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O2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2023-02-17

化学工程师 2023年1期
关键词:微藻矿化资源化

齐 啸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四川 成都 610041)

CO2资源化利用技术被誉为21世纪有望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重要战略性技术之一[1]。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CO2资源化利用体系已初步形成,“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其发展提供了新动力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明确在新的目标下CO2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成为当前和未来业界关注的焦点[2]。

1 工业排放CO2捕集关键技术

1.1 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固体吸附剂的载荷能力,实现CO2与其它组分气体的分离,影响其捕集量的主要因素是温差或压差[3]。其吸附分离的机理包含3大类:立体、动力和平衡效应,根据机制的不同,CO2吸附剂可分为2种:物理与化学吸附剂,其中物理吸附剂通常有活性炭、沸石等,而化学吸附剂目前研究最多的包括碳纳米管、聚酯类材料等[4]。

1.2 吸收分离法

吸收分离法因其分离效果好、成本低及运行平衡等特点,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碳捕集技术之一[5]。自1950年碳酸丙烯酯法问世以来,经数十年发展,吸收分离法已衍生出许多分支,例如醇胺法、氨水法等[6]。基于CO2与混溶剂的反应机制,该类捕集法主要分为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法,已成功应用于工业CO2捕集行业中[7],3种工艺的技术特点见表1。

?

1.3 膜分离法

膜分离技术因具有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能耗低等优势,已被大规模应用于生物气、油田气等诸多废气中CO2的捕集。近年来,膜技术在CO2捕集领域取得了迅速发展,其中的无机膜、聚合物膜及其组合工艺等技术在废气的预处理、深度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数不胜数[8]。膜分离技术虽然在工业排放CO2捕集方面体现出一定的优势,但由于相关的技术局限性,在应用过程中势必会有不少实际问题存在,如膜材料的选择、膜污染等[9]。

1.4 其他方法

除常规CO2分离法外,低温液化法可通过降温、液化、精馏等多重工艺流程实现CO2的分离[10]。近10年来,CCUS技术蓬勃发展,诸多新型CO2捕集技术层出不穷,典型代表有水合物法、等离子辅助分离法及相变吸收剂法等[11]。

2 CO2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CO2资源化利用是CCUS和CCS技术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包括生物转化、化学转化、能源开发及矿化利用等。

2.1 化学转化

CO2是化工行业中的一种重要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稳定的无机态,例如Na2CO3、MgCO3、K2CO3等。同时在有机合成领域,CO2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多种高附加值有机化工产品,如酸、醚、醇等物质的制备过程中都有CO2的身影[12]。伴随这些化工产品的生产,一方面可直接减少CO2气体的排放,另一方面可替代传统的碳基化石能源,从而减少传统化石燃料的使用量,间接缓解来自常规化石能源开采的压力。

碳资源化学转化技术涵盖CO2催化加氢、CO2与CH4反应、CO2裂解及CO2降解高分子材料等多种类型[13]。其中CO2催化加氢是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如表2所示,根据C-C偶联、C-H成键方式与不同数量H+结合量的差异,CO2与H2可反应合成甲醇、乙烯及甲苯等各种不同类别的有机产品[14]。

?

2.2 生物转化

CO2生物转化是通过光合作用,采用生物固碳技术将CO2转化为绿色植物和微藻生物赖以生存的碳源,进而实现CO2减排的目的。在生物固碳领域,微藻是高效实现CO2生物转化的典型代表,其繁殖速度快、光合效率高及环境适应性强,可将吸收的CO2在叶绿体内合成自身所需的单糖等碳水化合物[15],如图1所示。单糖在微藻细胞内可继续转化为中性甘油三脂(TAG)、羧酸、不饱和脂肪酸等有机生物肥料供人类养殖饲料、生物医药等行业使用,其固碳的反应方程式为:

