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2023-02-15王静
王静
(兰州文理学院 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2002年,高校创业教育在我国正式启动;2015年,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系列文件出台[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2]面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加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1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均依托各自学校特色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我校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1 “双创”教育观念传统
我校数学专业教师对“双创”了解较少,在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对“双创”教育认识不够充分、教育观念传统,对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等不够重视。
1.2 “双创”教育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我校开设的“双创”教育多为通识课,没有后续课程供学生完善、强化“双创”体系[3]。教师自身的“双创”教育水平是开展“双创”教育工作的基础,对理论性较强的数学专业来说,创新创业课往往是由没有经历过“双创”教育培训的班主任、辅导员或是行政岗位的教师来担任,因此“双创”教育活动的开展达不到锻炼学生“双创”能力的目的。
1.3 “双创”课程体系和教学、考核模式单一
我校的“双创”课程仍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课程体系不连贯,仅在某一学期开设“双创”课程,“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未能涉及一些“双创”实践能力教育提高的课程,教材陈旧或没有教材,并且缺少专业人士进行“双创”教育讲座,考核方式往往采用期末笔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查较多,忽视实际操作环节,学生的“双创”能力无法得到真正的提升。
1.4 “双创”实践训练体系不足
实践教学是“双创”教育的重要环节,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缺乏稳定的“双创”实践平台,实践教学课程只是纸上谈兵,也没有健全的“双创”实践训练体系。学生在没受过“双创”实践训练之前,大多缺乏“双创”经验,现阶段开展的“挑战杯”“互联网+”等“双创”竞赛,学生参赛的热情不高,导致“双创”竞赛普及度偏低,“双创”教育难以取得实效。
2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双创”教育体系创建目标
目前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双创”教育体系还在完善之中,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提出构建“基础技能+应用技能+专题创新”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双创”教育资源,设立开放的“双创”实践环境,探寻团队协作新途径,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1+1”课程实践体系,将课内实践体系和期末项目实践体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服务地方教育和经济的应用型人才[4]。整个框架如图1所示:
(1)基础技能:对于理论性强的数学专业来说,掌握数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路是实践创新的基础,因此要加强基础,并在基础课程中加入课程实验,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素质,为后续课程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建立良好的知识储备[5]。
(2)应用技能:依托数学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专业技能实验、毕业实习等方面鼓励学生探究和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6],培养其探究精神,为自主学习与职后发展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
(3)专题创新:加强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在教学中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开放实验鼓励学生进行科研,通过实习实训鼓励学生在教中学,用具体的案例来诠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尤其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践行人才培养要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的实际需求。
根据基础实验+专业技能实验+研究创新实验三个层次要求,构建既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7]。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双创”教育体系建设策略
3.1 加强“双创”意识培养,转变“双创”教育观念
教师是学校“双创”教育的推动者,必须要顺应学校的战略需求,要首先转变“双创”教育观念。作为应用型大学的教师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双创”精神的责任;要建立从以往以理论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的教育观念;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数学内容,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2 提升教师“双创”专业素质
创新实践培养青年教师的“双创”实践教育能力,打造一支职称和专业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学生生涯-创业-就业指导团队,通过培训、集中研讨、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带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等方法,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教育教师培训、到企业锻炼学习,聘请优秀的企业家、创业者走进校园等,加大就业创业教育宣传,提升教师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水平[8]。
3.3 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分数设置为173分左右,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学校层面:“双创”课程是公共必修课,其中包括创新思维、创造力、创业案例分析等内容;学院层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设置创新创业训练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实践等课程,增加数学实验课的学分(见图2);增加学科竞赛和科研训练两个创新实践教育环节[9];开设新生专业导读课,由专业负责人从专业培养目标、考研、就业前景等学生关注的问题入手介绍数学专业整体框架,提升学生专业认知,将创新创业生涯辅导和综合素质教育贯穿大学生入学至毕业始终,把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内容[10],同时在每学期后两周都开设综合实训项目,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11]。邀请校内外教授举办行业与科技的数学问题、建模方法、数学学习、数学文化等方面的讲座报告,提升学生对数学解决复杂科技问题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素养。
图2 人才培养方案(部分)
3.4 丰富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主要途径,丰富实践教学模式是“双创”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12]。一是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如在第2-6学期每学期的17、18周设置校内实训课(数学教学课件制作、教育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见图3),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调动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讨论、实操等手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二是在理论课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三是教师鼓励、带动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包括教师的科研项目及大学生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四是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13]、数学建模大赛等创新创业类竞赛,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精神。
图3 实训课安排
4 建设成效
通过展开各类“双创”就业技能提升等相关讲座、课程、活动,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近一年的时间中,有效增强了“双创”氛围,在学生“双创”能力、就业能力提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增强我校及我院的创新创业氛围,通过志趣引导、职业技能、模拟面试等环节,积极组织参与各类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学生积极参加“双创”项目申报和参加“双创”大赛、专业竞赛的热情和积极性非常高,全院有40%的学生都具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经历,“互联网+”竞赛获校级二等奖2项,实现零的突破,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10余项,2022年报名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有10余支队伍。近两年,教师指导学生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二、三等奖5项,总体来讲,我校对于学生应用型的生涯规划、“双创”能力培养、就业及继续深造等的重视程度都有较大提升,专业化的指导队伍和育人指导全员化参与的格局基本形成,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培养过程中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训练,学生的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学生受益匪浅,为适应岗位和继续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专业创新创业教学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循序渐进、多层次、多角度及多方位传授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够真正落实“双创”教育,达到高等教育的基本目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