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通识课混合式教学的探索
2023-02-15聂显苹徐颖
聂显苹,徐颖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192)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要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到了更高的层面。同时,在近年来各相关部门颁布的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教学方法改革也给予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1]。“强化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培训,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1]。
在“专创结合”方面,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认识比较统一,尤其在理工科领域,“专创”有天然的粘合作用,前沿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相对容易实现。而“双创”通识课教育属于创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许多模糊不清之处。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完整的思路,以更好地促进“双创”人才培养和教育。
1 创新创业通识课的教学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跨学科、开放式、实践性的教育,具有体系全面、专业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创新创业课程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层次,既要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还需要对接企业创业实践,实现产学研结合,真正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2]。
作为创新创业通识课,着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更高层面的目的是启发企业家精神[3],为大学生未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助力。
2 创新创业通识课的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开设了多门MOOC和线下基础课程,以MOOC形式开设的通识课有:《创新思维训练》《走进创业》《商业计划书制作与演示》《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创新基础》《创业人生》《创业基础》《创业管理实战》《创新创业执行力》《创新创业领导力》,这些课程覆盖面广,案例丰富,基本覆盖了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具有启发、引导的作用。
3 创新创业通识课教学模式的现状与不足
3.1 线上“双创”教育MOOC的不足
目前,创新创业通识课大多采用MOOC线上教学方式,学生在线选修课程,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课后习题,自学章节内容后通过考试获得学分。线上MOOC可以通过案例教学、主题讨论等与学生互动。这种方式发挥了MOOC课程低成本、高效率、易普及、开放包容、易于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学习等特点,极大地普及了创新创业入门知识,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有着良好的启蒙作用。
虽然MOOC形式的创新创业通识课内容覆盖面广,线上教学效率高,有利于“双创”基础教育的广泛推广[4],但单纯的MOOC形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实践导向不强,学生不能进行实操,在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教学方面也有明显的局限性[5]。另外,对于创业团队组建方面也鲜有涉及。在通识课教育阶段,为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基础启蒙”“能力培养”“企业家精神培育”的教育目标,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更多的探索。
3.2 混合式教学在大学“双创”通识教育中的应用
为了弥补单纯线上MOOC开展通识课教育的不足,高校还利用本校的优质师资,开设线下的通识课。以我校为例,开设的线下创新创业教育通识选修课程有《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创业项目分析与项目计划书撰写》《创业领导力与团队建设》等,满足了部分学生对线下针对性学习的需求,为更有利地实现“双创”教学通识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线下创新创业教学能够弥补线上MOOC教学的不足,有利于能力培养,但单纯的线下教学仍然存在知识获取、信息沟通的时空约束,以及教学技术手段单一等问题。目前,尽管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展了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但部分的混合式教学仅仅是课堂教学技术手段的丰富化,并没有真正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与翻转课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6]。
4 大学创新创业通识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进的研究
4.1 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和目的
混合式教学是指在线学习和面对面指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按照混合的目的,分为发生型混合、促进型混合和改变型混合(Graham,2006)[7]。经过教育技术领域的多次迭代,混合式教学模式由“发生型”“促进型”向“改变型”转变,其中,“改变型”混合式教学,不仅是技术手段的改变,也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人才培养目标从单一的知识传授逐渐过渡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的定位从知识中心和信息中心角色过渡为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者、学习经历的陪伴者和学习成效的激励者。
改变型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好契合了创新“双创”通识课教学方法的需要,有利于将(竞赛)项目导向、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团队协作、实践性等运用其中,为教学模式转变提供了革新性技术平台[8]。下面以笔者讲授的《创业项目分析和商业计划书撰写》课程为例,探索创新创业通识课的混合式教学方式。
4.2 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混合式教学设计
正因为上述混合式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提供了有利的工具和条件,在创新创业通识课的教学中,采用混合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开展多元化学习,发挥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素质和能力。
