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学院(1935—1950)图书馆馆藏红色文献整理与研究
2023-02-18盖荣
盖荣
(新疆大学图书馆古籍与特藏部,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1 研究背景
新疆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中有一批较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献,400 余种,数量虽然不多,但其史料价值和历史意义颇高,并且存量稀少,保存至今实属不易。这批革命历史文献是新疆学院(1935 年成立,新疆第一所高等学府)所收藏的红色文献,包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早期译本以及宣传马列主义的书刊资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文献,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根据地出版的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作的油印本、单行本、汇编本、革命报刊、新文学、话剧脚本,以及新疆学院师生手抄油印版革命文献等,书皮钤有 “新疆学院教务处图书馆”“學院圖書舘藏書第* 策* 號” 以及6 位数图书编号等印章,具备以下特点:
(1)从时间上看,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出版的书籍占大多数,“五四运动” 时期的也占有一定比例。
(2)从内容上看,以马列主义著作、毛泽东著作、进步文学书籍居多,且出版处众多。除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革命领袖的理论著作,还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颁布和实施的法律法规、根据地文化教育、抗日战争史料、文艺政策、文艺理论、文艺作品、绘画艺术(抗战木刻画)、话剧脚本、进步小说,除纸质文献、过刊、报纸杂志外,还有革命文献目录、手稿等。
(3)从价值上看,许多藏品都有其特殊的史料和文献价值。如东北书店1948 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是1949 年之前出版的《毛泽东选集》里最好的两个版本之一。
(4)文献时间跨度长,出版日期在1949 年之前,且集中于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从辛亥革命前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宣传物(20 世纪80 年代影印件),再到中央苏区的出版物(如《红色中华》)等皆有收藏。
(5)文献地域范围广。有北京、上海、延安、武汉、广州等革命中心地区的出版物,还有山东、重庆苏北及陕甘宁边区、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的出版物。
(6)孤本多,精品多,学院任教名人捐赠时钤有印章本较多,绝大多数革命文献上钤有 “新疆学院教务处图书馆” 印章,使这批革命文献具地域性特色。1929 年,由中外研究学会出版的《社会民主派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策略》钤有 “陕北公学分校(即中国人民大学和延安大学的前身)图书” 印章,新疆收藏仅此孤本。部分延安革命根据地出版印刷革命文献中还钤有 “华北大学图书”“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图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女子大学第三分校政治处印” 图章等。
(7)纸张和印制品质。民国时期出版的文献普遍存在纸张酸性较高的情况,印刷、装订等工艺的缺陷造成文献印制质量上先天不足,品质不佳,亟待保护。
2 新疆学院图书馆馆藏红色文献溯源
1924 年,迪化成立省立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35 年成立了新疆第一所高等学府——新疆学院。林基路在担任新疆学院教务长期间,采用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办学方针。从1935 年到1941 年,在共产党人俞秀松、林基路,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等人的带领下,新疆学院茅盾、祁天民、张仲实、萨空了、史枚、高滔、涂冶、赵丹、郭春则等一批知名专家及进步文化名人来学院任教或讲学[1],“以民族为形式,以马列主义为内容”“教用合一” 教育思想在新疆学院生根发芽,新疆学院成为积极支持全民抗战的大后方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思想和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重要阵地。
