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戴文民治思想初探

2023-02-18贺文强

新楚文化 2023年31期
关键词:道德观念

贺文强

【摘要】民国初年,赵戴文从民众的思想观念及道德修养方面入手进行的民政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为山西较为平稳地完成近代化过渡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赵戴文刊载于《来复报》的讲演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重视修养、发展教育之民治思想背后的理论脉络;分析其整合传统文化、融合中西观念以为现实服务的思想意蕴,进而丰富近代山西转型时期的上层建筑研究,思考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赵戴文;民治思想;道德观念;《来复报》

【中图分类号】K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31-0019-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3.31.006

赵戴文(1867-1943年),字次陇,山西五台人,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作为阎锡山的首席辅弼而为人所识。民国初期,历任山西都督府秘书监、山西督军府公署參谋长、晋北镇守使、将校研究所所长等职。国民革命军北伐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部长、监察院院长、山西省政府主席等职务,由地方到中央再到地方,一生身居枢要,尽职尽责,克己奉公,无论是为人还是言行都堪称世范,三晋人士莫不景行仰止。

目前,对于赵戴文的研究多着眼于具体的政治事件及其斡旋蒋阎关系的政治活动,对其教育、思想方面的研究较少。赵戴文在山西创办洗心社期间曾多次登台讲演,阐发自己的民治思想,洗心社机关报《来复报》对此有过详细记述,遗憾的是,学界尚未关注赵戴文讲演中的民治思想。本文拟就《来复报》所刊载的赵戴文讲演为主要研究内容,借助地方志、相关档案以及时人日记书信等参考资料对赵戴文进行思想史视角的考察,以丰富民国山西相关研究。不足之处,尚祈指正。

一、赵戴文民治思想的来源

(一)地域文化影响

赵戴文出生在五台县东冶镇,五台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自北魏至晚清香火不绝。清末,五台山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佛诞会,是包括东冶镇在内的台山周围村镇最盛大文化活动。常年的耳濡目染使赵戴文从小就对佛教印象深刻,为其日后研习佛学奠定了基础。

同时,东冶乡先贤徐继畬对于赵戴文亦有重大影响。徐继畬编写的《瀛寰志略》为当时罕有的“开眼看世界”的巨著,“是中西对峙下中国对西方重新审视的杰作,它对西方物质文明的赞赏,对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关注和欣赏,在国人中显示了前所未有的视界”[1]。赵戴文在十四岁时,亦“读同里徐公松龛——继畬所著瀛寰志略,遂晓然世界形势”[2],这对赵戴文走上民主革命道路,皈依三民主义,倡导共和政治有非常重要的启蒙意义。

(二)求学实践传导

赵戴文出生自小商人之家,家境不算富裕,9岁入学,14岁读陆陇其之《松阳讲义》知有圣贤之学,19岁时应试县书院,后就读于定襄白佛堂、太原晋阳书院,受程朱之学甚深。1893年应科试,列一等第一,转入令德堂读书,短暂执教于山西大学堂及宁武中学。后于1905年赴日留学,在日本接触到了三民主义思想并加入同盟会,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阎锡山掌握山西政权后,赵戴文助其佐理民政,兴办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由赵戴文的求学经历得知,他接受的虽然是儒家传统教育,但却并不拘泥于“忠君爱国”那一套封建伦理,能够自觉地顺应时势,主动探索世界革命形势并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不断地补充与更新,将自己所学投入到对社会的改造之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儒家真正的道义。

二、赵戴文民治思想主要内容

以赵戴文为代表的转型时期的儒家知识分子很注重儒家道德观念的实现,即“关于思想的道德修养是世上行为的首要前提信仰,无论何种可能介入这一过程的社会行为,都必须从道德修养开始”[3]。正是基于此,赵戴文的民治思想整体都是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处着手的:其一,通过启发民众,使其自身完成自省自修的过程;其二,通过教化教育对民众进行普遍的规训,使之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自觉认可与采纳儒家道德观念。

(一)个人修养侧重自省自修

赵戴文对于个人修养极为看重,他认为只有先正人心,才能强健国民精神,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这也是其所以建立洗心社的重要原因:“人类之幸福,基于净白之人心。观乎已过人类之悲惨,知皆由人心污秽所造成。今欲谋人类之幸福,惟有尊洗心之古训耳。洗心何由?自省为先贤有效良方。故师此意,设洗心社。”[4]在洗心社的讲演中,赵戴文认为,要洗净心中的污秽,为创建新社会打好基础最关键的方法便是自省自修。

赵戴文在讲演中说过:“吾人自省之方法,先省已过之行为有无不合法律者,次省已过之行为有无不合人情者,再省打算做的事有无不合天理者。”[5]把对个人的反省细化为已过与将做之事,再先后进行法律、道德上的检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推动个人修养的完善。内里得到恰当修养后尚需由内而外,内外兼省,用赵戴文的话来说就是:“内里研求道德,外面检点威仪。”[6]

