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背景下竹编技艺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2023-02-18董小丹
董小丹
(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张家港 215600)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手工艺与数字 媒体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竹编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然而,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和市场的需求变化,竹编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将数字媒体技术与竹编技艺相结合,开展创意研究与实践,有助于推动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同时为数字媒体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在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传统手工艺领域的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选择典型的竹编技艺传承者和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数字媒体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1 竹编技艺文化与传承
1.1 竹编技艺文化
竹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象征,具有高尚、谦逊的寓意,自古有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的说法[1]。竹子味道清新自然,表面的纹理、色泽像玉石般清透,代表着自然的文化。竹编是一项传统技艺,在很早之前,老艺人就采用竹子编制具有使用及审美价值的各种器皿,这种材料及成品色泽、质感也突出了中国文化底蕴。笔直的竹竿、流动的竹叶、重复排列的竹林,透着传统文化的气息。
1.2 竹编技艺的传承
竹编技艺的传承有多种方式,数字媒体时代之前,竹编技艺主要是由师徒接力传承。师傅会亲自教授学徒各种竹编的技巧和工艺,学徒则通过模仿和实践来学习和掌握技艺。这种传承方式可以确保技艺的连续性和传统的保留。同时,在一些竹编技艺世家中,技艺往往代代相传,成为家族的传统。家族成员从小就接触竹编,通过家庭环境和亲人的指导,逐渐掌握技艺,这种传承方式可以保证技艺在家族内部的传承和发展。
也有一些专门的竹编学校或工艺学院开设竹编专业,培养学生的竹编技艺。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获得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这种传承方式可以将竹编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并且与现代设计和工艺相结合,推动竹编的创新和发展。社区组织或文化团体会组织竹编技艺的传承活动,邀请有经验的竹编师傅来教授技艺,吸引年轻人参与学习,同时促进了社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社区凝聚力。竹编技艺的传承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只有通过传承,才能保护竹编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发展。
2 数字媒体技术结合竹编技艺的创新之处
2.1 竹编技艺与AI 智能融合的创新
AI 智能时代的到来,给非遗文化竹编技艺也添上一丝色彩,采用AI 智能手段生成竹编图形,在竹编设计中有着创新的应用。老艺人的编制方法得到提升,竹编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一种方式是在AI智能中输入竹编文创的颜色、形状要求等相关信息,即会生成意想不到的竹编效果,结合全互联网智慧生成竹编图片,将竹编艺术推向更高水平[2]。另一种方式是将老艺人的编制图案进行二次创作,可以通过AI 智能生成,也可以通过AI 平面设计软件进行二次创作,同时结合文创产品设计,以得到更广泛的推广。时代在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在进步,让竹编技艺与数字媒体技术融合,不仅实现竹编技艺的传承,还可以让更多人通过更多的方式了解竹编非遗文化。数字媒体技术与竹编技艺融合,即通过手工艺编制和电脑设计结合进行高端创意竹编设计、后期制作,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生成动画,并通过一定媒介将其进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了解竹编。通过动画可以自学非遗竹编全过程,AI 平面、AI 智能、动画演示三者结合,让竹编技艺突破了新的高度。
2.2 VR、AR 虚拟空间竹编体验创新
竹编技艺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可将竹子编织成各种形状和结构的工艺品。在数字媒体背景下,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竹编进行创意研究和实践,以提升竹编的艺术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首先,数字媒体技术可以用于设计和模拟竹编的形状和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快速地生成各种竹编的设计方案,并进行模拟和优化[3],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可以探索出更多新颖的竹编形式和结构。其次,数字媒体技术可以用于制作竹编的数字化模型。通过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可以将竹编的设计方案转化为数字化的模型,方便进行展示和分享。同时,数字媒体技术还可以用于制作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的应用,将竹编作品呈现在数字平台上。体验者通过使用VR 头盔或AR眼镜,可以身临其境地欣赏竹编作品,感受到竹编艺术的独特魅力,在虚拟环境中亲身体验竹编的美妙。这种数字化的展示方式不仅可以扩大观众的范围,还可以提供更多的互动和参与方式,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可以通过3D 打印技术,将竹编作品以数字化的方式制作出来。传统的竹编作品通常需要手工编织,制作周期长且受限于手工技艺。而通过3D 打印技术,可以将竹编作品的设计文件转化为数字模型,然后使用3D 打印机进行制作,大大缩短了制作周期,并且可以实现更加复杂和精细的设计。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管理系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通过该系统,可以对生产线上的设备和机器人进行远程控制和调度,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创意竹编产品的智能量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竹编产业的发展。此外,数字媒体技术还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记录和传承竹编技艺。传统的竹编技艺通常是口传身授,传承渠道有限。而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可以将竹编技艺的过程和技巧进行记录和保存,形成数字化的教学材料和资料,方便后人学习和传承竹编技艺。
总的来说,数字媒体技术结合竹编技艺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传统的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式和体验,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制作方式和传承方式,推动了竹编技艺的发展和传承。
2.3 竹编制作工艺的实践创新
传统的竹编工艺主要将竹子作为原材料,但可以尝试结合其他材料进行创新,如塑料、金属、纸张、皮具等,以扩大竹编工艺的应用范围。通过对竹编工艺的设计进行创新,可以开发出更多样化、更具创意的产品。可以尝试将竹编与其他材料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品或实用品。四川青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瓷胎竹编技艺的传承人——张墙林,把竹子与瓷器完美融合,以竹子为主体,围绕着瓷器的形状编制出各种花纹,然后加工成各种工艺品。
传统的竹编工艺主要采用手工编织的方式,可以尝试引入机械化或数字化的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竹编工艺可以应用于家居装饰、家具制作、艺术品制作等领域,可以尝试将竹编工艺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建筑、汽车等,以拓展竹编工艺的应用领域。竹编具有环保的特点,可以尝试将竹编工艺与环保理念相结合,开发出更环保的产品,如利用废弃竹子进行竹编工艺制作。可以推动竹编工艺的发展,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并为传统工艺注入新的活力。竹编与AI 项目、文创品设计等多种内容进行融合,完成更高端的设计。让竹编技艺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呈现,让更多人了解竹编技艺,同时从不一样的角度来欣赏竹编设计艺术品。让技艺得到传承,让艺术得到升华[4]。
