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箫气韵的五个维度

2023-02-14

大众文艺 2023年2期
关键词:连音泛音跷跷板

刘 征

(哈尔滨商业大学外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

一、排箫演奏的气

“气”是人的呼吸循环交换过程,也是音乐的内在动力。弹拨乐器的气息有四类,乐曲的气息、身体的气息、肌肉的气息和肺的气息[1]。排箫的气息也可以按照这四类划分。由于大幅度肢体动作来配合节奏和节拍的变化显得喧宾夺主,所以排箫手的身体气息并不十分凸显。赞菲儿在《孤独的牧羊人》中有一个超高音,他做出俯身弯腰的动作。这看似是为了通过压迫横膈膜肌让气流更加有力,属于身体的气息,但实际的目的恐怕是为了让排箫远离麦克风防止音响发出刺耳的啸叫。另外,排箫肺部的气息受制于乐曲的气息,有时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当乐曲气息过快,换气时间太短,演奏者来不及正常换气时,就只能吸半口气,俗称“偷气”。这时换气就要将优先性让渡给乐曲的气息。可见,乐曲的气息统领其他三种气息。但对于有词的曲子,乐曲的气息要符合歌词的语言节奏。例如《大海啊故乡》的最后一句最好是一口气吹13拍(图1),如果气息不够也应该在“我的”后面换气,而不应该在“我的故”后面换气,要保持“故乡”一词的气韵连贯。吹排箫与歌唱是同一个道理,往往在唱完一句歌词后进行换气。如果必须在一句歌词中间换气,也尽量不要在词组中间换气。即,歌词的语言节奏又凌驾于乐曲的气息之上。

图1 《大海啊故乡》尾句的正确换气位置

二、排箫演奏的韵

狭义的韵指音乐的流动;广义的韵泛指艺术中的神韵[1]。排箫的移管增大了保持音乐连续流动的难度。移管距离越大,音符之间的时间间隔就越长。高超的排箫手可以在没有混响音效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曲子的韵。其方法就是改谱子编技法。

方法一:增加连音。由于排箫的结构特点,三度和三度以上的连音都是“伪连音”。即,压根就不可能用排箫演奏出音程是三度和三度以上的连音。在跳管时,两个本应连续的音实际上是断开的。处理办法需要提高移管速度,尽量去模仿出连音。例如《只要平凡》前两句只有三连音,但吹奏时可改为整小节用连音来吹,以提高音乐的韵(图2)。

图2 《只要平凡》前两句增加连音

连音在体现韵的连续性上,如果平铺直叙,听起来就十分呆板。只有三连音叠加三个重音,音高上跌宕起伏,才具韵味。例如《云河》。

方法二:增加历音。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乐曲的衔接处。例如杜聪版《云河》。第一段“我”到“一片片”是八度音程,演奏为历音;第二段中两个“我”字虽然是四度音程,但也需要和第一段一样,改奏为八度历音。此处杜聪的处理方法是sol音减少半拍,增加了一个从中音do到高音do的八度历音(图3)。

图3 《云河》增加历音

在转调、乐句的衔接处和乐段结尾都要求气息的平稳和连贯[2]。所以排箫演奏要达到气韵生动,一个生理上的呼吸循环上就不能断。一个乐句必须用一股持续的气来演奏,不管是轻吹还是加重吹。即,排箫手利用自己的连贯气息来保证乐曲的韵。例如,《猫》插曲Memory,第一句可采用轻吹,但轻吹也是要含着一口丹田气吹出来。又如:用G调排箫吹bB调《月半小夜曲》时,“隔绝”的“绝”字要特意加大气力把音吹足,因为前面的高音do涉及变调,是G调的半音吹法,所以si的音高很容易掉下去(图4)。而“永久”的“久”字需要用大气力轻吹,即,气息要足,但口风略过高音re的管口,仅让三分之一的气吹入管内,才能符合歌词表达的意境,达到吹奏效果与演唱效果类似(图5)。所以,既要注重韵味,也要注重保持一口气在一个乐句中的气力合理分配。

