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星照耀香格里拉(二)

2023-02-18云南

党史纵览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甸老僧藏民

○孙 国(云南)

争取噶丹·松赞林寺的支持

红二、六军团进驻中甸县城,引起了位于城郊的噶丹·松赞林寺的恐慌。经过几天的观察,见红军军纪严明,噶丹·松赞林寺的掌教八大老僧决定派代表进城与红军谈判。当时任村长的夏那古瓦懂汉语,办事协调能力很强,在附近僧俗中颇有威信,自然成了与红军接触的第一人选。不久,他带着阿古吕等人,代表噶丹·松赞林寺进城主动求见贺龙。

噶丹·松赞林寺又称归化寺,是云南最大的喇嘛寺。寺院僧侣最多时达千余人,全寺设扎仓(主持活佛),下属东旺、吉底、乡城等八大康参,每一康参有一老僧。八大老僧组成老僧会负责管理本寺事务,对中甸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1936年4月29日下午,夏那古瓦带着吴吕单巴、阿古吕等人进城,贺龙把他们迎进了红军指挥部。双方代表坐下后,夏那古瓦说明了来意,并询问红军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听完夏那古瓦的话,贺龙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他们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以及红军的宗旨,贺龙说:“部队路过此地,需休整筹粮,取决于大寺的态度,我军一定照价付款,请转告大寺前来接洽。”贺龙说完,转身让身旁的官兵将几份布告和宣传品交给夏那古瓦,并对他说:“你把这几份布告转交大寺,让他们明白我们的目的和想法。”夏那古瓦说:“敬谢首长接待,粮食问题我马上回寺禀告八大老僧后答复,首长还有什么话需要我带?”贺龙想了一会儿,说:“我写一封信你给他们带回去。”于是他取来纸笔亲手写了一封信,交给夏那古瓦。

回到噶丹·松赞林寺,夏那古瓦连水都没顾上喝一口,便向八大老僧介绍了见到贺龙等红军将领的情况。他将一路上所见所闻告诉八大老僧,说:“大胡子将军(贺龙)人也挺好的,洽谈以后他还给我们保证了他尊重我们当地的民族风俗,他们希望得到这边的支持。红军纪律严明、爱护藏胞,是一支天底下最好的军队。”然后把贺龙的信也拿了出来。

信是用毛笔写的,内容如下:

掌教八大老僧台鉴:

(一)贵代表前来,不胜欣幸。

(二)红军允许人民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对贵喇嘛寺所有僧侣生命财产绝不加以侵犯,并负责保护。

(三)你们须即回寺,照安生业。并要所有民众一概回家,切不要轻信谣言,自造恐慌。

(四)本军粮秣,请帮助采办,决照价支付金钱。

(五)请即派代表前来接洽。

贺龙四月二十九日

看完信,八大老僧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们商量后,决定再次派人去接触一下,探明虚实,然后再做打算。

5月1日,夏那古瓦等8名代表牵着16头牦牛,驮着青稞、酥油、糌粑,手捧洁白的哈达,来到红军指挥部慰问红军指战员,告知噶丹·松赞林寺答应打开粮仓出售一部分粮食给红军,并邀请贺龙等将领莅临噶丹·松赞林寺观光。

5月2日一大早,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领40人骑马回访噶丹·松赞林寺。

离噶丹·松赞林寺还很远,贺龙就看见穿着绛红色袈裟的喇嘛们列队站在大门口迎接他们的到来。离人群还有一段距离,贺龙等人就跳下马来,步行走到喇嘛们中间,按照藏族的习惯,虔诚地拱手合十,与大家互相致意。相互寒暄后,在喇嘛的指引下,贺龙等人徒步进入灯火辉煌、香烟缭绕的大殿。

贺龙代表全体红军指战员庄重地将洁白的哈达举过头顶,敬献给噶丹·松赞林寺的活佛僧侣,寺院掌教的八大老僧也虔诚地把哈达回赠给了贺龙。

噶丹·松赞林寺

落座后,贺龙再次向八大老僧阐述了党和红军的政策和宗旨。他说:“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其宗旨就是要解放全中国,使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红军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保护寺院和僧侣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贺龙见他们听得认真,稍作停顿又接着说:“红军此去是为了抗日,到中甸只是路过,在这里进行短暂的休整和筹集粮秣后,即开往得荣、乡城一带。”贺龙说到这里,八大老僧疑惧全消,个个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们纷纷发言说:“我们误听了国民党的宣传,对红军产生恐惧心理,不敢面见红军,经过夏那古瓦与贵军接触和我们的耳闻目睹,我们觉得贵军确实是一支天底下最好的队伍。红军尊重我们的宗教信仰,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寺院秋毫无犯,对藏民和蔼可亲,实在是我们番民可敬可信的朋友。贵军有什么需要寺里帮助,我寺定当效劳。”