如图1所示,创新创业通识课混合式教学体系,首先在教学资源上,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育平台,线上引入中国大学MOOC的公共资源,同时,建立案例库,设置案例预习、资料阅读、习题等线上任务点,使学生通过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线开展主动式学习,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其次,以线上自主学习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团队交流和任务展示等活动,提升学生对创业基础知识的认知,掌握相关的内容和知识点。最后,课外线下活动作为补充,引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在整体教学体系中,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导向”“角色扮演”“案例实操”等,以达到能力培养、启发创业意识、增强实践能力等目的[9]。
图1 创新创业通识课混合式教学体系
4.3 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的教学实践
4.3.1 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他们对于创新创业有想法、感兴趣,但缺乏实践经验,也没有专业创新能力。同时,学生来自各个专业,互相之间没有团队合作的基础。这样的教学环境增加了改变型混合式教学的难度。
为此,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全方位设计,改变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组织和线上教学方面深耕,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10]。
4.3.2 引入创业实践:案例讨论和分析
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具有创造的热情和兴趣,但缺乏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也缺乏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是较好的方法之一[11]。
创新创业课程的案例属于全面型案例,综合性强,涵盖实践环节多,对教师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创业公司做出全面的分析,而不仅是某一领域或某一问题的分析。包括创业公司的战略、产品、商业模式、营销策略、投融资情况等,做出全面的案例分析教学;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不仅全面掌握创业管理理论,还要紧跟国内外创新创业实践,了解最新的创业领域,熟悉创业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并能全面分析创业中出现的问题。
在全面的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创业领域最具说服力的案例,提炼其中的关键点,设置讨论热点,经教师引导和启发,由学生自己得到答案。讨论的视角可以是多维的,结果可以是多样的,而不是由教师设定答案。
4.3.3 项目导向创新创业实践
引导学生开展创业项目模拟,从创业项目的创意开始,到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商业模式、股权设置、创业团队等诸多环节,进行创业项目实践模拟。以项目计划书撰写为主要内容,以模拟大赛吸引投资情况为项目成果,引导学生将设想变为现实,并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创新创业规律,激发创业思维,真正实现创业教育目的[12]。
4.3.4 情景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
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设计创业情境,开展创新创业过程的体验式教学,组织模拟创业大赛,学生分别担任投资人、创业者能力评价官、创业团队和观众,每一种角色都设定相应的任务、参与方式,并有不同的成绩评价方法。
4.3.5 基于情景模拟的团队协作完成创业项目计划
课程开始后,进行破冰和团队建设,增强班级学生学习合作氛围。通过学生的自我简介,了解每名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和计划、曾经的创业经历、选课动机和心愿等,搭建彼此了解和合作的桥梁,为进一步组建创业团队打好基础。
在课程的学习中,以任务分解到组的形式,打破不同专业院系的边界,鼓励跨专业组合[13],并激励有能力的学生发挥领导者凝聚作用,担起创业项目小组的重任。
4.3.6 线上、线下相结合,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混合式教学。每次课的预习案例、任务会提前发布在学习通教学平台,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点,在课堂中将重点讨论发布在学习通中,给每个参与者表达看法、畅所欲言的机会。课后的资料也会发布在学习通中,各项目组的团队建设则在微信平台完成。课前主要任务有:学生根据在线平台发布的任务,提出创业项目创意、组建项目小组、案例预习、主题研究、问卷调查等,课堂教学学生的主要任务有:课堂案例讨论、汇报、展示创业项目阶段成果、参加商业计划书大赛。课后学生主要任务有:实践考察、解决课堂讨论中发现的问题、写作项目计划书等。
4.3.7 改革考核体系
举办模拟的大赛,以角色扮演的“投资人”“创业能力评价官”以及观众海选三种方式,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分别按照学生扮演的角色类型进行考核,一类是项目组成员,主要考核创业项目的成熟度、项目计划书撰写质量等指标;一类是投资人,在分析创业项目的基础上,还要对自己作为“投资人”的投资行为做出分析。注重平时表现,反映学生在项目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最后一类为普通成员,作为学习者、听众和观众,对项目组的项目提出策略判断、提问和评价,主要考核对项目组的项目可行性分析、点评意见等。
4.3.8 创业能力测评,引导学生进行创业规划
根据学术研究成果,使用创业素质模型,以及创业者能力指标体系等[14],评价学生的创业能力,做出针对性分析,引导学生做出创业规划。
4.4 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1)模拟创业项目落地两项。
在项目导向的创新创业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态度认真,参与度高,对模拟的创业项目能按照相似类型的创业企业对标,研究自己创业项目的优劣势和竞争力。有两个模拟创业项目组决定进入实际操作层面,学生愿意在创业实践中继续提高创业能力,磨炼自己。
(2)学生参与各类“双创”大赛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参与各类大赛的过程中,又提出更多新创业项目,项目质量和专业性明显加强。
(3)催化了创业项目团队。通过项目合作,学生加深了相互了解,组建起了创业团队。
4.5 经验和问题
(1)大一学生的专业程度较低,创业项目模拟以商业性项目为主,科技型、专业型创业项目较少。
(2)项目覆盖范围窄,以互联网创业项目为主,而与国家战略主导的“专”“精”“特”“深”型创业相比,创业项目集中于互联网消费类、平台类。
创新创业教育是系统性大工程,而通识课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步,教学模式变革的目的为在保持大学生创业热情的同时,又能促使他们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获得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