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市创建经验及建议
2023-02-18赵学平
戴 芬 姜 遥 王 强 赵学平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杭州 31002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发展高质量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1]。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以提升,产品消费不断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依然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2014年1月,原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意见》[2]。2018年,原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体系生产基地创建示范工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是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底线、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作为目标任务,着力推进我国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不断推动农业转型升级[3]。浙江省丽水市位于浙西南地区,因其独特自然资源禀赋,农业成为全市主导产业。为进一步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全国领先的品质农业示范区,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9年11月,丽水市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复函,全面启动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市(以下简称全程控试点市)创建。本文对丽水市2020-2021两年间试点市创建的经验及成效进行总结,旨在为其他城市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丽水市创建全程控试点市的基础条件及优势
(一)优渥的生态资源环境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市域面积1.73万km2,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占全国的1/600,全省的1/6),辖9个县(市、区),行政村1 891个,总人口270.8万人[4]。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1.7%,空气质量在全国样板城市中始终保持前10位置,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7年保持浙江省第1。
(二)高标准的管理保障基础“对标欧盟·肥药双控”是丽水市政府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举措。自2018年始,丽水市政府以欧盟标准严格规范丽水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肥料使用,出台4批农药禁限用目录,从源头对农产品安全性进行了有效保障。
(三)良好的品牌建设基础丽水市委、市政府将打造生态精品农业作为丽水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并以品牌化作为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2014年9月在全国率先推出了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丽水山耕”地市级区域公用品牌。
基于上述主要优势及基础条件,丽水市成为全国首个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创建试点市,在全产业链生产过程中以高品质农产品产出为目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管控技术,成为全国全程控试点市建设的样板。
二、丽水市创建全程控试点市的主要成效及做法
(一)创建工作成效丽水市按照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六对六控六好”总要求,系统谋划全面推进全程控试点市建设。在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CAQS-GAP)试点生产经营主体、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登录、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主体3个指标上,均超额完成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下达的考核指标(见表1)。
表1 全程控试点市创建考核指标及完成情况
两年的试点市创建期间,丽水市进一步落实“史上最严”的农药化肥管控措施,打造全国农药化肥严格管控示范区。经过“对标欧盟·肥药双控”行动的实施,丽水市“肥药两制”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整市域创成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5],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之一[6]。据统计,2021年,丽水市推广商品有机肥10.45万t,推广配方肥和按方施肥4.29万t;创建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16个,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5.17万hm2、农作物统防统治4.14万hm2;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数量达495个、绿色食品数量达256个[7]。列明禁限用农药4批共152种,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比2017年分别下降11.3%、17.68%。
“丽水山耕”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丽水山耕”连续两年蝉联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榜首。目前,品牌赋能为农业企业带来30%的溢价,“丽水山耕”已提升为浙江省农产品认证标识,比肩“浙江制造”。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实现全省“十二连冠”,成效显著。
(二)创建工作实践做法丽水市整建制试点市的成功创建主要采取的具体措施有3个方面。
1.4大保障,确保顺利开展全程控试点市建设。丽水市在推进全程控试点市创建时,建立了完善的工作保障机制,明确了试点工作方案实施技术路线,从组织领导、资金扶持、科技支撑、考核督查4个方面,给试点市创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保障。