图4 《月半小夜曲》选段一

图5 《月半小夜曲》选段二

韵也具有人文层面的属性,其核心是民族文化[1]。例如对《在水一方》的理解可以有多种预设,按照不同的情景预设来酝酿演奏情绪,以表现出不同的气韵。可以结合音乐作品和文学艺术展开联想[3]。演奏者可以在演奏前通过冥想酝酿曲目所要表现的意境。气韵是从演奏者的角度出发描绘音乐的婉转与流畅,意境是气韵的外在表现。对意境的理解取决于演奏者和听众的文化背景和人生阅历。下面预设五种演奏者所酝酿的情绪。一、纪念抗美援朝,想象自己站在鸭绿江西岸。西岸是和平,东岸是战争;或者看过电影《八佰》后,想象一水之隔就是生与死。二、想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三、想象自己慵懒地躺在别墅里,过着小资的生活心态。四、看过电视剧《在水一方》后的心态。五、看过约瑟夫的画《The Parting of Hero and Leander》后,想象海洛等待爱人平安到来的焦虑和利安德死前的奋力挣扎。以上五种预设情绪可以调整演奏前的气韵,演奏出五种风格。意识层面的气息分为续气势、养气质、通气脉和扣气韵[4]。对乐曲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就是一种养气质的修行,音乐意境是这种气质的外化表现。

三、顿音或颤音与上滑音的叠加

顿音体现力量,使音乐的流动达到一种迸发的境界;而上滑音体现声音的变化和连贯。所以,二者叠加组合在一起最能表现排箫声音的气韵。排箫大师Fanica Luca演奏的排箫曲就经常将颤音与上滑音,或顿音与上滑音同时混用[5]。顿音与上滑音的叠加组合用田字格排箫记谱法表示,可以理解为“一个小铲子”。吹奏的时候,让全部气流都吹到管子里,然后把吹气方向向上撅。动作类似于用一个小铲子把管子里的气“撅”出来。铲下去的力量要狠,上撅的动作要连贯流畅。

上滑音带有一种激发情绪高亢的效果,其与颤音叠加造成一种欢快的叙事。高纯华版《秋意浓》只使用了颤音与上滑音的叠加就有效地体现了乐曲的情绪(图6)。而张学友演唱的《秋意浓》通过多技法衔接来体现气韵(图7)。这两种版本对于排箫气韵的展现都各有特色,不可以说哪一个更好。

图6 高纯华版《秋意浓》

图7 张学友版《秋意浓》

四、泛音

墨舞是类似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画卷》节目,舞者以四肢为笔,通过舞动四肢在地上作画,将中国水墨画的运笔与舞蹈相结合的一种极具气韵的艺术表现。有一些修行之人在吹奏洞箫或尺八时,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来展现气韵生动。他们在吹奏洞箫时,通过左腿屈膝弹跳,同时提右膝跺脚下蹲来利用横膈膜肌的上下鼓动增强“气”的表现力度,发出一个悠远绵长的泛音。落地后吹出一个低音,并以一只脚为轴左右反复转腰,制造声波的扰动与叠加。这一动作类似写毛笔字时的转腰扭胯运笔。如果在吹奏排箫时,把排箫异化为一只墨笔,把吹奏排箫想象成在用排箫作画,将以上动作改编为适合排箫的外在肢体动作表现也未尝不可。例如,提膝跺脚转腰发出泛音,再接一个手颤音。排箫的泛音演奏也可以模仿这种声学异化表现,只不过排箫适合在单个管子上进行泛音吹奏。

另外,从物理上讲,泛音实际上是一种“压缩-爆破”的动力原理,它体现一种声音上的蒙太奇效应。同一位演奏者每次吹泛音的效果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泛音完全是一种即兴发挥。横膈膜肌就是“压缩-爆破”的关键部件——活塞。通过对排箫吹奏过程中的空气动力学分析,要保证管口处和管口外沿产生涡流才能发出排箫特有的音色[5]。所以,利用好活塞的爆发力能产生特殊的涡流,能产生奇妙的声效。例如,《倩女幽魂》的前奏的第一个高音la就可以采用泛音,更符合原唱的气韵(图8)。

图8 《倩女幽魂》前奏

五、弹簧门手颤音和跷跷板手颤音

颤音技巧对于排箫的气韵绵延至关重要。排箫颤音分为腹颤音、唇颤音和手颤音。由于前两种颤音的演奏变化上不如手颤音丰富,这里只分析手颤音。手颤音又分为弹簧门手颤音和跷跷板手颤音。