图1 微藻光合作用固定CO2机理Fig.1 Mechanism of CO2 fixation by microalgae photos ynthesis

当前关于微藻固碳法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受微藻生物的采集优选难度大、转化率低、复配生存条件要求高,加之部分微藻生物光合作用后会释放有害毒素等因素的影响,CO2生物转化法举步维艰[16],有待于后期更多的技术研发和理论创新。

2.3 能源开发

由于CO2在超临界状态下的特殊物化性质,自20世纪以来,CO2在能源开发领域大放异彩。首先是常规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体现在CO2驱油、CO2采气、CO2射孔、CO2压裂、CO2开采地下水等方面[17]。近年来,非常规能源的发展进入“黄金期”,随着CO2驱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加之对页岩气、地热能及海域可燃冰等非常规能源的研究不断深化,相继出现了CO2-CH4、CO2-ESGR及CO2-EGS等技术[18]。

多类型油气CO2增产技术是一项日渐成熟且具有经济效益的碳资源利用技术,其不仅可以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缓解温室效应,同时通过CO2驱实现油气增产提采,变废为宝。未来随着相关行业技术的不断革新,相信CO2驱的应用范畴会逐步延伸。

2.4 矿化利用

CO2矿化利用技术是模拟自然环境下碳矿化过程,利用工业固废,通过碳酸化反应形成稳定的碳酸盐。实现碳减排的同时,将钢渣等工业固体废渣转化为高值化产品。常用的碳矿化方法主要包括4种:(1)钢渣矿化利用CO2技术;(2)磷石膏矿化利用CO2技术;(3)钾长石加工联合CO2矿化技术;(4)CO2矿化混凝土养护技术[19]。

我国钢渣矿化利用CO2技术已进入工程示范阶段,中国科学院在四川达州建成了5万t·a-1规模的钢渣矿化CO2生产装置,目前已投入运行[20]。2013年中国石化于普光气田建立的“100m3·h-1标准状态CO2矿化磷石膏联产碳酸钙和碳酸铵”装置、四川大学在西昌建成的“5000t·a-1的钾长石活化矿化CO2联产钾肥”装置和2020年浙江大学开展的“CO2深度矿化养护制建材关键技术与万吨级工业试验”工程,都是国内企业和科研院所为验证CO2矿化利用途径可行性的现场试用研究[21]。

2.5 地质封存

在开发能源的同时,CO2地质封存是实现碳减排的关键步骤,衰竭油气藏、深部煤层及深部咸水层等都是适合CO2长久封存的有利场所[22]。CO2封存机理包括多个方面,(1)CO2进入目标储层驱替油气后,由于毛管力滞留在油水孔隙中;(2)CO2和矿物表面的黏附性强,以吸附态埋存于地层矿物表面;(3)在地层高温高压条件下,CO2溶解系数增大,以溶解态被捕获;(4)CO2会引起储层岩石中可溶性矿物沉淀,如CaCO3、MgCO3等,以矿物态被永久封存于地下[23]。

CO2开发能源-地质封存一体化是CCUS技术的有益补充,理论上可最大化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但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封存的经济性、安全性及环境风险都是实施封存前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24]。

3 发展方向

3.1 碳工业体系

碳中和目标下的碳资源转化技术涉及制造、交通、材料等多个领域,随着CCUS技术和产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将会涌现出诸多新的颠覆性技术,促进碳资源转化向多联产减排模式发展。在此背景下,以CCUS/CCS为核心的碳工业体系应运而生,作为实现碳减排举措的新型产业和关键产业,涵盖碳捕集、运输、利用、埋存、加工、金融等多项业务[25],其体系构成见表3。

表3 碳工业技术体系构成Tab.3 Carbon Industrial Technology System

由碳工业体系构成可以看出,如何高效提升“灰碳”利用率,彻底根除“黑碳”是该革命性技术的核心。如图2所示,碳工业体系能够利用生态系统碳汇、海洋碳汇、化工合成及驱油采气等技术,显著提升“灰碳”利用率。同时通过建立相应的碳排放限额制度、碳税制度及碳交易制度等政策标杆,从源头上有效把控碳的排放量[26]。

