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性的Meta分析

2023-02-16杨若鹏李艳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1期
关键词:浮针腰椎间盘异质性

杨若鹏 李艳丽 冯 晶,2*

1.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1;2.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 武汉 430022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引起人们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以腰背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肌力下降甚至大小便障碍为临床表现[1]。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劳作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其发病人群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因而及时有效的防治LDH已经刻不容缓[2-3]。目前临床针对LDH的治疗主要分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手术治疗LDH可能存在椎间盘摘除不彻底、神经减压不充分、手术操作粗暴等问题,这些因素常导致患者出现LDH术后复发情况[4-5]。浮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符仲华教授于1996年发明并首先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外治疗法,具有取效快捷、绿色安全、治疗周期短、适应症广等多种优点[6-7]。尽管浮针疗法治疗作用的具体机制至今尚未阐释清楚,但诸多研究显示浮针治疗LDH确能收到较好治疗效果[8-9]。因此,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浮针治疗LDH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客观评价浮针治疗LDH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循证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所有关于浮针治疗LDH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9月1日。中文检索词包括“浮针”“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脱出”“腰椎间盘膨出”“腰腿痛”“腰痛”“腰椎间盘移位”“随机”。英文检索词为“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Lumbar disc herniati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并根据各数据库自身特点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搭配进行综合检索。

1.2 纳入标准 研究对象:符合有关诊断标准的LDH患者均予纳入,且均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案,患者年龄、性别、民族、病情持续时间均不受限制。研究类型: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浮针治疗LDH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操作方法、留针时间、治疗疗程、随访时间不作限制。随机序列的产生、分配隐藏、盲法均不设限。干预措施:为避免混杂因素过多,治疗组或试验组为单独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除浮针以外的保守疗法,如西医综合治疗、针刺、艾灸、推拿、正骨手法、物理疗法等各种保守疗法。 结局指标: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

1.3 排除标准 ①非随机对照试验、个案报道、动物试验研究、综述、经验总结、理论探讨等。②不符合纳入标准,分组方案不规范,不符合统计学设计原则。③不能获取完整数据、数据存在错误或数据重复发表的文献。④采取手术治疗(介入、微创、开放手术)后复发的LDH患者均不予以纳入。

1.4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由2名研究员独立检索数据库,获得所查文献并导入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将各数据库文献整合,采用软件自带查重功能剔除重复文献,然后阅读题名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后下载可能符合本研究内容的文献详细阅读,筛选出合格文献。最终将两者结果交叉核对,有意见不统一则由第三方讨论决定。使用Excel表格提取和管理最终纳入文献的相关资料,包括研究者姓名、文章发表年度、纳入患者的性别特征及样本量、干预措施、结局指标等。

1.5 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由2名研究员根据Cochrane工作团队推荐使用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并交叉核对结果。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系统评价软件RevMan 5.3进行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计数资料或二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表述,计量资料或连续性变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表述,两者均以效应值及95%置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表示。采用Q检验方法对纳入文献的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若P≥0.10,I2≤50%,则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若P<0.10,I2>50%,则具有异质性,需进一步进行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找出异质性的原因,选取随机效应模型分析。若研究结果不适合作Meta分析,则进行描述性分析。若某结局指标所纳入的文献≥10篇,则采用漏斗图分析是否存在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按照规定的检索词,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06篇,将其导入NoteExpress软件,通过系统自动查重排除重复文献后得到116篇文献,阅读题目和摘要剔除综述、个案报道等明显不相关的文献96篇,最终剩下20篇阅读全文,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确定纳入11篇[10-20]。具体检索及筛选流程如图1所示。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纳入的11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其中最早的1篇来自2001年[10],其余10篇均在2010年[11-20]以后发表,可能由于浮针发明初期,在临床治疗LDH方面尚未完全推广有关。共纳入927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有463例,对照组有464例,观察组最大样本量为80例,最小样本量为21例,对照组最大样本量为80例,最小样本量为20例。治疗措施试验组均为浮针治疗,对照组包括针刺、中西医综合治疗、电针治疗等。主要的结局指标包括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JOA评分),仅1篇文献[17]报告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详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表

2.3 纳入文献质量和偏倚风险评价 本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偏倚风险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风险偏倚评估,包括随机序列的产生、分配隐藏、盲法实施情况、数据的完整性、报告偏倚、其他偏倚7个部分。每条指标均采用“低风险偏倚”“偏倚风险不确定”“高风险偏倚”进行判定。有5项研究[12-13,17-18,2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1项研究[14]采用投硬币法随机,1项研究[19]采用掷骰子法随机,其余4项研究[10-11,15-16]仅提及使用随机方法。仅1项研究[17]说明了分配隐藏、盲法和病例脱落情况。具体方法学质量评价见表2,偏倚风险评价结果如图2、图3所示。