结合新疆学院历史、文献记录,以及在新疆学院工作过的老同志的回忆,本文梳理出这批革命文献的来源主要有5 个方面:一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指示陕北公学、中央图书室、解放日报等有关部门向新疆学院捐赠的图书。二是周恩来、毛泽民、陈潭秋、俞秀松、林基路、杜重远、张仲实、茅盾等到新疆工作的共产党人、爱国民主人士、进步人士捐赠的图书,如1939 年11 月油印版《新疆学院图书馆藏书目录》显示,在新疆学院任教的茅盾、张仲实等人,给新疆学院捐赠了部分本人的著作。另有部分革命文献上有钢笔旧墨字迹,如:“赠校廿八年五月,上海解放前一日”(屠格涅夫《新时代》)、“於延安带出”(毛泽东《目前形式和我们的任务》)、“捐贈新区”(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等,是从延安到新疆工作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所捐赠。三是毛泽民同志任新疆财政厅厅长时提出了将 “新疆学院” 改建为 “国立新疆大学” 的设想,并筹集资金为新疆学院购置了一批图书。四是新疆学院利用办学经费采购。根据《新疆大学图书馆馆藏新中国成立前中文期刊目录(1984 年制)》《新疆研究——馆藏报刊资料索引(1984 年)》中记录的新疆学院时期收藏的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马恩列斯毛著,以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史、艺术、教育等文献的三级目录,现将革命文献梳理如下。
2.1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早期译本以及宣传马列主义的书刊资料
新疆学院收藏的马列主义著作包括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生平的论著,概述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作品,译成中文的外国著者的论著,各种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观点的论著。代表性的有1921—1949 年期间由上海书店、人民出版社、华兴书局、解放社等党的出版机构出版的马列主义著作:1929 年12 月平凡书局出版的《马克思传(其生平其著作及其学说)》、1930 年由春秋书店出版的《马克思与恩格斯》、1937 年由解放社出版的《列宁选集》、1939 年光华书店发行的欧阳凡海翻译的《马恩科学的文学论》、1938 年由解放社出版的《列宁选集(第二卷、第八卷、第九卷、第十卷、第十三卷)》、1949 年由解放社编辑部译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 “左派” 幼稚病》、1939 年外国文书籍出版社出版的《苏联共产党历史》、华北新华书店出版的《国家与革命》、1948 年解放社出版的《论列宁》《政治经济学》等。
(1)“平凡书局” 在1929 年1 月出版的由李季撰写的《马克思传(其生平其著作及其学说)》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篇幅最长、内容最丰富、论述最全面的白话文马克思传记,代表了民主革命时期原创马克思中文传记的最高水平。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在中国流传比较广的马克思传记文献有梅林的《马克思传》和梁赞诺夫的《马克思与恩格斯》,李季著《马克思传》比起梅林的《马克思传》和梁赞诺夫的《马克思与恩格斯》成书时间要晚,但是就在中国传播的时间来说,李季著《马克思传》最早,要比梁著早3 年,比梅著早19 年[2]。李季著《马克思传》比较详细地分析了梁著、梅著的长处和不足,纠正了梅著对于拉萨尔的认识偏差,纠正了梅著对于巴枯宁的错误认识,极大充实了对晚年马克思的研究。春秋书店1930 年至1933年出版了众多的宣传马列主义的著作,《马克思与恩格斯》当是那个时期的出版物,在新疆的存量不多,有此版本实属珍贵。《马恩科学的文学论》两个出版社出版同一本书,又是同一年份,显示了此时马克思主义在新疆学院传播之热。《苏联共产党历史》由苏联专门出版外国文字的“外国文书籍出版社” 于1939 年出版。此本是当时新疆学院派去苏联学习、工作或开会的同志带回的革命文献。《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是最早中文译本,由上海中外研究学会在1929 年8 月出版,陈文瑞翻译,馆藏此版本与1947 年曹保华译本在许多马克思主义术语上高度一致,是典范的读本,加上钤有 “陕北公学分校图书馆” 印章,尤显珍贵。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有5 个版本。首版是1920 年由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陈望道先生以日文版、英文版为蓝本翻译的版本。新疆学院收藏的由成仿吾和徐冰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出版社1948 年出版的,此译本是5 个版本中在新中国成立前影响较大、传播较广的译本。马克思、恩格斯著《德意志意识形态》由郭沫若译,上海群益出版社1947 年出版。马列主义思潮通过文献的形式传播,继而诞生了新疆高校的第一本主要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的刊物——《新芒月刊》,其中,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宣传社会主义等的文章就有36 篇,这些文章占《新芒月刊》四期文章总量的61%,其中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有郝永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核心是什么? 马恩怎样发展了它? 》、赵普林(新疆学院进步青年学生)译《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等。
