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杉树式”人才培养理念的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上海杉达学院商学院为例

2023-02-15李凡月吴过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期
关键词:杉树商科思政

李凡月,吴过

(上海杉达学院 商学院,上海 201209)

1 文献综述

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的商业模式、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等持续不断地变革,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的商科课程教学模式面临着较大的冲击,融合新兴科学技术的新时代商科课程教学则需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以及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高校持续培养高素质的新商科人才,其中一些关键问题值得深入思考,比如,课程专业体系设置如何对接我国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立足为党育人和为国育人如何做好课程思政教学,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课堂革命和重构教学范式等。经过梳理发现,现有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有关于商科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卢呈等[1]基于OBE理念改革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笔者以社会需求对财管专业人才的要求为教学成果导向,采用产教融合模式开展了教学实践。张晶[2]在金融专业课程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提升课堂参与度。马冰清[3]通过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来提升《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赵红莉[4]借助Simtrade实践教学平台,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了国际贸易类课程教学中。马祯[5]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并通过模块化的教学过程设计来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实务流程。

二是有关于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林川[6]认为构建新商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忽视国际化校企合作,并探讨了引入国际化教材的可行性。唐娇美[7]认为在数字科技时代背景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注重提升学生数字素质以及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孙桂生和郑丽[8]认为构建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侧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罗芳[9]研究了国际专业认证对于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参与国际认证可以有效激励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研究在商科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两个领域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方面,鲜有文献探究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大多数文献仅从微观视角出发来探讨课程教学创新,即聚焦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较少有文献从宏观视角,如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思考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另一方面,鲜有文献关注学生思想价值塑造在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上海杉达学院商学院为例,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探讨新商科背景下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并详细地介绍融合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塑造的“杉树式”人才培养理念。

2 “杉树式”人才培养理念

2.1 背景介绍

1992年,在上海浦东大开发的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部分教授发起创办了上海杉达学院。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基本均为“Z世代”,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大学生十分熟悉各式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用法,对于事物普遍存在强烈的好奇心[10],但需要合适的教学范式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他们普遍缺乏学习自驱力[11]。最后,他们有着强烈的独立与自我意识,但传统课堂的讲授形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与此同时,从教师端的“教”出发,我们认为有必要将学生的特点与新时代下的课程思政实现有机融合,既实现专业知识生动且有效地传达,又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价值塑造。

2.2 框架介绍

结合上海杉达学院商学院在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两方面的实践经验,经过总结、反思和凝练,我们提出了“杉树式”人才培养理念,其框架如图1所示。杉树的特点是“树干端直”与“树形整齐”,这些特点与新商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全面、综合素质优秀的新时代“应用型+复合型”商科人才一致。

图1 “杉树式”人才培养理念

具体而言,我们认为育人的基础是价值塑造,课程思政作为价值塑造的核心载体,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滋养根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主干,根据不同细分能力的培养要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夯实学生的“硬能力”与“软能力”,形成“一轴两翼”的有机生态式人才培养架构。

我们认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助力人才培养,帮助学生养成各项能力与素质。“杉树式”人才培养理念契合新商科教育的内涵。“杉树式”人才培养理念的提出也时值上海杉达学院成立三十周年,亦希望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贡献“杉达智慧”。

3 “一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轴”象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夯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杉树主干,是学生能力成长的基础。基于此框架,我们改良了大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比如,以上海杉达学院商学院的课程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为例,由于在课堂教学中会涉及许多理论知识讲解与数学公式分析,传统的讲授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将该课程拆解成理论模块与实践模块,理论模块采用了翻转课堂、游戏化教学、案例演示等多种形式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通过合理精心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将理论部分的知识以多种教学策略为载体传达后,进入到该课程的实践模块。教学设计上,通过引入“智慧银行数字化运营决策仿真实验”实现银行业务实战模拟,这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用起来”。仿真实训中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组别,一部分小组担任房地产企业的角色,其他的小组承担银行的角色,中央银行的角色由教师扮演。教师的主要任务为每年年初颁布宏观政策,房地产企业的业务涉及土地竞标、房屋定价和对公存款等各类业务,商业银行的业务则涉及存款吸收、存款期限的选择和贷款定价与审批等各个板块。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业务实践,实现了理论知识与业务实践的有机联系。