表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表

图2 纳入文献风险评估图

图3 纳入文献质量控制图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总有效率结果 共11项研究[10-20]进行了两组之间总有效率的比较,按疗效评价标准对每项研究的有效率进行二分类指标转化,即“治愈”“显效”“有效”归为有效,“无效”归为无效。11项研究共纳入92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463例,对照组464例。首先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存在异质性(P=0.0002,I2=70%),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性意义[RR=1.13,95%CI(1.05,1.21),P=0.0008],试验组(单纯应用浮针)治疗LDH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表明浮针能有效改善LDH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图4所示。

图4 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图

2.4.2 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的结果 共4项研究[12,17,19-20]报告了治疗前后VAS评分,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I2=89%,存在明显异质性,因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单纯应用浮针)治疗LDH能降低其VAS评分,有效改善疼痛[MD=-1.27,95%CI(-2.11,-0.43),P=0.003],表明浮针降低疼痛的效果较好,如图5所示。

图5 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图

2.4.3 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的结果 共3项研究[12,17,20]报道了JOA评分,进行异质性检验发现存在异质性(P<0.00001,I2=96%),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单纯应用浮针)治疗LDH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MD=3.30,95%CI(0.25,6.35),P=0.03],表明浮针能较好的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如图6所示。

图6 治疗后JOA评分比较图

2.4.4 其他指标 仅1项研究[17]报道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故采用描述性分析,该项研究中总共有3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事件,其中浮针组2例,针刺组1例。浮针组1例出现进针点中度疼痛,可能与浮针针具较粗有关,予以退针轻轻揉按后疼痛消失,另1例出现皮下血肿,予以重按局部皮肤后血肿消退。针刺组1例出现委中穴血肿,重按压后血肿消退。

2.4.5 发表偏倚评估 潜在的发表偏倚采用“倒漏斗”图示分析,由于VAS评分和JOA评分纳入的研究数量较少,故不采用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风险评估。只对总有效率进行发表偏倚评估,如图7所示,漏斗图分布对称程度不均匀,表明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分析可能与纳入文献研究的患者病程、浮针针具、操作技术不同、治疗疗程等因素有关。总体来说,各项观察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敏感性分析提示Meta分析的结果比较稳定,具有一定临床指导作用。

图7 治疗后总有效率倒漏斗图

3 讨论

LDH的发病基础是腰椎间盘退变,使纤维环在外力或劳损等刺激下容易发生破裂,其内的髓核顺势从破口处突出进入椎管,压迫脊髓、神经根或马尾神经,产生腰腿痛等一系列症状[21]。本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给患者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LDH在古代并无明确病名,根据症状体征可以归属于“中医经筋病”的范畴,中医认为该病发生以肝脾肾三脏亏虚为主,外感风寒湿邪或瘀血为辅,导致筋脉闭阻,经络不通[22]。古代对其治疗多采取中药内服及中医外治等手段,西医对其仍没有根治性治疗措施,多采取阶梯型治疗模式,最后发展结局为手术治疗。目前对病情较轻的LDH患者,主要采用药物配合理疗或中医外治手段,对病情严重的LDH患者,则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23]。近来有研究[5]发现部分手术治疗的LDH患者术后会出现腰痛残留、下肢麻木加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恢复,因此非手术疗法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浮针作为一种新型外治疗法,在临床上被用来治疗各种疼痛类疾病,对治疗LDH的疗效尤为显著[24-25]。经过近20年的临床应用,浮针的作用机制和操作技术逐渐成熟完善,目前主流的作用机制包括疏松结缔组织液晶态理论、引徕效应、肌筋膜激痛点学说等,操作技术主要是扫散动作和再灌注活动[26]。浮针在行扫散动作或再灌注活动时,可通过体液因素和神经系统调节两大途径,改善局部筋膜气血灌注和增强肌筋膜系统的调控功能,促进机体代谢产物的排泄,调节人体功能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从而消除疼痛[20]。尽管许多研究表明浮针治疗LDH效果显著,但由于各临床研究样本量、操作者水平、随机方法选择等差别较大,其疗效性到底如何还有待商榷。

因此,本研究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含927例患者,试验组均单独用浮针治疗,对照组为常规针刺、针灸、电针、中西医综合治疗等保守疗法。通过Meta分析,试验组在总有效率、VAS评分、JOA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浮针能有效改善LDH患者的疼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安全性方面,仅1项研究提及,为试验组进针点的疼痛及血肿,经简单处理后症状消失。笔者认为浮针安全性目前尚不清楚,仍需要后期大量临床研究的报道分析。

综上,浮针能够有效改善LDH患者疼痛,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但本次研究尚有一定局限性,如纳入文献数量较少、质量不高,缺乏外文文献纳入,缺乏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文献结局指标较少,缺乏客观的结局指标;纳入文献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不甚统一,浮针的操作方法不同,治疗疗程及随访时间不同等。上述诸多因素都会使本次研究结果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倚。因此,下一步的工作是制定浮针标准的操作规范,选取客观的结局评价指标,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验证,以提高结果可信度,为浮针治疗LDH的疗效性提供高质量的依据。

猜你喜欢

浮针腰椎间盘异质性
浮针疗法治疗眩晕的临床进展*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融合感知差异的货代和货主选择行为异质性揭示
浮针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肩胛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浮针疗法配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观察
浮针与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