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版画从复刻画到创作的进程

2023-02-18崔得利

艺术大观 2023年35期
关键词:版画创作发展

作者简介:崔得利(1998-),男,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研究生,绘画专业,从事现代版画语言研究。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版画从诞生起,受制于自身的限制,它的画面表现力一直不是同时期最出类拔萃的艺术门类,结合它的复数性,其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发挥着一种工艺美术的作用,直至经历了数次技术的变革和形式的创新,版画的艺术表现力渐渐体现出来,脱离了单纯的功能性,产生了独特的审美趣味,便慢慢走入艺术创作中,本文将以各个时期版画的画面内容为基础,结合彼时的审美当下性,从历年版画作品中分析版画在从复制画到独立的视觉艺术门类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版画;创作;发展

中图分类号:J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5-0-03

在无线电广播、电视机、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出现之前,纸媒印刷品扮演了社会传播中最重要的媒介。而版画作为与印刷术相伴相生的图像印刷品,在其初期印刷技术与材料工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最先被人们所重视的是其复制性而非其艺术性。而后随着工艺与技术的发展,版画的画面丰富性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伴随着几位大师的经典作品出现,初步塑造了版画特有的艺术语言,后在版画内容的世俗化和印刷品的普及之下,越来越多的画家和民间匠师开始制作版画,版画的内容丰富性和艺术性迎来井喷,在长达四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慢慢演化出独立的艺术门类和独特的审美趣味,艺术价值不断提升。

一、萌芽时期的木版画

回顾版画艺术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条线索,其一是版画伴随着技术与工艺的革新,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生产力和工艺加工水平的进步;其二是每一时期的作品展现出其审美的当下性、内容题材、创作情境的变化。从时间线上来讲,欧洲的印刷术得益于中国造纸术的西传,公元七世纪,造纸术先由贸易线从中国传入阿拉伯地区,直至十二世纪的摩洛哥将造纸术传入了西班牙,版画的基石——造纸业终于落地欧洲。又经过一个世纪后的,造纸业才迎来兴盛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成本高,纸张并没有在民间大量普及,金属加工业也不够成熟,多重因素叠加,导致这一时期的版画多仅有一些小幅木版画,画面形式与人物造型上有明显的中世纪风格。处理版面时,多以阳线为主,主要用线条来表现,在审美上,还没有发挥出版画的语言特点。不久后,随着木板印刷术广泛应用,更是出现了一种廉价的木版书,刻画了一些民间故事,以此为契机又马上进入了世俗用途,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种主观的审美直接影响画面,不管是故事画还是小幅的木版画,主要是在发挥版画复数性所带来的传播便利性。这样的小幅复制品在欧洲慢慢普及开来[1]。

二、制版技术的精进和复制版画的兴起

印刷术的广泛传播,加速了技术的改良,尤其在十四世纪末到十五世纪中叶,在德国和尼德兰一带,先出现了除木板外的金属制版,主要使用铜板,得益于北方发达的手工业,很多金银匠师开始制作铜版画,铜版画在十五世纪中期也传入了意大利,有大批的金银匠师制作出优雅精细的铜版画,如马索·菲尼贵拉的铜雕版画。在十六世纪迎来兴盛期,得益于材料和工艺的升级,版画的画面表现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北方工业发达的德国变成了印刷行业的中心,这时的德国匠师辈出,最为突出的就是丢勒。出生于金银匠世家的丢勒从小就练就了精湛的雕刻技巧,他学习画家的表现技巧,结合他精细的雕刻技巧(他也把许多铜板的雕刻技巧运用到木刻上),创作了一系列空前绝后优美纯熟的作品,比如《丢勒的犀牛》(见图1)。

丢勒对材料性能极致的压榨和他极端的技巧结合,极尽丰富与精细,可以说在当时以一己之力使版画的艺术性飞升到与传统艺术相媲美的程度。这一时期也吸引了很多画家来制作版画,得益于技术成熟,版画的画面效果越发丰富,结合工商业的繁荣发展,新的版画类型即复制版画出现了,画家们用版画来复制当红油画家的作品,形成了规模的市场,也有艺术家以复制版画闻名于世,如马坎托尼奥·莱芒第。在复制版画这个品类中,可以看到其审美价值普遍大于其功能性了。不同于纯粹的传播图像的媒介,其自身的审美价值开始显现,这些复制版画和其他类型的印刷品如图画式的地图、描绘人文风景风土人情的装饰图、名人雅士的肖像、贵族世家的族徽、书籍插图一道在民间大量流通,除了世俗需求外,由于出版业的发展,在世俗层面,这时的版画在传播中寄托了一种潮流风尚的符号意味,比如在当时大量流通的知名画家的复制版画作品,又如当时雕版的线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各种订制雕版肖像流行于贵族宫廷中,其价值也基本取決于主角的身份地位,藏家们也以能求到这些精英人士的肖像为荣。大量的版画在传播过程中极大地扩大了图像的信息占比,图像信息作为一种崭新的信息流大量且迅速地入侵人们的视觉审美系统,促成了一种微观的图像信息革命。与艺术、经济、哲学的发展同步,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审美阈值[2]。