此外,数字媒体技术还可以用于竹编的数字化制造和生产。通过使用数控机床和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化制造设备,可以实现竹编的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数字媒体技术还可以用于竹编产品的数字化销售和推广,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将竹编作品推广给更多的人。总之,数字媒体背景下竹编技艺的创意研究与实践可以为传统的竹编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可以促进竹编产业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竹编艺术更加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
3 融入数媒技术的竹编技艺未来发展
3.1 多元化发展让非遗技艺活态传承
“非遗” 作为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和表现形态,代表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古代文明,先人通过生产、生活,创造出无数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不断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记忆。我国是世界上 “非遗” 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些优秀灿烂的文化遗产的魅力,现如今正在由非遗传承人、时代匠人们通过自己独特的技艺展示出来,“非遗” 活态传承使 “非遗” 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大众日常[5]。
数字媒体技术可以为非遗竹编技艺的传承和推广提供许多有益的手段。(1)借助网络平台: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站或社交媒体账号,展示非遗竹编技艺的历史、技术和作品。通过图片、视频和文字介绍,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竹编艺术。(2)VR 虚拟展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一个虚拟的竹编艺术展览。通过头戴式显示器或智能手机应用,用户可以在家中或任何地方参观展览,欣赏竹编作品,并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技术细节。(3)在线教学: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竹编技艺的在线教学课程[6],通过视频教学和互动讨论,传授竹编的基本技术和创作方法。这样可以让更多人学习和掌握竹编技艺,促进其传承。(4)数字化档案: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将非遗竹编技艺的相关资料和文献进行数字化整理和存档。这样可以方便研究者和爱好者查阅和学习,同时也可以保护和保存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5)互动体验:可以借助现实技术,开发一个互动的竹编体验应用。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选择不同的竹编图案和材料,然后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竹编的过程,亲身体验竹编的乐趣和技巧。通过结合数字媒体技术,非遗竹编技艺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关注,同时实现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3.2 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活态流变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传承特征。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上受大众欢迎,人们会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作品设计,让非遗具有更高的价值,同时也让非遗文化得到传承及发展,文创品及手工艺品均是现代生活的象征,将非遗竹编元素融入设计中,更符合大众的需要,还可以让竹编非遗文化重新焕发活力[7]。
比如提到竹编包包,许多人会瞬间想到方方正正的竹编 “小箱子”。东阳竹编女艺人蔡红光却用自己的原创新作,颠覆了人们对竹编包的传统印象。如果不是2014 年的台湾之旅,蔡红光也许至今都跋涉在传统竹编的既有路径上。出生于1972 年的她初中毕业后就学习竹编,为当时的东阳竹编工艺厂加工出口产品。偶然的机缘,她拜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福礼门下,成为东阳精细竹编工艺的传承者。后来她参加了一次台湾浙江非遗展,被台湾的几款竹艺包吸引了目光,回来之后就一直在思考要如何将传统竹艺融入现代生活。经过不断的调查和学习,蔡红光确立了竹编与皮革融合的方向。蔡红光不断改进设计方案,最终使竹编和皮革 “珠联璧合”[8]。此后,不光竹编包,还有竹编耳环、竹丝扣瓷等各种各样融入生活的工艺品,在蔡红光手中诞生,她的作品变得越来越有趣、新鲜。传统手工艺是被人们所喜爱的,也是人们生活中需要的,传统手工艺的设计与现代生活的设计融合,让工艺品更有活力,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及生活需要。让非遗在生活中传承,让竹编文化在生活中传播美的理念,真正将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让产品及设计作品重新焕发活力[9]。
根据竹编产品的特点和生产需求,设计并建立智能化生产线。该生产线应包括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能够完成竹编产品的各个生产环节,如竹材的切割、编织、组装等。将生产线上的设备和机器人连接到物联网,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物联网技术,人们可以监测生产过程并进行质量分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线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智能化的生产调度和优化[10]。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预测生产线的运行状况,提前进行故障预警和维护,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让美丽的工艺品及竹编设计产品传递千家万户,让所有人了解及喜欢传统技艺,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空间。
4 结束语
在数字媒体背景下,竹编技艺的创新与实践得到了认证,传统的手工艺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传承与发展,非遗文化竹编的技艺与产品的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与产品的搭配,让非遗竹编更具有独特的魅力,AI 智能的实力让竹编技艺诞生出更完美的编制作品。竹编VR/AR 的体验给全世界人们留下了不一样的美的回忆。通过VR 人们身临其境地享受着美好的竹编技艺,AR 虚拟空间让不能去现场体验的人们,体验到竹编技艺的编织美、工艺美,为传统的竹编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让产品更具有价值和魅力。在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下,竹编设计师们更加灵活地表达产品想法和创意,将其完美地展现在竹编产品及工艺品上,打破传统的限制,创造出更加独特和精美的作品。数字媒体技术不仅让传统手工艺得到传承及发展,同时也提高了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及产品的审美价值,提高了竹编设计的效率和质量。通过人工智能,竹编的生产量迅速上升,数字媒体技术还为竹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总之,数字媒体技术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传统手工艺的未来,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媒体技术在竹编设计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竹编艺术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竹编技艺将在数字媒体背景下得到更好地传承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