贺龙见气氛十分融洽,便站起来拱手合十,微笑着对八大老僧说:“此次红军进驻中甸,噶丹·松赞林寺对红军帮助很大,十分感谢。过几天部队就要开拔,一路急需粮秣,还望寺院为红军筹些粮秣。所筹粮秣,红军当公平买卖,务请寺院放心。”八大老僧听了贺龙的话后,当即表示定为红军筹办粮秣。随后,寺院僧侣举行了为红军祈福消灾的仪式。贺龙见他们真心诚意地拥护红军,当场将“兴盛番族”锦幛一幅和一对精制的大瓷花瓶等礼物赠给噶丹·松赞林寺。

贺龙一行离开寺院时,八大老僧率僧众送客人到门口,并祈祷一路平安。乡城康参的喇嘛帕楚还特地送给贺龙一对爪格达(藏民外出时装食物用品的褡裢)和一对镶银木碗。

此后,噶丹·松赞林寺为红军筹集了6万多公斤青稞和大量的盐巴、红糖等物资,县城商家、僧侣、富户也陆续向红军出售了一些青稞、盐巴。据统计,红军在中甸一共筹粮10多万公斤。

5月5日,红二、六军团兵分两路,左路二军团从中甸县尼西、上桥头,经得荣、巴安、白玉县至甘孜;右路部队六军团从中甸县格咱、翁水经乡城、稻城、瞻化至甘孜。临别时,噶丹·松赞林寺又赠给红军茶叶2驮、猪肉3驮、红糖2驮、盐1驮,红军均一一按市价支付了现金。此外,为避免红军行军途中与藏民发生冲突,噶丹·松赞林寺还派出数名骑兵一路陪送。

留下爱民守纪的动人故事

红军进入中甸后,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经过前期做工作,形势已经有所好转。在讨论下一步工作的会议上,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贺龙说:“红二、六军团在中甸短期停留休整,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北上抗日的意义,求得广大藏民的支援,摸索藏区群众工作的初步经验。但这一切做得还远远不够,还要加大力度,下一步面临许多困难,最重要的是要筹集粮饷。”其实贺龙不讲,大家也知道筹粮的难度,没有粮食不要说北上,就是在藏区也无法待下去。以往在其他地区,主要靠打土豪分田地来筹集粮食。但这里是藏区,情况远比内地要复杂得多,这个方法在这里行不通。围绕筹粮,大家各抒己见,各个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经过集思广益,最后形成共识,明确规定,在藏民地区不打土豪。筹集粮饷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使用借贷券。由红军供给部门统一印发借贷券。因当时许多藏民上山躲避,家中无人,因此,凡到无主人的民户筹粮,在不便留现金的情况下,按数作价后留下此券,主人回来后,凭券可到任何红军单位兑换现金。

购买。凡有余粮户,通过通司先召集开会,说明情况,取得同意后,指定收集地点,按数论价,一律用现金支付。

乐捐。主要是针对喇嘛寺及一些富户,通过宣传做工作,请他们主动捐献食物及粮食。

检查。红军撤离前,采取座谈会、走访等方式,对购买粮草、物品是否买卖公平,驻扎期间有无违犯纪律等方面进行检查。特别是筹粮时主人不在、留下借贷券的人家,向他们一一赔礼道歉,如数付给现金。

此外,红军还规定了7条政治纪律:

1.严禁进驻喇嘛寺,毁坏经典神像祭仪,侵犯寺院及僧侣;

2.尊重藏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及风俗习惯;

3.不准侵犯藏民的人身安全;

4.藏民不在家,不准进屋;

5.保护土司头人、小商、小贩的财产。藏民地区不打土豪;

6.严禁庄稼地里放骡马;

7.买卖公平,不拿群众东西。

会议结束后,贺龙指示把决定张榜公示。一时间,中甸的街道上处处张贴着这些承诺,引来许多藏民驻足观看。对红军的这些做法,藏民们无不伸出大拇指,连声说:“共产党亚母里,红军亚母里!”

红军官兵在通过藏区时,留下的严守纪律的故事,直到今天仍在当地流传着。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宁州街道办事处张家巷有一位曾途经中甸的老红军陈启发,他回忆起当年的经历时说:“过中甸时我才15岁,我们的连是后卫连,部队进中甸时全连一粒粮食也没有了。全连第一次经受饥饿的考验,饥饿第一次把我们带到生死存亡的边缘。据前面的部队介绍,马骨头和马粪中没消化的青稞,都可以用来充饥。可是我们这个后卫连队,在路上不但找不到一根马骨头,就连马粪也找不到,掉队的同志越来越多了。没有办法,只好找些野菜来熬菜汤喝。虽说汤味又苦又涩,但到底比喝白开水好些。

“为了革命,为了胜利,忍着饥饿,继续前进。大家互相鼓励着。此时,大家也有共同的想法,就是到了得荣来个大会餐。谁料到一心向往的得荣县城,原来是只有几座房子荒废不堪的地方。我们找遍了整个县城。连一粒粮渣也没有。满怀的希望破灭了。

“当时,大家一个个软弱无力地躺在地上,望着天空,不发一语。看见同志们土黄色浮肿的面孔。连长张先云心里就像刀绞一样。虽然全连都是些铁汉子,他相信只要有一口气,大家爬也会爬着前进,但是还有几个月的艰苦路程,完全靠野菜汤,怎么能行呢?

