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02-18王秀娟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12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资产行政

王秀娟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和提高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运转更加科学合理,对资产管理工作能力的提高成为必然要求。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能力,提升国有资产保护力度,最大限度上发挥出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鉴于此,针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多个角度就具体业务进行了阐述,针对如何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给出了具体措施,期望为行政事业单位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一)为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转提供有力保障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保障政权运转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因此,提高国有资产管理能力,充分整合和利用行政事业单位的现有国有资产,使得单位所需履行的职责与掌握的国有资产能够适配,这对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正常履职尽责等至关重要[1]。

(二)有助于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引进先进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也可以充分展示出国有资产管理者的业务能力,促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更具有灵活性,在资产管理中做到合理利用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浪费,避免账外资产,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据的准确性,以确保其安全性。

(三)有助于实现国有资产资源共享

因所属行业的不同,行政事业单位所拥有的资产也不尽相同,有的拥有大量资产,发生闲置现象,资产的支配和使用很不平衡。因此,利用信息化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将闲置的资产纳入资产共享平台,让需要的单位再临时申请,在行政事业单位之间进行调拨,盘活闲置资产,减少重复采购,进行合理利用,强化国有资产的利用率,达到资源共享,确保国有资产的综合利用率[2]。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

首先,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有“重钱轻物”“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只要求采购人员把好采购关,走好采购流程,保证采购环节不出问题,而忽略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认为资产管理无足轻重、无碍大局,也不配备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的采购、使用、保管和处置出现推诿扯皮现象,资产变动更新滞后,也不进行资产的定期盘点,对资产家底不清,资产账务混乱,账实不符现象时有发生。

其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领用随意,领用缺乏审批,使用缺少监管。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领用资产比较随意,领取没有计划,很容易造成资产的浪费。比如,平时用的打印纸浪费现象严重,文件打印时审核不严谨,导致重复打印,造成没必要的浪费。

再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报账票据把控不严,对报账票据的控制不是特别重视。比如,报销业务一般要求有业务发生的原始发票、合同、审批单等方可报销,但还是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只拿发票报销,这样很容易造成虚构业务或者虚增业务,导致资产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3]。

(二)国有资产财务工作不规范

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得到国有资产管理权限以后,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资产登记同时做好财务会计核算,但还是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为了简便或者由于资产报废手续复杂,对取得的少量的或者保存有难度的应计入库存物品或固定资产科目的资产,在财务会计核算时不通过库存物品或者固定资产科目,直接计入业务活动费用或者管理费用,这样在账面上就显示不出库存物品或者固定资产的实际数量和实际种类等信息,导致账实不符。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完不及时下账,导致账面上存在固定资产而实际早已没有实物,造成账实不符。另外,由政府出资让行政事业单位为乡镇建设的基础设施,比如乡镇游客服务中心、村级文化广场等,建设完成后,行政事业单位不登记固定资产,将资产移交给乡镇,乡镇接收实物后也只是对实物进行接收管理,而不进行会计核算,也不做固定资产账簿登记,形成账外资产。目前,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基本上能反映出国有资产的基本情况,但是无法准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取得资产后会将资产登记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但是领用却只是用简单的手工表格登记,管理不规范,造成后期对账难度大[4]。

(三)国有资产常态化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少专门从事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有些单位甚至是临时指派其他工作人员来负责资产管理。负责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大多都不高,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知识培训,只负责资产的采购和领用,对现存资产的状况不做及时梳理,不重视日常管理,对资产的现状掌握不清,资产清查意识淡薄,也不进行定期资产盘点,资产取得与处置后不及时入账,也不及时进行财务核算,资产变动更新滞后,实物管理和财务管理不能有效衔接,把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人为地进行了拆分,导致账实不符。

(四)国有资产定期报告流于形式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每月的国有资产月报表数据与上月数据基本相同,填报月报表都是为了完成任务,填写内容较为随意,填报的月报数据基本不与财务报表指标及实物核对,只有新增固定资产时才会按变动后的数据填报,固定资产不变时,资产月报数据基本是按上月数据上报,只有在年末填报年报时为了保证决算系统数据与国有资产系统数据一致才会按照财务报表指标和国有资产系统指标进行核对填报,这样反映不出每月真实的资产动态时点指标,也给上级部门提供不了真实有用的资产信息,导致国有资产月报表流于形式,很容易发生账账不符[5]。

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由财政部门监管甚至由办公室后勤人员负责管理,错误地将国有资产管理理解为固定资产管理,导致普遍出现家底不清、产权不明的问题,而且相关人员对资产管理制度认识不深刻,将资产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附带的工作,往往由于其他工作繁忙,从而忽视了资产管理工作,缺乏主人翁精神[6]。

(二)账目管理人员业务不熟悉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多数都不是专业人员,对资产管理业务不熟悉,具体环节也不清楚,也不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单位也不组织培训,不能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完成业务都是应付差事,按部就班地完成上级分配的工作任务,学习主动性不强,对个人业务能力要求较低,导致资产核算不准确、账目混乱、超标配置、低效运转、处置不规范等行为时有发生,也就不能对资产进行有效管理。

(三)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一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资产管理意识不强,资产管理目标不明确,对资产管理制度领会不透彻,认为资产在单位就是安全的,没必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多年不进行盘点,家底不清。