自修则是自省的下一个层次,心灵通过自省的方法将杂念排除尽净后,需要通过自修培养起适合新社会的观念。赵戴文所采取的办法是援佛入儒,即通过佛教的概念或方式,最后达到儒家所倡导的理想效果。在阐述自己的思想时,赵戴文也并不为传统的儒佛所拘囿,他常常会引入最新的科学成果或先进的哲学概念来补益传统思想的不足,以使自己的思想能够更具进步性。但总体而言,赵戴文的自修思想主要来源于孟子的学说以及佛教唯识宗的大圆镜智。

赵戴文注意借助孟子的学说来倡导民众通过自修来养致浩然之气。“孟子云:今夫蹶(疾行,引者注)者趋者是气也……举凡人世之毁誉爱憎、穷通寿夭、七情六欲之类,无一非蹶趋,即无一非气,皆足以动吾人之心而有余,故吾人治心必先养气。”[7]19在阐释养气的必要性后,赵戴文介绍了如此自修之方法,即需要在黎明时分排除杂念,静坐自修。同时还告诫听众养气之要在“善养”:“养气颇难,人生积习甚多,除之难尽,须用攻克工夫,攻克又不可太过,故须善养,善养是柔和的,能以柔和去其所习,方能谓之善养。”[7]20-24

此外,赵戴文还利用佛教唯识宗的“大圆镜智”来向民众介绍自修的重要原则。赵戴文介绍大圆镜智的目的并非是为了传播佛教知识,而是为了使民众可以更好地了解自修的好处,接受自修的思想,进而为其根本目的“正心”服务。所以在赵戴文的语境当中将大圆镜智当成自修成功后的一种目标,一种尽善尽美的心境,在此状态下一切不利于个人发展的事物都被清除殆尽,只剩促使人向上向好发展的美好物质,即其在讲演中谈到的“能研求此大圆镜智即能得快乐”。

(二)社会治理注重教化

当时的山西民众除了自我修养以外更重要的是接受各种教化,如上所言,洗心社是启发群众进行自省自修的主要场所,而赵戴文所创办的其他教育机构则是为完成对民众的进一步教化和教育而开设的,这些机构同洗心社一道,承担着化育山西民众之重任。

1.以知事群体为示范教化对象

县知事在掌握一县最高行政权力的同时,也负有教化一县百姓的任务,所以阎锡山与赵戴文十分重视对于知事的教育。赵戴文对知事群体的第一个要求就是需要孜孜不倦以求学,“督军近来宗旨即想使山西成为有礼有学之山西,自官吏以至军民人等,使之无不向学……今日在座大家皆为服官之人,则学问更为要事,务望格外注意”[8];不仅要学习传统的圣贤书,也要根据时代的进步学习世界各民族各宗教的优秀文化,这便是赵戴文对于知事群体的第二个要求。他希望知事们“先将我历来经传所述之孔教研究明了,然后再将其他如佛如道如耶如回各教一一研究,庶几人以他教来,我亦能明了”[8];第三,赵戴文要求知事们要与各自的下属在工作中相互配合以提高办事效率,他希望知事与掾属应结成比同僚关系更为亲密的师生关系,在县政的办理中能够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以造福一方百姓。

2.以学生群体为主要教化对象

赵戴文对于学生群体的教育十分重视。他主持的首个也是最负盛名的教育机构于1919年成立,即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由于山西国民师范学校是“省立”的缘故,因而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性,赵戴文在对于学校的管理中也确实突出了个人的特色:第一,赵戴文的留学经历使他明白了教育适应时代的重要性,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中有一种融通古今中外的特点。开设的科目不仅有西方的英语、物理、化学、动植物学等知识,还有传统的国语、历史、公民等课程,原先并未受到重视的体育、农艺、军事训练等项目也出现在国民师范学校的课程表中;第二,由于国民师范学校是培养教员的场所,故对学生的要求不仅限于知识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实践能力,以求全面发展,进而在返乡后能够在其家乡区域内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因此,赵戴文非常重视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国民师范学校学生,向以工读并重,成绩颇著,而学生所制之粉笔毛笔尤极合用,现闻该校尚拟加聘良师,加工研究,以期发展职业教育云”[9]。可见,当时国师的职业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且其产品之品质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此外,国民师范尚有教育研进会、纺织部、公断会、演剧团等社团,为国师学生搭建了全面发展的良好平台;最后,赵戴文尤为注意对贫寒子弟的教育,为了使“天资聪慧的寒门学子”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赵戴文于1922年创办了进山学校,进一步改善了山西基础教育落后的局面。