“我当时也饿得不行,浑身无力,腿发软,趁大家休息,我想到外面去找点野菜充一下饥。外面光秃秃的,视野之内几乎看不到任何绿色。就在我几乎失望时,发现不远处有一个牛圈,便鬼使神差地走进了牛圈。现在想起来,我可能是想找点牛粪看有没有没消化的青稞之类的东西。到了牛圈里面什么也没找到,只见牛圈角落里杂乱地摆了一层牛草。我走过去用手轻轻地揭去一层干牛粪,扒开新土,里面是一块木板,我掀开一块木板,一大缸青稞便露了出来。

“我一下子惊呆了,反应过来后,立即跑去把连长和指导员叫过来。战士们听说发现了粮食一下子都跑了过来,大家立刻就要往外扒粮食。

“‘别慌。’连长迟疑了一下,接着说,总部发了通知要遵守群众纪律,不能随便动藏民的东西。指导员没有吱声,但可以看出,他同样在琢磨这个问题。

“我急切地望望连长,又望望指导员,急于想从他们眼神里找出确切答案。

“‘我看,还是开个支委会讨论一下吧。’连长提议,指导员同意了。

“于是,一次紧急的党支部委员会,就在牛圈旁边召开了。刚才得知有了粮食,大家都高兴得眉开眼笑,可是听连长把群众纪律一讲,却又沉思起来。一排长杨成海首先发言说,本来藏民就不知道红军是什么样的军队,又误信了反动宣传,所以在我们来到前就避开了。如果挖了他们的粮,会给藏民留下不好的印象,那更便于敌人进行反动宣传。再说,先头部队和我们一样没吃的,他们没动这点粮食不也过去了?他们能过,我们也一定能过,红军有红军的骨气,我们饿死也不能动它。

“一排长的话句句在理,说得大家都默默无声。

“停了片刻,二排长韩耀之用缓慢而稳重的声调说,我同意杨成海同志的看法,但是,全连十几个病号,没有点粮食恐怕扛不住。我看是不是少搞点给生病的同志吃。

“大家都清楚,这些病号都是因为饥饿而引起的,如果有一点粮食吃,病就会不治而愈,难道能眼巴巴地让自己的阶级兄弟饿死?显然,粮食应该要,但是群众纪律也必须遵守。讨论了一会儿,支委会通过了以银元买粮食的决定。

“会后,全体支部委员都动手挖起来,一会儿就把埋在地下的200多公斤青稞全挖了出来。有了粮,病号就有救了,大家就有救了。顿时,全连像开了锅似的,战士们个个笑逐颜开。

“计算了人数以后,支委会决定:病号每人分8小碗,一般同志每人5小碗,干部每人分3小碗。我分了6碗,这主要是因为我年龄小加之发现粮食有功多奖励了我一碗。这样一来,在挎包里休息了好几天的小粮袋,又挎上了同志们的肩头。要埋银元了,连长叫我写了一张纸条。纸条是红色的,上面写着几行字,具体写了些什么记不太清楚了,大意是:老板,实在对不起,我们挖了您的青稞,现将青稞折合50块银元留给您,请收下。落款是:中国工农红军二连全体。

“50块银元用蓝布包了两层,然后把红纸条端正地贴在上面,再往缸里放。临掩土了,我怕50块不够,又添了12块云南银币。这时候,支部委员都站在旁边看着,直到原封原样地埋好以后,大家才像放下一副沉重的担子,各自散去。”

从4月25日巧渡金沙江进入迪庆,至5月13日红军离开中甸,红二、六军团途经中甸7个乡、22个行政村、114个村庄,行程405公里,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令世代生活在这里的藏民感动了。藏民们目睹了红军的言行举止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部队,这样的好人。感动之余,村民们都纷纷帮助红军筹集军粮,红军也都按价付钱。后续部队进城时,群众自发到南门加浪贡卡欢迎,主动帮助红军当向导,找房子、买粮食;有的主动把家里的粮食、油、肉、酥油、红糖等无偿地送给红军;有的藏民参加了红军,随军北上抗日;许多妇女主动为红军背水、扫地、磨青稞、缝衣服、安排食宿……

红军在中甸前后只短短停留了19天,但是,当地群众却永远记住了他们军帽上的红五星。

自1936年红军长征经过迪庆,革命的火种就深深埋在这片雪域高原。1948年9月,中甸金江一带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从此,长期处在“政教合一”封建统治下的广大贫苦农牧民,在党的光明火炬指引下,同反革命势力开展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题图为香格里拉)

猜你喜欢

中甸老僧藏民
古道散茶香
老僧
“中甸之争”:清初丽江改土归流原因探析
中甸牦牛养殖技术要点
中甸牦牛消化道寄生虫初步调查及防制
古木老僧图
瓦布梁子
老僧也食肉——怀素草书《食鱼帖》
大师
马河●绘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