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马太钢琴演奏法看钢琴技巧的自然表达与手部保护

2023-02-18魏嘉莹

艺术大观 2023年35期

作者简介:魏嘉莹(1995-),女,广东江门人,博士研究生,从事钢琴演奏研究。

摘 要:本文阐述了马太对理论式学习的倡导,并从声音反推技术的角度探讨了其独特观点。通过解析钢琴键盘的构造,详细阐述了正确的触键方式和键盘结构对音色产生的影响;探讨了手的运用,包括手指在键盘上的运动方式和触键方式的分类;深入研究了马太强调的演奏姿势以及其在音乐表达中的体现。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将深刻了解马太钢琴演奏法的核心理念及其在钢琴演奏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马太钢琴演奏法;理论式学习;触键方式;演奏姿势;音乐表达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5-00-03

在音乐表达与手部保护领域,马太钢琴演奏法独树一帜。以理论式学习为核心,强调自然表达,同时注重手部保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一演奏法,揭示其对钢琴技巧的积极影响,为钢琴学习与演奏提供新的视角。

一、马太钢琴演奏法概述

(一)钢琴演奏的概念

在马太钢琴演奏法中,钢琴学习被明确定义为两大概念的交汇。首先,经验式学习,即依赖实践掌握学习内容。其次,理论式学习,即通过理性分析解决技术问题,如运用何种动作帮助发力,呈现正确的音色。而马太教授坚定支持理论式学习,认为应该从声音反推技术,而不是从音型寻找技术。这一理念推崇的不仅是纯粹的技巧,更是对音乐表达深度的理解。在实际演奏中,马太认为诠释应该走在触键前面,他主张通过理性思考,以声音为核心,获得正确的音色和技巧。通过从声音出发,演奏者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音乐,同时形成正确的技术习惯。这种理论式学习的方法,使得马太钢琴演奏法在提升音乐表达深度的同时注重技术的根本。传统方法中,学习者往往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重复来形成习惯,而这种习惯往往是在实践中无意间形成的。相较之下,马太的理论式学习强调通过有意识的理性分析来引导技术的形成,使得学习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每一个音符背后的技术原理。这种在实践中深度理解和有目的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为钢琴学习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和高效的路径。

(二)键盘的构造

他强调了“键盘是弹琴的工具,琴弦才是弹琴的目标”这一理念。这意味着演奏者在演奏时,应该集中注意力于琴弦,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按下键盘。这样的观点突显了演奏者与乐器之间的紧密联系,将演奏的核心聚焦在音乐的实质上,而不是机械的按键动作上。马太主张贴键演奏而非从空中掉落,强调了手部与键盘的默契配合。这样的触键方式不仅有助于准确控制音符,更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壓迫和手部伤害。这一观点呼应了他在演奏中强调的发力瞬间,休息,移动的基本模式,使得演奏更为流畅和自然。在演奏过程中,下键速度的控制被认为是影响音量和音色的关键因素,这与马太强调的理论式学习密切相关。通过理性分析,演奏者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下键速度,从而产生更为明亮或柔和的音色。这一观点将演奏的技巧与音乐的表达融为一体,使得演奏者更为敏锐地捕捉到音乐的细微之处[1]。

(三)手的运用

手指在键盘上的运动方式包括横向、前后和高低等多个方向。其中,杠杆运动成为主要的手指运动方式之一。马太强调手指触键、手腕运动和胳膊运动三种触键方式,每种方式都对音乐表达产生不同的影响。手指触键的方式是最直接的,通过手指的跑动实现音符的播放。这种方式适用于细致的音乐表达,如连贯的音阶或快速的音符。手腕运动则为演奏增添了更多弹性,特别适用于需要力量的情况,如双音、和弦和歌唱性旋律。胳膊运动则被细分为往前推、往回拽和大臂运动,分别呈现出明亮的音色、柔美的音色以及洪亮钟声般的音色。在不同的触键方式中,手的特点是关键的考量因素。较大的关节意味着较大的重量,但相应地降低了灵活性。通过选择不同的手型,可以调整手的灵活性,从而影响音乐表达的细腻程度。微微弯曲的手型通常表现为运动灵活、音色明亮,而稍微伸直的手型使触键略显缓慢,音色则更为柔和。