3.以军人群体为重点教化对象

赵戴文在留学时对于日本国内尊重军人、重视武德的教育印象深刻,认为在乱世的山西也需要培养国民的武德并在社会上营造一种普遍尊重军人的氛围。但民初山西军人形象却与其期望大相径庭,以缺乏教育、素质偏低、战斗力低下著称。故此,军人便成为其重点的教育对象。

针对这一问题,赵戴文设立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兵团,其主要目的便是提高军队的知识水平,为军人教育树立一个典范。与国民师范教育方针类似,对于学兵团的军人教育也包括知识教育、军事教育与职业教育——“功课文武兼学,双管齐下,更益之以农工商牧各职业得谋生之能力”。学兵团的学员每日除学习正科而外复加各种工艺以为退伍后谋生之预备,如开办纺织工厂、漂染工厂、军用品工厂、木工厂、制瓷厂等。学兵团还注意打造军人良好的社会形象,比如成立义会恤来探望牺牲军人的亲属或慰问受伤的军人,建立汽车队来便利南北交通,这些善意举动与他制作的产品一样,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由于学兵团学员的待遇较为优厚而且毕业后前景明朗,办学之初便受到热烈欢迎。据记载,1921年学兵团缺额20人,但报考人数超过了700名,一年招收的學员就达千人以上。学兵团的建立,不仅改善了军人素质良莠不齐的状况,而且也初步形成了山西尊重军人的社会氛围,为山西省政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赵戴文民治思想评价

赵戴文在民国初年协助阎锡山进行的民政治理活动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就其自省自修的个人修养思想而言,洗心社举办的诸活动不仅大大改善了山西省内的风气,而且为一众文化名人所称赞,如陈重远、唐錬心、魏礼模、杜威、泰戈尔等均参观过洗心社并登台发表讲演。邻近省份直隶、河南等地慕名而来参观学习的更是不计其数。

关于民治思想更大的成就还是其教育教化的思想。首先,针对不同对象设立的不同教育机构,做到了对于人才的专门化培养,师范学校培养教员、将校研究所培养军事人才、学兵团培养军事后备人才、法政学校培养司法人才等,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因材施教;其次,在办理教育机构的过程中也注重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赵戴文在其所主持的各学校内都设立了农艺所、工艺所等,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技能,以便日后为社会做贡献;最后,赵戴文对于贫寒学子的基础教育亦非常重视,国民师范学校在1919-1923年赵戴文担任校长的五年中共招收学生4369人,而农民子弟的人数则占到总人数的61%。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人都被分配到各县镇的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对山西普及教育和提高国民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10]。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赵戴文自身及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其民治思想还是带有不少缺陷。首先,在其讲演中还是能够感受到他对于“士农工商”四民社会的执着,进行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学生日后能够做好四民社会的融合剂;其次,赵戴文虽然大力提倡并发展女子教育,但其对于女性在社会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还是持传统的“相夫教子”观念,认为女性学习职业技能也仅仅是为了减轻父亲或丈夫的负担,并非为了个人更好地发展;最后,在阎锡山的要求下,赵戴文也宣传了很多“秩序”“忠君”“复古”等方面的言论,以为阎氏蛊惑人心、禁锢思想而张目,压制了民众的思想上的自由。但上述由于时代局限性造成的种种弊端,仍无法掩盖其对山西政治、教育、军事方面的贡献。

四、结语

就历史而言,赵戴文自省自修的个人修养理念以及教化教育的社会教育思想采用渐进、柔化的手段,使山西得以平稳地进行近代化的过渡。同时,赵戴文的民治实践亦为阎锡山治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打好了思想基础,使其“六政三事”“村本政治”“用民政治”得以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铺排开来,较为出色地完成了阎锡山交给他的任务。就现实而言,其对于东西方文化的辩证吸收,对于自身修养的强调以及对于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的重视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殷俊玲.从《瀛环志略》看徐继畬前所未有的视界[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05):109.

[2]方闻.赵公戴文传稿[J].山西文献,1973(02):65.

[3]张灏.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213.

[4]阎伯川先生纪念会编.民国阎伯川先生锡山年谱长编初稿(二)[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443.

[5]三月二十八日洗心社大自省堂讲演词[J].来复报,1920(97):28.

[6]五月十六日洗心社大自省堂讲演词[J].来复报,1920(104):26.

[7]赵旅长徐道尹讲演词[J].来复报,1919(49):19.

[8]赵旅长朱厅长为各知事人员等讲演词[J].来复报,1918(26):34.

[9]国师制造之进步观[J].来复报,1923(252):8.

[10]王生甫,杜佩玲.赵戴文评传[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110.

猜你喜欢

道德观念
提高中职学生德育水平的探索
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构建刍探
我国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及应对措施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方法
从《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看唯美主义与道德观
论中西方神话创作的异同性及成因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对体验性德育的几点思考
由传统礼仪看中英传统人伦道德观念异同——以英剧《唐顿庄园》为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