3.2 产业化政策

目前,我国针对CO2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发展,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但从总体来看,仍存在一定的不足[27]。主要体现在:(1)缺乏可以指导中长期产业部署的整体规划;(2)未将CO2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CO2源汇匹配、CO2输送管网、跨行业工程应用等产业发展关键因素统筹兼备;(3)缺少类似美国45Q法案、英国和加拿大的投资补贴激励政策。未来做好CCUS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建立一套完善的产业支持政策链,是引领CO2资源化利用产业走上快速发展轨道的重心,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CCUS财税激励政策;(2)建立CCUS标准规范体系及管理制度;(3)建立多产业协作机制;(4)将CO2资源化利用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5)建立良好的CCUS金融生态。

图2 以CCUS/CCS为核心的碳工业体系构成示意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a carbon industrial system based on CCUS/CCSas a core

3.3 安全和环境监测评估

CO2安全和环境监测是衡量CCUS技术成败的关键,主要针对CO2地质封存过程。整个CO2地质封存涵盖注入前、注入中、注入后和闭场4个环节,在每个环节都存在CO2泄露的风险[28]。因此,对于不同的封存阶段,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手段实施针对性监测。在注入前阶段,实施背景值监测,即基于获取的地质特征确定主要的环境风险;在注入阶段,实施泄漏量评估监测,以确保无泄漏事件的发生;在注入后至完址阶段,实施安全性评估监测,保证闭场后的安全;在闭场后阶段,实施风险和预警持续监测,以保障封存的长期稳定性。

完善的安全和环境监测可实现对CCUS有效性、持续性、安全性、环境影响及减排效果的全方位评估,由于CCUS涉及多过程、多空间及长时间的复杂流程,加之常规的监测手段往往时效性差、成本高[29],基于理化特征的实时监测和基于全流程的长寿面监测是今后CO2安全和环境监测评估技术的发展方向。

3.4 全生命周期评价

CCUS体系中包含捕集、输送、利用及封存各个环节,单环节技术种类繁多,且各环节间紧密联系,存在多种复杂制约和影响关系,传统的产业链组合模式很难将CCUS各单元、各时期统一起来进行整体综合评价[30],详见图3。

图3 典型CCUS封存固碳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Fig.3 Typical CCUSsealing solid carbon full lifecycle evaluation model

由图3可见,CCUS全生命周期评价(图3)从建设期、运营期、关闭前各时期角度出发,涵盖CO2捕集、输送、驱油封存等多个环节,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社会等多项经济指标,即可以客观全面体现总体碳减排量和减排贡献度、碳减排经济性等关键技术经济指标及内在关联,指导技术和模式优化,又有利于打破行业壁垒,为不同时期固碳技术的合理选择和决策评价提供量化依据,建立系统最优理念,从而以较低代价实现固碳目标,推动CCUS技术长期向好发展。

4 展望

中国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碳排放国,积极着手应对碳减排和环境保护问题势在必行。面对低碳转型浪潮,国内石油化工、热力电力等企业需要做好自身能力建设,开展碳核算,制定科学有效的减排目标,工艺、技术两手抓推动转型升级,实施节能减排行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国家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应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采用理论、路径、实践三管齐下的教育方式,迅速培养出一批兼具碳中和管理思维和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打造围绕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技术团队,为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此外,我国可以效仿美英等国,因地制宜地出台相应的碳中和管理和帮扶政策,有效的内外协同推进目标实施。通过国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面的分工协作和相互配合,相信我国一定能够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猜你喜欢

微藻矿化资源化
矿化剂对硅酸盐水泥煅烧的促进作用
碳酸酐酶胞外酶影响下的岩溶湖泊微藻碳汇研究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代食品运动中微藻的科研与生产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基于复合胶凝材料的CO2矿化养护实验研究
铁矾渣中有价金属的微生物矿化-浮选回收可能性和前景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