(四)钢琴演奏的三种运动

发力—休息—移动的基本模式是马太强调的核心之一,这一模式反映了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基本生理活动,即通过发力产生声音,通过休息保持手部的松弛状态,然后通过移动调整手部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的音符或乐句。这种循环的模式使得演奏者在长时间的演奏中能够保持手部的柔软性和稳定性,减轻手部的疲劳感。小臂的旋转动作被认为是马太钢琴演奏法中非常重要的辅助模式,这种动作在演奏中广泛运用,特别适用于八度的震音、快速的连续八度和远距离音符的跳跃。马太认为,在两个八度内的移动中,小臂的旋转是最迅速的,能够有效地应对演奏中的快速和连贯的技术要求。这一观点使得演奏者在处理复杂的音符结构时更加得心应手。移动过程中的身体协调与横向移动也是马太注重的方面。身体协调包括手腕、手肘、肩膀的协同运动,使得整个身体在演奏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横向移动的技巧则在处理音域较宽或音符分布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巧妙的横向移动,演奏者能够更自如地覆盖整个键盘,实现更富有音乐表达力的演奏。这三种运动模式相互配合,构成了马太钢琴演奏法的整体框架。通过合理的运用,演奏者能够更好地驾驭不同的技巧要求,实现音乐表达的多样性和深度。这一演奏法的独特性不仅在于对技术细节的关注,更在于如何通过不同的运动模式实现音乐的真实表达[2]。

二、自然表达在钢琴技巧中的体现

(一)音乐表达的本质

1.马太对音乐表达的理解

马太深刻地理解音乐表达的本质,将其视为一种情感的传递媒介。他强调音乐不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抒发。演奏者在他的理念中不仅仅是技术的执行者,更是音乐的解读者和传达者。这种对音乐表达的独特理解赋予了马太钢琴演奏法以深厚的艺术内涵。

在音乐表达的追求中,马太注重理性分析与感性体验的结合。他倡导从声音中感知技术,通过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来指导技巧的应用。这种基于感性认知的表达方式使得演奏者在奏响琴键时更为贴近音乐的核心,更为直观地传递情感。这一理念反映在他的演奏法中,使得技巧和情感在演奏中融为一体,成为音乐表达的无缝连接。

2.琴声与情感的紧密关系

在马太的理念中,每一次琴键的触碰都不仅是技术的实践,更是对情感的呈现。琴声的变化不仅仅是音符的演绎,更是情感的传达,从轻柔的奏鸣到激昂的高潮,每一个琴键的发声都如同一次情感的释放。马太认为琴声应当直接反映演奏者内心的情感,而非被技术所遮掩。他强调了正确的技术习惯和有效重复正确动作的重要性,以确保琴声始终贴合演奏者对音乐情感的真实感受。这种直抵琴声灵魂的表达方式,使得情感通过琴声得以直接而深刻地传递。

在马太钢琴演奏法中,演奏者被引导去理解琴声与情感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技术的精湛应用将情感无缝融入琴声中。琴声的每一次起伏都如同一个情感的波动,使得音乐表达不再是简单的技巧展示,而是一场真挚的情感交流。这种琴声与情感的紧密关系,赋予了马太钢琴演奏法艺术内涵,成为其独特性的一大特点。

(二)马太的表达理念

1.从声音中感知技术

在马太钢琴演奏法中,表达理念贯穿于整个技巧的应用过程,其中“从声音中感知技术”成为其独特之处。这一理念旨在使演奏者通过对声音的深度感知,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技术,实现音乐表达的纯粹性和深度。马太主张演奏者应当以声音为导向,将音乐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他认为演奏者应该通过对声音的深刻理解来指导技术的应用,而不是单纯地依赖理论知识。这种从声音中获取灵感的方式使得技术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直接服务于音乐表达的工具。

通过感知声音,演奏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技术的细微之处。马太注重的是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对声音的实时反馈,调整和优化技术的应用。这种实践中的理论运用使得技术不再是孤立的机械动作,而是与音乐表达紧密相连的一部分。马太通过强调从声音中感知技术,实现了对技术的情感化理解。他认为技术不仅仅是为了完成音符的准确演奏,更是为了更好地传递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

2.技术习惯与神经元连接的关系

马太着重强调通过正确的重复动作来确立有效的技术习惯,将演奏过程中的动作变得自然而稳定。这种习惯的形成不仅仅是手指的机械运动,更是神经元在大脑中的相互连接,使得技术成为一种无须刻意思考的自发表达。马太主张通过正确的重复来确保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和自然性,从而使得大脑的神经元对这些动作形成稳定的连接。这种连接不再需要演奏者刻意去思考,而是变得如同身体的本能一般,使得技术在表达中得以更加纯粹而自由地体现。在神经元的连接中,马太看重的是有效重复正确动作的过程。他认为演奏者应该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巩固技术习惯,将其深深刻印在神经元之间。这种有效重复的训练不仅使得技术更为熟练,更使得技术的应用成为一种自然而流畅的过程。

3.有效重复正确动作与习惯的建立

马太强调了练习的质量远远重于数量,演奏者需要确保每一次练习都是在正确的指导下进行的。这种有效的重复不仅仅是为了强化手指的记忆,更是为了在大脑神经元中形成对动作的深度认知。正确的动作在重复中的反复实践,最终形成了演奏者的技术习惯。这种习惯并非简单的机械动作,而是深深刻在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效重复确保了动作的准确性,同时帮助演奏者在神经元层面上建立对技术的稳定认知,使得这些动作变得如同身体的本能一般。在习惯的建立中,演奏者要时刻保持警觉,避免形成不良的习惯。这需要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动作的自我观察和不断的调整,确保每一次重复都是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的。只有在正确的基础上,技术习惯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3]。