三、个人化与风格化作品萌芽——步入十七世纪

到了十七世纪,如前文所讲,人们的审美阈值在经过版画制版技术的改良和复制版画的流行后得到了极大提升,紧跟这种不断膨胀的需求的,便是这种过度装饰的炫耀性的风格,这时艺术中心从意大利逐渐迁移到巴黎,北边的德国也分裂了,版画的艺术价值已经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已经开始有很多艺术家专注于版画的创作了,以伦勃朗为代表,出现了一批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的版画家,如伦勃朗本人的蚀刻版画《三棵树》(见图2),灵动且富有空气感的线条组织,富有动感的画面动态赋予了他的版画不同于丢勒的审美趣味。又如赛赫尔斯,他略显怪诞的画面中充斥着荒凉的山谷、崩裂的岩石、干枯的树枝等这些“不唯美的风景”,他的个人语言如此强烈,以至于影响到后来二十世纪的诸多超现实主义画家。再如卡洛,他生平1400余幅铜蚀版画都是些城市生活和市民活动的题材,向世人诠释了“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巨量的铜板皆是记录了他周围生活的高光时刻,可以说他是最接地气的版画家了。这表明除了蓬勃发展的复制版画业,版画的艺术表现力也得到了初步的发掘,它被很多画家视为一种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门类。

四、题材的拓展与技术爆发

到了十八世纪,这时的复制版画已经是一个非常繁荣的行业了,制版技术的发明与改进不断发生,如铜板飞尘法、石板制版法、雕刀木口木刻就在这时出现。版画的题材开始拓宽了,比如一些插画形式的木口木刻,还有专注以城市风物为题材的威尼斯画家,如卡纳莱托的作品(见图3),足以说明版画已经不再是时尚与上层意趣的附庸了,现在的版画经过复制版画业的刺激,又出现了新的制版方法,比如雕刀木口木刻和石版印刷术,如虎添翼般为版画艺术拓宽版画形式的多样性。

五、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版画创作力的爆发

十九世纪新闻业的出现彻底划开了版画与工业印刷品的界线,版画在这时随着画家们同步产出的大量作品被正式并入了繪画艺术的范畴。十九世纪的新闻业大步发展带来的信息冲击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信息封闭状态,城市发展则迅速地改变了人们数个世纪来的社会景观,这时有浪漫主义版画,它的代表人物就是戈雅,使得后来的很多艺术家都受到了影响,如二十世纪初德国的表现主义版画,更进一步地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对客观形态进行变形和夸张的处理,比如蒙克的作品(见图4)。

蒙克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他时常在他的作品中发泄他生活中的情感,有时热烈有时悲伤。虽然他的画面依然还是运用了具象的描绘方法,但是所有的画面细节都被省略掉了,而对人物的姿势和表情做了强化的处理,这让他的作品情绪表现力极强,拥有震慑观者心灵的力量,他对于二十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发展起了主要的影响作用。

时至今日版画已经完成了从间接绘画的工具到复制油画的代替品再到成为一门独立的视觉艺术门类的进程,可以看到的是很多的版画作品的画面特殊效果是伴随着制版技术的发展而来的,版画的题材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被各个画派丰富起来。不论是复制版画还是独立的版画创作,如今的版画,已经不再局限于小幅画作,甚至不再局限于画稿本身,而逐渐发展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从早期的木版画到如今的数字版画,版画的制作技术和表现形式都在不断地创新和演变。版画作品的特殊效果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和发挥,希望在美术史的长河里,未来依旧能看到版画的革新。

参考文献:

[1][日]杜松儒,黑崎彰,张珂.世界版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美]费恩伯格.艺术史:1940年至今天[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版画创作发展
版画作品选登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一墙之隔》创作谈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创作随笔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