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质量普法宣教助力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2023-02-16詹周达

科学导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普法宣教;国家安全;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总体国家安全观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号角。在团结奋斗的过程中,既要看到美好未来光明前景,更应当发现当前我国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客观上面临有诸如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粮食安全、生物安全、气候变化、“卡脖子”技术瓶颈、能源转型压力、网络数据保护难题、恐怖主义等现实风险挑战,针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形成更佳的治理思路和方案实践予以应对。作为因应,二十大报告第一次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关内容以专章形式作为在党的大会报告中予以呈现,表明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对于国家安全治理有关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二十大报告在第十一部分第(二)部分“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段的最后一句明確指出“要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由此表明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的重要意义。如何具体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一个合理的思路即是结合整句予以思量,提炼出两项措施:一是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例如依托当前《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提升国家安全教育水平;二是通过干部培训的方式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自觉领会和有效应用“统筹发展和安全”思维的能力。还是基于文本,可知上述两项工作如若有效完成,则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能够得到增强,进而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得以筑牢。这样的思路展开可以包容进多样化的现实举措和推进措施,在其中,提升国家安全普法宣教的质效,是一项行之有效、裨益长远的工作进路。

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是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重要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要旨提出有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四方面指导,其中在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方面特别明确提到要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这样的提法进一步彰显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要义,体现有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特点。就“维护国家安全能力”这一概念而言,根据《国家安全法》第二条,我国“国家安全”概念的定义方式采取“状态+能力”说,即我国的国家安全不仅要求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而且应当具备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由此可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即是以我国国家安全概念为立意,以动态保持为特点,旨在从力量生成和力量配置等角度,引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时刻注重维护国家安全现实能力的塑造,以确保出现风险挑战时能够及时应对。在这样的思路下,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其意义在于能够建立起全面、有效且有力的风险预防屏障、风险处置和安全状态维持的现实力量,其作用将惠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全局。

以普法宣教助力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行之有效。从协调人际关系的角度看,法治是定纷止争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实现人民内部矛盾的有序有效化解,形塑并巩固团结;从提升国家安全治理水平的角度看,法治更是通过价值明确、规则完善、制度建设和规则实施以及守法氛围形成等方式,宣示我国国家安全治理的制度预期,保障相关主体的合法权利,以确保国家安全治理目标能够实现。因而国家安全普法工作,其要旨即是让广大民众了解当前国家安全治理的总体目标、基本制度安排以确保有关制度和规则能够为民众所知,进而提供社会守法预期并形塑守法氛围;同时也传授一定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现实工作思路,让风险挑战治理的关口前移、力量遍在、成效倍增,例如通过《反间谍法》主题的国家安全普法明确我国对于间谍行为的立法界定,以更敏锐、更有效地发现并打击间谍行为等。

近年来,我国普法宣教工作水平持续提升。当前,我国在国家层面出台有《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下简称“《八五普法规划》”),旨在实现以全国性的普法工作推进依法治理、推动广大公众知法、懂法、用法的氛围生成等目标。在《八五普法规划》的引领下,我国多个政府工作部门、多个地区均出台有专门的普法规划,例如教育部制定出台《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青海省发布出台《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等。在这些专门规划的引领下,我国普法事业总体上形成了既有宏观部署,也有具体领域情形安排的现实开展格局。究其具体内容来看,首先在《八五普法规划》当中在普法工作重点内容指导部分即特别指出应当深入宣传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列举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系列法治宣传内容和宣传要旨。各专项规划中,也对国家安全有关立法宣传工作有所提及,例如教育系统八五普法规划中指出要“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当前,我国也开展有专门化的国家安全普法活动,例如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在2022年国家安全日来临之际发布有《关于开展2022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的通知》,对在我国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中开展2022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提出指导思想、活动主题、宣传重点、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五方面指导。在相应顶层设计的指导下,我国许多单位、多个地方亦开展有国家安全普法现实活动,取得了有益的成效。可知总体来看,我国目前开展国家安全普法有认识基础、有机制依托、有实践经验,因而在未来探索提升国家安全普法质效并非空中楼阁。