三、手部保护在演奏中的重要性

(一)钢琴演奏对手部的影响

1.常见的手部问题与损伤

在日常的钢琴练习和演奏中,演奏者往往会面临一些常见的手部问题与损伤。这包括手指关节疼痛、肌肉疲劳和腱鞘炎等。这些问题可能源于频繁的手部运动、不正确的手指姿势以及过度用力所导致。手指关节疼痛通常是由于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手指造成的,尤其是在演奏强度较大的乐段。肌肉疲劳可能发生在长时间的演奏后,尤其是在进行复杂技巧的练习时。腱鞘炎则常常由于手部过度使用引起,表现为手腕或手指的疼痛和肿胀。

2.马太钢琴演奏法的手部保护机制

马太强调的是正确的触键方式,特别是贴键演奏。相对于从空中掉落的方式,贴键演奏减少了手指在键盘上的冲击力,降低了手部受力的瞬时压力。这有助于减轻手指关节的负担,降低关节疼痛的风险。正确的触键方式还能够确保手指在演奏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对的放松状态,避免了因手指紧张而导致的肌肉疲劳。

马太注重合理的手部运动,通过分析钢琴击弦机模型,他强调了在演奏过程中手的运动应该是瞬时的,不存在持续发力。这有助于避免手部肌肉因持续发力而过度疲劳,从而降低了肌肉疲劳引发的损伤风险。特别是在演奏过程中,通过小臂的旋转等辅助模式,有效地分担了手指的压力,保护了手部关节。手部的放松状态是马太钢琴演奏法手部保护机制中的一环,他强调手部的放松不仅仅体现在休息时,更需要在演奏过程中保持。通过练习时的自我观察和调整,演奏者能够确保手部在演奏中不会过度紧张,降低手部受力的风险。

(二)健康的手部习惯

1.手部放松与柔韧性的培养

手部的放松是健康演奏的基础,在练习和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时刻保持手部的松弛状态,特别是在休息的瞬间。通过释放手部的紧张感,可以有效减轻手部肌肉的疲劳,提高手指的敏捷度。马太强调了在发力、休息和移动的基本模式中,休息阶段的手部放松是确保手部健康的必备条件。在马太的理念中,手部的柔韧性不仅仅是指手指的灵活性,更包括手腕和手臂的柔韧性。通过练习中特定的柔韧性训练,演奏者能够增强手部关节的灵活性,减少在演奏过程中的受力冲击。这一方面有助于避免手部受伤,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演奏的表现力。在日常练习中,马太建议演奏者采用一系列的手部放松和柔韧性训练,包括揉捏手部肌肉、旋转手腕、伸展手指等动作。这些训练不仅有助于缓解手部的疲劳,还能够改善手部的血液循环,提高手指的敏感度。

2.合理的练习和休息安排

合理的练习安排涉及时间的分配和计划,在每天的练习中,建议演奏者将时间分配给不同的练习内容,包括音阶、琶音、练习曲等。这样的分配能够确保手部各个方面的技能得到全面的训练,避免过度侧重某一方面而导致其他方面的忽视。在练习的过程中,马太建议在每30分钟的练习后进行短暂的休息,以恢复手部的血液循环和减轻手部肌肉的压力。这种周期性的休息不仅有助于避免手部疲劳,还能够提高练习的效果。每天的练习总时间也要根据个体的体力和习惯进行合理的安排,避免长时间的连续练习导致手部过度疲劳。在具体的练习方法上,马太强调了技术的分解练习。将复杂的技术动作分解成小部分进行反复练习,有助于培养手部的肌肉记忆和提高精准度。这样的练习方式既能够有效提高演奏水平,又能够减轻手部在练习中的负担[4]。

四、结束语

在马太钢琴演奏法的引导下,本文探讨了钢琴演奏中自然表达与手部保护的重要性。通过理论式学习,认识到音乐技巧不仅是手指的舞蹈,更是心灵的表达。在自然表达方面,通过感知技术、习惯的建立等手法,实现了音乐的真实表达。手部保护的意义在于合理的练习和休息安排,使我们能更长久地享受音乐创作的魅力。马太钢琴演奏法为学习者提供了更深入、更全面的音乐体验,为钢琴演奏者的技艺提升和手部保护提供了实用而可靠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米佳.马太钢琴演奏放松理论分析及其应用[J].音乐时空,2016(06):55-56.

[2]樊华.音乐能力与技巧能力的训练——马太钢琴演奏理论研究与实践[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02):96-102.

[3]樊华.马太钢琴演奏理论初探(二)[J].钢琴艺术,2004(07):27-29.

[4]韓汶静.钢琴技巧与音乐表现的融合——评《钢琴演奏技巧的自然表现与教学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0(0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