二是资产盘点工作繁杂量大,也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不愿进行资产清查的原因,还有上级部门要求填报报表也是按资产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填写,不结合实物的具体情况与报表是否一致,对上级部门检查时出现的问题也是敷衍了事,对形成问题的原因也不做深究。没有相应制度的约束,或者有相应制度也是形同虚设起不到监管的作用,导致国有资产疏于管理。

(四)国有资产常态化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还没有建立系统、规范的常态化管理机制,具体表现在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资产日常监督不到位、资产台账管理混乱、资产维护保养不足等方面。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各单位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标准,缺乏科学的组织机构设置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日常监管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识不强,资产管理数据系统混乱,导致国有资产管理缺乏规范性和标准化,很难实现常态化管理。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制定统一的资产管理标准,健全管理机构,完善资产监管和数据管理机制,建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以推进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五)数据核对系统不完善

数据核对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资产数据的错误和差异,保证资产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然而,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数据核对系统不完善,具体表现为: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与会计账面记录不符。由于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数据标准、数据更新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两套系统的数据不能完全对应,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影响了资产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增加了资产管理的工作难度和风险。

部门间资产数据交叉核对不足。由于部门之间信息隔阂、沟通机制不畅,导致部门间的资产数据核对工作缺乏有效的协调和配合,不能形成有效的数据共享和数据比对,出现数据重复或遗漏的情况,影响了资产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也降低了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重大资产处置缺乏联合审核。由于缺乏重大资产处置的内控制度,导致重大资产处置的过程中缺乏相关部门的联合审核和监督,不能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资产处置的风险,出现资产损失或流失的情况,影响了资产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也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资产清查结果反馈不及时。由于缺乏资产清查结果的反馈机制,导致资产清查的结果不能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和报告,不能及时进行数据核对和调整,出现数据滞后或失效的情况,影响了资产数据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也失去了资产清查的目的和意义。

外部监督机制缺失。由于缺乏外部监督机制,导致国有资产管理的数据核对工作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和评价,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核对工作的问题和不足,出现数据失真或虚假的情况。

五、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首先,从思想上引起行政事业单位的高度重视,要把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用法律知识来武装头脑,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让制度来约束行为。其次,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另外,年底对资产管理进行绩效考评,建立奖罚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把国有资产管理作为单位的重点工作来抓,对国有资产超标配置、低效运转,或者长期闲置的资产进行严格管控。同时,上级部门应加大审计检查力度以及对查出的问题追究问责,惩处其不规范行为,从而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的行为,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能力。

(二)提高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完善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相关规章制度是重要的前提,也是保障国有资产高效、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不仅可以提高管理者的思想意识,也可以确保资产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和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国有资产时应逐步完善其内部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的领用应建立合理的审批制度,完善资产的使用监管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做到领用前有审批,领用后有监督,高效合理地管控资产的使用,逐步做到科学合理使用国有资产,使资产的使用率得到最大化,杜绝浪费。严格控制报销业务,恰当设置报销审批制度,明确报销业务范围,细化报销流程,严格把控报销票据,避免只拿发票报销形成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从而达到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确保国有资产能够合理利用。

(三)制定健全的国有资产财务管理模式

行政事业单位依照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优化单位内部的资产核算方法,组织专业人员学习资产核算相关知识,明确资产核算的范围,掌握核算方法,限制简单费用化核算处理方法,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取得资产后及时进行资产登记且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对应计入资产科目的不能简单地费用化,对建设完成移交的资产及时办理资产移交和产权登记,并根据相应的票据进行会计核算,同时配合接收资产的单位做好资产的登记及管理系统的数据录入,对资产的领用保管采用电子化进行详细的登记。年初做出合理可行的采购计划,对单位资产要全部纳入年初预算,所有项目必须有预算才能实施,按照单位财务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核算。严格落实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与规则制度,把资产核算制度落到实处,完全做到核算真实准确,保证账实相符,确保资产数据的准确真实及有账可循。

(四)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常态化管理机制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制定严格的标准要求,并且将其落到实处,结合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发展情况,制定健全的管理体系,并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促使各部门之间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对资产的使用建立资产使用明细登记簿,对易发生损耗的资产随时跟踪检查,同时定期进行盘点。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综合利用随机检查、专项整治、智能监管等多种监管方式,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加快构建规范化的国有资产常态化管理模式,形成以法治为保障,常态化管理为基础,多形式检查为手段,大数据共享监管为依托的政府监管与单位自律相结合的全方位常态监管格局,实现国有资产监管的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切实做到国有资产安全不受侵犯。

其次,建立定期清查制度,加大资产清查的力度,采用定期清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清查机制,对资产的取得、领用、保管、处置情况进行详细地核查,对存在的问题和形成的原因深入剖析,对清查过程中瞒报漏报、弄虚作假的行为按情节追究责任,以此激发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清查的动力,切实把资产清查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掌握单位资产信息,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五)完善数据核对系统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核对系统,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数据与国有资产系统数据形成共享,每月月末自动提取核对已登记记账的财务数据与国有资产月报表数据,对核对出有差异数据的报表自动退回,要求重新填报并责成单位对形成差异的原因进行文字说明,以此来提高单位对资产月报表填报的规范性,从而确保国有资产报表数据填报的真实性,避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发生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的现象。

六、结语

可供持续使用的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具体工作和提供服务的重要保障。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运营,提升利用效益,让资产能够保值增值,以此保障国有资产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使行政事业单位能更好地履行职能。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资产行政
行政学人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