总的来说,“一轴”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策略更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在整个实践环节的磋商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胆量、团队协作能力也均能得到有效提高。

4 “两翼”:硬能力与软能力

“杉树式”人才培养理念中的“两翼”则象征学生的硬能力与软能力。上海杉达学院作为一所民办大学,每年毕业生中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比例最高,而想要凭借自身的实力立足竞争激烈的长三角区域,则离不开本科阶段对于学生硬能力与软能力的有效培育。

硬能力指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所具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一种比较容易以客观形式评价的能力。课堂的教学质量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质量,上海杉达学院商学院教师团队中,大多为“双师型”教师,他们既有扎实的学识,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学院也制定了相关奖励政策,鼓励商学院的学生在校期间积极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商学院还定期邀请商界不同领域的精英开展相关主题演讲,促使学生对于业界有了更为鲜明的认识。以上教学改革均有助于学生养成从业所需的“硬能力”。

软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所具备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为不易评估但又非常重要的素质。随着近几年本科毕业生数量的猛增,企业在选聘相关人员时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唯有兼备扎实的理论与专业知识,又有较强软能力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求职生涯中无往而不胜。软能力包含的范畴很广,而基于“杉树式”培养理念,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数字能力。欧盟在 《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 年)》提出数字能力是在学习、工作和社会参与过程中自信、批判和负责任地使用数字技术及参与数字技术相关活动的能力。数字能力中包含五个维度,分别是信息与数据素养、沟通与协作、数字内容创作、安全和问题解决[12]。提高学生数字能力的关键环节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课程内容,合理使用数字化教学辅助工具,以提高课堂效率,并要求学生使用数字化工具参与课堂。后疫情时代,我院大多数教师在平常的课堂中都会使用如智慧树、雨课堂、超星学习通、金山文档等相关数字化教学软件。而学生数字化能力的培养并非局限于此,如何鼓励学生自主运用数字化平台跨区域甚至跨国界地去学习知识[13],如何将不同维度的数字能力合理嵌入不同课程以提升学生的数字能力,都是未来亟须解决的问题。

第二,团队合作能力。企业中各个部门并不是单打独斗的,而是相互协调的。我们在课堂中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翻转课堂、工作坊、游戏化教学、混合式教学形式等新型教学模式,积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磋商和展示。在学院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和“双创”比赛中,也积极鼓励学生跨系组队进行合作。通过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

第三,抗挫折能力。上海杉达学院商学院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文娱活动,例如篮球赛、红歌比赛、趣味运动会、心理剧等,为学生提供引导情绪的窗口。未来当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拥有较好抗挫折能力的就业者会在职业发展路径中走得更加长久。

5 “土壤”:课程思政

“杉树式”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了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地位,即价值塑造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土壤,象征着润物无声地滋养树木成长。我们认为在新商科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需要遵循“3W原则”:

首先,需要明晰课程思政内容是什么(What)。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课程内容和教材体系基本都沿用其逻辑架构。我们认为新商科教育应该注重用中国理论和中国案例。比如,在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述我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等各种政策实践,彰显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其次,需要认知课程思政对象是谁(Who)。当前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经济出现逆全球化的现象[14],人口红利也逐渐消失,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加速推进,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产模式与人们生活方式。为了满足未来新时代的经济发展需要,持续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注重课程教学的跨学科融合性,更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价值方面的培养和提升。

再次,需要确立课程思政场景在哪(Where)。我们认为课程思政并不是机械地在课堂教学中嵌入思政元素进行讲解,课程思政的场景并不限于某一门课、某一个教师、某一本教材等,而是应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外实践、社团活动等,把课程思政真正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在新商科背景下,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等均需要全方位改革,教学方法上需要注重主观经验思维与客观数据思维相结合,依托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获得多方位感触和更加丰富的思政体验,打破时空限制。

6 结语

本文以人才培养为视角,结合上海杉达学院商学院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探讨了新商科背景下基于“杉树式”人才培养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并提出了有关建议。总的来说,“杉树式”人才培养理念的框架具体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强调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二是注重学生“硬能力”与“软能力”的协同提升;三是重视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

猜你喜欢

杉树商科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新商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妈妈的“跟屁虫”
杉树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