(1)组织领导保障。丽水市农业农村局建立全程控试点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责任,推进试点市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2)资金扶持保障。丽水市整合乡村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等各类涉农专项资金500万元,对完成CAQS-GAP试点建设、国家GAP认证等创建任务的给予奖励补助。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出台专项政策,保障相关工作顺利推进。
(3)科技支撑保障。依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及全市农业专业技术团队力量,深化“三服务”,将试点市创建纳入“三联三送三落实”行动,落实送政策、送技术、送帮扶,常态化开展技术服务。
(4)考核督查保障。丽水市建立全程控试点市创建的目标考核体系,加强检查指导。各县(市、区)出台配套方案,将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技术集成、农户带动、管理服务等评价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以加强规划指导、过程监督和工作考核,保障全程控试点市创建工作的开展。
2.6个聚焦,高质量开展全程控试点市建设。在具体创建全程控试点市的过程中,丽水市从产业发展、精准管控、标准体系建设、数字服务、主体培育、品牌引领6个方面有力聚焦,为试点市的成功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聚焦产业发展。丽水市将名特优新农产品产业发展纳入全市乡村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规划,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特色农业强镇等平台,结合全市9个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100个先行示范区、1 000个先行示范主体的创建工作,建成生态茶园、精品果园、放心菜园、特色菌园、道地药园等种植业“五园创建”省级示范基地60个。积极发展山茶油、笋竹等特色林业,完成6.67万hm2海拔600 m以上绿色有机农林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禽、羊、中蜂等特色养殖业,累计建成省级美丽牧场160个、省级以上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37个。做强做优庆元香菇、处州白莲、缙云麻鸭、青田稻鱼米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推广“稻鱼共生”“莲鸭共生”“农牧对接”等生态种养模式,传承优秀农耕文化。
(2)聚焦精准管控。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市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农产品生产、畜禽屠宰等重要环节执法监管,加大违法案件查办力度。深化“对标欧盟·肥药双控”工作,全面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农资经营店规范化信息化、禁限用农药自律退市、农药实名制购买等覆盖率均达100%。集成推广肥药减量增效政策和技术,农药化肥施用量逐年降低。全面落实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药废弃包装物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机制,推动废旧农膜纳入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处置体系。强化属地管理,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监管职责,实现安全巡查、应急处置、快速检测的动态监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风险评估、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等制度,全市规模农产品生产主体承诺达标合格证覆盖率、追溯管理覆盖率达100%,全市主要农产品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9%。
(3)聚焦标准体系建设。丽水市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基础,团体标准为主体,企业标准为补充,建立丽水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标准体系。截至2022年,丽水市建立了包括品牌建设及评价认证、信用体系建设、生产技术规范等省市地方标准、社会团体标准在内的不同层级的标准体系,通过认证评价、管理体系的完善,制定农药、化肥使用规范社会团体标准,多举措推进标准化实施、普及标准化知识、强化标准进村入户,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68%以上。
(4)聚焦数字服务。丽水市建成涵盖3大触发场景(群众举报、在线监测、日常巡查),6张数字化应用专图(生态保护、经济运行、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安全应急),4个信息库(生态经济、健康养生、文化旅游、未来社区),2类协同流程(市业务工作平台与市信用平台)的“花园云·对标欧盟农药化肥全域在线监管”场景应用平台,以云平台为依托,整合现有农业农村信息系统资源,推进三农人员管理、项目监管、主体管理、数据分析、便民服务等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为全程控试点市创建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5)聚焦主体培育。试点市创建期间,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全程控试点市创建,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开展标准化产品生产、规模化精深加工、现代化冷链物流一体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学生创业典型(农创客)、新农人等主体规范化建设,每年完成农民培训5万人次以上。深化“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改革,培育有服务平台的产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9家以上。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年培育提升各类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300个,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推动金融、人才要素向农村配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建立健全农业政策性保险体系,提高风险防控水平。新引进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家,累计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大学生创业典型190个。1 300余家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得到改善、提升。
