、缩短营业时间等方式,旅游业中各主要参与主体的活力大幅下降。根据服务生态系统理论,作为服务购买方的消费者群体由于不参与公共场所的聚集性活动,参与者的价值创造积极性明显降低,价值共创无法开展。
对于少数将旅游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的地区,由于路径依赖,短时间内无法调整产业结构,使得地方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对地方政府的财政造成沉重的灾难。而旅游产业间高度的产业关联性,使得产业链中各经济体离开主体都将无法实现独立自主经营,一旦产业遭到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冲击,就会轻易摧毁整个地方经济。相反,在经济形势向好时,旅游业中服务的需求方和供给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参与到价值共创中,可较大程度地拉动地方经济、增进收入、促进当地百姓就业及推进文化与环境的建设。由此可见,旅游经济对促进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2 旅游经济可刺激消费
从需求角度来看,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由于新冠疫情影响,经济长期低迷,企业裁员、股市走低,导致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下降。旅游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属于高层次消费,因而其需求收入弹性较高。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报告,在居民收入情况实现正增长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支出较2019年下降4.0%,其中作为弹性较大的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下降幅度最大,达到-19.1%。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暴发的声明》中指出,旅游业易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且已经受到此次疫情的影响。由于新冠疫情带来的危机,使得经济形势不利,股市走低,人们可支配收入下降,旅游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幅度,使得旅游需求量骤减。国家年度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旅游总花费创近年来的新低(见图1),这些对疫情防控举措敏感的服务消费出现大幅下降,也成为导致我国2020年消费总体滞后最主要的原因。由此可以看出,旅游经济对促进居民消费有重要影响(见图1)。
图1 2011—2020年国内旅游花费情况
2.3 旅游经济可提高当地政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推动环保事业的开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以这种方式得来的利益只是一时的,而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有些是不可逆转的,这些不可逆的伤害终将反馈到人类自身,由人类自己承受大自然的报复。我国各级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但一些地方政府受短期利益的驱使或过于考虑GDP,在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相冲突时,往往摒弃生态环境,而以环境为依托的旅游经济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旅游经济可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以优良的环境品质吸引游客,增加收益、实现创收,从而达成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举的目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推动旅游经济的复苏,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影响十分显著,振兴旅游经济对国民收入增长、社会经济稳定、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因此,在疫情冲击过后,国民经济亟需恢复的背景下,旅游经济有待复苏。
3 旅游经济复苏的现实困境
3.1 产业困境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政治、国际秩序、世界格局乃至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外交、军事受到重大影响,各国纷纷关闭国门,采取限制贸易措施,这给中国的内外资带来了巨大影响,全球化格局也面临全新挑战。由于新冠疫情后人们对公共卫生安全的警惕性得到提高,因此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报复性出游现象。人们出于谨慎考虑暂时观望,在选择出行方式时比以往更加关注目的地游客密集度及是否具有安全的卫生环境。在遭受疫情冲击最大的华中地区,部分游客担心可能影响自身的安全,则会不选择该地区出游。人们考虑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这对国家社会来说虽是人们思想的进步,但对旅游业则会阻碍旅游经济的复苏。
3.2 可支配收入不足
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使许多中小企业倒闭、大企业停产、工人下岗、少数经济不发达地区政府面临财政赤字的危机、居民收入变得极其不稳定。虽然我国在疫情控制住后,积极展开了复工复产、推行企业减税免税的相关优惠政策及发放财政补贴等增进居民福利的措施,但人们对曾经收入不稳定带来的恐惧心理并没有消散。人们不敢消费,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收入的稳定性增长,就无法真正实现扩大旅游消费的目标。因此,如何稳定居民的收入预期,减低恐惧心理,将是近几年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4 旅游经济复苏的突破路径
新冠疫情深刻影响了全球经济格局,对贸易、消费、旅游、制造和交通运输等方面产生极大影响,进而对主要经济体造成很大冲击,削弱了企业和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进而投资减少,人们更加偏爱储蓄,减少了货币在市场上的流动。由此可见,振兴作为主要影响途径的旅游经济,对促进整个金融市场交易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4.1 开展多样化旅游新途径
2020年12月,在广西桂林市举办的十四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中,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表示,新冠疫情带来的危机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机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是新常态的关键支柱。新冠疫情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很多家庭甚至遭受了毁灭性打击,这种对家庭社会文化格局带来的冲击短时间内无法轻易恢复,因为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动态。为了促进线下旅游市场的发展,国内不少景区和博物馆都将“云旅游”的方式纳入运营管理当中。以线上带动线下,从而达到自主宣传、自我营销的目的,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仅依靠政府短期的优惠政策,既是政府所希望的结果,又是真正使旅游经济重新焕发活力的根本解决路径。
4.2 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作为高级消费品的旅游消费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当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人们可支配收入提高时,旅游支出将会大幅提高;而当经济不景气使得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时,该项消费支出的反映较为敏感,下降幅度较大。因此,受新冠疫情冲击过后的旅游经济复苏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此背景下,加快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以“双循环”应对“持久战”。政府可采取扩大就业、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财政补贴、增加工资性收入、降低个人及企业所得税、鼓励支持创业等方式增加居民收入。
4.3 制定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特色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使旅游活动的参与主体发挥最大的活力,从而吸引新一轮的参与者加入旅游业的服务生态系统当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指出,要加快旅游等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发展。比如,可开展中医药旅游、康养旅游、温泉旅游、生态旅游、白酒旅游、乡村旅游,通过保障系统内参与者数量的方式,维持了服务业服务生态系统的规模,从而帮助旅游经济尽快从疫情的冲击中恢复过来,保持旅游经济的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