2.2 抗日根据地、解放区根据地出版的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作
陕甘宁边区出版的毛泽东著《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有三个版本,分别为1949 年2 月华北新华书店印行版、1948 年3 月的中共西北局印行版,以及1949 年3 月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印行版。毛泽东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1947 年12 月晋绥新华书店印刷发行版,为16 开单行本,纸张稍薄,墨色较淡。毛泽东著《论联合政府》有三个版本均为原版,分别是1945 年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刊发的铅印本、1946 年1 月延边出版社再版、1948 年解放战争期间由东北书店印发刊行版本。《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有两个版本:一版为东北书店印行、1948 年11 月出版发行的;另一版为华东新华书店于1948 年11 月出版发行的,这一版本中,其后还有刘少奇的《论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封面印刷与内容皆为彩印。毛泽东著《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有早期的4 个版本,其中2 个版本较为明确,分别是新疆新华书店版、华北军区政治部版,另外1 个没有标注出版地及出版时间,还有1 个是新疆学院师生手抄油印版。为了满足当时新疆学院师生阅读需求,还进行过手抄油印。1940 年中国出版社印行的毛泽东著《辩证法和唯物论》,经毛泽东修改,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将讲授提纲以内部单行本的形式出版发行[3]。这也是毛泽东的 “两论” 的思想基础,因此这个版本颇具有收藏价值。新疆学院图书馆藏《毛泽东选集》是1947 年3 月由渤海新华书店印刷发行的版本。另外,《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为1946 年3月,由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单行本,馆藏此版本系根据孙鲠重庆友人所寄书稿翻印而成,该书原稿第三章遗失,封面黄色,字体红色,为翻印版本,书中内容有笔记内容及相关机构印章。
2.3 报纸、杂志、戏剧、小说等进步文献
抗战期间,《新疆日报》 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传播马列主义、宣传抗日救国思想的舆论阵地。《新疆日报》用大量篇幅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激起了新疆民众坚决抗日的决心[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8 年10 月,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代表政治局做了题为《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 政治报告,简称《论新阶段》。同年,新疆日报社翻印了毛泽东著《论新阶段》8 000 册,1940 年新疆日报社又翻印毛泽东著《新民主主义论》20 000 册[5]。新疆学院图书馆藏1948 年、1949 年合订版《新疆日报》,1947年东北书店印行发行的《论新阶段》,以及《新民主主义论》1948 年东北书店印行、1948 年大连大众书店印版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指导抗战的文章在新疆的传播,极大地帮助了新疆民众了解抗战局势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激发了民众抗日救国热情,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1939 年至1945 年,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会刊《反帝战线》《全民抗战》《抗战报》等多种期刊的发行出版以及在新疆的传播,对于传播革命进步思想,动员新疆各民族团结抗战发挥了很大作用。当时新疆的革命形势,吸引了内地广大青年和知识分子纷纷涌入,文化界民主、自由、救亡的气氛空前浓厚。新疆大学图书馆于1984 年5 月编制的《新疆大学图书馆藏新中国成立前中文期刊目录(1904-1949)》中记载新疆学院在新中国成立前收藏的旧期刊(过刊)有356 种,包括瞿秋白主编的《新青年》、毛泽东主办的《新时代》、邹韬奋1937 年创办的《抗战》《全民抗战》等。新疆学院收藏的《全民抗战》中收录了张仲实撰写的《由哈到迪》:“……各方都呈朝气,那暮气沉沉腐化衰老的现象,确已消逝,民族团结,确已改善,文化教育事业的确有了长足的发展。” 新疆学院院长杜重远的《新疆学院重要启示》:“查最近各处青年纷纷来函,要求进入敝院求学。” 邹韬奋为《全民抗战》第五月刊八十四号(民国廿八年十一月五日)撰写的社论《世界大战危机与我国的觉醒》中提到:“我们此时所应努力的是格外加紧我们国力的增强,要格外尽力努力消除内部任何消耗,集中全力于各种必要的布置,以应对世界空间的危机。” 团结抗战思想以文献形式传播,激发了民众抗日救国热情。