(6)聚焦品牌引领。编制《“丽水山耕”品牌发展规划(2021-2025年)》,构建以“丽水山耕”品牌为龙头,县域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为主体的农业品牌体系。对标欧盟相关农产品标准,研发打造“丽水山耕”拳头产品5个、核心产品20个以上,产品质量与欧盟标准接轨。加强物流体系建设,依托“丽水山耕”县域服务中心搭建基地中转仓,加强冷链物流设备研发和标准体系建设。同步推进线上线下营销体系建设,每年组织参加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博览会、省农博会等大型推介会15场以上。依托政采云“丽水山耕扶贫馆”、天猫、抖音等平台,开展“直播带货”等推广活动,做好农业主体和渠道商的对接。推进线下实体门店对接,深耕丽水本地市场和杭州市场,借助“丽水人超市”布局抢占北京上海等市场。发挥侨商青商进出口贸易资源优势,通过构建供销平台、设立境外超市农产品专柜、打造欧洲仓储等多种方式,拓展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海外市场,设立境外超市农产品专柜100个以上。通过以上举措,“丽水山耕”品牌农产品于2020年实现年销售额超100亿元。
3.6大模式,加强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宣传培训。为有效推进全程质量控制技术的落地实施,丽水市依托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控制技术杭州中心、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基地(CAQS-KPJD-0001)的技术支持,建立6大宣传模式,构建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培训宣传体系。
(1)专家宣讲模式。组建一支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的农业标准化专家团队,利用专家的影响力推进全程质量控制技术的落地实施。
(2)示范基地展示模式。扩展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基地的合作点,利用示范基地的辐射影响能力,在农产品不同管控时期,面向不同群体,分层次、按需求地全面开展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的推广及专题培训。
(3)交流学习模式。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试点主体外出考察、学习培训,通过学习,提高其对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的认知,加强技术实施能力。
(4)新媒体宣传模式。制作一部全程控试点市创建宣传片,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辟了名特优新农产品宣传专栏以及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专栏进行联合宣传,创新科普合作机制,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宣传全程质量控制和绿色防控标准化生产模式。
(5)优质农产品展销模式。在“浙江农安”公众号发布丽水市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展播,提升丽水市名特优新农产品的知名度,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进社区、进学校、进商超力度,提高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6)品牌营销模式。围绕“丽水山耕”品牌,顺利布局基地产地仓、县域集货仓、市域中心加工仓、销地城市仓4级仓储,连通县域、县际、城际、城市4级冷链配送,同步组建市、县两级农服指挥中心,初步构筑“丽字号”农产品与大市场之间的“无缝对接”体系。以“丽水山耕”杭州门店为例,从农户采摘到市民尝鲜,277 km的空间距离化为最短9 h的时间距离。
三、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丽水市用两年的时间,成功创建全程控试点市,但是综观生产实际,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认证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不高由于GAP认证的推行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社会消费层面对GAP认证的认知还不够广泛,在政府的推动下,目前消费群体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知已经较为普及,但对“GAP认证”的认知还极度缺乏,导致认证产品的溢价程度还不明显,市场接受度还不够高。
(二)名特优新农产品宣传力度还不够两年之间,丽水市登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产品有32个,但是在宣传方面尚没有跟上登录的节奏,“丽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不够响亮,经全国名特优新品质评价机构评价鉴定后的产品,其应显现的品牌作用还不够突出。
(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尽管丽水市目前已建有省级地理标志产品在内的58个品类的标准,但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全产业链综合标准化还存在着很大差距,需要制定一批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以及综合体示范基地,来进一步巩固全程控试点市的工作成果。
四、启示及建议
通过丽水市开展全程控试点市创建所取得的成果及经验可以看出,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建设刚起步、GAP认证还刚推行的这一时期,需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进一步加强全程质量控制专题培训与宣贯,不断提升生产主体和消费群体以及政府监督管理人员的认知。应进一步推广GAP,以提高生产主体在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中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提升市场消费环节对认证产品的接受程度。政府层面应从对产业扶持、主体奖励、基层政府绩效考核等多角度、多方位激发主体积极性及基层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在过程管控方面,加强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全过程的控制与监控预警,实现全链条的管控。同时加大综合标准化的普及度,建议以地方区域主导产业为核心,从农业全产业链出发,构建适用于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集成标准综合体,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各关键控制环节均有相应的标准支撑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