第一种是弹簧门手颤音。以右持排箫为例,右掌心悬空,右手有两个区域接触排箫手托,一个是大鱼际,另一个是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的第一关节末端(以下简称“三指”)。将排箫想象为一扇弹簧门,右手的持握高度可以控制弹簧门反弹的力度。即右手持握位置越靠近底座尖端,弹簧越松弛,排箫扇动得更自如;右手持握位置越远离底座尖端,弹簧越紧,排箫扇动得越僵硬。以最低音管子为轴心,右手大鱼际向远离演奏者的方向推,而右手三指加力量向演奏者的方向按压手托。同时,左手掌心朝向演奏者,左大臂带动小臂,使左掌向演奏者不断扇动。此法的弊端在于吹口会对下嘴唇造成挤压,很容易然演奏成排箫的“按”音技法,或唇颤音。这不利于发出和谐的颤音。

第二种是跷跷板手颤音。顾名思义,它是以吹口接触下唇处为支点,左右手同时前后运动,排箫做类似跷跷板的运动。其主要动作要领是,右手大鱼际略微有一个类似揉面团的推揉的动作,右手三指基本不发力;左手的运动轨迹是一个椭圆形。左右手的力量对比上,还是以左手带动右手为主。

由于排箫的外形不规则,其重心位于排箫的外面。在吹奏跷跷板手颤音时,根据排箫重心是在支点的左侧还是右侧,调整双手的协调运动,以保持在不同直径的管口上均匀地颤动。另外,支点接触下唇的力度要轻,这样动作更灵活轻巧。

对比两种手颤音,会发现弹簧门手颤音比较死板,不如跷跷板手颤音灵活自如。另外,要保持颤音的气韵,跷跷板手颤音的气息就要用丹田吐。丹田吐始终保持两唇间开口。如果有停顿,也是通过暂时含一口气来实现断音。观看林文增在央视演奏的《时空幻想曲》视频,就会发现他采用跷跷板手颤音和丹田吐。其动作要领是,双唇间始终不是闭合,含着气,一气呵成吹下来;以下唇接触吹口的位置为支点,左手作为主要发力的手,呈椭圆运动,使高音区和低音区做跷跷板运动,体现出颤音的气韵。

六、跷跷板式颤音的动态和声

跷跷板式颤音的动态和声按照吹口的倾斜方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高音端的垂直高度高于低音端。由于手持排箫的姿势类似于手持一个锥形冰激凌蛋筒,顾称之为“冰激凌蛋筒跷跷板式颤音动态和声”。其吹奏技巧关键是吹奏某一个音时,气流要吹到“低音端一侧的”管子内壁上,造成气流反弹。这种“颤音动态和声”往往用于乐曲的中部表现。例如《橄榄项链》的和声部分,就可以采用这种吹法模拟出原曲气韵。

另一种是高音端的垂直高度低于低音端。动态和声往往和颤音同时使用,并用于乐曲的结尾长音[5]。这种吹法的动作要领是,高音端的垂直高度逐渐低于低音端,气流要吹到“高音端一侧的”管子内壁上。但气息不能减弱,气息要保持强有力的丹田气。通过吹口逐渐远离口风,产生渐弱效果,给人一种逐渐逝去的悠远。不管直吹,还是斜吹都要找到口风力量与角度的平衡点,让气流与吹口边缘摩擦产生涡流,进而产生排箫特有的音色。

结语

本文提及五个方面来体现排箫气韵。第一、改谱子编技法需仔细琢磨耗时费力,但只要多听原曲并用技法来模拟也不难;第二、演奏者需提高文化底蕴,跳出自身的文化圈子,多听不同国家大师的演奏,多理解品味再重新创造;第三、技法叠加和技法衔接需要气息支撑,而气息的运用可以结合一些肢体动作;第四、泛音技法结合肢体动作可提高气韵表现力,但泛音不常用;第五、虽然弹簧门手颤音和跷跷板手颤音的音色略有不同,但其利用涡流的空气动力学原理相同。同时,还结合《“田字格”排箫奏法记谱法》中提到的斜吹产生和声的技法,又进一步创造性提出“颤音动态和声”的概念。以上五个方面再加上逻辑重音和停顿等技法足够演奏者开发排箫即兴演奏。但演奏不是炫技,不可在同一首曲子中把所有的技巧都用。中国排箫的发展需要演奏者的二次创作、技法创新和记谱方式创新。演奏内容上在中国传统曲目和粤语歌曲上创新。

猜你喜欢

连音泛音跷跷板
论古琴泛音及其在乐曲中的运用
神奇的跷跷板
爵士鼓演奏技巧六连音的应用
圆号演奏中连音的吹奏技巧研究
连音社济南最火的乐队
浅谈声乐演唱中连音训练的重要性
笛子“泛音”技巧的表现意义及演奏要点
谈二胡泛音演奏技巧
蜡烛跷跷板
谈谈笛子的泛音