(一)提升普法规划中的国家安全普法指导性。普法规划作为组织普法和依法治理活动的制度工具是一种成功的实践,且经过历年历期的普法规划工作开展,我国普法活动的要旨也从最初的“普及法律常识”到当前的“法治宣传教育”,这也预示着全面依法治国水平的逐渐提升。在未来,应当在现有普法规划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持续提升通过普法规划部署国家安全普法的水平。一是应当因时而进。一方面要及时更新国家安全普法宣传的内容,及时将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时新成果纳入宣传框架,例如我国当前正在探索修订《反间谍法》,相应的正式立法成果即应当在随后的国家安全普法宣传过程中予以体现;另一方面及时结合最新的国家安全治理案例,以案说法,辅助民众理解具体法条的实施方式。二是应当探索完善专门的常态化国家安全普法规划,推动国家安全普法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对此,可将全面国家安全教育和国家安全普法宣教紧密结合,以国家安全普法推进国家安全教育,使民众从法治的切入口和展开路径对国家安全治理形成认识。同时贴切地设计国家安全普法主题,可结合每年党和国家工作的主题或重大工作安排予以确定。三是探索提升国家安全专项普法质量,认准宣传教育群体对象特点,以提升国家安全普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面向科技工作者加强国家安全视域下的科技安全和新技术法治、数据跨境流动与国家安全、科技保密等方面的国家安全普法;面向农业农村领域则重点加强粮食安全、种业安全、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主题普法。

(二)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国家安全法治教育实效。干部队伍是开展和推进工作的重要力量。我国《国家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在规定国家安全教育应当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同时,也提出纳入公务员培训体系,体现对公务员干部队伍提升国家安全素养的制度性重视。同时,党内法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第二十一条也特别规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安排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增强干部国家安全意识和推进国家安全建设的本领。从第二十一条整体内容安排来看,该条第一款规定的是对干部进行政策法规教育的重点,随后第二条旋即提出国家安全教育有关内容,由此也能够启发出应当推进干部队伍的国家安全法治教育。今后,持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国家安全法治教育是一个发展趋势。对此,一是在普法内容设计上应当提升各级各领域干部的国家安全现行立法和有关典型案例熟悉水平,以期提升领导干部对现行国家安全立法中有关明确规定的认知力度和内化水平,进而提升依法应对国家安全风险挑战复杂难題的治理能力;二是在普法工作的开展契机上可以依托当前行之有益的常态化“日常学法”和依托重点时点的“学法清单”“会前学法”“提拔使用前考法”相关创新机制,将面向领导干部的国家安全普法宣教融入其中,提升干部队伍日常中对于相关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接触率、熟悉度,进而发挥法治思维对干部履职的有益影响。

(三)依托数智技术赋能国家安全普法传播力和感染力提升。数字技术和智慧应用等先进科技成果应用到普法工作中,能够通过线上化、平台化、智能化等方式,助力弥补传统线下的“一对一”“一对多”“摆摊式”“活动式”等普法方式在网络信息时代线上传播火热流行背景下固有的传播力和感染力短板,以更加生动有效、可知可感的方式助力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具体而言,一是可以基于现有相关实践,持续完善专门的国家安全普法宣教网页,及时更新有关素材以确保网页内容的正确性,同时也持续优化基于页面设计的人机友好界面浏览观感。二是可继续依托当前普遍实践的新媒体普法宣传模式,编写专门的可供H5素材展现、适合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展示等界面友好型的国家安全普法资料以通过移动端加强传播效能,同时科学选编内容,进而妥善尝试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特殊意义时点形成“现象级”传播成果,让小屏幕赋能大安全。三是可以探索利用最新的元宇宙技术建立专门的国家安全普法宣教体验馆,提升到馆参观者对于国家安全普法教育有关素材的感知度、体验性等,提升民众在身临其境的参与感下对维护国家安全有关现实风险的辨识效度和维护国家安全必备知识的学习效率,例如依托元宇宙呈现技术提升对于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的辨识效度等;同时,也可尝试建设有先进技术应用的专门国家安全主题公园、文化展馆,提升国家安全宣教的基础设施支撑水平,打造区域性、有特色的国家安全宣教品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共产党员,2022(21):4-26.

[2]亓玉昆,潘俊强,武少民,胡婧怡,王崟欣,李蕊,孙超,常碧罗,叶传增,贾丰丰.汇聚起全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N].人民日报,2022-04-17(004).DOI:10.28655/n.cnki.nrmrb.2022.003507.

[3]张晗.依法治国背景下基层普法宣传的治理效能和融媒实践[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10):121-123.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詹周达)

猜你喜欢

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
“一带一路”战略下西部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基本特征分析
“新安全观”下高校国防教育新形式探索
关于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思考
我国刑法中“恐怖活动组织”的犯罪学分析
国家安全视角下的战略物资储备立法完善
儒学创新为中华文明“走出去”提供战略支撑
华人卷入两起涉美“国家安全”案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导向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总体国家安全观”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