1939 年3 月,茅盾在新疆学院任教。新疆学院时期收藏的茅盾著作有开明书店1930 年出版《动摇》《追录》、1933 年《春蚕》《幻灭》、1935 年《速写与随笔》,以及1946 年大连大众书店印行出版的《腐蚀》、1931 年上海书店出版的《笔谈》等20 余部。在新疆学院,张仲实主讲政治经济学、哲学、社会发展史等课程,他还翻译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罗森塔尔《新哲学读本》,在《新芒月刊》《反帝战线》等撰著、发表了《八年来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展开》等多篇重要论文,他写作于1939 年的《伊犁行记》真实完整地记录了 “新疆学院暑期工作团”赴伊犁进行抗战宣传和社会考察活动的全过程,呈现了20 世纪30 年代末伊犁地区独特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教育、民风民俗,从中可以全面了解当时新疆学院暑期工作团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斗争的精神状貌以及民众团结抗战的决心和信心[6]。新疆学院图书馆馆藏张仲实译(著)作有1939 年上海生活书店张仲实译、李昂吉耶夫著《政治经济学讲话》,1938年上海生活书店印行、张仲实译《费尔巴哈论》,1938年上海生活书店印行、张仲实译《国际现势读本》等。
1939 年,在茅盾的指导下,赵普林等创作的话剧《新新疆进行曲》成为新疆第一部反映本省现实生活和以抗战为题材的大型话剧。1939 年8 月,著名文艺工作者赵丹、徐韬、王为一、叶露茜、俞佩珊等人来到迪化,加入新疆文化协会,成立了 “新疆实验剧团”,在新疆上演了许多优秀的戏剧作品,其中反映抗日战争的剧目《故乡》《突击》《血祭九一八》《劳军》等上演后,收到很好的效果[7]。新疆学院图书馆藏红色文献在文化方面代表性的有《抗战与外交》(1938年)、《抗战以来》(1941 年)、《战时演剧论》(1938年),《现代最佳剧选》(1938 年)。其中1938 年读者生活出版社出版的《战时演剧论》,是 “新演剧社” 的“战时戏剧丛书” 之一,葛一虹在《战时演剧论》中对抗战题材的演剧进行了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当时的文艺界精英们在抗战期间的文化救国活动。《现代最佳剧选》中收录了著名戏剧作家的剧作,如夏衍的《中秋月》、石凌鹤的《高贵的人们》、撀于的《忍受》、袁牧之的《一个女人和一条狗》等。另外,1927年北新书局出版的鲁迅作品《彷徨》、1936 年文化生活出版社的曹禺作品《雷雨》、1937 年沙汀的作品《苦难》、1937 年抗战文学会出版的郭沫若作品《上海抗战记》、1940 年大公书局出版的巴金作品《巴金著作选》 等,这些进步文献为新疆学院青年抗战题材的戏剧创作提供了最初的脚本。音乐方面,代表性的有1939 年中国文艺社出版的冼星海著《抗战文艺丛书——保卫祖国》,是 “独立出版社” 发行的版本,收录了55 首抗战革命歌曲,如柳倩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保卫祖国》《黄河之恋》《热血》等[8]。报刊也有所收藏,如《前锋》(1923—1924 年)、《红旗周报》(1931年)、《解放日报》(1941 年)、《人民日报》(1949 年)、《共产党》(1954 年)等[9]。
另外,民国时期,儿童文学经历了从启蒙向审美的历史嬗变。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在 “维新思潮”、“三民”“新民” 说、“五四新文化思潮” 等相继影响下,许多文学家、翻译家投身到儿童读物创作和翻译中,如茅盾、郑振铎、张天翼、陈伯吹、苏苏等,爱国和科学是这一时期作家们创作的主旋律,他们试图以文学的方式塑造新一代儿童的人格,培养儿童们的爱国情感,并从中获得新知[10]。作家们试图将压在劳苦大众身上的 “三座大山”——帝国主义侵略者、官僚军阀、封建地主比拟成 “妖怪”“狐狸”“豺狼”,甚至是“秃秃大王”,借此希望培养孩子们不畏艰难、勇敢斗争的品格。现存新疆学院时期收藏的儿童文学有上海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等出版机构发行的《秃秃大王》《把秧歌扭到上海去》《伊索寓言》《波罗的少爷》等。
3 结束语
在新疆学院图书馆馆藏红色文献整理过程中可以发现,这些文献为新疆学院一线先进青年完整地学习和参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 “新新疆” 革命实践提供了思想指引,充分展现了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